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340U - 一种模块化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29340U CN219529340U CN202320553971.3U CN202320553971U CN219529340U CN 219529340 U CN219529340 U CN 219529340U CN 202320553971 U CN202320553971 U CN 202320553971U CN 219529340 U CN219529340 U CN 2195293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cross beam
- modularized
- air inlet
- mount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风机,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该模块化风机包括防震块、连接件、横梁和风机,防震块为泡沫制成的矩形块状结构且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和圆形的进风口,防震块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条形槽,每个条形槽内均可滑动地插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机座连接的第一端和用于与横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风机安装于横梁上,风机位于安装槽内且与进风口相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可以将风机模块化,若干个模块化风机可以拼接并达到而定的功率,每个模块化风机均可以独立安装、检修,并且,泡沫材料制成的防震块能够起到减震和降噪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风机。
背景技术
在商场、超市等大型场所,需要使用大型新风系统,使外界气体经过过滤后进入室内,并经由排风系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例如专利号为CN201510697403.0,发明名称为“新风热回收一体机”的发明专利,其中,在该专利中,风机通常与机座之间刚性接触,风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并传递至机座,噪音较大。此外,较大的风机维修较为繁琐,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风机,将风机模块化,每个模块化风机均可以独立安装、检修,并且,泡沫材料制成的防震块能够起到减震和降噪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风机,包括防震块、连接件、横梁和风机,所述防震块为泡沫制成的矩形块状结构且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和圆形的进风口,所述防震块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条形槽,每个所述条形槽内均可滑动地插设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机座连接的第一端和用于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横梁上,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风机采用圆柱形的离心风机,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伸入所述进风口内,出风口位于四周且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圆环状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呈弧形面状,所述导风件插入所述风机的入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连接件采用矩形块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内部中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横梁与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相对的所述条形槽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具有缺口,所述横梁的端部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缺口内且压住所述防震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快锁组件,所述快锁组件包括插杆和快锁弹簧,所述插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且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插孔,所述快锁弹簧套设于所述插杆且使所述插杆具有插入所述插孔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端与机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与所述横梁之间均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端与机座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机座对齐的定位部和用于磁性吸附机座的磁吸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横梁包括横板和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横板的一侧,所述风机与所述横板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板镂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曲面过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连接件用于与机座连接,防震块嵌入若干个连接件限定的区域内,横梁与连接件可拆卸,从而可以将风机取下,防震块与连接件可以分离,从而可以维修或更换防震块,风机位于安装槽内,由于防震块采用泡沫材料制成,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并且,泡沫材料能够吸附噪音,从而降低风机工作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防震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防震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
10-模块化风机;
11-防震块;12-连接件;13-横梁;14-风机;
110-安装槽;111-进风口;112-条形槽;113-缺口;114-导风件;
120-第一端;121-第二端;122-插孔;
130-横板;131-立板;132-快锁组件;133-插杆;134-拉头;135-快锁弹簧。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风机10,该模块化风机10主要用于新风系统,尤其是商场中的大型新风系统,当然,也可以将该模块化风机10应用在其他器械。模块化风机10工作时,能够引导气体流动,从而使气体能够流经整个新风系统,使气体能够被过滤和净化。
其中,新风系统包括管道,管道可以为进风管道或出风管道:若管道为进风管道,则进风管道的前端与外界连通,后端与室内管道连通,新风系统工作时,可以将外界空气经由进风管道引入室内管道。若管道为出风管道,则出风管道的前端与室内管道连通,后端与外界连通,新风系统工作时,可以将室内空气经由出风管道引出至外界。新风系统的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可以独立设置。新风系统的大小、尺寸不限,例如,管道高度为2m等。
模块化风机10位于管道内,用于引导空气按照指定方向流动,在管道内设置有机座,用于安装模块化风机10,机座的形式不限,可以为板状、块状等,例如,机座采用薄板,薄板设置于管道内且将管道分割为两个区域,薄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孔用于连通两个区域,每个通孔处均设置有一个模块化风机10,用于引风。
