CN219543248U -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3248U
CN219543248U CN202320462102.XU CN202320462102U CN219543248U CN 219543248 U CN219543248 U CN 219543248U CN 202320462102 U CN202320462102 U CN 202320462102U CN 219543248 U CN219543248 U CN 219543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mounting
counterweight
robot bas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21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午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yi Robot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yi Robo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yi Robot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yi Robo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21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3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3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3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配重安装机构和配重固定机构;机器人底座: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槽,安装架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槽,机器人底座的内部底端后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支座,两个支座的相背离外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弧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车轮,机器人底座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T型架,T型架横杆外弧面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车轮,该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机器人底座进行配重安装,可以对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进行快速固定,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在机器人的生产中,为保证一些机器人可以正常运行,因此常常需要在机器人的底部增加配重结构,传统的可以移动的机器人的配重方式为两种,一种为单点配重,一种为分散式配重,由于单点配重限制了机器人的高度和灵活性,因此,现有的机器人常常使用分散式配重,在对机器人的底部安装配重结构时,为保证配重安装的牢固性,杜绝配重块与机体其他部件发生碰撞的可能,现有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在机器人的底部开设有安装配重结构的凹槽,将配重块放置在开设的凹槽内,通过螺丝将配重块外侧面固定套设的安装环与机器人底部连接,实现对配重结构的安装,但是,在对机器人底部安装配重结构时,需要对机器人底部进行开槽处理,且使用螺丝安装和拆卸比较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机器人底座进行配重安装,可以对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进行快速固定,便于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配重安装机构和配重固定机构;
机器人底座: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槽,安装架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槽,机器人底座的内部底端后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支座,两个支座的相背离外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弧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车轮,机器人底座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T型架,T型架横杆外弧面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车轮;
配重安装机构:其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底座的内部底端;
配重固定机构:其设置于配重安装机构的上表面,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机器人底座进行配重安装,可以对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进行快速固定,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底座的外侧放置有控制开关组,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控制机器人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安装机构包括安装箱、第一内螺纹筒、第一外螺纹柱、拉环、配重块、第二内螺纹筒和第二外螺纹柱,所述安装箱的数量为四个,安装箱通过螺丝均匀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底座的内部底端,位于后侧的两个安装箱的前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内螺纹筒,第一内螺纹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第一外螺纹柱远离第一内螺纹筒的一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安装箱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两个安装箱的左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内螺纹筒,第二内螺纹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柱,第二外螺纹柱远离第二内螺纹筒的一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安装箱固定连接,安装箱的内部均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通过转动第一内螺纹筒和第二内螺纹筒,使安装箱适应不同型号的机器人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固定机构包括转动板、插柱和拉动片,所述转动板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箱的上表面,转动板远离转轴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插柱,配重块的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插孔,插柱分别与竖向相邻的插孔插接,插柱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动片,通过插柱对配重块进行解锁或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固定机构还包括垫片和弹簧,所述插柱的外弧面下端均固定套设有垫片,垫片与转动板之间均设置有弹簧,弹簧均套设于插柱的外弧面,通过弹簧驱动插柱下压,对配重块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底座内部底端后侧开设的安装槽一内设置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相邻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双轴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驱动机器人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T型架竖杆的外弧面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一斜齿轮,机器人底座内部底端前侧开设的安装槽二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驱动机器