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647U -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8647U
CN219538647U CN202222361810.2U CN202222361810U CN219538647U CN 219538647 U CN219538647 U CN 219538647U CN 202222361810 U CN202222361810 U CN 202222361810U CN 219538647 U CN219538647 U CN 219538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care
cold compress
mounting
panel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18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飞
林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18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8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8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8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美容仪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皮肤保养组件。本申请所提供皮肤保养组件,包括冷敷件,具有接触面、传导面;制冷件,制冷件的制冷侧与冷敷件的传导面热耦合;电极,用于对皮肤部位进行放电;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面板部和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自第一面板部侧边延伸而出,形成第一容置槽,第一面板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盖体,包括第二面板部;第二盖体嵌入第一盖体的第一容置槽,冷敷件位于第一面板部和第二面板部之间,且冷敷件的接触面暴露于第一开口,设计更加简洁。没有多余结构干扰,结构更稳定。由电极提供射频、微电流等美容功能;通过冷敷件、制冷件和散热件的配合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美容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美容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皮肤的保养,并且在注重保养皮肤的效果的同时,对于保养皮肤时的体验也越来越重视。其中有一种是利用射频或微电流的皮肤保养组件。
为了实现更好的美容效果,部分皮肤保养组件搭载了不同的功能组件,能够提供冷敷、光疗、射频、微电流等功能。然而现有的皮肤保养组件由于添加了许多这样的功能组件,使其内部结构变得复杂冗余,不仅令皮肤保养组件体积变大不易携带,甚至有可能影响其结构稳定性,减少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实现冷敷、光疗、射频、微电流等功能的同时使皮肤保养组件的结构更加简洁、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皮肤保养组件,包括冷敷件,具有接触面、传导面,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皮肤部位;制冷件,所述制冷件的制冷侧与所述冷敷件的所述传导面热耦合,以对所述冷敷件降温;电极,用于对所述皮肤部位进行放电,所述电极暴露于所述皮肤保养组件的所述接触面一侧;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面板部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面板部侧边延伸而出,以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面板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盖体,包括第二面板部;其中,所述第二盖体嵌入所述第一盖体的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冷敷件位于所述第一面板部和所述第二面板部之间,且所述冷敷件的所述接触面暴露于所述第一开口。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皮肤保养组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将冷敷件固定其中,第一盖体上的开口能保证冷敷件和皮肤部位的接触;由电极提供射频、微电流等美容功能;通过冷敷件、制冷件和散热件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本申请所提供的皮肤保养组件具有简洁、稳定的内部结构以及优秀的美容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皮肤保养组件一方向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皮肤保养组件头部一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冷敷件一实施例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头部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冷敷件、制冷件、光疗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电极与第一盖体一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电极装配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头部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中透光板靠近光疗灯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透光板、光疗灯板、螺钉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透光板、光疗灯板、螺钉的装配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第二盖体、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设置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美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因而美容医疗行业应运而生。