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0345U -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0345U
CN219510345U CN202320139675.9U CN202320139675U CN219510345U CN 219510345 U CN219510345 U CN 219510345U CN 202320139675 U CN202320139675 U CN 202320139675U CN 219510345 U CN219510345 U CN 219510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ole
ring
gland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96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明鑫
卢明伟
王天琪
卢志春
卢明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Pipe &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Pipe &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Pipe &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Pipe &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96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0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0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0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尤其是管道防脱连接组件,该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承插孔,所述承插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接头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对一连通的穿槽,所述环槽穿插有锁环,所述锁环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有凸耳,且所述锁环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内嵌设有防脱块,穿插在同一个所述通孔中的两个所述凸耳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承插孔的内侧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圈。此外,上述环槽及对应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压盖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锁环的锁紧动作与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密封性相对较高且防脱性能相对较好。

Description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水网管道中通常会采用连接接头来实现不同管道之间的连接,为了避免漏水,通常需要在连接接头中设置密封配件,如密封圈等,同时为了保证连接的牢固性,连接接头中也会配置防脱配件,如锁紧圈等。
公布号为CN11241325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器,包括套设在待接管道上的连接套和压套,连接套和压套构成限制两者轴向分离的连接配合,锁紧圈和/或弹性密封圈套设在压套和连接套连接处的待接管道上,压套和连接套相互靠近位移时锁紧圈和弹性密封圈构成相互轴向挤压配合并径向变形,连接套远离压套的一端与管道连接件或管道零部件相连。该管道连接器虽然能够实现水网管道中所需的密封和防脱功能,但是在装配时时需要先后在管道上套设弹性密封圈、锁紧圈和压套等多个配件,影响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弹性密封圈和锁紧圈都是依靠压套来实现压缩密封或锁紧的,在锁紧过程中可能出现弹性密封圈尚未被压紧而锁紧圈已经抱紧在管道上无法移动,导致密封不足而出现漏水,也可能出现弹性密封圈已经被压缩至极限,难以被进一步压缩,而锁紧圈仍然没有移动到足以抱紧管道的位置,导致防脱力不足而容易松动。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相对较高且防脱性能相对较好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用于穿插管道的承插孔,所述承插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接头本体的通孔,各所述通孔以所述承插孔的轴线为中心绕设,所述接头本体在与所述承插孔的口部对应的端部开设有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对一连通的穿槽,各所述穿槽都贯穿所述接头本体,所述环槽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位置处都穿插有锁环,所述锁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穿插在对应的通孔中的凸耳,且所述锁环朝向所述承插孔的轴线的一侧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内嵌设有至少一个防脱块,穿插在同一个所述通孔中的两个所述凸耳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承插孔的内侧壁在位于所述环槽远离所述穿槽的一侧还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环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锁环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接头本体为一体式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接头本体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哈夫节半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圈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的外侧面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直径相对较小的一端形成所述环状本体的第一端,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环状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环状本体的内