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0857U -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0857U
CN219510857U CN202223363557.0U CN202223363557U CN219510857U CN 219510857 U CN219510857 U CN 219510857U CN 202223363557 U CN202223363557 U CN 202223363557U CN 219510857 U CN219510857 U CN 219510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evel sensor
liquid level
shaped pipeline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35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635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0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0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0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倒油烟装置以及一种油烟机,属于油烟处理领域。一种防倒油烟装置,包括:U型管道,U型管道的进气端连接油烟机排气管,U型管道的排气端连接排气总管;进液管,进液管设于U型管道底部并通过U型管道的进液端与U型管道内部连通,进液管的进液管路上设有进液阀;排液管,排液管设于U型管道底部并通过U型管道的排液端与U型管道内部连通,排液管的排液管路上设有排液阀;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进液阀以及排液阀电连接,用于控制进液阀和排液阀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U型管道连接油烟机以及油烟总排气管,U型管道采用液体密封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油烟总排气管内的油烟倒流回油烟机内。

Description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倒油烟装置以及一种油烟机。
背景技术
厨房油烟对人体存在一定伤害。而厨房油烟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炒菜产生油烟,二是楼道里油烟总排气管的倒油烟。随着居民楼总高度和楼层的不断提升,油烟总排气管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会倒回油烟机,从而持续影响人体的健康。
现有的防倒油烟装置主要采用机械式止回阀以及电动蝶阀。其中机械式止回阀是目前国内居民使用的最为常见的装置,但这种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止回板闭合件的密封面因粘上油渍而导致无法完全密封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因为沾上的油渍过多导致闭合件卡死无法正常闭合的情况,导致机械式止回阀防倒油烟效果逐渐变差甚至完全失效。电动蝶阀由于其蝶阀开闭由电动机驱动,因此与机械式止回阀相比不存在完全卡死的问题,但其依然存在开闭阀瓣的密封面沾上油渍而导致无法完全密封进而漏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倒油烟装置以及一种油烟机,该防倒油烟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倒油烟流回厨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倒油烟装置以及一种油烟机,该防倒油烟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油烟从油烟总排气管倒流回厨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倒油烟装置,包括:
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的进气端连接油烟机排气管,所述U型管道的排气端连接排气总管;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于所述U型管道底部并通过所述U型管道的进液端与所述U型管道内部连通,所述进液管的进液管路上设有进液阀;
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于所述U型管道底部并通过所述U型管道的排液端与所述U型管道内部连通,所述排液管的排液管路上设有排液阀;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进液阀以及排液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液阀和排液阀打开和关闭。
优选的,所述U型管道内还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U型管道的排气端外壁,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U型管道的外底部。
优选的,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进液阀与排液阀工作,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继电器以及电源适配器;
所述电源适配器的交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直流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流继电器、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排液阀以及进液阀;
所述电流继电器的电流设定端串联接入油烟机电源,所述电流继电器线圈的一端以及电流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电流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电流继电器的常闭端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电流继电器的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进液阀的正极输入端,所述进液阀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排液阀的正极输入端,所述排液阀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U型管道内还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U型管道的进气端外壁,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U型管道内的液位最高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排液阀的正极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为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所述蜂鸣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与排液阀的正极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从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导通至排液阀的正极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与所述排液阀的正极输入端串联有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导通至进液阀的正极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防冻机构,所述防冻机构用于控制所述U型管道内的液体流动,所述防冻机构包括中间继电器以及双控开关,所述中间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经过所述双控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