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7745U -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7745U
CN219507745U CN202320647812.XU CN202320647812U CN219507745U CN 219507745 U CN219507745 U CN 219507745U CN 202320647812 U CN202320647812 U CN 202320647812U CN 219507745 U CN219507745 U CN 219507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ying box
mbr membrane
hollow shell
wat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78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启玉
刘洪伟
刘江波
方中有
保光琼
何冬梅
许汉华
方长辉
胡经魁
华明亮
李红林
付俊
樊亚红
念宗锐
王凯
岩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Survey Institu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Kunming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Survey Institu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Kunming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Survey Institu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Kunming Prospecting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Survey Institu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78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7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7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7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抽水泵连接的抽水管上设有外筛网,抽水泵通过管道连通净化箱,支撑架设于净化箱内且其上设有MBR膜组件,分气盘设在净化箱内在支撑架下方且上端与MBR膜对应设有曝气机构,分气盘通过穿过净化箱供气管与气泵出气口连通,净化箱上还设有与MBR膜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管。本实用新型在净化箱内支撑架下设分气盘,在分气盘上设与MBR膜对应并与气泵连通的曝气机构,从而既能使箱内微生物在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快速分解,且气泡还能使MBR膜抖动来减少活性污泥在表面的积累,达到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减少人工维护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治理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治理效率高、成本低的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地下水进行处理时,抽出处理法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经典方法,而根据污染物类型和处理费用又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但是,现有的抽出处理法需要长期进行抽水作业,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将地下水中的一些杂物吸入到处理装置中,比如淤泥和杂物等,容易导致净化设备的处理效率降低,而且对于有机污染物较多的地下水,不仅往往会导致药剂投放量的增多而增加处理成本,且还会造成处理时间延长而进一步降低处理效率。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地下水中杂物带来的不良影响,一般通过在处理池的前端设置格栅井、沉淀池等技术方案,虽然基本能够解决问题,但增加的设施不仅会增大净化设备的复杂性及占地面积,导致成本上升,而且泵后拦截还难以阻止杂物进入到抽水泵中,从而容易导致抽水泵受损或加剧抽水泵的磨损,也会导致后期的使用成本上升。
为了解决有机污染物的处理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依次串联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的技术方案,来兼顾成本和处理效率,但又会造成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占地面积大,而且成本也难以有效降低。为此,现有技术中还有利用MBR膜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在曝气池中直接放置MBR膜组件,使净化后的水从MBR膜组件中流出,而活性污泥等则被截留在曝气池内,从而无需投加药剂而降低处理成本,且简化治理装置的结构和减小占地面积。但是,现有的曝气装置一般采用微孔曝气器,虽然能够在曝气池内产生大量的分散气泡,而且也能够通过气泡使MBR膜抖动以减少活性污泥在膜表面的积累,但微孔产生的气泡较小,导致MBR膜的抖动振幅微小,仅能延缓MBR膜上的活性污泥附集,长期使用为保持净化效率还需要人工定时清理或安装专用的清理机构,从而导致处理效率不高且成本较高。此外,现有的曝气机构在停机时,曝气池内的污水及活性污泥容易倒流而引起阻塞,从而也会增加维护成本和污水治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治理效率高、成本低的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净化箱、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进水口所连接的抽水管的地下水抽取端设置有外筛网,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净化箱,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净化箱内,所述支撑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的MBR膜组件,所述净化箱内在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分气盘,所述分气盘上端与MBR膜组件对应设置有曝气机构,所述分气盘通过穿过净化箱的供气管与外置的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净化箱上还设置有与MBR膜组件的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净化箱内支撑架下设置分气盘,然后在分气盘上设置与MBR膜对应并与气泵连通的曝气机构,从而既能通过分气盘使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污水中转移,促使净化箱内的微生物菌群数量和种类聚增,使得净化箱内的微生物快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且气泡还能使MBR膜抖动来减少活性污泥在表面的积累,达到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