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5758U - 座椅腿托和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腿托和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5758U
CN219515758U CN202320060655.2U CN202320060655U CN219515758U CN 219515758 U CN219515758 U CN 219515758U CN 202320060655 U CN202320060655 U CN 202320060655U CN 219515758 U CN219515758 U CN 219515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leeve
adjusting
support
leg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06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良
周正文
郭石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pin Beauty &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pin Beauty &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pin Beauty &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pin Beauty &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06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5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5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5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座椅腿托和一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被安装于所述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承托垫和支撑所述承托垫的一调节组件,所述承托垫具有一承托面和与所述承托面相对的一安装面,其中所述承托垫以其所述安装面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被连接于所述座椅,以形成所述座椅腿托的安装,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允许被调节,从而基于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调节形成所述座椅腿托在所述座椅上的相应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座椅腿托的支撑位置,如此以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腿部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

Description

座椅腿托和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腿托和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地在提升,对自身的样貌气质的提升和追求更是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各种美容行业也逐渐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美容美发行业,其能够最直接有效地改变和凸显人们的气质,以美发而言,发型的设计对人们的气质会有重大影响,因此通过染发、烫发等项目提升改造自身的样貌气质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选择。但是,这类项目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期间就需要美容者保持一个较为正式的姿势坐在美容椅上,特别是保持头部的稳定以保障最终的美容效果,因此,为了保障美容者在这期间能够更加舒适,缓解美容者的疲劳,现有的美容椅具有许多人体工程学设计来契合美容者的身体,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美容者的支撑,并能够调整靠背的角度来适应美容者的不同坐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容者在接受美容期间的疲劳。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保持坐姿或躺资的时候,如果腿部没有支撑的话,腿部极容易疲劳发酸,甚至许多人在长时间保持坐态或卧态后突然站起腿部将会发麻。然而,现有的美容椅的设计集中于满足人们的上半身的舒适程度,如重视对背部、腰部的支撑效果,而忽视对腿部的支撑,即使拥有相应对腿部的支撑优化,也是仅仅局限在延长坐垫而增大对大腿部分的支撑面积,对于小腿部分的支撑而言往往是通过设计脚托来实现,原因在于,由于人们的身高存在差异,即使设置专门用于支撑小腿的腿托,也只能按人们的大致平均身高来设计相应的长度,这就导致对于身高超出平均身高的人而言,腿托往往是过短的而无法支撑小腿的重力集中处,对于身高低于平均身高的人而言,腿托往往是过长的而导致人们的坐姿不够自然。
也就是说,现有的座椅的设计重点往往集中于对人体上半身的支撑效果而忽视对人体腿部特别是小腿部分的支撑效果,但对于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坐在座椅上的人们而言,小腿部分不具有支撑是非常疲劳的,且在由坐姿转变为站姿之后,腿部容易发麻,使得这类座椅即使对人体上半身具有非常舒适的支撑效果,人们的使用体验也是不佳的。即使存在一些座椅专门设置了相应的腿托,但由于人们身高的差异,腿托发挥的效果也不理想,无法给予人们舒适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适于被安装于所述座椅上,并能够于所述座椅上被调节位置,以调节所述座椅腿托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以提升所述座椅的乘坐舒适度,有效减少人们长时间坐在所述座椅上的疲劳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承托垫和支撑所述承托垫的一调节组件,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一承托面和与所述承托面相对的一安装面,其中所述承托垫以其所述安装面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适于被连接于所述座椅,以形成所述座椅腿托的安装,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允许被调节,以基于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调节形成所述座椅腿托在所述座椅上的相应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座椅腿托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腿部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基于所述座椅腿托的安装特点,所述承托垫以沿所述座椅腿托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当所述座椅腿托承载有腿部等相应物体的状态,所述承托垫的受力被传导至所述调节组件,由于所述承托垫以沿所述座椅腿托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因此所述调节组件的受力方向并非来自所述调节组件的两端而是来自所述调节组件的径向方向,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于径向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套件、一第二套件以及一调节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套件具有一调节通道和将所述调节通道与外界连通的一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套件以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套件套置,其中所述第二套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通道,所述第二套件的另一端自所述调节口伸出,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件的另一端的距离改变,进而形成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变化,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关闭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与所述第一套件的位置保持固定,以形成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保持,如此以基于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二套件的结构关系,使得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二套件的受力能够相互传递,即所述第一套件形成对所述第二套件的支撑,所述第二套件加强所述第一套件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调节组件能够于径向