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2600U -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2600U
CN219542600U CN202320520653.7U CN202320520653U CN219542600U CN 219542600 U CN219542600 U CN 219542600U CN 202320520653 U CN202320520653 U CN 202320520653U CN 219542600 U CN219542600 U CN 219542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pipe
pipeline
groove
debur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06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琨
王春池
白凌齐
高扬
姚震
冯科
崔连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06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2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2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2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其中包括握持部和打磨部,握持部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打磨部固定在第一凹槽内,打磨部上形成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能插接在管道一端;环形凹槽的侧壁包括外打磨面和内打磨面,环形凹槽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管道的管口抵接在环形凹槽中部,外打磨面周向抵接在管口处的外侧,内打磨面抵接管口内;解决现有技术下管道口内壁会残留毛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不锈钢管,主要应用于变送器的取压管线和气动阀的供气管线中,常见的不锈钢管尺寸包括1/4"、3/8"、1"或Φ6、Φ8、Φ10等小口径,在现今使用割管刀切割不锈钢管过程中,会造成不锈钢管管口内外壁出现毛刺,该部分毛刺的出现,会使连接管道的位置密封性降低,不仅会影响管接头的装配,也会干扰变送器取压管线的压力传递和气动阀供气管线的供气压力,使压力降低;现有技术下一般会采用砂纸进行手工打磨,这种方法对于不锈钢管外壁有效,由于手指可能无法伸入管道内,对于内壁的毛刺则无法准确处理,当不锈钢管已经安装在现场设备中时,去毛刺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也会进入管道所连接的系统内,碎屑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下管道口内壁会残留毛刺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包括握持部和打磨部,所述握持部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打磨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打磨部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能插接在管道一端;
所述环形凹槽的侧壁包括外打磨面和内打磨面,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所述管道的管口抵接在所述环形凹槽中部,所述外打磨面周向抵接在所述管口处的外侧,所述内打磨面抵接所述管口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呈圆柱形,所述打磨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一侧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呈圆形,所述第一凹槽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打磨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打磨面和所述内打磨面上能分别设置磨牙或打磨颗粒,所述磨牙能去除毛刺,所述打磨颗粒能降低粗糙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滚花。
作为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打磨部中间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有刷杆,所述刷杆一侧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伸入至所述管口内并与所述管道内壁抵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刷毛前端的刷杆上设置有橡胶碗,所述橡胶碗为橡胶材质,所述橡胶碗周向抵接在所述管道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刷杆另一侧设置有防脱盘,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打磨部的端面上形成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防脱盘卡接在所述装配槽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脱盘上设置有软绳,所述软绳呈环形固定在所述防脱盘一侧。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周面与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打磨部的端面呈弧形过渡。
有益效果:人工通过手部握住握持部,让其带动打磨部沿着环形凹槽的周向进行旋转,通过上述转动使外打磨面和内打磨面与管口的内侧和外侧边缘发生摩擦,从而能将管壁内外两侧的毛刺清理干净,最终使管道的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道去毛刺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握持部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握持部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握持部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握持部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刷杆主视图。
图中:1-握持部;11-第一凹槽;12-第一通孔;13-装配槽;14-限位槽;2-打磨部;21-环形凹槽;211-内打磨面;212-外打磨面;22-限位头;23-第二通孔;3-刷杆;4-刷毛;5-橡胶碗;6-防脱盘;7-软绳;8-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现有技术下,一般通过砂纸进行管道口毛刺的打磨,但是管道内部可能由于直径过小的原因,无法对管道内侧的毛刺进行清理,或者,管道已经被安装好,管道口外侧空间较为狭窄,导致砂纸打磨后容易出现毛刺残留清理不干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包括握持部1和打磨部2,握持部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1,打磨部2固定在第一凹槽11内,打磨部2上形成有环形凹槽21,环形凹槽21能插接在管道8一端;
环形凹槽21的侧壁包括外打磨面212和内打磨面211,环形凹槽21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管道8的管口抵接在环形凹槽21中部,外打磨面212周向抵接在管口处的外侧,内打磨面211抵接管口内。
环形凹槽21的内打磨面211深入至管口内部,使内打磨面211与管口内壁抵接,而外打磨面212与管口的外壁抵接,外打磨面212和内打磨面211能够分别对管道8内外两侧上的毛刺进行打磨,使毛刺的清理更为干净,同时由于环形凹槽21整体呈圆形,所以通过手部握持握持部1带动打磨部2内的环形凹槽21进行旋转,就可以对管道8口的毛刺进行打磨,替代之前通过砂纸在局部反复摩擦的方式,通过旋转打磨部2便可以对管口周向同时进行打磨,效率更高。由于管道8的管口抵接在环形凹槽21中部,所以同一种尺寸的环形凹槽21可以适用多种直径的管口。
本实用新型握持部1呈圆柱形,打磨部2设置在握持部1一侧的端面上,圆柱形便于加工,同时也便于人工手部的握持,在进行清理的时候更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槽11呈圆形,第一凹槽11两侧设置有限位槽14,打磨部2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头22,限位头22插接在限位槽14内。