侧面一体连接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环状本体的轴线依次布置的内凸环,各所述内凸环的内径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加,且各所述内凸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都具有第一内锥面,所述第一内锥面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密封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环状本体的外侧壁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一种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和压盖,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用于穿插管道的承插孔和与所述承插孔同轴布置的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压盖抵顶在所述密封圈上,且所述压盖和所述接头本体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压盖上开设有用于穿插管道的内孔,所述内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压盖的通孔,各所述通孔以所述内孔的轴线为中心绕设,所述压盖的一端开设有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对一连通的穿槽,各所述穿槽都贯穿所述压盖,所述环槽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位置处都穿插有锁环,所述锁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穿插在对应的通孔中的凸耳,且所述锁环朝向所述承插孔的轴线的一侧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内嵌设有至少一个防脱块,穿插在同一个所述通孔中的两个所述凸耳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压盖开设有所述穿槽的一端朝向所述接头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环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锁环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沉孔的底面为斜锥面,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具有抵顶在所述斜锥面上的外锥面,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上还开设有多个以所述密封圈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缺槽,各所述缺槽都位于所述外锥面朝向所述压盖的一侧,各所述缺槽延伸至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压盖一侧的端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接头本体的承插孔或压盖的内孔中开设环槽,并在环槽内设置锁环,利用各锁环相互锁紧产生的抱紧力实现管道防脱,锁环的锁紧动作与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并无关联,两者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密封性相对较高且防脱性能相对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管道防脱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管道防脱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管道防脱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管道防脱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连接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接头本体; 11-承插孔;
12-法兰盘; 13-定位环;
14-环槽; 15-通孔;
16-穿槽; 17-密封槽;
18-哈夫节半体; 19-沉孔;
20-锁环; 21-凸耳;
22-锁槽; 23-防脱块;
24-螺栓; 30-密封圈;
31-锥形面; 32-内凸环;
34-平面; 35-第二内锥面;
36-缺槽; 40-压盖;
41-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10,该接头本体10可以为二通本体、三通本体或四通本体,也可以为阀门的阀体、水表的壳体或水泵的壳体等,甚至可以是一体连接在管道上的接头本体,也就是说,接头本体10可以为需要与水管连接的各类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以管道接头10为二通本体为例进行说明。
接头本体10可以为装配式的本体,也可以为一体式本体,在本实施例中以接头本体10为一体式本体为例进行说明。接头本体10的一端具有用于穿插管道的承插孔1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其他接头或管道连接的法兰盘12,法兰盘12可以一体连接在接头本体10上,为了便于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更好法兰盘12,在本实施例中,接头本体10的端部一体连接有定位环13,法兰盘12套设在接头本体10上并抵顶在定位环13朝向承插孔11的一侧。当然,也可以将法兰盘12替换为其他连接结构,或者在接头本体10的两端都设置承插孔11使得两个承插孔11相互连通。
承插孔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14,环槽14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接头本体10的通孔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贯穿接头本体10指的是将承插孔11的内侧壁和接头本体10的外侧壁贯通使得内外相互连通。通孔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通孔15有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各通孔15以承插孔11的轴线为中心绕设(可以是均匀绕设,也可以非均匀绕设)。此外,接头本体10在与承插孔11的口部对应的端部开设有分别与各通孔15一对一连通的穿槽16,即穿槽16有两个,各穿槽16都贯穿接头本体10,则,各穿槽16必然同时与环槽14连通,这样便于下文将会提及的锁环20上的凸耳21经穿槽16穿入通孔15中。优选的,通孔15为方形孔,穿槽16的宽度小于通孔15的宽度,相互连通的穿槽16和通孔15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槽底宽度大二槽口宽度小的倒T形槽,这样便于安装时将下文将会提及的锁环20穿入环槽14中。