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具有一移动端和一安装端,其中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或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中与所述移动端所在的一端不同的一端,即所述移动端和所述安装端被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承托垫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所述调节组件以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所述座椅,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的距离改变,进而形成所述调节组件的长度变化,如此以改变所述座椅腿托与所述座椅的相对位置,改变所述座椅腿托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腿部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以提升所述座椅的乘坐舒适度,有效减少人们长时间坐在所述座椅上的疲劳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第二套件被所述第一套件套置,所述第二套件被所述第一套件支撑,其中所述第二套件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而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内部,从而稳定所述第一套件的内部稳定性,使得所述第一套件的结构强度被提升,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二套件相互形成对彼此的强度提升,从而使得所述调节组件能够于径向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受力分散板,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并被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以形成所述承托垫以其所述安装面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形态,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形成对所述调节组件的受力分散,即将所述承托垫对所述调节组件的施力基于所述受力分散板的板面设计分散,以减轻所述调节组件的受力集中程度,有效避免所述调节组件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在形成对所述调节组件的受力分散的同时,加强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强度,从而保障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稳定性,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长边,和分别连接于两所述长边的两端的两短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以偏向所述承托垫的其中一长边和其中一短边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其中在所述承托垫承托有腿部等相应物体的状态,基于腿部于所述承托垫的放置位置特点,所述受力分散板以偏向所述承托垫的其中一长边和其中一短边能够有效地分散受力,提升所述受力分散板对所述承托垫对所述调节组件的施力分散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以所述座椅腿托被安装于所述座椅的状态所述座椅腿托的靠近所述座椅的所述短边为近短边,位于所述座椅侧边的所述长边为外长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偏向于所述外长边和所述近短边,基于腿部于所述承托垫的放置位置特点,所述受力分散板于所述承托垫的位置设置能够有效地分散受力,提升所述受力分散板对所述承托垫对所述调节组件的施力分散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座椅腿托和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引导组件,其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一引导杆和一导向环,其中所述导向环安装于所述第一套件,所述引导杆的一端被连接于该座椅,所述引导杆的另一端自所述导向环穿过,以基于所述导向环对所述引导杆的限位为所述座椅腿托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从而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套件和所述第二套件因所述座椅腿托的移动方向错位而相互摩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座椅腿托,其适用于一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
一承托垫,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一承托面和与所述承托面相对的一安装面;和
一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座椅腿托以沿所述座椅腿托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套件、一第二套件以及一调节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套件具有一调节通道和将所述调节通道与外界连通的一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套件以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套件套置,其中所述第二套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通道,所述第二套件的另一端自所述调节口伸出,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件的另一端的距离改变,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关闭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与所述第一套件的位置保持固定,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具有一移动端和一安装端,其中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或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中与所述移动端所在的一端不同的一端,其中所述承托垫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所述调节组件适于以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该座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受力分散板,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并被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以形成所述承托垫以其所述安装面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形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长边,和分别连接于两所述长边的两端的两短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以偏向于所述承托垫的其中一长边和其中一短边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以所述座椅腿托被安装于该座椅的状态所述承托垫的靠近该座椅的所述短边为近短边,位于该座椅侧边的所述长边为外长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偏向于所述外长边和所述近短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引导组件,其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一引导杆和一导向环,其中所述导向环安装于所述第一套件,所述引导杆的一端被连接于该座椅,所述引导杆的另一端自所述导向环穿过,以基于所述导向环对所述引导杆的限位为所述座椅腿托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包括:
一坐垫;
一背垫,其中所述背垫被连接于所述坐垫;
一支撑座,其中所述坐垫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以及