人的转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通过转动左右两侧的第一内螺纹筒,使第一外螺纹柱在第一内螺纹筒内伸出或收回,进而调节前后两侧的安装箱之间的距离,人员转动前后两侧的第二内螺纹筒,使第二外螺纹柱在第二内螺纹筒内伸出或收回,进而调节左右两侧的安装箱之间的距离,直至安装箱与安装箱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机器人底部进行安装,人员通过拉动配重块上的拉环使其放在安装箱内,通过对安装箱与安装箱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安装箱可以适应不同机器人底部进行安装,拉动拉动片,使拉动片带动插柱与转动板发生滑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转动转动板使转动板远离转轴的一端位于配重块中部的正上方后松开拉动片,使得插柱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插入到配重块上表面的插孔内,实现对配重块的固定,通过弹簧和插柱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在放置不同重量的配重块时,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固定,进而实现对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1机器人底座、2安装架、3第一安装槽、4第二安装槽、5支座、6第一车轮、7T型架、8第二车轮、9第一斜齿轮、10驱动电机、11第二斜齿轮、12双轴电机、13配重安装机构、131安装箱、132第一内螺纹筒、133第一外螺纹柱、134拉环、135配重块、136第二内螺纹筒、137第二外螺纹柱、14配重固定机构、141转动板、142插柱、143垫片、144弹簧、145拉动片、15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1、配重安装机构13和配重固定机构14;
机器人底座1: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槽3,安装架2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槽4,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底端后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支座5,两个支座5的相背离外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弧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车轮6,机器人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T型架7,T型架7横杆外弧面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车轮8;
配重安装机构13:其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底端,配重安装机构13包括安装箱131、第一内螺纹筒132、第一外螺纹柱133、拉环134、配重块135、第二内螺纹筒136和第二外螺纹柱137,所述安装箱131的数量为四个,安装箱131通过螺丝均匀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底端,位于后侧的两个安装箱131的前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内螺纹筒132,第一内螺纹筒132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133,第一外螺纹柱133远离第一内螺纹筒132的一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安装箱131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两个安装箱131的左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内螺纹筒136,第二内螺纹筒136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柱137,第二外螺纹柱137远离第二内螺纹筒136的一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安装箱131固定连接,安装箱131的内部均放置有配重块135,配重块135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34;
配重固定机构14:其设置于配重安装机构13的上表面,配重固定机构14包括转动板141、插柱142和拉动片145,转动板141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箱131的上表面,转动板141远离转轴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插柱142,配重块135的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插孔,插柱142分别与竖向相邻的插孔插接,插柱14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动片145,配重固定机构14还包括垫片143和弹簧144,插柱142的外弧面下端均固定套设有垫片143,垫片143与转动板141之间均设置有弹簧144,弹簧144均套设于插柱142的外弧面;
其中:机器人底座1的外侧放置有控制开关组15,控制开关组1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机器人底座1内部底端后侧开设的安装槽一内设置有双轴电机12,双轴电机12的输出轴分别与相邻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双轴电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5的输出端,T型架7竖杆的外弧面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一斜齿轮9,机器人底座1内部底端前侧开设的安装槽二内设置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二斜齿轮11,第二斜齿轮11与第一斜齿轮9啮合连接,驱动电机10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5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15调控双轴电机12和驱动电机10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对机器人底部进行安装配重时,人员通过转动左右两侧的第一内螺纹筒132,使第一外螺纹柱133在第一内螺纹筒132内伸出或收回,进而调节前后两侧的安装箱131之间的距离,人员转动前后两侧的第二内螺纹筒136,使第二外螺纹柱137在第二内螺纹筒136内伸出或收回,进而调节左右两侧的安装箱131之间的距离,直至安装箱131与安装箱131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机器人底部进行安装,人员通过拉动配重块135上的拉环134使其放在安装箱131内,通过对安装箱131与安装箱13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安装箱131可以适应不同机器人底部进行安装,拉动拉动片145,使拉动片带动插柱142与转动板141发生滑动,此时弹簧144处于压缩状态,转动转动板141使转动板141远离转轴的一端位于配重块135中部的正上方后松开拉动片145,使得插柱142在弹簧144回弹力的作用下插入到配重块135上表面的插孔内,实现对配重块135的固定,通过弹簧144和插柱142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在放置不同重量的配重块135时,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固定,进而实现对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的快速安装,在机器人运行时,通过控制开关组15调控双轴电机12运行,双轴电机12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使转动轴带动第一车轮6发生转动,实现机器人的前进或后推,通过控制开关组15调控驱动电机10运行,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第二斜齿轮11发生转动,使得第二斜齿轮11带动第一斜齿轮9发生转动,进而使第一斜齿轮9带动T型架7发生转动,通过T型架7的转动实现机器人的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双轴电机12选用的是42HB44伺服电机,驱动电机10选用的是SM3L-042A1BDV伺服电机,控制开关组15上设有与双轴电机12和驱动电机10一一对应用于控制其正常开关工作的开关按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底座(1)、配重安装机构(13)和配重固定机构(14);