新风系统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图4所示,模块化风机10的具体结构如下:模块化风机10包括连接件12、防震块11、横梁13和风机14。
连接件12的数量为至少四个,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件12呈矩形分布。
连接件12的结构不限,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采用矩形块状结构,连接件12的内部中空,可以有效减小自身重量。
请结合图5所示,连接件12用于与机座连接,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20和第二端121。第一端120用于与机座连接,连接方式不限,例如,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焊接、卡接等。第二端121用于与横梁1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1并非一定要与横梁13连接,部分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1没有与横梁13连接,横梁13选择性地与相应的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1连接。
通常而言,连接件12位于机座的一侧,而螺纹紧固件需要从机座的另一侧插入机座上的通孔并与连接件12的螺纹孔连接,而这种结构,会影响连接件12的安装,通常需要一个人在机座一侧固定连接件12、另一个人在机座另一侧安装螺纹紧固件,或者工作人员一只手穿过机座的通孔固定连接件12,另一只手安装螺纹紧固件,安装较为麻烦。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改善方案:第一端120设置有定位部和磁吸部,定位部用于与机座对齐,磁吸部用于磁性吸附机座。
定位部需要与机座匹配,例如,定位部的数量为两个,定位部采用定位孔,机座上设置有凸起,凸起能够嵌入定位孔内,此时,连接件12上的螺纹孔与机座上的孔相对;或者定位部的数量为一个,定位部采用矩形凸起,机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或定位孔,矩形凸起能够嵌入定位槽或定位孔内,此时,连接件12上的螺纹孔与机座上的孔相对。
机座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磁吸部能够与机座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固定,定位座与机座位置固定后,磁吸部吸附于机座,从而使连接件12的位置固定,此时,无需工作人员手扶,即可从机座的另一侧安装螺纹紧固件,操作简单方便。
防震块11整体大致呈矩形块状结构,如此设置,是为了便于多个模块化风机10拼接。
防震块11采用泡沫材料制成,泡沫材料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泡沫材料具有减震和降噪的功能。
请结合图6、图7所示,防震块1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10,安装槽110向内凹陷,安装槽110的截面形状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11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安装槽110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曲面过渡,如此设置,可以使气流的引导效果更好。
防震块11上还设置有进风口111,进风口111采用圆形孔,进风口111贯穿防震块11且与安装槽110连通,进风口111与机座上的通孔相对,可以将机座两侧的区域连通。
防震块11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条形槽112,条形槽112沿防震块11的厚度方向贯穿防震块11,条形槽112的截面为矩形。条形槽112与连接件12一一对应,每个条形槽112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接件12,连接件12与条形槽112之间可滑动地配合,此处所说的可滑动配合是指二者能够相对滑动,从而使二者配合或分离。条形槽112与连接件12的形状匹配,优选的,连接件12安装与条形槽112内后,连接件12的表面与防震块11的表面齐平,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表面也可以略微低于防震块11。为了使安装后的结构更加稳定,连接件12与条形槽112之间可以过盈配合。连接件12在风机14的作用下震动时,由于连接件12与防震块11接触,会使连接件12的震动幅度减小。
至少两个相对的条形槽112与安装槽110之间具有缺口113,条形槽112与安装槽110之间通过缺口113连通,缺口113的作用是将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1一侧露出。
横梁13与至少一个连接件12连接,在本实施中,横梁13与两个相对的连接件12可拆卸地连接,四个连接件12中的其中两个与横梁13连接,另外两个不与横梁13连接。横梁13的端部嵌设于对应的缺口113,横梁13的一侧与缺口113的地面抵接,以压住防震块11。将横梁13安装完毕后,防震块11分别被机座、四个连接件12和横梁13限位,防震块11被完全固定,不能活动,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横梁13位于安装槽110内,横梁13的顶端可以低于防震块11的表面。横梁13的结构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请结合图8所示,横梁13包括横板130和两个立板131,两个立板131相对设置于横板130的一侧,立板131可以增大横梁13的强度,横板130的两端弯折并用于与连接件12连接。
横板130可以镂空,在保证横梁13强度的前提下,既可以减轻横梁13的重量,又可以减小对气流的影响。
横梁13与连接件12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中的一种:第一种方案,横梁13与连接件12的一侧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第二种方案,请结合图9所示,第二端121的一侧设置有插孔122,横梁13上设置有快锁组件132,快锁组件132包括插杆133和快锁弹簧135,插杆133可滑动地设置于横梁13且能够插入或脱离插孔122,快锁弹簧135套设于插杆133且使插杆133具有插入插孔122的趋势。横梁13的每一端均可以设置两个快锁组件132,对应的,连接件12上设置有两个插孔122,快锁组件132与插孔122一一对应,两个快锁组件132的插杆133可以连接为一体且呈门字形,方便控制。
在第二种方案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快锁弹簧135可以采用压簧,插杆133上设置有凸起部,快锁弹簧135套设于插杆133,快锁弹簧135的两端分别与凸起部和横梁13抵接,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快锁弹簧135具有伸长的趋势,从而推动插杆133插入插孔122中,拉动插杆133脱离插孔122时,快锁弹簧135被压缩。此外,插杆133的一端可以设置拉头134,拉头134可以为块状或环状,便于使用者拉动插杆133脱离插孔122。
风机14安装于横梁13上,风机14位于安装槽110内且与进风口111相对,如此设置,由于防震块11采用泡沫材料制成,泡沫上具有无数的孔洞,风机14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会被泡沫吸收,从而起到降噪的功能。
风机14可以与横板130的中部连接,二者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二者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卡接、焊接等。
风机14的类型不限,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4采用圆柱形的离心风机14,风机14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入风口伸入进风口111内,出风口位于风机14的四周且朝向安装槽110的侧壁,即风机14工作时,气流从进风口111和入风口进入风机14内,然后从风机14的四周流出。
请结合图5、图10、图11所示,在进风口111处设置有圆环状的导风件114,导风件114的内侧呈弧形面状,导风件114的内径逐渐减小,导风件114插入风机14的入风口内。导风件114可以引导气流进入入风口,弧形面可以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不容易紊流,并且,可以将入风口和进风口111之间存在间隙封闭或基本封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风机10的安装方法如下:
