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9925U -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9925U
CN219509925U CN202320373594.5U CN202320373594U CN219509925U CN 219509925 U CN219509925 U CN 219509925U CN 202320373594 U CN202320373594 U CN 202320373594U CN 219509925 U CN219509925 U CN 21950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oling jacket
housing
pipelin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35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昇烨
吴育忠
陈伟光
陈雨俭
康仁植
金永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do Hot Runn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do Hot Runn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do Hot Runn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do Hot Runn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35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9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冷却套包括:在外壳上设置管道,管道的两端对应从外壳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延伸出外壳外面,在使用冷却套时,冷水从管道的一端进入到外壳的管通道内,经过管通道从管道的另一端流出。将本申请的冷却套套设在气缸上,则可以对气缸进行冷却,由于冷却套是套设在气缸上,则可以起到避免冷却套将热流道板的热量带走的作用,进而避免影响热流道板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缸是安装在热流道板上使用,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下,气缸上的密封件会由于受热而受损,使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变差。因此,在现有的热流道板作业期中,一般会对气缸进行降热。目前的降热方式中,是在底座上设置水流道,通过冷水从底座的进水口进入,再从底座的出水口出来,以将与底座连接的气缸上的热量带走,参考图1及图2。
但该种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是,底座距离热流道板较近,在底座对气缸冷却时,底座的冷却也会将热流道板上的热量一起带走,会影响热流道板的热量平衡,从而影响到热流道板的工作。
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以解决现有对气缸过程中,会同时降低热流道板温度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却套,包括:
具有开口的环形外壳,外壳的内设置有管通道,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位于外壳的开口处;
管道,可拆卸的设置在外壳上,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上对应有管道延伸出外壳外面。
管道为一体设置,且布置在管通道上,管道的进水端及出水端对应从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伸出外壳。
管通道为外壳内部设置的空腔,管道位于空腔内。
管道包括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进水管道可拆卸的连接于进水口,出水管道可拆卸的连接于出水口。
管通道为弯曲设置。
外壳包括壳体及与壳体配合设置的壳盖,管通道设置在壳体上,壳盖合盖在壳体上。
管道从外壳的开口端的同侧延伸出外壳外面,或管道从外壳的开口端的不同侧延伸出外壳外面。
外壳为圆柱形外壳;和/或,
外壳为金属材料的外壳。
一种具有冷却套的气缸,包括:缸本体及上述任一的冷却套,冷却套可拆卸的设置在缸本体上,用于对缸本体降温。
缸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缸体、底座及支撑架,冷却套套设在缸体上,且冷却套的内壁与缸体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外壳上设置管道,管道的两端对应从外壳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延伸出外壳外面,在使用冷却套时,冷水从管道的一端进入到外壳的管通道内,经过管通道从管道的另一端流出。将本申请的冷却套套设在气缸上,则可以对气缸进行冷却,由于冷却套是套设在气缸上,则可以起到避免冷却套将热流道板的热量带走的作用,进而避免影响热流道板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对气缸降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对气缸降温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套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套安装在气缸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端与出水端设置在外壳开口的同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套对气缸降温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进水路、200-出水路;
1-外壳、2-管道、3-进水管道、4-出水管道、5-缸体、6-底座、7-支撑架、8-热流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现有的气缸包括依次连接的缸体5、底座6及支撑架7,在工作中,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会使得缸体5上的密封件的密封效果降低或密封件损坏,为了对缸体5进行降热,现有的方式是,在底座6上设置连通的进水路100及出水路200,形成流水道,流水道位于底座6内部,进水路100及出水路200可以对应外接进水管及出水管。通过进水路100向底座6内部输入冷水,然后冷水沿着底座6内部的流水道转一圈,从通过出水路200流出底座6。
在冷水从流水道流动一圈过程中,会对与底座6连接的缸体5起到降温作用,从而可以起到对缸体5上密封件保护的效果。而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底座6距离热流道板8较近,且由于进水路100及出水路200是设置在底座6上,参考图3,因此,在底座6对缸体5降温的同时,也会带走热流道板8上的热量,从而对热流道板8起到降温作用,进而会影响热流道板8的正常工作。
基于以上问题,参考图4及图5,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套,包括外壳1及管道2,外壳1为环形设置,并且设置有开口。在外壳1内设置有管通道,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设置在外壳1的开口处。
管道2可拆卸的设置在外壳1上,并且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上对应有管道2延伸出外壳1外面。具体地,在外壳1的开口处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进水口及出水口连通。冷水从进水口进入到管通道内,然后经过管通道,从出水口处流出,冷水通过管通道从外壳1内部转一圈。