其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基于医学、光学、电学、化学等领域上的拓展。随着各类专业人士的加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仪器进入美容医疗行业,美容仪器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体积由庞大的器械向中型、中小型发展,现如今小型、微型仪器已成为一种潮流,美容仪逐渐从医院、美容院走入千家万户中。其功能也由单一的脱毛、美白等逐步发展到一机多用、日趋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美容仪器上的应用使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精细。本申请提供的皮肤保养组件就能提供微电流、射频、光疗、冷热敷等丰富的组合功能。其中,微电流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电流,我们都知道安培,比安培小的电流又有毫安和微安等,当来到微安以下,我们就可称之为微电流。应用于美容行业中,这些日常生活中不甚常见的名词便能大有一番作为。
然而,提供如此多样化的功能实际上需要有坚实的硬件基础作为保证,同时器械的外观又有着美观、便携等方面的需求,如何在保证功能丰富、使用方便的同时保证内部结构的简洁稳定,是本申请提供的皮肤保养组件想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皮肤保养组件一方向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皮肤保养组件头部一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冷敷件一实施例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到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皮肤保养组件1,包括冷敷件01、制冷件02、散热件03、第一盖体04和电极06。冷敷件01具有接触面01a、传导面01b,接触面01a为用于接触皮肤的部位;制冷件02的制冷侧与冷敷件01的传导面01b热耦合,以对冷敷件01降温,散热件03与制冷件02的发热侧热耦合,以将来自制冷件02的热量散发出去;第一盖体04将冷敷件01相对固定于散热件03;电极06与第一盖体04相对固定。冷敷件01的接触面01a和传导面01b相背设置,电极06位于接触面01a一侧。冷敷件01,制冷件02和散热件03层叠设置形成三明治结构,这样设置方便三者的安装与热传导。
皮肤保养组件1中,冷敷件01接触皮肤部位,并由制冷件02制冷降温。散热件03对制冷件02进行散热。第一盖体04将冷敷件01相对固定于散热件03,使得散热件03能够更好地配合制冷件02对冷敷件01进行降温,短时间内减少热量的回流,能够延长皮肤保养组件1的保持温度平衡状态的时间。电极06对皮肤部位进行电流刺激和加热,且电极06与第一盖体04相对固定使得电极06在结构上靠近皮肤部位。电极06配合冷敷件01能够实现紧致皮肤、收缩毛孔等美容效果。
可选地,冷敷件01的材料为晶体和/或金属。
可选地,冷敷件01可以是蓝宝石、帕托石、水晶或玻璃等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材料,用于接触皮肤、降低表皮温度。例如,蓝宝石材料的冷敷件01的导热性能好,并且亲肤。
本申请中蓝宝石可以是人造的也可以是天然的。
可选地,冷敷件01的轮廓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多边形例如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本申请对冷敷件01的轮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皮肤保养组件1工作时,电极06放电,例如,产生射频或者微电流,电流经过皮肤部位,刺激皮肤部位,从而能够得到预期的美容作用。因为皮肤部位相当于电阻,因此皮肤部位的温度可能会升高。冷敷件01与电极06相对第一盖体固定,且冷敷件01和电极06均接触皮肤,且相互为邻,电极06电流经过皮肤会引起肌肉收缩运动,达到美容效果。电极06在放电过程中,使皮肤的表皮温度和真皮温度升高。皮肤温度升高包括皮肤细胞产生的热量和电能转化之后的热量。通过设置冷敷件01,降低电极06对表皮刺激产生的热量,对皮肤表皮降温,起到冷敷镇定的作用,避免温度过高灼伤皮肤,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操作头的使用舒适度。制冷件02对冷敷件01制冷,使冷敷件01能持续对皮肤表皮降温。冷热交替的过程,还可以使皮肤得到扩张和收缩,增强皮肤的呼吸,在保护皮肤不受损的同时能更好的刺激真皮层胶原蛋白收紧和再生,紧致皮肤,提高美容效果。
可选地,皮肤部位可以是面部皮肤,较浅层皮肤部位可以为表皮,深层皮肤部位可以为真皮。电极06工作时放电可以产生射频或者微电流等,对面部皮肤进行美容。
可选地,电极06可以是固定安装在第一盖体04上。皮肤保养组件1可以应用于美容仪中。
可选地,电极06数量可以为四,间隔设置于冷敷件01周侧,且电极06靠近皮肤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冷敷件01的接触面高度水平,即电极06和冷敷件01可以同时接触皮肤,能够实现紧致皮肤、收缩毛孔等美容效果。
可选地,电极06靠近皮肤的上表面亦可高于冷敷件01的接触面。
可选地,电极06可以包括弧形本体以及从弧形本体朝向冷敷件01一侧凸出的固定部,第一阶梯面21c位于弧形本体朝向冷敷件01一侧。多个电极06间隔设置,且利用其弧形本体围绕一圈,可以正好围绕冷敷件01的接触面01a,也可以部分与接触面01a重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第一盖体04,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盖体04和散热件03之间;第二盖体08固定于散热件03,第一盖体04固定于第二盖体08;其中,冷敷件01将导冷层07和制冷件02在第一方向上压紧于散热件03。
参阅图11,具体地,第二盖体08在第一方向上可以设有一个与第一盖体04上的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24,在皮肤保养组件1安装好后,该第二开口与第一盖体04上的开口均位于第一方向上且相互连通用于使制冷件02能与冷敷件01进行热耦合从而给冷敷件01降温。其中,在散热件03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一与制冷件02对应的凹槽,制冷件02一部分嵌入在该凹槽内,其中,制冷件02穿过第二盖体08上的第二开口24与导冷层07连接从而给冷敷件01降温。