将连接件12贴合于机座上,连接件12上的螺纹孔与机座上的小孔相对。此时,可以通过定位部进行定位,并通过磁吸部使连接件12吸附于机座上,若没有定位部和磁吸部,则需要人工固定连接件12。
在机座的另一侧,将螺纹紧固件拧入,连接件12被固定于机座上。
如此将四个连接件12分别固定。
将防震块11插入四个连接件12限定的区间内,此时,连接件12嵌设于条形槽112内。
预先将风机14安装于横梁13上。
将横梁13分别与相对的两个连接件12连接,此时,横梁13嵌入缺口113内。若横梁13与连接件12之间采用螺纹紧固件固定,则只需要将螺纹紧固件穿过横梁13端部并与连接件12一侧预留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可。若横梁13与连接件12之间通过快锁组件132连接,则首先横梁13一端的拉动插杆133,使快锁弹簧135压缩,然后将横梁13与连接件12对准,松开插杆133,快锁弹簧135推动插杆133插入连接件12的插孔122内,然后采用同样的步骤将横梁13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2固定即可。
需要对风机14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只需要将横梁13与连接件12分离,然后将横梁13与风机14整体取下,更换风机14后重新将横梁13与连接件12连接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震块、连接件、横梁和风机,所述防震块为泡沫制成的矩形块状结构且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和圆形的进风口,所述防震块的四周外侧均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条形槽,每个所述条形槽内均可滑动地插设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机座连接的第一端和用于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横梁上,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采用圆柱形的离心风机,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伸入所述进风口内,出风口位于四周且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圆环状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呈弧形面状,所述导风件插入所述风机的入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采用矩形块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内部中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相对的所述条形槽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具有缺口,所述横梁的端部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缺口内且压住所述防震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快锁组件,所述快锁组件包括插杆和快锁弹簧,所述插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且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插孔,所述快锁弹簧套设于所述插杆且使所述插杆具有插入所述插孔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机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与所述横梁之间均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机座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机座对齐的定位部和用于磁性吸附机座的磁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横板和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横板的一侧,所述风机与所述横板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板镂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与侧壁之间通过曲面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53971.3U CN219529340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模块化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53971.3U CN219529340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模块化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29340U true CN219529340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58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53971.3U Active CN219529340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一种模块化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29340U (zh)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20553971.3U patent/CN2195293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529340U (zh) | 一种模块化风机 | |
CN113668760B (zh) | 一种装配式高低位连接插挂结构 | |
CN215058368U (zh) | 一种新型风扇灯悬挂支架 | |
CN217279756U (zh) | 除尘系统火灾智能预警装置 | |
CN209842520U (zh) | 一种计算机机箱壳安装结构 | |
CN21037374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531090U (zh) | 一种新风系统的风机模组 | |
CN216744594U (zh) | 一种具有止逆动能的高效送风口 | |
CN218735721U (zh) | 一种计算机交换机用散热结构 | |
CN220556200U (zh) | 滤网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0399471U (zh) | 座吊机蒸发器的安装结构及座吊机 | |
CN210967469U (zh) | 一种激光模切的底模除尘装置 | |
CN216691619U (zh) | 一种方便维护拆装的叶片泵 | |
CN220582576U (zh) | 一种空调外机阻风扇罩 | |
CN214137887U (zh) | 一种无溶剂覆膜机的散热机构 | |
CN217816691U (zh) | 一种可智能调节的物联网锅炉控制器 | |
CN211659137U (zh) | 一种改进型消火栓 | |
CN220083289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百叶风口 | |
CN220728445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19932570U (zh) | 一种风机过滤组件用安装结构 | |
CN212362251U (zh) | 方便拆装的阀门安装组件及室外机 | |
CN221309963U (zh) |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滤芯 | |
CN214366611U (zh) | 一种高压打气筒用快拆把手结构及其高压打气筒 | |
CN218205085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板幕墙安装结构 | |
CN220522041U (zh) | 一种幕墙铝型材装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