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3693U -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3693U
CN219533693U CN202320490745.5U CN202320490745U CN219533693U CN 219533693 U CN219533693 U CN 219533693U CN 202320490745 U CN202320490745 U CN 202320490745U CN 219533693 U CN219533693 U CN 219533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ver doo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07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ongmi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ongmi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ongmi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ongmi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07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3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3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3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包括壳体、散热件、发热件和温度传感器;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线路板的温控腔;散热件安装于壳体上,并可对温控腔进行散热;发热件安装于壳体上,并可对温控腔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壳体上,并电连接散热件和发热件;使用时,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温控腔的温度,当温控腔内部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控制发热件运行,以加热温控腔;当温控腔内部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控制散热件运行,以降低温控腔的温度;三者配合设计,可以维持温控腔的环境温度于恒温状态,使得线路板正常运行,提高线路板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温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背景技术
线路板是安装电子元件的重要载体,线路板运行时受工作环境的温度影响,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恒温状态下,线路板的工作效率最高,而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超过允许极限值时,将导致电子元件的功能减弱,甚至会降低线路板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会使用散热器来对线路板进行降温,以维持环境温度于恒温状态,但是散热器不具备升温作用,在工作环境温度过低时,无法为线路板提供恒温的工作环境,将导致线路板的工作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能为线路板提供恒温的工作环境。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包括壳体、散热件、发热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线路板的温控腔;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可对所述温控腔进行散热;所述发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可对所述温控腔进行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电连接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发热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温控腔的温度,并可根据温度数据分别控制所述散热件和发热件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扇和导热片,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设有接通所述温控腔和外界的进风口,所述壳体的第二侧设有接通所述温控腔和外界的通气槽;所述导热片设置于所述温控腔内并贴合所述线路板设计,所述散热扇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并对应所述导热片和所述线路板设计。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盖门、第二盖门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盖门设置于壳体的第一侧并对应所述进风口设计,所述第二盖门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侧并对应所述通气槽设计;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盖门和所述第二盖门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盖门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或是驱使所述第二盖门打开和关闭通气槽;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壳体在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竖直设计并接通外界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盖门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盖门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盖门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盖门上设有第一螺块,所述第一螺杆竖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螺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杆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壳体在所述通气槽处设有竖直设计并接通外界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盖门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盖门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二盖门打开和关闭所述通气槽;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二盖门上设有第二螺块,所述第二螺杆竖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螺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螺杆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件为电加热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通过在壳体上设计相互配合的温度传感器、散热件和发热件,可以对温控腔进行降温和升温,维持温控腔于恒温状态,为线路板提供恒温的工作环境,保证线路板的正常运行,提高线路板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剖视图A-A;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示出了图4的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8示出了图6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剖视图B-B。