机器人底座(1):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内部底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槽(3),安装架(2)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槽(4),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底端后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支座(5),两个支座(5)的相背离外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弧面均固定套设有第一车轮(6),机器人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T型架(7),T型架(7)横杆外弧面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车轮(8);
配重安装机构(13):其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底端;
配重固定机构(14):其设置于配重安装机构(13)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底座(1)的外侧放置有控制开关组(15),控制开关组(1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安装机构(13)包括安装箱(131)、第一内螺纹筒(132)、第一外螺纹柱(133)、拉环(134)、配重块(135)、第二内螺纹筒(136)和第二外螺纹柱(137),所述安装箱(131)的数量为四个,安装箱(131)通过螺丝均匀固定连接于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底端,位于后侧的两个安装箱(131)的前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内螺纹筒(132),第一内螺纹筒(132)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133),第一外螺纹柱(133)远离第一内螺纹筒(132)的一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安装箱(131)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两个安装箱(131)的左侧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内螺纹筒(136),第二内螺纹筒(136)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柱(137),第二外螺纹柱(137)远离第二内螺纹筒(136)的一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安装箱(131)固定连接,安装箱(131)的内部均放置有配重块(135),配重块(135)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固定机构(14)包括转动板(141)、插柱(142)和拉动片(145),所述转动板(141)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箱(131)的上表面,转动板(141)远离转轴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插柱(142),配重块(135)的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插孔,插柱(142)分别与竖向相邻的插孔插接,插柱(14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动片(1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固定机构(14)还包括垫片(143)和弹簧(144),所述插柱(142)的外弧面下端均固定套设有垫片(143),垫片(143)与转动板(141)之间均设置有弹簧(144),弹簧(144)均套设于插柱(142)的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底座(1)内部底端后侧开设的安装槽一内设置有双轴电机(12),双轴电机(12)的输出轴分别与相邻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双轴电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5)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架(7)竖杆的外弧面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一斜齿轮(9),机器人底座(1)内部底端前侧开设的安装槽二内设置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二斜齿轮(11),第二斜齿轮(11)与第一斜齿轮(9)啮合连接,驱动电机(10)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5)的输出端。
CN202320462102.XU 2023-03-13 2023-03-13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Active CN219543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2102.XU CN219543248U (zh) 2023-03-13 2023-03-13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2102.XU CN219543248U (zh) 2023-03-13 2023-03-13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3248U true CN219543248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2102.XU Active CN219543248U (zh) 2023-03-13 2023-03-13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32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0679A (zh) * 2023-09-07 2023-12-22 廊坊市珍圭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机械臂及智能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0679A (zh) * 2023-09-07 2023-12-22 廊坊市珍圭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机械臂及智能机器人
CN117260679B (zh) * 2023-09-07 2024-04-26 廊坊市珍圭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机械臂及智能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43248U (zh) 机器人底部配重结构
CN207634915U (zh) 一种纺织机械用高度可调底座
CN208712680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固定机构
CN209373821U (zh) 一种数字媒体艺术环境下设计教学展示平台
CN217010220U (zh) 一种机房用桥架线缆装置
CN213968232U (zh) 一种可以调节铝材架防护罩
CN112735217B (zh) 一种机器人综合仿真教学平台
CN211319449U (zh) 一种智能数控维修实训平台
CN210731592U (zh) 一种螺钉自动安装设备
CN211452082U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靶机
CN209667255U (zh) 一种仿人动作的机器人行走机构
CN20845155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毂加工固定架
CN220694658U (zh) 一种用于电动升降桌的驱动组件
CN111520588A (zh) 一种纺织机械用的支撑装置
CN215636071U (zh) 一种化工机械架设用安装座
CN112060053A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车间用工业机器人行走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20256165U (zh) 一种设计专用三维模型装置
CN109555936A (zh) 一种大数据处理器的支撑机构
CN220078554U (zh)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电力施工操作平台
CN218970369U (zh) 一种绿色节能幕墙
CN219335456U (zh) 一种电表箱外板连接件折弯装置
CN220306763U (zh) 一种强弱电一体控制柜
CN219254928U (zh) 一种四轴取料机械手
CN217762849U (zh) 一种建筑工程专业用全站仪光线调节装置
CN215868563U (zh) 一种广告牌与幕墙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