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2047U -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 Google Patents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2047U
CN219542047U CN202223280836.0U CN202223280836U CN219542047U CN 219542047 U CN219542047 U CN 219542047U CN 202223280836 U CN202223280836 U CN 202223280836U CN 219542047 U CN219542047 U CN 219542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roller
wire feeding
wir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08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立恒
朱俊
肖友
林建华
邓金荣
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nri La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nri Las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nri Las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nri Las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08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2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2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2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包括机柜、供丝装置及送丝装置,供丝装置及送丝装置均设置在机柜内;送丝装置包括安装壳及设置在安装壳上的调节机构及送丝辊轮机构,送丝辊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至少一组由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组成的辊轮组件,主动辊轮与所述从动辊轮之间设有供焊丝穿过的间隙;供丝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供丝盘,其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供丝盘用于盘绕焊丝,第二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供丝盘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避免了因供丝盘太重而牵引不动焊丝卷,出现送丝装置的送丝辊轮打滑的现象。

Description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背景技术】
激光焊接机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对材料进行局部加热,将材料熔化后形成特定熔池而对物料进行焊接的设备。
手持激光焊接机包括激光发生器和手持激光焊接头,其中,激光发生器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手持激光焊接头通过铠装光纤与激光发生器电连接。手持激光焊接头的焊丝通过自动送丝机提供,自动送丝机通过送丝管与手持激光焊接头连接。
现有自动送丝机,由于其供丝装置的供丝盘不具备自动转动回丝功能,完全依靠送丝装置牵引焊丝,将焊丝从供丝盘上拖拽出来,供丝盘则被动的跟随转动,无疑会增加送丝装置的负荷。并且送丝装置有时候会因为供丝盘太重而牵引不动焊丝,使送丝装置的送丝辊轮打滑,导致送丝失败,严重影响送丝效率及焊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送丝机,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供丝盘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避免了送丝辊轮打滑,导致送丝失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手持激光焊接设备的自动送丝机,包括机柜、供丝装置及送丝装置,其中,
所述供丝装置及送丝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柜内;
所述送丝装置包括安装壳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上的调节机构及送丝辊轮机构,所述送丝辊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至少一组由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组成的辊轮组件,所述主动辊轮与所述从动辊轮之间设有供焊丝穿过的间隙;所述供丝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供丝盘,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所述供丝盘用于盘绕焊丝,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供丝盘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供丝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杆及角度传感器,所述检测杆的一端与所述角度传感器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供丝盘上的缠绕成卷的焊丝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杆摆动的角度,保证所述供丝盘送出焊丝的速度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辊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辊轮同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及主动辊轮同步转动,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及从动辊轮跟随转动,使穿过所述间隙的焊丝沿着自身轴线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辊轮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辊轮组件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两组所述辊轮组件的主动辊轮对应的主动齿轮之间,并与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间隙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同轴设置的导丝管,所述导丝管靠近间隙的一端对准所述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动辊轮的圆周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V型槽,所述从动辊轮的圆周侧壁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啮合进入所述凹槽,所述凸台圆周侧壁与所述V型槽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从动辊轮的一侧,所述从动辊轮设置为可活动辊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丝杆螺母组件及顶出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的螺母传动连接,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的丝杆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螺母转动,带动丝杆沿自身轴线移动,所述丝杆再带动所述顶出组件同步运动,使所述顶出组件带动所述从动辊轮靠近或远离所述主动辊轮,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及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杆平行的设置在所述丝杆的两侧,所述导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件、连接杆及复位弹簧,所述顶出件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导向滑块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与所述导向滑块抵接,所述顶出组件通过所述顶出件带动所述从动辊轮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从动辊轮通过一摆臂活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摆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件抵接;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使所述摆臂具有抵靠所述顶出件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自动送丝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供丝装置上设置了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了第二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所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供丝盘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实现回丝功能,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有效减轻了送丝装置的负荷,并且有效避免了送丝装置因为供丝盘太重而牵引不动焊丝,使送丝装置的送丝辊轮打滑,导致送丝失败的问题,提高了送丝效率及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送丝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自动送丝机的送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自动送丝机的送丝装置辊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自动送丝机的供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送丝机,该自动送丝机用在手持激光焊接设备上,通过送丝管与手持激光焊接设备的手持焊枪连接,以给手持焊枪输送焊丝,保证焊接的顺利进行。
