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811U -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8811U
CN219538811U CN202222032077.XU CN202222032077U CN219538811U CN 219538811 U CN219538811 U CN 219538811U CN 202222032077 U CN202222032077 U CN 202222032077U CN 219538811 U CN219538811 U CN 219538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late
lower bracket
patient
bracket
wal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320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鸣桃
徐爱红
羊德旺
吴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anya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anya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0320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8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8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8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包括下支架、活动布置在下支架上方的上支架和驱动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在竖直方向上自动升降的动力机构,下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下支架上的第一立板、固定连接在上支架底部的减速电机和用于向减速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第一立板上设置有齿条,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条匹配的齿轮,齿条与齿轮齿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助行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人为借助其他工具手工调节助行器的高度,通过动力机构可自动调节助行器的高度,以使助行器的整体高度与患者的身高适配,便于患者扶在助行器上施力,利于患者康复训练。

Description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背景技术
医学上把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称为助行器。在医院里,某些重症患者、神经科瘫痪等患者进入康复期后,需要借助助行器来训练患侧肢体,以便早日康复。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助行器只能手动调节高度,而且不能持续调节高度,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因此所需的助行器的高度就不同。当助行器的高度与患者的身高不匹配时,患者扶在助行器上就不便施力,就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倾斜,从而加重患侧肢体的负担,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康复。此外,患者在长时间康复训练后,需要坐下休息,但目前的助行器功能单一,并不具备座椅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助行器不能持续调节高度以及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包括下支架、活动布置在下支架上方的上支架和驱动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在竖直方向上自动升降的动力机构,下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下支架上的第一立板、固定连接在上支架底部的减速电机和用于向减速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第一立板上设置有齿条,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条匹配的齿轮,齿条与齿轮齿合连接。使用时患者站在上支架和下支架内,手臂扶在上支架上进行康复训练。调节助行器高度时,减速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带动上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下支架升降,进而调节上支架的高度,以使助行器的整体高度与患者的身高适配,便于患者扶在助行器上施力,利于患者康复训练。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人为借助其他工具手工调节助行器的高度,通过动力机构可自动调节助行器的高度。
进一步的是,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立板,第二立板与第一立板相互平行,第二立板与第一立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筋板。第二立板通过筋板与第一立板连接成整体,提高第一立板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上支架平稳的升降。
进一步的是,上支架上竖向设置有两个手柄,便于患者的手部握持手柄控制助行器行进的方向。
进一步的是,手柄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起到防滑作用。
进一步的是,上支架的顶部设置有U形的软垫。患者在使用助行器时,身体位于U形软垫内,软垫的设置便于患者将其手肘放置在其上,从而便于患者施力以及控制助行器。
进一步的是,下支架包括顶架、底架和连接的顶架与底架之间的竖杆,顶架的一侧中部铰接有支撑杆,另一侧设置有销孔,销孔内可拆卸的布置有用于支撑旋转后支撑杆的销板,支撑杆上设置有坐垫。由于支撑杆的顶部与顶架中部铰接,常态下,支撑杆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处于竖直状态。当患者训练累了需要休息时,患者可旋转支撑杆,让支撑杆从竖直位置旋转到水平位置,在再销孔内插入销板,支撑杆的端部搭接的销板上,销板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之后患者可坐在坐垫上休息。将支撑杆连接的顶架的中部,使患者坐下后的重心靠近助行器的中部,避免助行器侧翻。
进一步的是,上支架和下支架由方形钢管焊接而成,具有材料易获取、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
进一步的是,电源为设置在上支架上的蓄电池。提供减速电机的电源可以是采用插头连接的室内电源,也可采用本方案的可充电式蓄电池,都可为减速电机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助行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人为借助其他工具手工调节助行器的高度,通过动力机构可自动调节助行器的高度,以使助行器的整体高度与患者的身高适配,便于患者扶在助行器上施力,利于患者康复训练。
2、本实用新型的助行器功能多样化,不仅能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还具有座椅功能,使患者在训练时能得到有效的休息,有利于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略去动力机构)。
图5是软垫的立体图。
图6是软垫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上支架;2、下支架;3、万向轮;4、手柄;5、软垫;6、蓄电池;7、电缸;8、销孔;9、销板;
101、第一立板;102、减速电机;103、齿条;104、齿轮;105、第二立板;106、筋板;201、顶架;202、底架;203、竖杆;204、支撑杆;205、坐垫;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包括下支架2、活动布置在下支架2上方的上支架1和驱动上支架1相对于下支架2在竖直方向上自动升降的动力机构,下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3;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下支架2上的第一立板101、固定连接在上支架1底部的减速电机102和用于向减速电机102提供电能的电源,第一立板101上设置有齿条103,减速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条103匹配的齿轮104,齿条103与齿轮104齿合连接。上支架为U形结构,使用时患者站在上支架和下支架内,手臂扶在上支架上进行康复训练。调节助行器高度时,减速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带动上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下支架升降,进而调节上支架的高度,以使助行器的整体高度与患者的身高适配,便于患者扶在助行器上施力,利于患者康复训练。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人为借助其他工具手工调节助行器的高度,通过动力机构可自动调节助行器的高度。