环槽14在位于相邻两个通孔15之间的位置处都穿插有锁环20,即锁环20的数量和通孔15的数量相同,且各个锁环20的尺寸取决于环槽14的宽度和直径以及相邻两个通孔15之间的间距。锁环2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穿插在对应的通孔15中的凸耳21,则每个通孔15中会穿插有两个凸耳21,这两个凸耳21最好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锁环20朝向承插孔11的轴线的一侧开设有沿该锁环20的环体布置的锁槽22,锁槽22内嵌设有至少一个防脱块23,在本实施例中,锁槽22内嵌设有多个沿锁槽22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防脱块23,各防脱块23都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锁槽22滑动,且各防脱块23朝向承插孔11的轴线的一侧都设置有防脱纹或防脱齿,以提高与管道之间的结合力。此外,穿插在同一个通孔15中的两个凸耳21通过螺栓24相互固定连接,具体的,凸耳21上开设有穿孔,螺栓24同时穿插在对应的两个穿孔中,且螺栓24上螺旋连接有螺母,两个凸耳21被夹持在螺母和螺栓24的螺帽之间,这样可以利用螺栓的锁紧力将各锁环20拉紧,进而推动各防脱块23压紧在管道上,实现防脱。优选的,环槽14的宽度大于锁环20的宽度,这样使得锁环20能够在承插孔11的轴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管道和接头本体10之间具有一定的移动量,可以补偿管道的长度误差,避免两根管道之间因长度存在相对较大的误差而难以实现连接。
承插孔11的内侧壁在位于环槽14远离穿槽16的一侧还开设有密封槽17,密封槽17内填充有密封圈30。密封圈30可以为常规的径向密封圈。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槽17的横截面大致呈V字形,密封圈30包括具有弹性的环状本体,环状本体的外侧面为锥形面31,这样可以利用水压对管道密封圈30和密封槽的侧壁之间的挤压力,提高密封效果,该锥形面31直径相对较小的一端形成环状本体的第一端,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环状本体的第二端,且该锥形面31和环状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倒圆角;环状本体的内侧面一体连接有至少两个沿环状本体的轴线依次布置的内凸环32,各内凸环32的内径从环状本体的第一端向环状本体的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加,以适用不同管道直径,保证管道外径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下或者热胀冷缩导致管道外径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较好的密封。
各内凸环22朝向第一端的一侧都具有第一内锥面23,第一内锥面23作为主要密封面,其直径从环状本体的第一端向环状本体的第二端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在密封时可以利用第一内锥面23实现自动对中定心。内凸环32朝向第二端的一侧具有位于环状本体径向上的平面34或者直径从环状本体的第一端向环状本体的第二端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二内锥面35,这样当水流从环状本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方向流动时,可利用水压将内凸环32压紧在管道上,提高密封效果。优选的,最靠近环状本体的第二端的内凸环32具有上述第二内锥面35,这样有助于提高内凸环32在水压作用下抱紧管道的抱紧力,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可以增加活动空间,在与直径相对较大的管道配合时更容易安装管道;其它内凸环32具有上述平面34,这样有助于避免管道外部的流体(气体或液体)逆向作用在内凸环32上导致泄漏。
密封槽17的截面形状与环状本体的外侧壁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两者之间具体的匹配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确保锥形面31可以紧贴在密封槽17的侧壁上即可。
使用时,将管道穿入承插孔11,使得密封圈30抱紧在管道上实现密封,然后锁紧螺栓24使得各防脱块23压紧在管道上实现防脱,安装非常方便,在管网抢修中可以实现快速拆装。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并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接头本体的结构以及密封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接头本体10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哈夫节半体18,相互连接后的哈夫节半体18两端分别形成有承插孔11,其中,两个哈夫节半体之间设置有两个紧密接触的密封件,该密封件为常规的哈夫节中所采用的密封件。当然,两个哈夫节半体18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与常规的哈夫节半体的连接结构相同。
以其中一个承插孔11为例,各哈夫节半体18在与承插孔11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半环槽,两个半环槽共同形成环槽14,环槽14的宽度与锁环20的宽度相匹配;两个哈夫节半体18相向的一侧在与半环槽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半环槽连通的沉槽,即每个哈夫节半体18在与其中一个承插孔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沉槽(每个哈夫节半体18上有四个沉槽),且两个哈夫节半体18上的各沉槽一一对应布置,两个哈夫节半体18相互连接之后,相互对应的两个沉槽共同形成通孔15;由于密封件的存在,两个哈夫节半体18之间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间距,该间距在承插孔11口部的位置自然形成穿槽16;锁环20的结构及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次不在重述。此外,与传统的哈夫节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各哈夫节半体在与承插孔11对应的位置也都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密封件一对一配合的半密封槽,两个半密封槽共同形成密封槽17,当然,该密封槽17位于环槽14远离穿槽16的一侧,各密封件嵌设在对应的半密封槽中用于实现哈夫节径向密封的部位共同形成密封圈3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0是分体式的。
除上述结构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哈夫节半体18的结构与常规的哈夫节半体的结构相同,此次不在详述。