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自动送丝机包括机柜1、送丝装置2及供丝装置3,其中,所述送丝装置2及供丝装置3均设置在所述机柜1内,送丝装置2与供丝装置并排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送丝装置2包括安装壳21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21上的调节机构22及送丝辊轮机构23,所述送丝辊轮机构23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至少一组由主动辊轮24和从动辊轮25组成的辊轮组件,所述主动辊轮24与所述从动辊轮25之间设有供焊丝穿过的间隙。第一驱动组件通过驱动主动辊轮24及从动辊轮25,依靠焊丝穿过的间隙与主动辊轮24及从动辊轮25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牵引焊丝沿自身轴线移动,实现送丝的目的。
如图4所示,所述供丝装置3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1及供丝盘33,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11及传动机构312,传动机构312可以是皮带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视具体场景而定,此处不做限定和具体说明。所述供丝盘33用于盘绕焊丝,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1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12带动所述供丝盘33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实现回丝功能,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有效减轻了送丝装置2的负荷,并且有效避免了送丝装置2因为供丝装置3的供丝盘太重而牵引不动焊丝,使送丝装置2的送丝辊轮打滑,导致送丝失败的问题,提高了送丝效率及焊接效率。
优选的,为了提高供丝装置3回丝速度与送丝装置2牵引焊丝移动速度的同步一致性,供丝装置3还设置了检测装置32,所述检测装置32包括检测杆321及角度传感器322,所述检测杆321的一端与所述角度传感器322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供丝盘33上的焊丝缠绕成卷的焊丝卷上。随着焊丝不断地从供丝盘33上回出,焊丝卷的半径逐渐减小,导致检测杆321跟随焊丝卷的半径逐渐减小而摆过一定的角度。角度传感器322用于检测所述检测杆321摆动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数据回传,使供丝装置3实时调整第二驱动电机311驱动供丝盘33的转动速度,来控制回丝速度,保证所述供丝盘33送出焊丝的速度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6、主动齿轮27及从动齿轮(未标示),其中所述主动齿轮27与所述主动辊轮24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辊轮25同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7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驱动所述主动齿轮27及主动辊轮24同步转动,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及从动辊轮25跟随转动,以通过摩擦力牵引穿过所述间隙的焊丝沿着自身轴线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辊轮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辊轮组件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齿轮28,所述驱动齿轮28设置在两组所述辊轮组件的主动辊轮24对应的主动齿轮27之间,并与两个所述主动齿轮27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驱动所述驱动齿轮28转动,带动两个所述主动齿轮27同步转动。从而使两组辊轮组件主动辊轮24和从动辊轮同步转动,两组辊轮组件同时牵引焊丝移动,可以提高焊丝牵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提供更大牵引力,可防止辊轮打滑。
所述间隙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同轴设置的导丝管29,所述导丝管29靠近间隙的一端对准所述间隙。焊丝先穿过导丝管29进入所述间隙,然后从间隙中穿出后再进入导丝管29。导丝管29对焊丝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保证焊丝能够准确以直线形式准确的进入所述间隙,防止焊丝跑偏导致焊丝牵引失败。
如图3所示,所述主动辊轮24的圆周侧壁上设有凹槽240,所述凹槽240的底部设有V型槽241,所述从动辊轮25的圆周侧壁设有与所述凹槽240相匹配的凸台250,所述凸台250啮合进入所述凹槽240,所述凸台250圆周侧壁与所述V型槽24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间隙。V型槽241与凸台250配合形成的间隙,可以增加焊丝与主动辊轮24及从动辊轮25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焊丝与主动辊轮24及从动辊轮25的摩擦力,使辊轮更不容易打滑,提高了牵引焊丝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22设置在靠近所述从动辊轮25的一侧,所述从动辊轮25设置为可活动辊轮,所述调节机构22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21、丝杆螺母组件222及顶出组件(未标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21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222的螺母传动连接,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222的丝杆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21驱动所述螺母转动,带动丝杆沿自身轴线移动,所述丝杆再带动所述顶出组件同步运动,使所述顶出组件带动所述从动辊25轮靠近或远离所述主动辊轮24,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由于所述间隙的大小可调,从而可以匹配不同直径的焊丝的牵引需求,适应不同焊接场景对焊丝的直径要求,提高了自动送丝机的应用场景和通用性。
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22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223及导向滑块224,所述导向杆223平行的设置在所述丝杆的两侧,所述导向滑块224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杆223上,所述导向滑块224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件225、连接杆226及复位弹簧227,所述顶出件225通过所述连接杆226与所述导向滑块224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27套接在所述连接杆226上,并与所述导向滑块224抵接,所述顶出组件通过所述顶出件225带动所述从动辊轮25运动,使从动辊轮25远离或靠近主动辊轮24,以此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
从动辊轮25通过一摆臂30活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21上,所述摆臂30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壳体21转动连接,所述摆臂30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件225抵接,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使所述摆臂30具有抵靠所述顶出件225的趋势。通过顶出件225推动所述摆臂30摆动,带动所述从动辊轮25运动,使从动辊轮25远离或靠近主动辊轮24,以此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自动送丝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送丝机,通过在供丝装置3上设置了第二驱动组件31,第二驱动组件31设置了第二驱动电机311及传动机构312,所第二驱动电机311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12带动所述供丝盘33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实现回丝功能,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有效减轻了送丝装置2的负荷,并且有效避免了送丝装置因为供丝盘33太重而牵引不动焊丝,使送丝装置2的送丝辊轮打滑,导致送丝失败的问题,提高了送丝效率及焊接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手持激光焊接设备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供丝装置及送丝装置,其中,