减少人工维护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抽水泵进水口所连接的抽水管前端设置外筛网,从而能够在抽水泵的前端及时过滤掉一些较为明显的杂物,可避免杂物进入水泵造成损坏,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反向冲洗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减少需要维护的次数和频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自动密闭的曝气机构,不仅可在曝气机构在停机时,能够有效阻止曝气池内的污水及活性污泥倒流而避免阻塞;而且曝气机构的结构及设置在正对MBR膜组件下方的连接位置,使得曝气机构在爆气时可产生较大的气泡,从而可使MBR膜产生较大振幅的抖动,可有效避免MBR膜上活性污泥的快速附集,达到了提高污水净化效率及减少人工维护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治理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排水管未示出);
图2为图1之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曝气机构爆炸图;
图4为图2之A处放大图之一;
图5为图2之A处放大图之二;
图6为图2之B处放大图;
图中:1-净化箱,2-抽水泵,3-抽水管,4-外筛网,5-支撑架,501-支撑杆,502-横杆,503-安装杆,6-MBR膜组件,7-分气盘,8-曝气机构,801-空心壳,8011-空腔,8012-开口,8013-外螺纹限位台,802-复位弹簧,803-拉环,804-拉杆,805-盖板,806-弹性密封垫,807-密封圈,9-气泵,10-排水管,11-内筛网,12-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净化箱1、抽水泵2,所述抽水泵2进水口所连接的抽水管3的地下水抽取端设置有外筛网4,所述抽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净化箱1,还包括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设置于净化箱1内,所述支撑架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的MBR膜组件6,所述净化箱1内在支撑架5的下方设置有分气盘7,所述分气盘7上端与MBR膜组件6对应设置有曝气机构8,所述分气盘7通过穿过净化箱1的供气管与外置的气泵9出气口连通,所述净化箱1上还设置有与MBR膜组件6的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管10。
如图3、4和5所示,所述曝气机构8包括空心壳801、复位弹簧802、拉环803、拉杆804、盖板805,所述空心壳801的底端与分气盘7固定连接且空腔8011与分气盘7内的供气道连通,所述空心壳801的顶端设置有直径小于空腔8011内径的开口8012,所述拉杆804设置于空心壳801内且一端向开口8012外延伸,所述拉环803及盖板805的外径均大于开口8012,所述拉环803垂直固定设置于空腔8011内的拉杆804下端,所述盖板805垂直固定设置于空腔8011外的拉杆804上端,所述复位弹簧802穿设在拉杆804上的开口8012内壁与拉环803之间。
所述拉杆804上的拉环803与盖板805内侧间距小于空心壳801顶端与分气盘7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复位弹簧802的自由伸长距离大于开口8012内侧与拉环803顶端之间的间距。
所述盖板805面向拉环80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尺寸与开口8012相适应的弹性密封垫806。
如图4和5所示,所述空心壳801的底端与分气盘7焊接或粘接;或者空心壳801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段且分气盘7上对应设置有螺孔,所述空心壳801的下部外螺纹段与分气盘7上的螺孔啮合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空心壳801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限位台8013,所述空心壳801的外螺纹限位台8013与分气盘7的螺孔啮合连接,所述外螺纹限位台8013上还套设有密封圈807。
如图6所示,所述外筛网4内还同轴固定设置有内筛网11,所述内筛网11的网孔小于外筛网4。
所述内筛网11与抽水管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外筛网4与抽水管3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抽水管3的外壁上还活动连接有可抵紧外筛网4端面的挡环12。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支撑架5包括竖直固定在净化箱1内底壁的支撑杆501、平行设置于支撑架5的上下两侧且两端与支撑杆501固定连接的横杆502、沿横杆502垂直间隔设置且两端与横杆502固定连接的安装杆503,所述MBR膜组件6竖直固定设置于上下两侧的安装杆503之间。
所述排水管10与MBR膜组件6的上端或下端排水口连通,所述净化箱1外还设置有与排水管10连通以抽出净化水的负压泵;所述排水管10还连通有用于向MBR膜组件6内反向注水以清洗表面活性污泥的反洗泵。
所述MBR膜组件6采用现有市售成熟的膜组件实现,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如图1至6所示,使用时,首先启动抽水泵2,抽水泵2通过其进水口所连接的抽水管3实现对地下水的抽取,抽水管3前端的外筛网4及内筛网11共同作用分层次对抽取的地下水预先过滤,滤除地下水中较为明显的杂物,随后抽水泵2通过与其出水口连通的管道将地下水导入到净化箱1的内部;接着启动气泵9,空气克服复位弹簧802的阻力而顶开盖板805,使得曝气机构8对地下水进行曝气处理,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净化箱1内的地下水中转移,不仅使溶解氧直接氧化部分有机物,而且还能促使净化箱内的微生物菌群数量和种类聚增,使得净化箱内的微生物快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确保水体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都会被处理掉;同时净化箱内的污水经MBR膜过滤并自排水管10流出,还能进一步过滤掉剩余的有机物及活性污泥,从而既能保证处理效率,又能降低处理成本。此外,曝气机构8产生的气泡还能使MBR膜产生较大振幅的抖动,可有效避免MBR膜上活性污泥的快速附集,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停止动气泵9后,克服复位弹簧802的气压消失,复位弹簧802自动复位使盖板805下的弹性密封垫806贴合在开口8012的端面上形成密封,使得净化箱1内的地下水及污泥难以进入到曝气机构8中,避免了曝气机构8出现堵塞而影响正常爆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包括净化箱(1)、抽水泵(2),所述抽水泵(2)进水口所连接的抽水管(3)的地下水抽取端设置有外筛网(4),所述抽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净化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设置于净化箱(1)内,所述支撑架(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的MBR膜组件(6),所述净化箱(1)内在支撑架(5)的下方设置有分气盘(7),所述分气盘(7)上端与MBR膜组件(6)对应设置有曝气机构(8),所述分气盘(7)通过穿过净化箱(1)的供气管与外置的气泵(9)出气口连通,所述净化箱(1)上还