从安全和防尘角度出发,动力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但为了更好的展示动力机构的内部结构图,本实施例在图1、图2和图3中均未展示出保护罩。
参照图1,本实施例在下支架2上设置有第二立板105,第二立板105与第一立板101相互平行,第二立板105与第一立板101之间设置有若干筋板106。第二立板通过筋板与第一立板连接成整体,提高第一立板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上支架平稳的升降。
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在上支架1上竖向设置有两个手柄4,便于患者的手部握持手柄控制助行器行进的方向。
本实施例在手柄4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起到防滑作用。
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上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U形的软垫5。患者在使用助行器时,身体位于U形软垫内,软垫的设置便于患者将其手肘放置在其上,从而便于患者施力以及控制助行器。
参照图3、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下支架2包括顶架201、底架202和连接的顶架201与底架202之间的竖杆203,顶架201的一侧中部铰接有支撑杆204,另一侧设置有销孔8,销孔8内可拆卸的布置有用于支撑旋转后支撑杆204的销板9,支撑杆204上设置有坐垫205。顶架和底架为U形结构。由于支撑杆的顶部与顶架中部铰接,常态下,支撑杆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处于竖直状态。当患者训练累了需要休息时,患者可旋转支撑杆,让支撑杆从竖直位置旋转到水平位置,在再销孔内插入销板,支撑杆的端部搭接的销板上,销板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之后患者可坐在坐垫上休息。将支撑杆连接的顶架的中部,使患者坐下后的重心靠近助行器的中部,避免助行器侧翻。
本实施例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由方形钢管焊接而成,具有材料易获取、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
电源为设置在上支架1上的蓄电池6。提供减速电机的电源可以是采用插头连接的室内电源,也可采用本方案的可充电式蓄电池,都可为减速电机提供电能。
实施例二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采用的动力机构不同,本实施例采用的动力机构为电缸7,电缸7的固定端与下支架相连,电缸7的活动端与上支架,电缸的活塞杆在伸缩的过程带动上支架同步升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架(2)、活动布置在下支架(2)上方的上支架(1)和驱动上支架(1)相对于下支架(2)在竖直方向上自动升降的动力机构,下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3);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下支架(2)上的第一立板(101)、固定连接在上支架(1)底部的减速电机(102)和用于向减速电机(102)提供电能的电源,第一立板(101)上设置有齿条(103),减速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条(103)匹配的齿轮(104),齿条(103)与齿轮(104)齿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上设置有第二立板(105),第二立板(105)与第一立板(101)相互平行,第二立板(105)与第一立板(101)之间设置有若干筋板(1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上竖向设置有两个手柄(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U形的软垫(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包括顶架(201)、底架(202)和连接的顶架(201)与底架(202)之间的竖杆(203),顶架(201)的一侧中部铰接有支撑杆(204),另一侧设置有销孔(8),销孔(8)内可拆卸的布置有用于支撑旋转后支撑杆(204)的销板(9),支撑杆(204)上设置有坐垫(2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由方形钢管焊接而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化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设置在上支架(1)上的蓄电池(6)。
CN202222032077.XU 2022-08-03 2022-08-03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Active CN219538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2077.XU CN219538811U (zh) 2022-08-03 2022-08-03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2077.XU CN219538811U (zh) 2022-08-03 2022-08-03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8811U true CN219538811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32077.XU Active CN219538811U (zh) 2022-08-03 2022-08-03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8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82258U (zh) 一种搭载柔性外骨骼服的多模式智能轮椅抬升机构
CN103110487B (zh) 一种梯陆两栖无障碍智能机器人轮椅
CN108904229B (zh) 智能轮式助行器
US11033443B2 (en) Electronic wheelchair having voice-recognition operating system
KR101454716B1 (ko) 탈장착 가능한 동력 전달장치 및 이를 장착한 휠체어
CN104720988A (zh) 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
CN210205174U (zh) 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
CN110916988A (zh) 一种电动助行器
CN207306863U (zh) 一种步态康复训练装置
CN219538811U (zh) 医用自动化助行器
CN107157666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JP2003265558A (ja) 転倒防止歩行車
CN208117858U (zh) 康复行走助力机器人装置
CN114176985B (zh) 一种截石位手术床换床车
CN210991606U (zh) 行走辅助装置
CN212395746U (zh)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变形总成
CN221013839U (zh) 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步行训练装置
CN209019295U (zh) 一种心内科用护理支架
CN205322636U (zh) 一种多用途可变式轮椅
CN217091338U (zh) 一种直立行走助行器
CN212940905U (zh) 一种可调式雾化器支撑支架
CN200987745Y (zh) 轮椅助行车
CN218871177U (zh) 一种平衡锻炼设备
CN214807588U (zh) 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应急呼吸器
CN113893040B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器械的托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