实施例三。
如图5-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锁环20的设置位置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10和压盖40,其中,接头本体10的两端都具有用于穿插管道的承插孔11和与承插孔11同轴布置的沉孔19,接头本体10两端的结构以及其连接结构和使用时与管道之间的安装结构都是相同的,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以其中一端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将接头本体10的其中一端设置为其他常规的连接结构。
沉孔19内设置有密封圈30,压盖40的一端穿入沉孔19并抵顶在密封圈30上,以此实现密封连接。优选的,为例提高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沉孔19的底面为斜锥面,密封圈30的外周壁具有抵顶在斜锥面上的外锥面,这样可以利用斜锥面将压盖40对密封圈30施加轴向力部分转换为径向力,使得密封圈30抱紧管道。同时,为了避免密封圈30被过度挤压而失效,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以密封圈30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缺槽36,各缺槽36都位于外锥面朝向压盖40的一侧,且各缺槽36延伸至密封圈30朝向压盖40一侧的端面,即各缺槽36在密封圈30的端面上形成有开口。此外,密封圈30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密封凸环,以提高密封效果。
压盖40上开设有用于穿插管道的内孔41,内孔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14,环槽14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压盖40的通孔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贯穿压盖40指的是将内孔41的内侧壁和压盖40的外侧壁贯通使得内外相互连通。通孔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通孔15有四个为例进行说明,各通孔15以内孔41的轴线为中心绕设(可以是均匀绕设,也可以非均匀绕设)。压盖40的一端开设有分别与各通孔15一对一连通的穿槽16,即穿槽16也有四个,各穿槽16都贯穿压盖40,则,各穿槽16必然同时与环槽14连通,这样便于下文将会提及的锁环20上的凸耳21经穿槽16穿入通孔15中。优选的,通孔15为方形孔,穿槽16的宽度与通孔15的宽度相同,相互连通的穿槽16和通孔15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槽;此外,压盖40开设有穿槽16的一端朝向接头本体10。
与实施例一相同,环槽14在位于相邻两个通孔15之间的位置处都穿插有锁环20,即锁环20的数量和通孔15的数量相同,且各个锁环20的尺寸取决于环槽14的宽度和直径以及相邻两个通孔15之间的间距。锁环2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穿插在对应的通孔15中的凸耳21,则每个通孔15中会穿插有两个凸耳21,这两个凸耳21最好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锁环20朝向内孔41的轴线的一侧开设有沿该锁环20的环体布置的锁槽22,锁槽22内嵌设有至少一个防脱块23,在本实施例中,锁槽22内嵌设有多个沿锁槽22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防脱块23,各防脱块23都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锁槽22滑动,且各防脱块23朝向内孔41的轴线的一侧都设置有防脱纹或防脱齿,以提高与管道之间的结合力。此外,穿插在同一个通孔15中的两个凸耳21通过螺栓24相互固定连接,具体的,凸耳21上开设有穿孔,螺栓24同时穿插在对应的两个穿孔中,且螺栓24上螺旋连接有螺母,两个凸耳21被夹持在螺母和螺栓24的螺帽之间,这样可以利用螺栓的锁紧力将各锁环20拉紧,进而推动各防脱块23压紧在管道上,实现防脱。优选的,环槽14的宽度大于锁环20的宽度,这样使得锁环20能够在内孔41的轴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管道和压盖40之间具有一定的移动量,可以补偿管道的长度误差,避免两根管道之间因长度存在相对较大的误差而难以实现连接。
压盖40和接头本体10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具体的连接结构为常规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公开号为CN11241325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器中牙套和连接套之间的连接结构等,此处不再详述。
使用时,先将压盖40套设在管道上,然后将管道穿入承插孔11,接着将压盖40和接头本体10相互锁紧,使得密封圈30被压紧,实现密封连接;之后将各螺栓24锁紧,使得各防脱块23压紧在管道上实现防脱,在安装过程中密封结构和防脱结构不会相互干涉,密封性相对较高且防脱性能相对较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三中的一体式的接头本体10替换为分体装配式的接头本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用于穿插管道的承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接头本体的通孔,各所述通孔以所述承插孔的轴线为中心绕设,所述接头本体在与所述承插孔的口部对应的端部开设有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对一连通的穿槽,各所述穿槽都贯穿所述接头本体,所述环槽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位置处都穿插有锁环,所述锁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穿插在对应的通孔中的凸耳,且所述锁环朝向所述承插孔的轴线的一侧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内嵌设有至少一个防脱块,穿插在同一个所述通孔中的两个所述凸耳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承插孔的内侧壁在位于所述环槽远离所述穿槽的一侧还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锁环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为一体式本体。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哈夫节半体。