可选地,制冷件02的安装方式是被一定的压力压在散热主体与冷敷件之间,并被第二盖体08的第二开口24限位,这样可以省去加工制冷件02以及相应的安装结构的成本。即使皮肤保养组件1在日常使用中掉落地面,或者发生碰撞,也可以保持结构的稳定。不会因为这种程度的碰撞造成的形变使得制冷件02弹出第二开口24、卡在第二开口24边缘。因此,皮肤保养组件1在日常使用中有较好的耐用性。
可选地,冷敷件的传导面01b与制冷件02的制冷侧可以为直接面接触。面接触的形式,热传导更加充分,能使传导效果最大化。
可选地,由于冷敷件的传导面01b与制冷件02的制冷侧为直接面接触,但两者之间的接触难免会有空隙,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冷敷件可以包括:冷敷件01和导冷层07。导冷层07设置于冷敷件01和制冷件02之间,用于在冷敷件01和制冷件02之间传导热量;导冷层07抵接冷敷件01。
具体地,在冷敷件01的传导面01b和制冷件02的制冷侧之间设置有导冷层07,此时由于导冷层07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制冷件02能够通过导冷层07高效对冷敷件01进行降温。
可选地,导冷层07可以是导热硅脂,使得传热更加充分,也使得温度的控制更加流畅,皮肤部位的感觉更加舒适。
可选地,导冷层07可以是氮化铝陶瓷或者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面接触使得传热效果最大化。
可选地,散热件03自皮肤保养组件1的头部延伸至皮肤保养组件1的尾部,散热件03位于皮肤保养组件1尾部的末端与皮肤保养组件1尾部末端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尺寸小于皮肤保养组件1长度的三分之一。
可选地,散热件03与第一盖体04之间设有第二盖体08,第二盖体08固定于散热件03,第一盖体04固定于第二盖体08。
可选地,第二盖体08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24,第二开口24位置与第一盖体04的第一开口50对应,且与第一盖体04的第一开口50连通,制冷件02的部分设置于第二开口24内。
可选地,在皮肤保养组件1中设有用于对皮肤部位进行光疗的光疗组件时,第二盖体08可以为透光板13。光疗组件发出的光可以穿过透光板13,映射到冷敷件01上,进而对皮肤部位进行光疗。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电极装配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头部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中透光板靠近光疗灯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透光板、光疗灯板、螺钉的分解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透光板、光疗灯板、螺钉的装配剖视示意图。
如图10至图13所示,皮肤保养组件还可包括光疗灯板14,光疗灯板14靠近第一盖体0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光疗灯25,光疗灯板14中央设置有避让孔29,光疗灯25围绕该避让孔29设置,且正好可被冷敷件01垂直于接触面01a方向的投影覆盖。制冷件02与导冷层07可穿过避让孔29与冷敷件01接触。光疗灯板14与散热件03相对设置,其无光疗灯25的一侧贴近散热件03并与其热耦合,且避让孔29对散热件03上凸出的第一限位部30起限位作用,使光疗灯板14与散热件03相对固定,且该第一限位部30与制冷件02热耦合。
可选地,光疗灯板14与第一盖体04之间可以设置有透光板13。透光板13中央有与避让孔29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4,围绕第二开口24设置有若干透光部27。该透光部27与光疗灯25对应设置,且正好可被冷敷件01垂直于接触面01a方向的投影覆盖。透光部27上覆盖有透光材料,光疗灯25发出的光可穿过透光部27映射至冷敷件01。制冷件02与导冷层07可穿过第二开口24与冷敷件01接触,且第二开口24对导冷层07、制冷件02起到限位作用。光疗灯板1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26,第一固定孔26位置与第一盖体04上的第三固定孔28d相对设置,用于将光疗灯板14与第一盖体04相对固定。
如图14、图15所示,光疗灯板14与第一盖体04、透光板13相对固定的方式可以为卡扣、插销、榫接或通过螺纹螺栓链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链接方法为通过螺纹螺栓链接。其中第一固定孔26与第三固定孔28d内壁也设置有与螺钉16对应的螺纹,若干螺钉16可穿过第一固定孔26与第三固定孔28d将光疗灯板14与第一盖体04相对固定。
可选地,透光板1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孔23,第二固定孔23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26、第三固定孔28d、螺钉16的数量一致。第一盖体04靠近透光板13的一侧设置有沉槽31,沉槽31的形状和外径与第二固定孔23的形状和内径大致相同,即第二固定孔23可对沉槽31起限位作用。第三固定孔28d穿设于沉槽31,由此,可以按光疗灯板14、透光板13、第一盖体04的顺序,使用螺钉16将三者相对固定。
可选地,光疗灯25可以为LED发光灯珠,其工作时发出的光在通过透光部27出射至冷敷件01时呈现为红光,此时冷敷件01呈现为红色的发光体,可以产生对皮肤进行光疗的效果。同时光疗灯25还可具有其他功能,例如脱毛等。
可选地,透光部27处的透光材料可以为大部分透光性良好的有机或无机材料,例如各类光学塑料、硅酸盐玻璃等。
可选地,透光板13整体可以都由透光材料组成。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疗灯板14与第一盖体04之间也可不设置透光板13,光疗灯25发出的光可直接映射至冷敷件01。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头部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冷敷件、制冷件、光疗灯板的截面示意图。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08的第二面板部49为导热材质,因此第二面板部49可以不设有第二开口24,而是设有用于容置制冷件02、并对其进行限位的第一凹陷部的外圈08a,制冷件02的发热侧与之贴合。由于散热件03设置于第二盖体08背向第一盖体04的一侧,且与第二面板部49热耦合,制冷件02的发热侧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面板部49传导至散热件03,使皮肤保养组件1内部的温度环境适宜,保证器件的寿命和皮肤保养组件1的结构稳定性不因过热而受到影响。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制冷件02可以为制冷环,贴设于冷敷件01的传导面01b一侧,冷敷件01与第二面板部49之间。