一对座椅腿托,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承托垫和一调节组件,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一承托面和与所述承托面相对的一安装面,其中所述座椅腿托以沿所述座椅腿托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套件、一第二套件以及一调节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套件具有一调节通道和将所述调节通道与外界连通的一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套件以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套件套置,其中所述第二套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通道,所述第二套件的另一端自所述调节口伸出,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件的另一端的距离改变,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关闭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与所述第一套件的位置保持固定,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具有一移动端和一安装端,其中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或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中与所述移动端所在的一端不同的一端,其中所述承托垫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所述调节组件以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所述坐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座椅包括与所述座椅腿托的数量相对应的安装件,其中所述安装件包括两安装片和一枢转杆,其中所述枢转杆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两所述安装片,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所述枢转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受力分散板,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长边,和分别连接于两所述长边的两端的两短边,其中以所述承托垫的靠近所述座椅的所述短边为近短边,位于所述座椅侧边的所述长边为外长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以偏向于所述外长边和所述近短边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并被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座椅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座椅的一座椅腿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座椅腿托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座椅腿托相对于所述座椅枢转的示意图。
图6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座椅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展示所述座椅的一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形变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座椅100被示意,其中所述座椅100能够对用户的腿部形成支撑,并能够调节对用户腿部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以提升所述座椅100的乘坐舒适度,有效减少人们长时间坐在所述座椅100上的疲劳程度。
具体地,其中所述座椅100包括一对座椅腿托10、一坐垫20、一背垫30以及一支撑座40,其中所述背垫30被连接于所述坐垫20,其中所述坐垫20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座40,其中两所述座椅腿托10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坐垫20,并能够独立地相对于所述坐垫20移动,以形成对所述座椅腿托10的支撑位置的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以提升所述座椅100的乘坐舒适度,有效减少人们长时间坐在所述座椅100上的疲劳程度。
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至图4,其中所述座椅腿托10包括一承托垫11和支撑所述承托垫11的一调节组件12,其中所述承托垫11具有一承托面111和与所述承托面111相对的一安装面112,其中所述承托垫11以其所述安装面112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12,其中所述调节组件12适于被连接于所述座椅100的所述坐垫20,以形成所述座椅腿托10的安装,其中所述调节组件12的长度允许被调节,以基于所述调节组件12的长度调节形成所述座椅腿托10在所述座椅100上的相应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座椅腿托10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腿部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基于所述座椅腿托10的安装特点,所述承托垫11以沿所述座椅腿托10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12,当所述承托垫11承载有腿部等相应物体的状态,所述承托垫11的受力被传导至所述调节组件12,由于所述承托垫11以沿所述座椅腿托10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12,因此所述调节组件12的受力方向并非来自所述调节组件12的两端而是来自所述调节组件12的径向方向,其中所述调节组件12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于径向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其中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一第一套件121、一第二套件122以及一调节开关123,其中所述第一套件121具有一调节通道1211和将所述调节通道1211与外界连通的一调节口1212,所述调节口1212位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一端12101,其中所述第二套件122以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1211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1211移动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套件121套置,其中所述第二套件122的一端12201位于所述调节通道1211,所述第二套件122的另一端12202自所述调节口1212伸出,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123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122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1211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122的该另一端12202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另一端12102的距离改变,进而形成所述调节组件12的长度变化,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123被关闭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122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位置保持固定,以形成所述调节组件12的长度保持,如此以基于所述第一套件121和所述第二套件122的结构关系,使得所述第一套件121和所述第二套件122的受力能够相互传递,即所述第一套件121形成对所述第二套件122的支撑,所述第二套件122加强所述第一套件121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调节组件12能够于径向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结构稳定性。
特别地,其中所述调节组件12能够以所述第一套件121连接于所述承托垫11或以所述第二套件122连接于所述承托垫11,其中在所述调节组件12以所述第一套件121连接于所述承托垫11的状态,所述调节组件12以所述第二套件122连接于所述坐垫20,其中在所述调节组件12以所述第二套件122连接于所述承托垫11的状态,则所述调节组件12以所述第一套件121连接于所述坐垫20,也就是说,所述调节组件12的设计具备安装灵活性而无须限制安装的朝向,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具体地,其中所述调节组件12具有一移动端1201和一安装端1202,其中所述移动端1201位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该另一端12102或所述第二套件122的该另一端12202,所述安装端1202位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该另一端12102和所述第二套件122的该另一端12202中与所述移动端1201所在的一端不同的一端,即所述移动端1201和所述安装端1202被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承托垫11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1201,所述调节组件12以所述安装端1202被连接于所述座椅100的所述坐垫20,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