所述供丝装置及送丝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柜内;
所述送丝装置包括安装壳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上的调节机构及送丝辊轮机构,所述送丝辊轮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至少一组由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组成的辊轮组件,所述主动辊轮与所述从动辊轮之间设有供焊丝穿过的间隙;所述供丝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供丝盘,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所述供丝盘用于盘绕焊丝,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供丝盘转动,将盘绕的焊丝送出,并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丝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杆及角度传感器,所述检测杆的一端与所述角度传感器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供丝盘上的缠绕成卷的焊丝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杆摆动的角度,保证所述供丝盘送出焊丝的速度与送丝辊轮机构牵引所述焊丝移动的速度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辊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辊轮同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及主动辊轮同步转动,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及从动辊轮跟随转动,使穿过所述间隙的焊丝沿着自身轴线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辊轮组件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两组所述辊轮组件的主动辊轮对应的主动齿轮之间,并与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同轴设置的导丝管,所述导丝管靠近间隙的一端对准所述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轮的圆周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V型槽,所述从动辊轮的圆周侧壁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啮合进入所述凹槽,所述凸台圆周侧壁与所述V型槽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从动辊轮的一侧,所述从动辊轮设置为可活动辊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丝杆螺母组件及顶出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的螺母传动连接,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丝杆螺母组件的丝杆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螺母转动,带动丝杆沿自身轴线移动,所述丝杆再带动所述顶出组件同步运动,使所述顶出组件带动所述从动辊轮靠近或远离所述主动辊轮,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及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杆平行的设置在所述丝杆的两侧,所述导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件、连接杆及复位弹簧,所述顶出件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导向滑块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与所述导向滑块抵接,所述顶出组件通过所述顶出件带动所述从动辊轮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送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轮通过一摆臂活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摆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件抵接;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使所述摆臂具有抵靠所述顶出件的趋势。
10.一种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送丝机。
CN202223280836.0U 2022-12-08 2022-12-08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Active CN219542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0836.0U CN219542047U (zh) 2022-12-08 2022-12-08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0836.0U CN219542047U (zh) 2022-12-08 2022-12-08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2047U true CN21954204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2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0836.0U Active CN219542047U (zh) 2022-12-08 2022-12-08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2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0303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德州圣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夹持式焊丝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0303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德州圣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夹持式焊丝装置
CN117300303B (zh) * 2023-11-28 2024-01-23 德州圣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夹持式焊丝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42047U (zh)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及其自动送丝机
US6027062A (en) Optical fiber dual spindle winder with automatic threading and winding
CN109484889B (zh) 一种薄钢带恒张力自适应送料机
US4783980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helically wound interlocked flexible pipe
CN101214523A (zh) 一种超长护套弹簧的自动绕制方法
US505825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ssing threadlike pieces through tubular products
CN115557320A (zh) 一种制导光纤线团的全自动缠绕装置及方法
CN205471971U (zh) 一种收放线筒自主移动排线的切片机
CN209797129U (zh) 一种均匀布线的铜线收卷系统
CN102120536A (zh) 层绕机用精密排线装置
CN220115938U (zh) 电缆卷线机构
CN208178107U (zh) 一种带有往复收线装置的伸线机
CN209939986U (zh) 一种薄钢带恒张力自适应送料机
CN215797556U (zh) 一种漆包线生产用放线机构张力调节装置
CN216533372U (zh) 一种电动鱼线轮
CN210029526U (zh) 一种铜丝收卷导向管平移速率控制机构
CN201132715Y (zh) 盘卷收卷机
CN113896029A (zh) 一种螺旋线绕线机
CN109230806B (zh) 一种主动放线装置
CN208916456U (zh) 一种线缆生产设备及其自动收放线状态控制装置
CN214321347U (zh) 一种用于防止带钢散卷的开卷机
CN115102102B (zh) 一种电缆敷设安装多功能收放线装置
CN107932867B (zh) 一种挤塑机用线管缠绕装置
CN111422653A (zh) 一种自动收卷机
CN112614318B (zh) 远程监控的上线智能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