本实施例的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光疗灯,该光疗灯位于制冷环的第二通孔02a中,具体地说,光疗灯可以有规律地设置于光疗灯板14上,使光疗灯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冷敷件均匀出射,用于实现皮肤保养组件1的光疗功能。与之对应地,第二盖体08的第二面板部49可以不设有第二开口24,而是设有用于容置光疗灯板14、并对其进行限位的第一凹陷部的内圈08b。
可选地,光疗灯板14可设置于制冷件02的第二通孔02a中,第二通孔02a的径向尺寸略大于光疗灯板14的径向尺寸,第二通孔02a对光疗灯板14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可选地,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凹陷部的外圈08a与第一凹陷部的内圈08b可重叠设置。
可选地,由于冷敷件01的轮廓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制冷件02的外轮廓形状亦可配合冷敷件01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同理,第二通孔02a与光疗灯板14的轮廓形状亦可多样化设,且不一定要与冷敷件01、制冷件02的轮廓形状相同。
可选地,由于第一开口50对冷敷件01起到限位作用,第一凹陷部容置并对制冷件02、光疗灯板14有限位作用,当第一盖体04与第二盖体08固定时,可将制冷件02、光疗灯板14夹持于冷敷件01与第二面板部49之间,使制冷件02抵顶于冷敷件01的传导面01b、第一凹陷部的外圈08a,光疗灯板14抵顶于冷敷件01的传导面01b、第一凹陷部的内圈08b。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冷敷件01具有第一径向尺寸的基底部01c具有一定的厚度,基底部01c的传导面01b面一侧设有第二凹陷部01d,第二凹陷部01d的径向尺寸略微大于制冷件02的外轮廓径向尺寸,因此制冷件02可以部分或全部容纳于第二凹陷部01d中,且第二凹陷部01d可对制冷件0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可选地,在制冷件02为制冷环时,光疗灯板14亦可被部分或全部容纳于第二凹陷部01d中,且由制冷件02的第二通孔02a对其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01d可同时存在,同时对制冷件02和/或光疗灯板14起到限位作用,并在第一盖体04与第二盖体08固定时将制冷件02和/或光疗灯板14固定于冷敷件01与第二面板部49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肤保养组件1省去了在第二面板部49上设置开口的工序,而是采用了导热材质的第二盖体08,并将冷敷件01、制冷件02、光疗灯板14固定于第二面板部49与第一盖体04之间。一定意义上利用第二盖体08,将皮肤保养组件1中主要用于实现皮肤保养功能的头部与散热件03等其他组件在结构意义上分隔开,使皮肤保养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加简洁明了,维修或更换部件时更加轻松;同时第二盖体08又具有导热的性质,即便是隔着第二盖体08,制冷件02与散热件03一样可以顺利地完成热交换,保证皮肤保养组件1温度环境的稳定。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电极与第一盖体一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电极装配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电极与第一盖体一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3、图7、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极06设置为月牙状,其分别有两个特殊端,一端为主体部,用于在工作时利用电/磁脉冲对人体皮肤进行保养,另一端为固定部,其与第一盖体04连接使得电极06能固定在第一盖体04外侧的第一面板部上。其中,固定部在安装时朝向第一盖体04外侧的第一面板部,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柱06a,第一盖体04的第一面板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8c。
可选地,安装柱06a底部设有第五安装孔06b,第五安装孔06b内壁设置有与螺钉16对应的螺纹,若干螺钉16可穿入第五安装孔06b将电极06与第一盖体04相对固定。
可选地,第一盖体04的第一面板部上可以设置有略低于第一面板部的第一沉孔28a,该第一沉孔28a形状与电极06对应,用于将电极06固定于第一面板部上,防止其发生为摇晃或位移。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固定电极06并防止外界水油渗入机身,第一盖体04与电极06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密封、减震的垫片34,第一面板部的第一沉孔28a中设置有用于容置垫片34的第二沉孔28b,第二沉孔28b的形状与垫片34对应。垫片34上设置有数量与安装柱06a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34a,且第三通孔34a的形状与安装柱06a的截面形状适应,以便安装柱06a穿过第三通孔34a将垫片34固定于第一盖体04与电极06之间。
可选地,垫片34、电极06以及第一盖体04上还可设置有其他对应的固定设施,防止垫片34发生位移。
优选地,垫片34可以利用硅胶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且具有较大摩擦系数的材质。
优选地,从美观且经济的角度出发,垫片34的形状可以与电极06的形状适应且小于电极06。