123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122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1211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122的该另一端12202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该另一端12102的距离改变,进而形成所述调节组件12的长度变化,如此以改变所述座椅腿托10与所述座椅100的相对位置,改变所述座椅腿托10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腿部形成合理有效地支撑,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结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第二套件122被所述第一套件121套置,所述第二套件122被所述第一套件121支撑,其中所述第二套件122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1211而位于所述第一套件121的内部,从而稳定所述第一套件121的内部稳定性,使得所述第一套件121的结构强度被提升,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套件121和所述第二套件122相互形成对彼此的强度提升,从而使得所述调节组件12能够于径向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使用需求,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座椅腿托10进一步对所述承托垫11传导至所述调节组件12的力进行分散,以减轻所述调节组件12的受力集中程度,具体地,其中所述座椅腿托10包括一受力分散板13,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13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11的所述安装面112并被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12的所述移动端1201,以形成所述承托垫11以其所述安装面112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12的结构形态,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13形成对所述调节组件13的受力分散,即将所述承托垫11对所述调节组件12的施力基于所述受力分散板13的板面设计分散,以减轻所述调节组件12的受力集中程度,有效避免所述调节组件12发生形变。
特别地,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13在形成对所述调节组件12的受力分散的同时,加强所述调节组件12的结构强度,从而保障所述调节组件12的结构稳定性,以在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使用需求的同时,并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结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承托垫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长边113,和分别连接于两所述长边113的两端的两短边114,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13以偏向所述承托垫11的其中一所述长边113和其中一所述短边114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11的所述安装面112,其中在所述承托垫11承托有腿部等相应物体的状态,基于腿部于所述承托垫11的放置位置特点,所述受力分散板13以偏向所述承托垫11的其中一所述长边113和其中一所述短边114能够有效地分散受力,提升所述受力分散板13对所述承托垫11对所述调节组件12的施力分散效果。
特别地,基于人们坐在所述座椅100上时腿部放置于所述承托垫11的位置习惯,所述受力分散板13优选被设置在所述承托垫11的被腿部常规放置的位置之下,以提升所述受力分散板13分散受力的效果,其中以所述座椅腿托10被安装于所述座椅100的状态所述座椅腿托10的靠近所述座椅100的所述短边114为近短边1141,位于所述座椅100侧边的所述长边113为外长边1131,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13偏向于所述外长边1131和所述近短边1141,从而基于腿部于所述承托垫11的放置位置特点,所述受力分散板13于所述承托垫11的位置设置能够有效地分散受力,提升所述受力分散板13对所述承托垫11对所述调节组件12的施力分散效果。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座椅腿托10包括一引导组件14,其中所述引导组件14包括一引导杆141和一导向环142,其中所述导向环142安装于所述第一套件121,所述引导杆14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座椅100的所述坐垫20,所述引导杆141的另一端自所述导向环142穿过,以基于所述导向环142对所述引导杆141的限位为所述座椅腿托10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从而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套件121和所述第二套件122因所述座椅腿托10的移动方向错位而相互摩擦,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的结构稳定性,并有利于延长所述座椅腿托10的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座椅腿托10被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坐垫20,以基于所述座椅腿托10于所述坐垫20的枢转调整所述座椅腿托10的倾斜程度,使得用户能够将所述座椅腿托10调整至合适的角度,以保障所述座椅腿托10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支撑,提升所述座椅100的乘坐舒适度。
具体地,参考图5和图6,其中所述座椅100包括与所述座椅腿托10的数量相对应的安装件50,其中所述安装件50包括两安装片51和一枢转杆52,其中所述枢转杆52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两所述安装片51,所述调节组件12的所述安装端1202被连接于所述枢转杆52,如此以形成所述座椅腿托10被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坐垫20的结构形态。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安装件50还包括一第二枢转杆53,其中所述第二枢转杆53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两所述安装片51,所述引导组件14的所述引导杆14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杆53。
特别地,其中所述支撑座40包括一底座41和一升降杆42,其中所述升降杆42自所述底座41向上延伸,所述坐垫20被安装于所述升降杆42的远离所述底座41的一端,以基于所述升降杆42的升降形成所述座椅41的高度变化,从而使得所述座椅100能够被调节至合适的高度而适应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需求,提升所述座椅100的乘坐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坐垫30包括一倾斜伸缩杆31,其中所述倾斜伸缩杆31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坐垫20,所述倾斜伸缩杆3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背垫30,以基于所述倾斜伸缩杆31的伸缩形成所述背垫30的倾斜角度变化,从而能够基于所述背垫30的倾斜角度的变化使得所述座椅100能够对用户的背部形成良好的支撑,提升所述座椅100的乘坐舒适度。
本领域的技艺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座椅腿托,其适用于一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承托垫,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一承托面和与所述承托面相对的一安装面;和