本申请在外壳1上设置管道2,管道2的两端对应从外壳1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延伸出外壳1外面,在使用冷却套时,冷水从管道2的一端进入到外壳1的管通道内,经过管通道从管道2的另一端流出。将本申请的冷却套套设在气缸上,则可以对气缸进行冷却,由于冷却套是套设在气缸上,则可以起到避免冷却套将热流道板8的热量带走的作用,进而避免影响热流道板8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管道2为一体设置,外壳1内设置有管通道,将一体设置的管道2沿着管通道布置,使得管道2的中间部分与外壳1内,管道2的两端对应从外壳1开边上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延伸到外壳1外面。
管道2从外壳1的进水口延伸出来的一端为管道2的进水端3,管道2从外壳1的出水口延伸出来的一端为管道2的出水端4。冷水从管道2的进水端3进入,通过外壳1的管通道,然后从管道2的出水端4出来。在冷水通过管道2从外壳1内部转一圈的过程中,可以对与外壳1有接触的物体进行降温。例如,将本申请的冷却套套设在气缸上,则冷却套可以起到对气缸降温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管通道设置为管状结构,以便管道2可以沿着这管通道布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管通道可以为位于外壳1内部的空腔,一体设置的管道2直接设置在空腔内,位于空腔内的管道2与外壳1接触,管道2的两端从外壳1的空腔内通过外壳1,对应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延伸出外壳1,参考图4及图5。
冷水从管道2的进水端3进入,然后在外壳1内部转一圈后,从管道2的出水端4出来,形成冷水的流动,实现对与外壳1接触的物体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管道2为两条,包括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此时进水管道作为冷却套的进水端3,出水管道作为冷却套的出水端4;当需要使用本申请的冷水套时,则将管道2装配在外壳1上,进水管道连接于外壳1的进水口,出水管道的连接于出水口。当需要对管道2进行更换时,则将管道2从外壳1上拆卸,再换上新的管道2即可。
管道2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管道2设置为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并对应安装在外壳1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上,方便于对管道2的更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内的管通道可以沿着外壳1的内壁直线设置,管通道也可以对应图6中的多弯曲的管道设置为弯曲的状态;管通道弯曲设置,能够使得管道2更广泛的布置在外壳1内,使得流入到外壳1内的冷水能够增加与外壳1内接触的面积,提高降温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管通道还可以设置为多弯曲的状态,管道2对应设置且布置在管通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包括壳体及壳盖,壳体与壳盖配设设置,管通道设置在壳体上。
当管道2为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时,则可以将管道2沿着壳体上的管通道布置,然后在将壳盖合盖在壳体上,以将管道2置于外壳1内部,并且管道2的两端从外壳1开口处的进水口及出水口露出。该方案中,冷水是通过管道2流动,长期的使用中,管道2可能会因损耗需要更换,此时换一根管道2即可。该中方案对于外壳1能起到保护作用。
当管道2设置为包括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的实施方式时,则在使用本申请的冷却套时,则将壳盖合盖在壳体上,然后外壳1开口处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连接上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在使用冷却套时,冷水从进水管道进入,并经过管通道,然后从出水管道流出。在冷水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将与外壳1接触的物体的热量带走,起到降温作用。该种方案中,冷水从进水管道进入外壳1内,会经过管通道,然后再从出水管道4流出,管通道直接与水接触,长期的被冷水冲刷,可能会对壳体有损耗,但该种方案的优点在于,方便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安装于外壳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外壳1为不完全封闭的环形结构,即外壳1设置有开口,管道2从外壳1的开口处延伸出来,该种设置方便冷却套套设在气缸上。
外壳1的开口包括两个端面,管道2从外壳1内伸出的方案包括两种,一是管道2从外壳1开口的两个端面不同面伸出,如图4所示,二是管道2从外壳1开口的同一个端面伸出,如图所示7。
参考图4,外壳1的开口包括两个端面,一个端面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个端面设置口出水口,管道2的两端对应从进水口及出水口伸出外壳1,该种设置为,管道2位于外壳1的开口端的不同端面生出。
进一步地,在外壳1的开口的两边上可设置多个进水口及对应设置出水口,每个进水口与对应的出水口连通,以在外壳1内形成对应数量的管通道,在每个管通道上可布置一条管道2,管道2的进水端3及出水端4对应的从外壳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延伸出来,进而形成在外壳2的开口上,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进水端3,另一端面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出水端4。多个进水端3及对应数量的出水端4,可以增加向外壳1内流通的水量,以相应提高本申请冷却套的降温能力。
参考图7,管道2的两端均从外壳1开口的同一个端面伸出,此种设置为,外壳1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设置在外壳1开口的同一个端面上。在管道2一体设置的方案中,管道2沿外壳1内部布置后,管道2的两端从外壳1开口的同一侧伸出。
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管道2从外壳1开口的同侧伸出,或是选择管道2从外壳1开口的不同侧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为了更贴合实际的使用情况,例如配合气缸的使用,将环形的外壳1设置为圆柱形外壳1,圆柱形结构的外壳1更有利于与圆柱形结构的气缸贴合,更好的贴合,可以增加外壳1与气缸的接触面积,以提高降温效果。
另外,金属具有较好的热传递,因此将外壳1设置为金属外壳1,具体地外壳1为铜材料的外壳1。通过金属的热传递原理,外壳1对与外壳1接触的物体进行降温。
参考图5及图8,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套的气缸,包括缸本体及上述任一的冷却套,冷却套可拆卸的设置在缸本体上,用于对缸本体降温。
在冷却套安装在气缸上后,从冷却套的进水端输送冷水,进入到外壳1内部,冷水在外壳1内的管通道转一圈后,从管道2的出水端流出。冷水冷却套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对外壳1接触的物体进行降温,即外壳1对气缸起到降温作用。