参见图4,冷敷件01位于第一盖体04的第一开口50内,且冷敷件01在不同的厚度位置具有不同的第一径向尺寸和第二径向尺寸,第一开口50在不同的深度位置具有不同的第三径向尺寸和第四径向尺寸,具有第一径向尺寸的冷敷件01部分较具有第二径向尺寸的冷敷件01部分靠近导冷层07,具有第三径向尺寸的第一开口50部分较具有第四径向尺寸的第一开口50部分靠近导冷层07,第一径向尺寸小于第三径向尺寸,第二径向尺寸小于第四径向尺寸,第二径向尺寸大于第三径向尺寸。
具体地,冷敷件01具有第一径向尺寸的部分和具有第二径向尺寸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阶梯面21c,第一盖体04的第一开口50内侧具有第三径向尺寸的部分和具有第四径向尺寸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阶梯面22a,其外侧设置有第一面板部。
其中,电极06安装在第一盖体04外侧的第一面板部上,用于对皮肤进行保养。制冷件02、导冷层07和冷敷件01依次抵顶在散热件03的第一端上,并且通过第一盖体04内侧的第二阶梯面22a与冷敷件01上的第一阶梯面21c抵接贴合,将制冷件02、导冷层07和冷敷件01依次固定第一盖体04和散热件03的第一端之间,并且,冷敷件01的接触面01a穿过第一盖体04的第一开口50位于第一盖体04的外侧,用于对辅助电极06对皮肤进行保养。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第二盖体、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6至图18,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1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04具有与冷敷件01的接触面平行的第一面板部48,和自第一面板部48侧边延伸而出、向散热件03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46,从而在第一盖体04内侧形成第一容置槽。该第一面板部48具有第一开口50,冷敷件01的接触面从第一开口50暴露于第一容置槽外,从而得以接触皮肤部位。
第二盖体08具有与第一面板部48平行的第二面板部49,和自第二面板部49侧边延伸而出、向散热件03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47,从而在第二盖体08内侧形成第二容置槽。第二面板部49具有第二开口24,冷敷件01的传导面通过第二开口24暴露于第二容置槽,从而与制冷件02热耦合。
可选地,第二盖体08嵌入第一盖体04的第一容置槽并与第一盖体04固定,将冷敷件01固定于第一盖体04的第一面板部48和第二盖体08的第二面板部49之间。
可选地,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第一安装柱41,第一安装孔42a。第二盖体08在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第一安装柱41,散热件03的侧边径向延伸出安装耳42,第一安装孔42a设于安装耳42上,安装耳42的数量与第一安装柱41对应。散热件03与制冷件02热耦合的一端,部分嵌入第二盖体08的第二容置槽中,且与第二盖体08固定。
可选地,第一安装柱41靠近第一安装孔42a的端部设有螺纹孔,第一螺柱从安装耳42上的第一安装孔42a穿入第一安装柱41端部的螺纹孔,将散热件03与第二盖体08螺接。
可选地,第一螺柱自安装耳42背对第二盖体08一侧穿过第一安装孔42a与第一安装柱41端部的螺纹孔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容置腔53,敞口52。容置腔53设置于内壳体11内部,从内壳体11的头部延伸至内壳体11的尾部,并在靠近制冷件02的一端具有敞口52,散热件03部分通过敞口52嵌入容置腔53,散热件03与制冷件02热耦合的一端通过敞口52部分暴露于容置腔53外。其中,散热件03通过敞口52部分暴露于容置腔53外的部分嵌入第一盖体04的第一容置槽。
可选地,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第二安装柱38,第一通孔39,第二安装孔40。第一盖体04在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第二安装柱38,第二盖体08在第二容置槽内设有与第二安装柱38对应的第一通孔39,内壳体11具有与第二安装柱38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0。
其中,第一通孔39的直径与第二安装柱38的直径接近且略大于第二安装柱38的直径。
可选地,第二安装柱38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04的第一容置槽内部、第一面板部48与第一侧壁46过渡的位置,第一通孔39可以设置于第二面板部49与第二侧壁47过渡的位置;以便与设置在内壳体11容置腔壁上、靠近敞口52的第二安装孔40配合。
可选地,内壳体11的容置腔53内具有从敞口52向容置腔53尾部延伸的安装棱40a,内壳体外侧与安装棱40a对应的位置设有向容置腔53方向凹陷的安装槽40b,由于安装棱40a与安装槽40b的存在,第二安装孔40靠近第二安装柱38的顶端暴露于安装棱40a靠近敞口52的一端,第二安装孔40的底端暴露于安装槽40b靠近敞口52的一端。
可选地,第二安装柱38靠近第二安装孔40的端部设有螺纹孔,第二螺柱可从第二安装孔40的顶端穿入、底端穿出,与穿过第一通孔39的第二安装柱38端部的螺纹孔螺接,从而将第一盖体04与内壳体11固定。
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第三安装柱43,第三安装孔44,第一盖体04在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第三安装柱43,第二盖体08在第二面板部49设有与第三安装柱43对应的第三安装孔44。其中,第三安装柱43靠近第三安装孔44的端部设有螺纹孔,第三螺柱可以从第三安装孔44穿入与第三安装柱43端部的螺纹孔螺接,从而将第二盖体08的固定于第一盖体04的第一容置槽内,从而将冷敷件01固定于第一盖体04的第一容置槽内,第一盖体04与第二盖体08之间。
可选地,第三安装孔44穿过第二面板部49,联通第二盖体08的第二容置槽,冷敷件01的传导面可以通过第二开口24暴露,与制冷件02热耦合。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9至图21,本申请皮肤保养组件1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温度传感器54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54设置于皮肤保养组件1头部,控制器设置于皮肤保养组件1内部的安装空间中,二者通过导线54b连接。温度传感器54的探头54a可以固定于冷敷件01或电极06上并与其接触,以便更好地监测其温度并通过导线54b反馈给控制器,来控制制冷件02的工作。当探头54a探测到的温度超过预设的上限时,不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制冷件02启动并开始制冷,以将温度降至皮肤保养组件1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温度;当探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下限时,有可能造成皮肤部位的损伤,制冷件02响应于控制器发出的信号停止制冷,以使冷敷件01电极06的温度回升至适宜区间。
