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6898U -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6898U
CN219516898U CN202320437374.4U CN202320437374U CN219516898U CN 219516898 U CN219516898 U CN 219516898U CN 202320437374 U CN202320437374 U CN 202320437374U CN 219516898 U CN219516898 U CN 219516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plate
bottom plate
fix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73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雪
吴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4373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6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6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6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支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机构和限位组件。医护人员通过将底板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并使支撑机构支撑在患者的背部,然后通过调节限位组件,使限位组件位于患者身体的前侧,最后再通过驱动支撑机构,使支撑机构支撑患者背部并使患者身体转动,从而使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此时即可将患者尾骶骨部位露出,此时医护人员即可进行上药或换药操作,且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对患者身体的一侧进行支撑,可避免支撑机构转动带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患者身体从支撑机构上滑落,上药或换药方便,节省人力。

Description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压力性损伤是一种慢性创面,出现的原因为,长时间坐卧对承重区域造成压力。这种压力会压迫两个坚硬表面之间的组织,影响血液正常流动,导致氧气供应减少,从而对组织造成损害。
目前,对于需要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尾骶骨部位容易产生压力性损伤,此时就需要对患者的尾骶骨部位进行上药治疗和后续的换药,目前,在对患者尾骶骨部位进行上药或换药时,需要一名医护人员将患者侧翻,并保持住患者侧翻的状态,再由另一名医护人员进行上药或换药操作。这样的上药或换药方式需要两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造成了人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便于在对患者上药或换药的过程中节省人力。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前端设置有从前向后倾斜的导向部,所述底板能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
支撑机构,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机构能支撑在患者的背部,且驱动所述支撑机构在转动过程中,能带动患者身体旋转使患者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限位组件,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能支撑在患者的身体的一侧,且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能支撑在患者的身体的前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端,且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部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导向部的端部铰接,并能绕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转动,所述底板上端垂直开设有敞开的安装槽,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支撑板绕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的铰接处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螺纹套和第一支撑杆;所述螺杆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外,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并能沿所述螺杆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套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底板外的端部能滑动的穿设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与所述螺杆为相互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海绵垫,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多组连接滑槽,所述海绵垫的下端对应多组所述连接滑槽设置有多组连接滑块,多组所述连接滑块能卡设在多组所述连接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多组第二支撑杆;所述导向部的倾斜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限位板的一端部与所述收纳槽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铰接,且所述限位板能沿着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转动,多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部均铰接在所述限位板面向所述收纳槽底面的外侧壁上,所述收纳槽的底面对应多组所述第二支撑杆开设有多组卡槽,多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部能卡接在多组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为弹性材质,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钩,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限位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钩能钩接在所述固定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下端水平间隔的开设有多组开口向下的固定槽,多组所述固定槽内均水平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沿所述底板的宽边方向设置,所述安装轴上能转动的套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周侧凸出所述固定槽的开口。
上述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的有益效果为:
医护人员通过将底板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并使支撑机构支撑在患者的背部,然后通过调节限位组件,使限位组件位于患者身体的前侧,最后再通过驱动支撑机构,使支撑机构支撑患者背部并使患者身体转动,从而使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此时即可将患者尾骶骨部位露出,此时医护人员即可进行上药或换药操作,且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对患者身体的一侧进行支撑,可避免支撑机构转动带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患者身体从支撑机构上滑落,上药或换药方便,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收纳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中导向部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中底板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底板;101、导向部;102、安装槽;103、卡槽;104、收纳槽;105、导向轮;106、固定槽;107、安装轴;200、支撑机构;201、固定轴;202、第一支撑杆;203、螺杆;204、把手杆;205、螺纹套;206、支撑板;207、连接滑槽;300、限位组件;301、限位板;302、第二支撑杆;303、连接轴;400、固定带;401、固定钩;500、海绵垫;501、连接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一实施例中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包括:底板100、支撑机构200和限位组件300。
具体的,底板100的前端设置有从前向后倾斜的导向部101,底板100能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支撑机构200能转动的设置在底板100上,支撑机构200能支撑在患者的背部,且驱动支撑机构200在转动过程中,能带动患者身体旋转使患者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限位组件300能转动的设置在导向部101上,能支撑在患者的身体的一侧,且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能支撑在患者的身体的前侧。
上述实施例中,医护人员通过将底板100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并使支撑机构200支撑在患者的背部,然后通过调节限位组件300,使限位组件300位于患者身体的前侧,最后再通过驱动支撑机构200,使支撑机构200支撑患者背部并使患者身体转动,从而使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此时即可将患者尾骶骨部位露出,此时医护人员即可进行上药或换药操作,且通过设置限位组件300对患者身体的一侧进行支撑,可避免支撑机构200转动带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患者身体从支撑机构200上滑落,上药或换药方便,节省人力。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00包括支撑板206和驱动组件。支撑板206位于底板100的上端,且支撑板206的一端部与底板100靠近导向部101的端部铰接,并能绕着底板100的宽度方向转动,底板100上端垂直开设有敞开的安装槽102,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槽102内,支撑板206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能驱动支撑板206绕支撑板206与底板100的铰接处转动。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203、螺纹套205和第一支撑杆202。螺杆203沿底板100的长度方向能转动的设置在安装槽102内,且螺杆203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00外,螺纹套205螺纹连接在螺杆203上,并能沿螺杆203移动,第一支撑杆202的一端与螺纹套205铰接,第一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与支撑板206铰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螺杆203,螺杆203转动与螺纹套205螺纹配合使螺纹套205沿螺杆203移动,螺纹套205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带动支撑板206绕支撑板206与底板100的铰接处转动,转动支撑板206方便。
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螺杆203位于底板100外的端部能滑动的穿设有把手杆204,把手杆204与螺杆203为相互垂直设置。通过设置把手杆204方便带动螺杆203转动,转动螺杆203方便省力。
请参阅图1、图3,一实施例中,支撑板206的上端设置有海绵垫500,支撑板206的上端开设有多组连接滑槽207,海绵垫500的下端对应多组连接滑槽207设置有多组连接滑块501,多组连接滑块501能卡设在多组连接滑槽207内。通过设置海绵垫500可提高患者身体与支撑板206接触时的舒适性,同时也避免支撑板206在支撑患者身体的过程中对患者身体造成挤压损伤,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图2、图4,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00包括限位板301和多组第二支撑杆302。导向部101的倾斜面开设有收纳槽104,限位板301的一端部与收纳槽104靠近支撑板206的侧壁铰接,且限位板301能沿着底板100的宽度方向转动,多组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部均铰接在限位板301面向收纳槽104底面的外侧壁上,收纳槽104的底面对应多组第二支撑杆302开设有多组卡槽103,多组第二支撑杆302的另一端部能卡接在多组卡槽103内。
上述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转动限位板301使限位板301从收纳槽104中露出,然后再转动多组第二支撑杆302使多组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卡接在多组卡槽103内即可对限位板301进行固定,从而通过限位板301对患者身体的前侧进行支撑,支撑患者身体的前侧方便,且通过将第二支撑杆302与卡槽103分离,此时即可反向转动限位板301使限位板301收纳至收纳槽104内,可减小装置的体积,便于装置不使用时的收纳,也便于通过导向部101将底板100穿设在病床与患者身体之间。
请参阅图2、图4,一实施例中,限位板301远离支撑板206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303,连接轴303上套设有固定带400,固定带400为弹性材质,固定带400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钩401,支撑板206远离限位板30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轴201,固定钩401能钩接在固定轴201上。
上述实施例中,当限位板301支撑患者身体的前侧后,通过将固定带400自由端的固定钩401钩设在支撑板206上的固定轴201上,此时,固定带400、支撑板206、底板100和限位板301配合对患者身体形成包裹,进而提高患者身体固定在装置上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5,底板100的下端水平间隔的开设有多组开口向下的固定槽106,多组固定槽106内均水平设置有安装轴107,安装轴107沿底板100的宽边方向设置,安装轴107上能转动的套设有导向轮105,导向轮105的周侧凸出固定槽106的开口。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组导向轮105,在将底板100推入患者身体的下方时,多组导向轮105与病床上表面接触,其更便于将底板100推入患者身体的下方,移动底板100方便省力。
上述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首先,医护人员通过将底板100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并使支撑板206支撑在患者的背部,再转动限位板301使限位板301从收纳槽104中露出,然后再转动多组第二支撑杆302使多组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卡接在多组卡槽103内即可对限位板301进行固定,从而通过限位板301对患者身体的前侧进行支撑,然后再将固定带400自由端的固定钩401钩设在支撑板206上的固定轴201上,此时,固定带400、支撑板206、底板100和限位板301配合对患者身体形成包裹,最后再转动把手杆204,把手杆204转动带动螺杆203转动,螺杆203转动与螺纹套205螺纹配合使螺纹套205沿螺杆203移动,螺纹套205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带动支撑板206绕支撑板206与底板100的铰接处转动,支撑板206转动带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此时即可使患者侧身并将尾骶骨部位露出,此时医护人员即可进行上药或换药操作,使用方便,节省人力。