图中:P线路板、1壳体、10温控腔、11进风口、110第一滑槽、12通气槽、120第二滑槽、2散热件、21散热扇、22导热片、3发热件、4温度传感器、5第一盖门、51第一螺块、6第二盖门、61第二螺块、7驱动机构、71第一驱动件、711第一电机、712第一螺杆、72第二驱动件、721第二电机、722第二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4,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包括壳体1、散热件2、发热件3和温度传感器4;壳体1内部设有用于放置线路板P的温控腔10;散热件2安装于壳体1上,并可对温控腔10进行散热;发热件3安装于壳体1上,并可对温控腔10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4安装于壳体1上,并电连接散热件2和发热件3;温度传感器4用于监测温控腔10的温度,并可根据温度数据分别控制散热件2和发热件3的运行。
具体的,线路板P在低温环境运行时,会使得温控腔10内部温度下降,当温度传感器4监测到温控腔10的温度过低后,温度传感器4向发热件3发送指令以启动发热件3,从而加热温控腔10至恒温状态;当线路板P持续发热导致温控腔10内部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4监测到温控腔10的内部温度并控制散热件2运行,以降低温控腔10的温度至恒温状态。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1上设计相互配合的温度传感器4、散热件2和发热件3,可以对温控腔10进行降温和升温,维持温控腔10于恒温状态,为线路板P提供恒温的工作环境,保证线路板P的正常运行,提高线路板P的工作效率。
参阅附图1-附图4,散热件2包括散热扇21和导热片22,壳体1的第一侧设有接通温控腔10和外界的进风口11,壳体1的第二侧设有接通温控腔10和外界的通气槽12;导热片22设置于温控腔10内并贴合线路板P设计,散热扇21安装于进风口11处并对应导热片22和线路板P设计。
具体的,线路板P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片22上和温控腔10内,使得温控腔10内的温度升高;当温度传感器4监测到温控腔10内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4向散热扇21发送指令以控制散热扇21运行,散热扇21将外界的空气抽送至温控腔10内,并将线路板P、导热片22和温控腔10内的温度一并从通气槽12处带出外界,从而降低温控腔10的内部温度,为温控腔10提供恒温的工作环境。
参阅附图1-附图4,常规情况下,线路板P运行产生的热量较少,温控腔10内部的温度并不会过高,散热件2无需运行,因此散热件2只有在温控腔10内的温度超过恒温极限值时,散热件2才会运行;而进风口11和通气槽12的设计,会使得温控腔10始终接通外界,导致外界的灰尘容易进入温控腔10内,对线路板P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第一盖门5、第二盖门6和驱动机构7,第一盖门5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侧并对应进风口11设计,第二盖门6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侧并对应通气槽12设计;驱动机构7安装于壳体1上并分别与第一盖门5和第二盖门6驱动连接,以驱使第一盖门5打开和关闭进风口11,或是驱使第二盖门6打开和关闭通气槽12;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驱动机构7。
具体的,当线路板P正常运行且散热扇21不运行时,第一盖门5关闭进风口11,第二盖门6关闭通气槽12,从而避免温控腔10与外界接通;
而当线路板P发热量过大导致温控腔10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4向驱动机构7发送指令,驱使机构则控制第一盖门5打开进风口11和控制第二盖门6打开通气槽12,使得温控腔10接通外界;此时,温度传感器4再向散热扇21发送指令,以控制散热扇21运行,从而降低温控腔10的内部温度;
当温控腔10的内部温度恢复常温后,则温度传感器4向驱动机构7发送指令,以通过驱动机构7驱使第一盖门5和第二盖门6重新闭合。
参阅附图1-附图4,考虑到驱动机构7驱动第一盖门5和第二盖门6的方式多样,例如驱动机构7可以同步驱动第一盖门5和第二盖门6,或是单独驱动第一盖门5和第二盖门6;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单独驱动的方式;
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件71,壳体1在进风口11处设有竖直设计并接通外界的第一滑槽110,第一盖门5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滑槽110内;第一驱动件71安装于壳体1上并与第一盖门5驱动连接,以驱使第一盖门5打开和关闭进风口11;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第一驱动件71。
具体的,当线路板P发热量过大导致温控腔10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4向第一驱动件71发送指令,第一驱动件71则控制驱使第一盖门5沿第一滑槽110方向移动,以打开进风口11,使得温控腔10接通外界;此时,温度传感器4控制散热扇21运行,即可将外界的空气抽送至温控腔10内,以对线路板P进行降温。
同理,为了方便控制第二盖门6的运行,驱动机构7还包括第二驱动件72,壳体1在通气槽12处设有竖直设计并接通外界的第二滑槽120,第二盖门6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滑槽120内;第二驱动件72安装于壳体1上并与第二盖门6驱动连接,以驱使第二盖门6打开和关闭通气槽12;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第二驱动件72。
在进风口11打开后,温度传感器4向第二驱动件72发送指令,第二驱动件72则控制驱使第二盖门6沿第二滑槽120方向移动,以打开通气槽12,使得散热扇21可以正常运行。
参阅附图1-附图4,第一驱动件71和第二驱动件72的种类多样,例如可以采用电动气缸,丝杆电机等,本实用新型中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为了方便控制进风口11开合大小,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驱动件71包括第一电机711和第一螺杆712,第一盖门5上设有第一螺块51,第一螺杆712竖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滑槽110内并与第一螺块51螺纹连接,第一电机711安装于壳体1上并与第一螺杆712驱动连接。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向第一电机711发送指令时,第一电机711根据指令控制第一螺杆712正转或反转,使得第一盖门5沿第一滑槽110移动,使得第一盖门5打开和闭合进风口11,并调整进风口11的开合范围大小。
同理,为了方便控制通气槽12的开合大小,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驱动件72包括第二电机721和第二螺杆722,第二盖门6上设有第二螺块61,第二螺杆722竖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滑槽120内并与第二螺块61螺纹连接,第二电机721安装于壳体1上并与第二螺杆722驱动连接。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向第二电机721发送指令时,第二电机721根据指令控制第二螺杆722正转或反转,使得第二盖门6沿第二滑槽120移动,使得第二盖门6打开和闭合通气槽12,并调整通气槽12的开合范围大小。
参阅附图1-附图4,发热件3的种类多样,例如可以采用电热棒、电热板等,本实用新型中优先采用电加热板。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直接通过线路板P进行对温度传感器4、电加热板、散热扇21、第一电机711和第二电机721等部件进行供电,线路板P则通过外接的导线进行供电,外接导线贯穿壳体1处则做密封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用于放置线路板(P)的温控腔(10);