其中,第二盖体08设有第四安装孔,导线54b穿过该第四安装孔连接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54。当温度传感器54的探头54a固定于电极06上时,导线54b按顺序穿过第一盖体04、第二盖体08的第四安装孔,并延伸入散热件03后的安装空间中,与控制器连接。当温度传感器54的探头54a固定于冷敷件01上时,导线54b穿过第二盖体08的第四安装孔,并延伸入散热件03后的安装空间中,与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54和控制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实施例皮肤保养组件1的美容效果,在保障温度环境稳定的前提下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敷件,具有接触面、传导面,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皮肤部位;
制冷件,所述制冷件的制冷侧与所述冷敷件的所述传导面热耦合,以对所述冷敷件降温;
电极,用于对所述皮肤部位进行放电,所述电极暴露于所述皮肤保养组件的所述接触面一侧;
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面板部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面板部侧边延伸而出,以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面板部具有第一开口;
第二盖体,包括第二面板部;
其中,所述第二盖体嵌入所述第一盖体的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冷敷件位于所述第一面板部和所述第二面板部之间,且所述冷敷件的所述接触面暴露于所述第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板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制冷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冷敷件的传导面贴合;或
所述第二面板部为导热材质形成,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二盖体背向所述第一盖体一侧,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第二面板部热耦合,所述制冷件的发热侧与所述第二面板部热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件是制冷环,贴设于所述冷敷件的所述传导面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面板部之间;
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光疗灯,所述光疗灯位于所述制冷环内,所述光疗灯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冷敷件出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板部朝向所述冷敷件一侧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制冷环和所述光疗灯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敷件朝向所述第二面板部一侧形成第二凹陷部,所述制冷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体至少部分透明,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光疗灯,所述光疗灯位于所述第二盖体背向所述第一盖体一侧,所述光疗灯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盖体、所述冷敷件出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中,包括:
螺钉;
光疗灯板,所述光疗灯板包括若干所述光疗灯,所述光疗灯设置于所述光疗灯板靠近所述冷敷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盖体具有沉槽,所述沉槽底部、所述第二盖体、所述光疗灯板均具有固定孔,所述电极朝向所述光疗灯板一侧突出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嵌入所述沉槽,所述安装柱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自所述光疗灯板背对透光板一侧穿过所述光疗灯板、所述透光板的各自所述固定孔,并螺入所述沉槽的所述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敷件外边缘轮廓为圆形或多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二盖体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冷敷件或所述电极,导线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敷件或所述电极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二侧壁和位于所述第二面板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二面板部侧边延伸而出,以形成第二容置槽;
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散热件,以将来自所述制冷件的热量散发出去;
其中,所述冷敷件的所述传导面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制冷件的所述制冷侧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冷敷件的所述传导面热耦合,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制冷件热耦合的一端部分嵌入所述第二盖体的所述第二容置槽,且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体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三安装柱端部设有螺纹孔;