上药或换药完成后,再反向转动螺杆203使螺纹套205反向移动,螺纹套205反向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02带动支撑板206绕支撑板206与底板100的铰接处反向转动,从而使患者再次处于仰卧位,然后再将固定钩401从固定轴201上取下,将第二支撑杆302与卡槽103分离,此时即可反向转动限位板301使限位板301和固定带400收纳至收纳槽104内,最后再从患者身体下抽出底板100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00),所述底板(100)的前端设置有从前向后倾斜的导向部(101),所述底板(100)能置于仰卧在病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下方;
支撑机构(200),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板(100)上,所述支撑机构(200)能支撑在患者的背部,且驱动所述支撑机构(200)在转动过程中,能带动患者身体旋转使患者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限位组件(300),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01)上,能支撑在患者的身体的一侧,且在患者身体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能支撑在患者的身体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00)包括支撑板(206)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206)位于所述底板(100)的上端,且所述支撑板(206)的一端部与所述底板(100)靠近所述导向部(101)的端部铰接,并能绕着所述底板(100)的宽度方向转动,所述底板(100)上端垂直开设有敞开的安装槽(102),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2)内,所述支撑板(206)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支撑板(206)绕所述支撑板(206)与所述底板(100)的铰接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203)、螺纹套(205)和第一支撑杆(202);所述螺杆(203)沿所述底板(100)的长度方向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2)内,且所述螺杆(20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100)外,所述螺纹套(205)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203)上,并能沿所述螺杆(203)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202)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套(205)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0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03)位于所述底板(100)外的端部能滑动的穿设有把手杆(204),所述把手杆(204)与所述螺杆(203)为相互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6)的上端设置有海绵垫(500),所述支撑板(206)的上端开设有多组连接滑槽(207),所述海绵垫(500)的下端对应多组所述连接滑槽(207)设置有多组连接滑块(501),多组所述连接滑块(501)能卡设在多组所述连接滑槽(207)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00)包括限位板(301)和多组第二支撑杆(302);所述导向部(101)的倾斜面开设有收纳槽(104),所述限位板(301)的一端部与所述收纳槽(104)靠近所述支撑板(206)的侧壁铰接,且所述限位板(301)能沿着所述底板(100)的宽度方向转动,多组所述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部均铰接在所述限位板(301)面向所述收纳槽(104)底面的外侧壁上,所述收纳槽(104)的底面对应多组所述第二支撑杆(302)开设有多组卡槽(103),多组所述第二支撑杆(302)的另一端部能卡接在多组所述卡槽(10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01)远离所述支撑板(206)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303),所述连接轴(303)上套设有固定带(400),所述固定带(400)为弹性材质,所述固定带(400)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钩(401),所述支撑板(206)远离所述限位板(30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轴(201),所述固定钩(401)能钩接在所述固定轴(2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的下端水平间隔的开设有多组开口向下的固定槽(106),多组所述固定槽(106)内均水平设置有安装轴(107),所述安装轴(107)沿所述底板(100)的宽边方向设置,所述安装轴(107)上能转动的套设有导向轮(105),所述导向轮(105)的周侧凸出所述固定槽(106)的开口。
CN202320437374.4U 2023-03-09 2023-03-09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Active CN219516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7374.4U CN219516898U (zh) 2023-03-09 2023-03-09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7374.4U CN219516898U (zh) 2023-03-09 2023-03-09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6898U true CN21951689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7374.4U Active CN219516898U (zh) 2023-03-09 2023-03-09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6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7551B (zh) 一种内科医疗床
CN219516898U (zh) 压力性损伤换药固定支架
CN109567997B (zh) 一种简易型手臂支撑套
CN113274184B (zh) 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CN213552457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肢体固定架
CN214018244U (zh) 一种脑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2522267U (zh) 便于移动的护理科用病床
CN211986131U (zh) 一种手术后胸部护理支架
CN210750044U (zh) 麻醉科专用肢体固定支架
CN214909828U (zh) 一种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
CN210447315U (zh) 一种骨科临床诊疗用的牵引架
CN211583983U (zh) 一种普外科用护理辅助装置
CN113101487A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5081287U (zh) 一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支架
CN213964154U (zh) 一种手足外科用换药支架
CN219049928U (zh) 一种移动式呼吸机
CN220124980U (zh) 一种内科护理担架床
CN215607050U (zh) 一种儿童重症检查护理辅助装置
CN215689302U (zh) 一种麻醉设备管道支撑装置
CN219878299U (zh) 治疗托盘
CN220213642U (zh) 一种支气管托装置
CN215821533U (zh) 一种卧床患者支撑换药装置
CN219001572U (zh) 一种呼吸机连接管固定装置
CN215017778U (zh) 一种ct检查用辅助装置
CN215385020U (zh) 一种精神科患者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