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250U -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250U
CN219531250U CN202320695351.3U CN202320695351U CN219531250U CN 219531250 U CN219531250 U CN 219531250U CN 202320695351 U CN202320695351 U CN 202320695351U CN 219531250 U CN219531250 U CN 219531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condenser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5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tec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ec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ec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ec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53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包括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加热器、膨胀罐、液位计、截止阀和单向阀,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回热器、蒸发器,循环泵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与膨胀罐连接,液位计安装在膨胀罐的一侧,截止阀安装在膨胀罐的顶部,循环泵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加热器连接,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储液器连接,储液器与干燥过滤器连接,干燥过滤器与膨胀阀连接,膨胀阀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与蒸发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保证在不同温度需求下,整机功率消耗都在较低值。

Description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温度运行范围较宽,制冷压缩机既需要满足在零度以下的蒸发温度工作,同时还可能需要在供液50度以上的工况下运行。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在不同蒸发温度下差异较大,而目前的高低温控温装置,高温部分往往采用的是电加热来升温,同时与压缩机制冷形成热对抗的方式进行控温。若想要满足低温制冷能力的需求,压缩机往往会选的比较大,要想让电加热在负载较低的工况下完成对抗控温,那么加热器功率也相应的需要增加,这样整机功率将大幅增加,不符合节能要求。而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变频压缩机,二是制冷系统增加热气旁通,三是采用多台压缩机组合。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也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变频压缩机控制相对复杂,成本较高。热气旁通调节范围有限,而且如果长时间开启旁通容易造成压缩机吸气过热。多台压缩机组合的方式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压缩机的启停间隙会造成温度的波动,对控温稳定性要求高的客户,不太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保证在不同温度需求下,整机功率消耗都在较低值。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包括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加热器、膨胀罐、液位计、截止阀和单向阀,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回热器、蒸发器,循环泵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与膨胀罐连接,液位计安装在膨胀罐的一侧,截止阀安装在膨胀罐的顶部,循环泵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加热器连接,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储液器连接,储液器与干燥过滤器连接,干燥过滤器与膨胀阀连接,膨胀阀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与蒸发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凝压力传感器,冷凝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连接冷凝器和储液器的管路上,冷凝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液态制冷剂的压力,冷凝压力传感器与冷凝器上面的冷凝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回热器与压缩机连接,回热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充注阀。
进一步的,充注阀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制冷低压表。
进一步的,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有制冷高压表。
进一步的,加热器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压缩机处安装有压力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降低制造成本,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原有的控温效果;
2、降低整机功率,通过变风量即可改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以适应不同工况对冷量的使用需求;
3、通过冷凝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冷凝压力,对变速风机实现任意风速的调节,冷凝压力波动小,可实现较好的控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包括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1、加热器2、膨胀罐3、液位计4、截止阀5和单向阀6,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7、冷凝器8、储液器9、干燥过滤器10、膨胀阀11、回热器12、蒸发器13,循环泵1与单向阀6连接,单向阀6与膨胀罐3连接,液位计4安装在膨胀罐3的一侧,截止阀5安装在膨胀罐3的顶部,循环泵1与蒸发器13连接,蒸发器13与加热器2连接,压缩机7与冷凝器8连接,冷凝器8与储液器9连接,储液器9与干燥过滤器10连接,干燥过滤器10与膨胀阀11连接,膨胀阀11与回热器12连接,回热器12与蒸发器13连接。压缩机7与回热器12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保温装置19。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凝压力传感器14,冷凝压力传感器14安装在连接冷凝器8和储液器9的管路上,冷凝压力传感器14用于检测液态制冷剂的压力,冷凝压力传感器14与冷凝器8上面的冷凝风机81电连接。
冷凝风机为可变速风机,风机的转速由制冷量需求大小来决定,制冷量若需要增加,则风机转速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小。设有冷凝压力传感器14高限保护,为防止由于风机转速过低而导致冷凝压力过高,控制程序内设定最高冷凝压力,超出该冷凝压力,则风机转速逐步增加,最终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制冷流程:压缩机7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排出,制冷剂高温蒸汽进入冷凝器8,被冷凝成常温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压力传感器14检测冷凝压力,常温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器8出来后进入储液器9,储液器9用于储存系统中多余的制冷剂,同时保证稳定的制冷剂液体供应。液态制冷剂经过干燥过滤器10,到达膨胀阀11前,膨胀阀11的主要作用是将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以让制冷剂液体进行蒸发吸热。经过膨胀阀11节流后的制冷剂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中间由于压损还会掺杂一些闪发蒸汽,先进入到回热器12,对从蒸发器13出来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降温,然后进入蒸发器13内蒸发制冷。从蒸发器13出来的制冷剂即完全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过回热器12和吸气管路再次被压缩机7吸入,进行再一次压缩循环。