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的外侧面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直径相对较小的一端形成所述环状本体的第一端,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环状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环状本体的内侧面一体连接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环状本体的轴线依次布置的内凸环,各所述内凸环的内径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加,且各所述内凸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都具有第一内锥面,所述第一内锥面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密封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环状本体的外侧壁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7.一种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本体和压盖,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用于穿插管道的承插孔和与所述承插孔同轴布置的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压盖抵顶在所述密封圈上,且所述压盖和所述接头本体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上开设有用于穿插管道的内孔,所述内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压盖的通孔,各所述通孔以所述内孔的轴线为中心绕设,所述压盖的一端开设有分别与各所述通孔一对一连通的穿槽,各所述穿槽都贯穿所述压盖,所述环槽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位置处都穿插有锁环,所述锁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穿插在对应的通孔中的凸耳,且所述锁环朝向所述承插孔的轴线的一侧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内嵌设有至少一个防脱块,穿插在同一个所述通孔中的两个所述凸耳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开设有所述穿槽的一端朝向所述接头本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锁环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道防脱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的底面为斜锥面,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具有抵顶在所述斜锥面上的外锥面,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上还开设有多个以所述密封圈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缺槽,各所述缺槽都位于所述外锥面朝向所述压盖的一侧,各所述缺槽延伸至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压盖一侧的端面。
CN202320139675.9U 2023-01-18 2023-01-18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Active CN219510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9675.9U CN219510345U (zh) 2023-01-18 2023-01-18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9675.9U CN219510345U (zh) 2023-01-18 2023-01-18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0345U true CN21951034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9675.9U Active CN219510345U (zh) 2023-01-18 2023-01-18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0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3231C (en) Enhanced durability hammer union
CA2016567C (en) Pipe connector load element
US3931992A (en) Universal joint connector
US10697569B2 (en) Flui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fluid connection
AU691876B2 (en) Fluid-tight connecting apparatus
GB2388637A (en) An undersea hydraulic pipe coupling having radially extending sealing surfaces
US3841671A (en) Coaxial fluid lines with plug-in connector assemblies
MX2011004118A (es) Junta de tuberia.
US20040021114A1 (en) Undersea hydraulic coupling member and seal retainer
CN219510345U (zh) 管道防脱连接组件
AU675584B2 (en) Pipe connector
CN211550838U (zh) 一种伸缩接头
AP1630A (en) Pipe coupling.
CN219453198U (zh) 万向管道连接器
EP0819879B1 (en) Non-orienting multiple bore hub
CN108930855B (zh) 一种适用于紧凑空间的液压管道柔性连接结构和方法
CN113154155A (zh) 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防滑连接器
CN219062709U (zh) 一种管道密封圈及管道密封连接结构
CN219062418U (zh) 一种密封垫及采用该密封垫的哈夫节
CN220118889U (zh) 一种应用于管道的连接接头
CN218326739U (zh) 一种耐高压万向旋转转换接头
CN220249244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CN113833914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企口管接口
CN219120018U (zh) 一种不锈钢编织波纹管总成
CN214119286U (zh) 管路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