设置有与MBR膜组件(6)的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构(8)包括空心壳(801)、复位弹簧(802)、拉环(803)、拉杆(804)、盖板(805),所述空心壳(801)的底端与分气盘(7)固定连接且空腔(8011)与分气盘(7)内的供气道连通,所述空心壳(801)的顶端设置有直径小于空腔(8011)内径的开口(8012),所述拉杆(804)设置于空心壳(801)内且一端向开口(8012)外延伸,所述拉环(803)及盖板(805)的外径均大于开口(8012),所述拉环(803)垂直固定设置于空腔(8011)内的拉杆(804)下端,所述盖板(805)垂直固定设置于空腔(8011)外的拉杆(804)上端,所述复位弹簧(802)穿设在拉杆(804)上的开口(8012)内壁与拉环(80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804)上的拉环(803)与盖板(805)内侧间距小于空心壳(801)顶端与分气盘(7)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复位弹簧(802)的自由伸长距离大于开口(8012)内侧与拉环(803)顶端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05)面向拉环(80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尺寸与开口(8012)相适应的弹性密封垫(80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801)的底端与分气盘(7)焊接或粘接;或者空心壳(801)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段且分气盘(7)上对应设置有螺孔,所述空心壳(801)的下部外螺纹段与分气盘(7)上的螺孔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801)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限位台(8013),所述空心壳(801)的外螺纹限位台(8013)与分气盘(7)的螺孔啮合连接,所述外螺纹限位台(8013)上还套设有密封圈(807)。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筛网(4)内还同轴固定设置有内筛网(11),所述内筛网(11)的网孔小于外筛网(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筛网(11)与抽水管(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外筛网(4)与抽水管(3)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抽水管(3)的外壁上还活动连接有可抵紧外筛网(4)端面的挡环(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包括竖直固定在净化箱(1)内底壁的支撑杆(501)、平行设置于支撑架(5)的上下两侧且两端与支撑杆(501)固定连接的横杆(502)、沿横杆(502)垂直间隔设置且两端与横杆(502)固定连接的安装杆(503),所述MBR膜组件(6)竖直固定设置于上下两侧的安装杆(50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0)与MBR膜组件(6)的上端或下端排水口连通,所述净化箱(1)外还设置有与排水管(10)连通以抽出净化水的负压泵;所述排水管(10)还连通有用于向MBR膜组件(6)内反向注水以清洗表面活性污泥的反洗泵。
CN202320647812.X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Active CN219507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7812.XU CN21950774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7812.XU CN21950774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7745U true CN21950774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3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7812.XU Active CN21950774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7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13332U (zh) 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3683262B (zh) 一种应用于流域污染的河流修复系统
CN101417187A (zh) 自动反冲洗、再生过滤器
CN219507745U (zh) 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装置
CN208717076U (zh) 一种环保的生活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CN211367334U (zh) 一种自给式分散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节能设备
CN211497316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膜生物净水装置
CN204999766U (zh) Mbr一体化设备
CN208345981U (zh) 一种地上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8218493U (zh) 膜生物反应器
CN208218628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02844699U (zh) 一种分池氧化清污袋式滤池
CN201427890Y (zh) 一种污水净化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11546077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CN211971925U (zh) 一种管式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CN214571391U (zh) 一种原著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9835071U (zh)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连续自动排污系统
CN213427831U (zh) 一种方便排污的水产养殖池
CN212894367U (zh) 一种农村自然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7148889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7127180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210841189U (zh)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用生物养殖罐
CN213416602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CN210885697U (zh) 一种畜禽养殖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CN216550036U (zh)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