所述中间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公共端通过所述双控开关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正极输出端,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闭端连接所述排液阀的正极输入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U型管道连接油烟机以及油烟总排气管,U型管道采用液体密封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油烟总排气管内的油烟倒流回油烟机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防倒油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防倒油烟装置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U型管道,2-进液管,3-排液管,4-进液阀,5-排液阀,6-第一液位传感器,7-第二液位传感器,8-第三液位传感器,9-连通管,10-电源适配器,11-电流继电器,12-油烟机电源,13-中间继电器,14-双控开关,15-第一二极管,16-第二二极管,17-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竖直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相等”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相等,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2,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倒油烟装置,包括:
U型管道1,所述U型管道1的进气端连接油烟机排气管,所述U型管道1的排气端连接排气总管;
进液管2,所述进液管2设于所述U型管道1底部并通过所述U型管道1的进液端与所述U型管道1内部连通,所述进液管2的进液管路上设有进液阀4;
排液管3,所述排液管3设于所述U型管道1底部并通过所述U型管道1的排液端与所述U型管道1内部连通,所述排液管3的排液管路上设有排液阀5;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进液阀4以及排液阀5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液阀4和排液阀5打开和关闭。
具体的,在油烟机工作的时候,油烟机通过U型管道1将厨房油烟排入至楼道的排气总管;在油烟机不工作的时候,通过将U型管道1内注入液体,通过液体密封的方式,防止排气总管内的油烟倒回至油烟机。
进液管2的设置能够实现U型管道1的补液以形成密封。当U型管道1内注入液体形成密封时,因为油烟总排气管的压力影响,U型管道1进水端的液位会高于排气端的液位,从而形成液位差。
排液管3的设置能够实现U型管道1的排液,以供油烟机正常工作。
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排液阀5或进液阀4的打开或关闭,当控制电路控制进液阀4打开时,U型管道1补液,密封液经过进液管2进入U型管道1,当控制电路控制排液阀5打开时,U型管道1排液,密封液从U型管道1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道1内还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7,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设于所述U型管道1的排气端外壁,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设于所述U型管道1的外底部。
具体的,第一液位传感器6用于监测U型管道1内的进液液位。一方面起到限制补液的效果,当U型管道1内的液体达到第一液位传感器6能够监测到的高度时,满足形成液封的目的,则可以停止加水;另一方面,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设置还能起到抵抗倒油烟的压力,具体为:在U型管道1内注入液体,形成密封时,U型管道1两侧的压力是平衡的,但一旦居民楼使用油烟机的户数增加,油烟总排气管道侧的倒油烟压力增加,U型管道1的排气端液位在压力的影响下会降低,影响密封的效果;所以,当液位低于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监测值时,再向U型管道1内补液,此时,因为油烟总排气管道压力的影响,新增加的液会流向U型管道1的进气端,进气端的液位与排气端的液位差逐步增大,即水位压差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抵抗来自油烟总排气管的倒油烟的压力。
第二液位传感器7设置于U型管道1的内底部,用于监测U型管道1内是否还存在有液体。当U型管道1将液体排尽后,油烟机的排气管路才能100%畅通,保证油烟机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道1底部设有连通管9,所述U型管道1通过所述连通管9分别与所述进液管2以及排液管3连接,所述进液阀4设置于所述连通管9与所述进液管2之间,所述排液阀5设置于所述连通管9与所述排液管3之间,所述进液阀4与排液阀5均采用电动球阀。具体的,连通管9用于连通进液管2以及排液管3,由一根连通管9连接U型管道1,再连接进液管2以及排液管3。进一步的,第二液位传感器7设置于连通管9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进液阀4与排液阀5工作,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继电器11以及电源适配器10;
所述电源适配器10交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直流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流继电器11、第一液位传感器6、第二液位传感器7、排液阀5以及进液阀4。
所述电流继电器11的电流设定端串联接入油烟机电源12,所述电流继电器11线圈的一端以及电流继电器11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电流继电器11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电流继电器11的常闭端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电流继电器11的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进液阀4的正极输入端,所述进液阀4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所述排液阀5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10将220V的交流电转变为24V直流电,并为电流继电器11、第一液位传感器6、第二液位传感器7供电。
第一液位传感器6与第二液位传感器7分别包括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以及信号反馈端,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用于获取电信号,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根据监测信号来反馈电信号,当第一液位传感器6检测到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不通电,当第一液位传感器6未检测到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通电;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用于获取电信号,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根据检测信号来反馈电信号,当第二液位传感器7检测到液位时,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通电,当第二液位传感器7未检测到液位时,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不通电。
排液阀5以及进液阀4均在通电的时候打开,在不通电的时候关闭。
电流继电器11的电流设定端用于设定电流值,当经过电流设定端的电流大于设定电流时,电流继电器11的线圈通电。
具体的,控制电路控制U型管道1补液的原理具体为:
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负极输入端接通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正极输入端接通电流继电器11的常闭端,在电流继电器11所监测的油烟机电源电流达不到设定值时,线圈不通电时此时常闭端接通,第一液位传感器6通电,第一液位传感器6进行液位监测工作,当第一液位传感器6监测不到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通电,从而向进液阀4传输电信号,进液阀4通电后打开,液体从进液管2进入U型管道1内,U型管道1补液。当油烟机不工作时,电流继电器11的线圈不通电,即实现当油烟机不工作时,U型管道1补液。
控制电路控制U型管道1排液的原理具体为:
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负极输入端接通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正极输入端接通电流继电器11的常开端,在电流继电器11所监测的油烟机电源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线圈通电吸合,第二液位传感器7通电,第二液位传感器7进行液位监测工作,当第二液位传感器7监测到液位时,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通电,进而向排液阀5传输电信号,排液阀5通电后打开,液体从U型通道排出,U型管道1排液。当油烟机工作时,电流继电器11的线圈通电,即实现当油烟机工作时,U型管道1排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道1内还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8,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设于所述U型管道1的进气端外壁,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用于监测U型管道1内的液位最高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具体的,第三液位传感器8由电源适配器10供电,第三液位传感器8通电后持续监测U型管道1内进气端的液位。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在第三液位传感器8监测到液位时通电,即当第三液位传感器8检测到U型管道1的进气端管道液位大于预设液位时,排液阀5打开,U型管道1排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为蜂鸣器17,所述蜂鸣器17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所述蜂鸣器1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蜂鸣器17由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供电,当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通电时,蜂鸣器17发出警报,提示需要对U型管道1作出相应检查或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与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二极管15,所述第一二极管15从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导通至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第一二极管15单向导通,第一二极管15设于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以及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防止在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与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供电时,蜂鸣器17误警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与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串联有第二二极管16,所述第二二极管16从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导通至进液阀4的正极输入端。同理,第二二极管16单向导通,防止在第三液位传感器8为排液阀5供电时,中间继电器13线圈端通电,而使中间继电器13产生误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防冻机构,所述防冻机构用于控制所述U型管道1内的液体流动,所述防冻机构包括中间继电器13以及双控开关14,所述中间继电器13线圈的一端经过所述双控开关14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所述中间继电器13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中间继电器13的公共端通过所述双控开关14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中间继电器13的常闭端连接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在寒冷的冬天,长期不使用油烟机的情况下,U型管道1内的液体会冻住U型管道1,影响U型管道1的使用,所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防冻功能。用户按下双控开关14,启动防冻机构。
中间继电器13的线圈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6,中间继电器13的常闭端连接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具体的,防冻机构原理为:
当按下双控开关14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与中间继电器13的线圈导通,中间继电器13的公共端与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导通。
第一液位传感器6监测到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无电,中间继电器13的常闭端向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传输电信号,排液阀5打开,进行排液操作;
当第一液位传感器6监测不到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通电,中间继电器13线圈通电,常闭端断开,排液阀5接收不到电信号而闭合停止排液,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向进液阀4的正极输入端输入电信号,进液阀4工作,向U型管道1补液直至第一液位传感器6重新监测到液位,循环上述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排液阀5以及进液阀4的动作均具有一定延时性,从断开至完全断开间隔有一定时间;同理,闭合与完全闭合也有一定时间,当排液阀5从断开-完全断开-闭合-完全闭合的过程中以及进液阀4从断开-完全断开-闭合-完全闭合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液位差,达到U型管道1内液体流动的效果。从而实现防冻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防冻功能时,排液后的液位必须高于实现水封效果的液位,保证实现密封U型管道1。
由于第一二极管15以及第二二极管16单向导通的限制,中间继电器13的常闭端的电信号只会到达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对U型管采取其他保暖措施,以实现防冻功能,保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涂敷保暖涂层以及外设保暖套等。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管道(1),所述U型管道(1)的进气端连接油烟机排气管,所述U型管道(1)的排气端连接排气总管;
进液管(2),所述进液管(2)设于所述U型管道(1)底部并通过所述U型管道(1)的进液端与所述U型管道(1)内部连通,所述进液管(2)的进液管路上设有进液阀(4);
