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0036U -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0036U
CN216550036U CN202123277325.9U CN202123277325U CN216550036U CN 216550036 U CN216550036 U CN 216550036U CN 202123277325 U CN202123277325 U CN 202123277325U CN 216550036 U CN216550036 U CN 216550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tirring
aeration
pipe
fixedly arr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73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芳堤
邱尚淋
蔡芳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Wand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Wand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Wand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73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0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0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0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使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循环使用,保证微生物浓度的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包括有箱体、搅拌池、曝气池、过滤池、净水池、初滤箱、过滤隔板、电机、搅拌杆、药剂投放器、第三输送管和出水管;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箱体分隔为搅拌池、曝气池、过滤池和净水池;搅拌池位于箱体最左侧,曝气池位于搅拌池右侧,过滤池位于曝气池右侧,净水池位于箱体最右侧;所述箱体左侧上端还固定设置有初滤箱,初滤箱与箱体连接处固定设置有过滤隔板。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将这些污水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到大自然,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污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当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时才能排放。
微生物处理污水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最环保、最彻底,且不存在后序环保问题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现有技术中,采用微生物处理污水时,先在污水处理池内通过曝气的方式利用原生污水培养悬浮污水处理微生物,然后再向污水处理池内输入需要处理的污水,利用所述的悬浮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但是在污水处理完成输出清水时悬浮微生物会随清水的输出而被带走,这样,既影响清水的再利用,又需要从新培养微生物,使污水处理的效率变得极为低下,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使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循环使用,保证微生物浓度的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在污水处理完成输出清水时悬浮微生物会随清水的输出而被带走,需要从新培养微生物,使污水处理的效率变得极为低下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使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循环使用,保证微生物浓度的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包括有箱体、搅拌池、曝气池、过滤池、净水池、初滤箱、过滤隔板、电机、搅拌杆、药剂投放器、第一输送管、滤罩、输气管、曝气光、风机、第二输送管、固定架、平板膜、集水管、第三输送管和出水管;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箱体分隔为搅拌池、曝气池、过滤池和净水池;搅拌池位于箱体最左侧,曝气池位于搅拌池右侧,过滤池位于曝气池右侧,净水池位于箱体最右侧;所述箱体左侧上端还固定设置有初滤箱,初滤箱与箱体连接处固定设置有过滤隔板;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搅拌池上端,且电机转动输出轴延伸入搅拌池内;搅拌杆位于搅拌池内,且搅拌杆固定设置于电机转动输出轴下端;药剂投放器位于电机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搅拌池上端;第一输送管固定连接于搅拌池和曝气池之间,且第一输送管位于搅拌池一端下侧固定设置有滤罩;输气管固定设置于曝气池内,且输气管下端固定设置有若干曝气管;风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曝气池上端,且风机与输气管固定连接;第二输送管固定连接于曝气池和过滤池之间;固定架固定设置于过滤池内;平板膜设有若干个,固定设置于固定架上;集水管位于平板膜上端,与平板膜固定连接;第三输送管固定连接于集水管与净水池;净水池右侧还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出固定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池内设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内有氨化菌和聚磷菌等微生物,可以和污水中的有机分子发生反应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管位于过滤池一端延伸至过滤池下底面;将沉积于过滤池底部的活性污泥从新输送入曝气池内,保证曝气池内微生物浓度,继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上均匀设有曝气孔;空气经过曝气管上的曝气孔变成小气泡对污水进行冲氧同时也使活性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将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池和过滤池下端设有倾斜面,且搅拌池下端倾斜面一侧还设置有排污口;对搅拌池内沉积的杂质进行集中,有利于沉积杂质的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膜上端设有出水口与集水管连接,且平板膜采用微滤膜或超微滤膜;不仅对水中悬浮物截留率高,而且可以去除细菌使的细菌能够在生物反应器中积累,提高了分解效果,使出水有机物含量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使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循环使用,保证微生物浓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箱体,2-搅拌池,3-曝气池,4-过滤池,5-净水池,6-初滤箱,7-过滤隔板,8-电机,9-搅拌杆,10-药剂投放器,11-第一输送管,12-滤罩,13-输气管,14-曝气光,15-风机,16-第二输送管,17-固定架,18-平板膜,19-集水管,20-第三输送管,2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如图1-4所示,包括有箱体1、搅拌池2、曝气池3、过滤池4、净水池5、初滤箱6、过滤隔板7、电机8、搅拌杆9、药剂投放器10、第一输送管11、滤罩12、输气管13、曝气光14、风机15、第二输送管16、固定架17、平板膜18、集水管19、第三输送管20和出水管21;所述箱体1内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箱体1分隔为搅拌池2、曝气池3、过滤池4和净水池5;搅拌池2位于箱体1最左侧,曝气池3位于搅拌池2右侧,过滤池4位于曝气池3右侧,净水池5位于箱体1最右侧;所述箱体1左侧上端还固定设置有初滤箱6,初滤箱6与箱体1连接处固定设置有过滤隔板7;电机8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搅拌池2上端,且电机8转动输出轴延伸入搅拌池2内;搅拌杆9位于搅拌池2内,且搅拌杆9固定设置于电机8转动输出轴下端;药剂投放器10位于电机8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搅拌池2上端;第一输送管11固定连接于搅拌池2和曝气池3之间,且第一输送管11位于搅拌池2一端下侧固定设置有滤罩12;输气管13固定设置于曝气池3内,且输气管13下端固定设置有若干曝气管14;风机1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曝气池3上端,且风机15与输气管13固定连接;第二输送管16固定连接于曝气池3和过滤池4之间;固定架17固定设置于过滤池4内;平板膜18设有若干个,固定设置于固定架17上;集水管19位于平板膜18上端,与平板膜18固定连接;第三输送管20固定连接于集水管19与净水池5;净水池5右侧还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出固定设置有出水管21。