其中,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第三螺柱,所述第二盖体在所述第二面板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柱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螺柱自所述第二容置槽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柱端部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体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端部设有螺纹孔;
其中,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第一螺柱,所述散热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柱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柱端部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件的侧边径向延伸出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耳,所述第一螺柱自所述安装耳背对所述第二盖体一侧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柱端部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体,具有敞口的容置腔,所述散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敞口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制冷件的发热侧热耦合,所述内壳体具有两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体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端部设有螺纹孔;
其中,所述皮肤保养组件包括第二螺柱,所述第二盖体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柱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内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柱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螺柱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安
装柱端部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肤保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的所述侧面边缘具有沿所述内壳体轴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槽邻近所述敞口的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螺柱自所述安装槽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柱端部的所述螺纹孔连接。
CN202222361810.2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Active CN219538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1810.2U CN219538647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1810.2U CN219538647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8647U true CN21953864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3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1810.2U Active CN219538647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8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14168U (zh)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AU2009238798A1 (en) Laser hair-loss treatment device
CN113499135B (zh) 一种脱毛用led光源模组与led脱毛仪
US20220387103A1 (en) Portable hair removal device
CN203816098U (zh) 手持式光疗仪
CN219538647U (zh) 一种皮肤保养组件
CN219579195U (zh) 一种皮肤处理设备
CN213219099U (zh) 艾灸仪
CN210057154U (zh) 一种前列腺治疗仪
CN210784964U (zh) 一种冷热超声波美容仪
KR20010016582A (ko) 냉온조절되는 피부미용기
CN218607320U (zh) 多功能按摩棒
CN215653388U (zh) 一种便携式导入美容仪
CN220755254U (zh) 美容仪
CN109731234A (zh) 一种便携式紫外光疗仪
CN211536229U (zh) 一种加热式tdp理疗仪
CN208130254U (zh) 一种美容仪
CN213822404U (zh) 一种应用于美容仪的按摩组件
CN219332954U (zh) 美容仪
CN219579734U (zh)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JP3245502U (ja) 美容機器
CN110433028A (zh) 一种冷热超声波美容仪
CN219517051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梳及其健发梳齿箱
CN210812448U (zh) 一种可缓解热痛感的超声波保健仪
CN219023023U (zh) 美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