本实用新型的打磨部2可以拆卸,便于进行更换,同时通过两侧的限位槽14与限位头22的抵接,在握持部1进行旋转的时候可以带动打磨部2进行旋转,同时通过上述连接的方式,带动打磨部2进行同步的旋转,限位头22一般呈矩形,便于与限位槽14进行对齐与卡接,但并不局限于矩形,同时限位头22呈周向间距分布在打磨部2的周向上。
外打磨面212和内打磨面211上能分别设置磨牙或打磨颗粒,磨牙能去除毛刺,打磨颗粒能降低粗糙度。
在使用磨牙等装置对毛刺进行打磨后,可以更换成打磨颗粒,通过打磨颗粒可以使管口内壁和外壁打磨的更为光滑。
握持部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滚花,通过设置滚花可以使握持部1与手部的摩擦力更大,去除毛刺的效率更高。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握持部1和打磨部2中间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内穿设有刷杆3,刷杆3一侧设置有刷毛4,刷毛4伸入至管口内并与管道8内壁抵接。
将刷杆3沿着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伸入管道8内,在清理完成毛刺后,向外抽动刷杆3,通过刷毛4可以将管道8内掉落的毛刺与异物向外扫出,实现管道8内的清理,使管道8内部更为干净,之后运行系统的时候,降低因异物发生问题的概率。
刷毛4前端的刷杆3上设置有橡胶碗5,橡胶碗5为橡胶材质,橡胶碗5周向抵接在管道8内。
由于橡胶碗5与管道8内部抵接,实现密封,防止毛刺与异物落入管道8内部,在刷杆3向外带动橡胶碗5抽动的时候,同样可以将管道8内的异物进行带出,实现清理管道8内残留毛刺或者异物的目标。
刷杆3另一侧设置有防脱盘6,握持部1远离打磨部2的端面上形成有装配槽13,装配槽13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2,防脱盘6卡接在装配槽13内。设置防脱盘6可以防止刷杆3进入管道8内部,不便取出,并且使刷杆3固定一直套接在第一通孔12内,便于前期压入管道8内和后期将刷杆3抽出。
本实用新型的防脱盘6上设置有软绳7,软绳7呈环形固定在防脱盘6一侧。手指可以传入软绳7内,便于拉动刷杆3。
本实用新型握持部1的外周面与握持部1远离打磨部2的端面呈弧形过渡,通过上述弧形过度,使其握持部1部与手部更为契合,便于通过手部进行发力,避免割伤。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去毛刺装置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管道8上毛刺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为:先选取对应的打磨部2,将其安装在握持部1上,之后将刷杆3上的刷毛4插入管道8内,握住握持部1将外打磨面212和内打磨面211分别抵接在管道8的外壁和内壁的管口处,之后再将防脱盘6按压至装配槽13内,之后通过握持部1按压管口,并将握持部1进行旋转,清理完毛刺后,将通过软绳7将刷杆3向外抽出,同时将握持部1取下,并替换打磨部2,重复上述步骤,对管口进一步打磨光滑。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1)和打磨部(2),所述握持部(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1),所述打磨部(2)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所述打磨部(2)上形成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能插接在管道(8)一端;
所述环形凹槽(21)的侧壁包括外打磨面(212)和内打磨面(211),所述环形凹槽(21)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所述管道(8)的管口抵接在所述环形凹槽(21)中部,所述外打磨面(212)周向抵接在所述管口处的外侧,所述内打磨面(211)抵接所述管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呈圆柱形,所述打磨部(2)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一侧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呈圆形,所述第一凹槽(11)两侧设置有限位槽(14),所述打磨部(2)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头(22),所述限位头(22)插接在所述限位槽(1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打磨面(212)和所述内打磨面(211)上能分别设置磨牙或打磨颗粒,所述磨牙能去除毛刺,所述打磨颗粒能降低粗糙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滚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和所述打磨部(2)中间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内穿设有刷杆(3),所述刷杆(3)一侧设置有刷毛(4),所述刷毛(4)伸入至所述管口内并与所述管道(8)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4)前端的刷杆(3)上设置有橡胶碗(5),所述橡胶碗(5)为橡胶材质,所述橡胶碗(5)周向抵接在所述管道(8)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杆(3)另一侧设置有防脱盘(6),所述握持部(1)远离所述打磨部(2)的端面上形成有装配槽(13),所述装配槽(13)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12),所述防脱盘(6)卡接在所述装配槽(1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盘(6)上设置有软绳(7),所述软绳(7)呈环形固定在所述防脱盘(6)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面与所述握持部(1)远离所述打磨部(2)的端面呈弧形过渡。
CN202320520653.7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Active CN219542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0653.7U CN219542600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0653.7U CN219542600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2600U true CN21954260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0653.7U Active CN219542600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2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76853B1 (en) Brush for scrubbing semiconductor wafers
JP2009529241A (ja) スリーブを備えたスクラバブラシおよびスクラバブラシと共に用いるためのブラシマンドレル
WO2006071260A2 (en) Replaceable bristles for electric toothbrush
CN219542600U (zh) 一种管道去毛刺装置
KR101293724B1 (ko) 곡선형 파이프의 내부 연마기
AU2007200774A1 (en) Pipe deburring tool
CN104644281A (zh) 自动旋转型牙间刷
CN109078887B (zh) 一种便于吸附夹缝灰尘的机电设备用清洁装置
US7644465B1 (en) Component brush system
US7386911B2 (en) Apparatus for dislodging and removing contaminants from a surface of a machine tool
CN206315568U (zh) 一种滤芯清洗机
US7104796B1 (en) Disposable prophy angle for an electric tooth polisher
US4734964A (en) Apparatus for refurbishing acoustic members
CN217572179U (zh) 建筑施工现场用管材管口毛刺抛光装置
JP6943432B2 (ja) 工作機械部品用クリーナ
KR20160107964A (ko) 곡선형 파이프의 내부 연마기
CN113441483B (zh) 安全性高的钢管加工机
JP2548859Y2 (ja) 小径管の内面清掃工具
JPH0441990Y2 (zh)
CN218925569U (zh) 一种管道清理机器人
CN215317779U (zh) 一种阀体通道刷
CN105729293A (zh) 非标型液压缸筒内表面清洁和抛光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15999942U (zh) 一种人造石浴缸表面打磨装置
CN213258562U (zh) 一种管材端面去毛刺装置
CN110881899A (zh) 一种吸尘清扫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