排液管(3),所述排液管(3)设于所述U型管道(1)底部并通过所述U型管道(1)的排液端与所述U型管道(1)内部连通,所述排液管(3)的排液管路上设有排液阀(5);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进液阀(4)以及排液阀(5)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液阀(4)和排液阀(5)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道(1)外还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7),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设于所述U型管道(1)的排气端外壁,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设于所述U型管道(1)的外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继电器(11)以及电源适配器(10);
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交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直流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流继电器(11)、第一液位传感器(6)、第二液位传感器(7)、排液阀(5)以及进液阀(4);
所述电流继电器(11)的电流设定端串联接入油烟机电源(12),所述电流继电器(11)线圈的一端以及电流继电器(11)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电流继电器(11)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电流继电器(11)的常闭端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电流继电器(11)的常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进液阀(4)的正极输入端,所述进液阀(4)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所述排液阀(5)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道(1)内还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8),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设于所述U型管道(1)的进气端外壁,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用于监测U型管道(1)内的液位最高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连接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为蜂鸣器(17),所述蜂鸣器(17)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所述蜂鸣器(17)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与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一二极管(15),所述第一二极管(15)从第三液位传感器(8)的信号反馈端导通至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与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串联有第二二极管(16),所述第二二极管(16)从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信号反馈端导通至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油烟装置还包括防冻机构,所述防冻机构用于控制所述U型管道(1)内的液体流动,所述防冻机构包括中间继电器(13)以及双控开关(14),所述中间继电器(13)线圈的一端经过所述双控开关(14)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信号反馈端,所述中间继电器(13)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负极输出端,所述中间继电器(13)的公共端连通过所述双控开关(14)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正极输出端,所述中间继电器(13)的常闭端连接所述排液阀(5)的正极输入端。
10.一种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倒油烟装置。
CN202223363557.0U 2022-12-14 2022-12-14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Active CN219510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3557.0U CN219510857U (zh) 2022-12-14 2022-12-14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3557.0U CN219510857U (zh) 2022-12-14 2022-12-14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0857U true CN219510857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30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3557.0U Active CN219510857U (zh) 2022-12-14 2022-12-14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0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9705A (zh) 一种全自动不间断安全智能供水系统
CN219510857U (zh) 防倒油烟装置及油烟机
CN219242633U (zh) 烟道用防油烟倒灌装置及油烟机
CN201370744Y (zh) 一种洗眼站系统
CN201344644Y (zh) 具有压力阻断装置的分体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3802272U (zh) 冷温热纯开水变频饮水机
CN203478585U (zh) 一种节能型电采暖炉
CN100357532C (zh) 生活-消防共用无负压供水系统
CN202204651U (zh) 风力发电机用空水冷却器漏水报警装置
CN101615503A (zh) 变压器的抽真空装置
CN208892303U (zh) 一种饮水机
CN204301172U (zh) 多功能室内热交换机及室内热交换装置
US11859923B2 (en) Cooling system and automatic coolant-injection method for cooling system
CN206449870U (zh) 一种具有回流装置的线控中央热水器
CN205742467U (zh) 负压排污系统适配器
CN116045327A (zh) 防倒油烟装置、系统以及防倒油烟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166246A (zh) 一种基于Lora的水管家系统
CN202109662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水路自动排空装置
CN116164313A (zh) 防倒油烟装置、系统以及用于防倒油烟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4329291U (zh) 一种开水器
CN206015788U (zh) 一种罐式叠压给水设备
CN208297996U (zh) 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
CN210035874U (zh) 一种具有回水控制功能的空气能装置
WO2019136776A1 (zh) 整体开门缸系统
CN218884461U (zh) 低成本工艺循环水应急切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