本申请通过冷却套对气缸的降温,起到对气缸密封件保护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因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变差的问题。冷却套有效保护了气缸的密封件,延长缸的使用寿命,减低维修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现有的气缸降温结构是设置在底座6上,如图1中的进水路100及出水路200,在使用气缸时,支撑架7与热流道板8连接,如图所示3,在底座6通冷水降温时,底座6会对缸体5降温的同时,由于底座6距离热流道板8较近,也会度热流道板8进行降温,从而会影响热流道板8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缸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缸体5、底座6及支撑架7。本实施例中,冷却套套设在缸体5上,且冷却套的内壁与缸体5贴合。通过冷却套设置在缸体5上,冷却套可以有效的对缸体5进行降温,并且由于冷却套距离热流道板8较远,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会对热流道板8的温度产生较大影响。
下面对本申请的整体原理进行说明:
参考图5及图8,冷却套由长条的无缝铜管弯曲形成运水路(管道2通水形成水路),外部设有铜材的外壳1包裹,铜管伸出外壳1的部分是接进出水用。
缸体5上部为圆形状,突出一侧设有进出气孔,气孔装有气管接头螺丝,缸体5下端设有四个半圆形耳朵,半圆中间设有螺丝过孔,基座设有对应的螺丝孔,气缸支撑架7设有四个凸起的圆柱,圆柱中间设有螺纹,螺栓穿过缸体5和基座过孔与支撑架7螺纹配合紧固整个气缸。支撑架7下面设有突出的圆柱,圆柱中间设有螺丝过孔,螺丝通过螺丝过孔与热流道板8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冷却水路设计成独立形式,形状设计成圆环形,与缸体5外径相配套,安装时直接套入缸体5并紧包缸体5;通水后,冷却水路的循环运水会把缸体5的温度一同带走,从而对缸体5起到冷却的效果。
本申请冷却水路设计结构简单,易操作,利用水路的外壳1和缸体5的贴合,使缸体5的温度更易被水路带走,防止缸体5温度过高,烫伤和损坏密封件,又因为冷却水路的位置在上方,也避免了对热流道板8的温度影响,因此,既保护了气缸,又解决了水路与热流道板8的温度影响,解决了密封件过热失效导致漏气异常,及热流道板8温度不稳定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环形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设置有管通道,所述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
管道,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上对应有所述管道延伸出所述外壳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一体设置,且布置在所述管通道上,所述管道的进水端及出水端对应从所述管通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伸出所述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通道为所述外壳内部设置的空腔,所述管道位于所述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通道为弯曲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配合设置的壳盖,所述管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盖合盖在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的同侧延伸出所述外壳外面,或所述管道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的不同侧延伸出所述外壳外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外壳;和/或,
所述外壳为金属材料的外壳。
9.一种具有冷却套的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本体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缸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缸本体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冷却套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缸体、底座及支撑架,所述冷却套套设在所述缸体上,且所述冷却套的内壁与所述缸体贴合。
CN202320373594.5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Active CN21950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3594.5U CN219509925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3594.5U CN219509925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9925U true CN21950992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3594.5U Active CN219509925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9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9614A (zh) 涡轮壳体以及排气涡轮增压器
CN109756058B (zh) 一种集成电机电控制系统
US4245696A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hot gas
CN1149124A (zh) 换热器
CN219509925U (zh) 一种冷却套及具有冷却套的气缸
CN103307401B (zh) 双层水冷膨胀节
CN111207608A (zh) 一种全预混高效冷凝换热器
CN114577040B (zh) 一种冷却器
CN213574307U (zh) 一种排气管组件
CN205791962U (zh) 带水冷结构的电机机壳
CN202229406U (zh) 一种内置管式热交换器的防护结构
CN210374213U (zh) 一种螺旋冷却器及传感器冷却装置
CN106026497A (zh) 带水冷结构的电机机壳
CN217236543U (zh) 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
CN22078093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水冷喷嘴
CN220822782U (zh) 涡轮发电机的水冷结构
CN214601967U (zh) 电主轴的冷却套
CN215295929U (zh) 换热管单元、烟气换热器及低温省煤器
CN115539655B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用比例调节阀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18081B (zh) 一种换热器壳体及换热器
CN211291111U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CN217952721U (zh) 一种水路组件和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208567599U (zh) 一种高效贫溶剂水冷器
CN218723318U (zh) 一种模块化高温换热器
CN109883239B (zh) 一种电弧风洞高温冷却器管程分水/汇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