散热件(2),所述散热件(2)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可对所述温控腔(10)进行散热;
发热件(3),所述发热件(3)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可对所述温控腔(10)进行加热;
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电连接所述散热件(2)和所述发热件(3);所述温度传感器(4)用于监测所述温控腔(10)的温度,并可根据温度数据分别控制所述散热件(2)和发热件(3)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包括散热扇(21)和导热片(22),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设有接通所述温控腔(10)和外界的进风口(11),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设有接通所述温控腔(10)和外界的通气槽(12);所述导热片(22)设置于所述温控腔(10)内并贴合所述线路板(P)设计,所述散热扇(21)安装于所述进风口(11)处并对应所述导热片(22)和所述线路板(P)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盖门(5)、第二盖门(6)和驱动机构(7),所述第一盖门(5)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侧并对应所述进风口(11)设计,所述第二盖门(6)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侧并对应所述通气槽(12)设计;所述驱动机构(7)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盖门(5)和所述第二盖门(6)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盖门(5)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11),或是驱使所述第二盖门(6)打开和关闭通气槽(12);所述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件(71),所述壳体(1)在所述进风口(11)处设有竖直设计并接通外界的第一滑槽(110),所述第一盖门(5)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110)内;所述第一驱动件(71)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第一盖门(5)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盖门(5)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11);所述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71)包括第一电机(711)和第一螺杆(712),所述第一盖门(5)上设有第一螺块(51),所述第一螺杆(712)竖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110)内并与所述第一螺块(5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11)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杆(712)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第二驱动件(72),所述壳体(1)在所述通气槽(12)处设有竖直设计并接通外界的第二滑槽(120),所述第二盖门(6)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120)内;所述第二驱动件(72)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第二盖门(6)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二盖门(6)打开和关闭所述通气槽(12);所述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7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72)包括第二电机(721)和第二螺杆(722),所述第二盖门(6)上设有第二螺块(61),所述第二螺杆(722)竖直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120)内并与所述第二螺块(6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21)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第二螺杆(722)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3)为电加热板。
CN202320490745.5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Active CN219533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0745.5U CN219533693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0745.5U CN219533693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3693U true CN21953369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5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0745.5U Active CN219533693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3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3255A (zh) 电子设备机箱
CN219533693U (zh) 一种线路板的辅助恒温器
JP2005236099A (ja) 電子装置筐体の保温方法及びそれを適用した電子装置収納型熱交換構造体
JP2008175067A (ja) 電動圧縮機
CN111608924A (zh) 新型液体自冷循环式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
CN218456378U (zh) 便于调节功率的伺服电机
JP2008163767A (ja) 電動圧縮機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JP2008180120A (ja) 電動圧縮機
CN212362210U (zh) 具有防凝露功能的室内机、空调
CN212084082U (zh) 一种主动式散热系统
JP2008163765A (ja) 電動圧縮機
CN114095631A (zh) 一种建筑楼宇的小区监控系统
KR20010056511A (ko) 인버터 히트 펌프용 피씨비 및 컴프레서의 방열 구조
CN220691032U (zh) 一种能耗监测智能模块
CN111678199A (zh) 具有防凝露功能的室内机、空调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219165030U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数字控制器
CN111757646A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9625961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散热装配机构
CN217763267U (zh) 车灯及车辆
CN219478384U (zh) 一种强制散热的电箱
CN219761793U (zh) 电柜设备、温控控制系统及注塑机
CN217064439U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控制器
CN218125222U (zh) 一种马达驱动器用散热组件
CN112764506B (zh) 一种利用热电的笔记本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