单向阀6与循环泵1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排液口。
加热器2的后端连接介质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回热器12与压缩机7连接,回热器12与压缩机7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充注阀1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注阀15与压缩机7之间设有制冷低压表16。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缩机7与冷凝器8之间设有制冷高压表17。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热器2处设有温度传感器1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处安装有压力开关。
循环过程:载冷介质通过循环泵1在密闭式管路内实现循环,从循环泵1出来的载冷介质进入蒸发器13内,热量被吸收,降温后再进入加热器2进行升温,从加热器2出去后,经过外部连接管道进入负载,对负载进行升降温或者恒温处理,从负载出来的载冷介质再次被循环泵抽回。介质回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18,膨胀罐3用于加液,以及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载冷介质体积变化,为了避免循环系统压力上升而设置的一个装置。膨胀罐3配有玻璃液位计4,通过液位计4可以直观的看到液位情况。膨胀罐3顶部配有排气阀截止阀5,用于将循环管路内的空气排出。底部配有单向阀6,用于对管路进行补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加热器、膨胀罐、液位计、截止阀和单向阀,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回热器、蒸发器,循环泵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与膨胀罐连接,液位计安装在膨胀罐的一侧,截止阀安装在膨胀罐的顶部,循环泵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加热器连接,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储液器连接,储液器与干燥过滤器连接,干燥过滤器与膨胀阀连接,膨胀阀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与蒸发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压力传感器,冷凝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连接冷凝器和储液器的管路上,冷凝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液态制冷剂的压力,冷凝压力传感器与冷凝器上面的冷凝风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回热器与压缩机连接,回热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充注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注阀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制冷低压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有制冷高压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处安装有压力开关。
CN202320695351.3U 2023-03-31 2023-03-31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Active CN219531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5351.3U CN219531250U (zh) 2023-03-31 2023-03-31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5351.3U CN219531250U (zh) 2023-03-31 2023-03-31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250U true CN219531250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7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5351.3U Active CN219531250U (zh) 2023-03-31 2023-03-31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3497B (zh)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CN109099610B (zh) 补气增焓的制冷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9556210B (zh) 一种低温型三联供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750566B (zh)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
CN111637086A (zh) 用于气体轴承支撑的离心压缩机供气系统
CN107906640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集成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41069A (zh) 航空航天零部件测试用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CN116149392A (zh) 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89245A (zh) 一种变频恒温恒湿粮仓专用空调装置
CN219531250U (zh) 变风量高低温控温装置
CN204574584U (zh) 一种带压力维持装置的新型节能型风冷冷水机组
KR20100120323A (ko) 칠러 시스템
CN212227442U (zh) 节能型防爆一拖多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CN112628895B (zh) 直膨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5765835U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4333088U (zh) 一种多通道节能型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CN215571358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复合型制冷系统
CN112923594B (zh) 磁悬浮蒸发冷直膨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62102A (zh) 蓄能式发动机驱动式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552135U (zh) 航空航天零部件测试用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CN210921916U (zh) 一种低温冷库冷却系统
CN114353383A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控制方法及空气源热泵机组
JP290452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における冷媒流量制御方法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CN208349630U (zh) 一种改进型风冷冷凝器
CN113513852A (zh) 一种冷却系统、制冷设备及冷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