一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座椅腿托以沿所述座椅腿托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套件、一第二套件以及一调节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套件具有一调节通道和将所述调节通道与外界连通的一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套件以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套件套置,其中所述第二套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通道,所述第二套件的另一端自所述调节口伸出,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件的另一端的距离改变,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关闭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与所述第一套件的位置保持固定,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具有一移动端和一安装端,其中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或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中与所述移动端所在的一端不同的一端,其中所述承托垫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所述调节组件适于以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该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腿托,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腿托,其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腿托,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受力分散板,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并被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以形成所述承托垫以其所述安装面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腿托,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长边,和分别连接于两所述长边的两端的两短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以偏向于所述承托垫的其中一长边和其中一短边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腿托,其中以所述座椅腿托被安装于该座椅的状态所述承托垫的靠近该座椅的所述短边为近短边,位于该座椅侧边的所述长边为外长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偏向于所述外长边和所述近短边。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腿托,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引导组件,其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一引导杆和一导向环,其中所述导向环安装于所述第一套件,所述引导杆的一端被连接于该座椅,所述引导杆的另一端自所述导向环穿过,以基于所述导向环对所述引导杆的限位为所述座椅腿托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
8.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坐垫;
一背垫,其中所述背垫被连接于所述坐垫;
一支撑座,其中所述坐垫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以及
一对座椅腿托,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承托垫和一调节组件,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一承托面和与所述承托面相对的一安装面,其中所述座椅腿托以沿所述座椅腿托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套件、一第二套件以及一调节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套件具有一调节通道和将所述调节通道与外界连通的一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套件以被容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套件套置,其中所述第二套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调节通道,所述第二套件的另一端自所述调节口伸出,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开启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能够于所述调节通道移动而形成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件的另一端的距离改变,其中在所述调节开关被关闭的状态,所述第二套件与所述第一套件的位置保持固定,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具有一移动端和一安装端,其中所述移动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或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套件的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套件的该另一端中与所述移动端所在的一端不同的一端,其中所述承托垫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所述调节组件以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所述坐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包括与所述座椅腿托的数量相对应的安装件,其中所述安装件包括两安装片和一枢转杆,其中所述枢转杆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两所述安装片,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安装端被连接于所述枢转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腿托包括一受力分散板,其中所述承托垫具有相对设置的两长边,和分别连接于两所述长边的两端的两短边,其中以所述承托垫的靠近所述座椅的所述短边为近短边,位于所述座椅侧边的所述长边为外长边,其中所述受力分散板以偏向于所述外长边和所述近短边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承托垫的所述安装面并被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移动端。
CN202320060655.2U 2023-01-06 2023-01-06 座椅腿托和座椅 Active CN219515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0655.2U CN219515758U (zh) 2023-01-06 2023-01-06 座椅腿托和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0655.2U CN219515758U (zh) 2023-01-06 2023-01-06 座椅腿托和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5758U true CN21951575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1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0655.2U Active CN219515758U (zh) 2023-01-06 2023-01-06 座椅腿托和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5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4507B2 (en) Ergonomic adjustable chair mechanisms
US8864233B2 (en) Tattoo chair
CA2596533C (en) Adjustable cross-legged support seat
EP2723215B1 (en) A seat
US20080100121A1 (en)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ly and arcuately movable backrest and method
US7484803B2 (en) Chair, especially and office or work chair
US20200069064A1 (en) Chair having flection adjustment module for lumbar support part
KR20140013899A (ko) 의자의 조절장치
JP2020108780A (ja) 調節可能な人間工学に基づく椅子
US20220167748A1 (en) Chair having open shoulder backrest
CN219515758U (zh) 座椅腿托和座椅
US5213395A (en) Adjustable seating assembly
KR101303263B1 (ko) 허리지지부가 구비된 의자
US11213136B2 (en) Half-sitting stool with supported sit bone
KR102241748B1 (ko) 상승 가능한 등받이를 구비한 의자
CN112220261A (zh) 一种防止形成久坐问题的座椅
CN217185370U (zh) 一种跪坐一体式的办公椅
KR102661446B1 (ko) 기능성 좌식 의자
KR200254271Y1 (ko) 사무실용 의자
CN216753982U (zh) 一种可供休息的舒适型办公用椅
KR200178616Y1 (ko) 의자
KR200333281Y1 (ko) 카시트
CN2468371Y (zh) 一种安乐椅
KR200250545Y1 (ko) 베게, 팔걸이, 허리 받침대, 종아리 및 엉덩이 위치가조절가능한 사무용 회전의자
KR200292585Y1 (ko) 미끄럼방지턱이 형성된 미용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