工作原理: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污水输入到箱体1左侧上端所设的初滤箱6内,初滤箱6与箱体1连接处设有过滤隔板7,过滤隔板7上设有若干过滤孔,对污水中的泥沙和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进行初步过滤的污水流入到搅拌池2内,药剂投放器10将絮凝剂定量投放到搅拌池2内,电机8工作带动与电机8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搅拌杆9转动,将搅拌池2内的污水和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使污水中难以沉淀的小颗粒杂质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吸附细菌、溶解性物质和重金属,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沉积到搅拌池2底部,达到对污水内杂质过滤同时消除部分有害物质的效果;随后第一输送管11通过水泵将过滤后的污水从搅拌池2输送入曝气池3内,第一输送管11位于搅拌池2一端下侧固定设置有滤罩12,对搅拌池2内的沉淀物进行过滤;曝气池3内设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内有氨化菌和聚磷菌等微生物,聚磷菌等微生物在好氧的条件下将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在污水中大量的摄取磷等有害物质并储存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随后污水通过隔板上是开口流入到过滤池4内,过滤池4内固定设有平板膜18,去除氮磷等有害物质的污水经平板膜18的过滤将含有氮磷的污泥颗粒分离过滤出来留在过滤池4内,以保证微生物浓度,污水经平板膜18过滤从平板膜18的出水孔流出变成净水,通过集水管19进行收集,最后在通过第三输送管20吸至净水池5内,净水可通过净水池5右侧下端的出水口排出进行循环使用。
同时曝气池3和过滤池4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6,第二输送管16位于过滤池4一端延伸至过滤池4下底面;将沉积于过滤池4底部的活性污泥从新输送入曝气池3内,保证曝气池3内微生物浓度,继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6)

1.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1)、搅拌池(2)、曝气池(3)、过滤池(4)、净水池(5)、初滤箱(6)、过滤隔板(7)、电机(8)、搅拌杆(9)、药剂投放器(10)、第一输送管(11)、滤罩(12)、输气管(13)、曝气管(14)、风机(15)、第二输送管(16)、固定架(17)、平板膜(18)、集水管(19)、第三输送管(20)和出水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箱体(1)分隔为搅拌池(2)、曝气池(3)、过滤池(4)和净水池(5);搅拌池(2)位于箱体(1)最左侧,曝气池(3)位于搅拌池(2)右侧,过滤池(4)位于曝气池(3)右侧,净水池(5)位于箱体(1)最右侧;所述箱体(1)左侧上端还固定设置有初滤箱(6),初滤箱(6)与箱体(1)连接处固定设置有过滤隔板(7);电机(8)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搅拌池(2)上端,且电机(8)转动输出轴延伸入搅拌池(2)内;搅拌杆(9)位于搅拌池(2)内,且搅拌杆(9)固定设置于电机(8)转动输出轴下端;药剂投放器(10)位于电机(8)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搅拌池(2)上端;第一输送管(11)固定连接于搅拌池(2)和曝气池(3)之间,且第一输送管(11)位于搅拌池(2)一端下侧固定设置有滤罩(12);输气管(13)固定设置于曝气池(3)内,且输气管(13)下端固定设置有若干曝气管(14);风机(1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曝气池(3)上端,且风机(15)与输气管(13)固定连接;第二输送管(16)固定连接于曝气池(3)和过滤池(4)之间;固定架(17)固定设置于过滤池(4)内;平板膜(18)设有若干个,固定设置于固定架(17)上;集水管(19)位于平板膜(18)上端,与平板膜(18)固定连接;第三输送管(20)固定连接于集水管(19)与净水池(5);净水池(5)右侧还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出固定设置有出水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3)内设有活性污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16)位于过滤池(4)一端延伸至过滤池(4)下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14)上均匀设有曝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2)和过滤池(4)下端设有倾斜面,且搅拌池(2)下端倾斜面一侧还设置有排污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膜(18)上端设有出水口与集水管(19)连接,且平板膜(18)采用微滤膜或超微滤膜。
CN202123277325.9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Active CN216550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7325.9U CN21655003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7325.9U CN21655003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0036U true CN216550036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5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7325.9U Active CN216550036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0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1336B (zh)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6476860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1323494A (zh) 洗车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1219842A (zh) 垃圾渗滤液回用工艺及其设备
CN104649519A (zh) 生物铁法与厌氧mbr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638285A (zh) 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CN10755560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3623746U (zh) 一种具备微生物处理功能的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
CN109851180A (zh) 一种生活污水双效物化处理成套设备及工艺
CN202099169U (zh)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
CN220056517U (zh) 一种好氧微生物悬浮滤池净化装置
CN101786716B (zh)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CN216550036U (zh) 一种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池
CN210176666U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一体机
CN201553670U (zh) 反渗透脱盐多级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回用设备
CN212403883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11170054U (zh) 一种微生物膜高效处理装置
CN2078113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1268648Y (zh) 多功能通用污水处理系统
CN213446686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厌氧处理设备
CN217600557U (zh) 一种黑臭水体应急处理设备
CN221093980U (zh) 涂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215161928U (zh) 一种一体化污物净化装置
CN221275486U (zh)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生物菌剂处理设备
CN215886697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9

Address after: No. 1, Unit 1, Building 2, No. 57, Changzhen Community, Xinglong Street,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M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62700 102, building 23, Huixing Road, Baogai Town, Shishi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WAND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