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6107U -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6107U
CN219506107U CN202320345656.1U CN202320345656U CN219506107U CN 219506107 U CN219506107 U CN 219506107U CN 202320345656 U CN202320345656 U CN 202320345656U CN 219506107 U CN219506107 U CN 219506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ender
sub
mounting plate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56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淘
刘建胜
汪国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56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6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6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6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该车门组件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加强筋;加强筋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其中,加强筋上设有弱化部。由此,通过在安装板上沿着重力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可以保证安装板在重力方向上的支撑强度,而在加强筋上设置有弱化部,安装支架受力后弱化部诱导变形吸收能量,从而即能保证安装板在重力方向上的强度,又能在重力方向不伤害行人。

Description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人们对车辆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翼子板作为汽车外观组成的不可缺少的零件,对车轮及对车辆内部零件进行遮挡、防护,同时与发动机罩、前保险杠、车门、侧围相配合,提高车身造型美观度,并为前保险杠、轮眉等提供安装点。由此,翼子板的安装点需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对翼子板进行支撑,但相关技术中,翼子板的安装点的刚度较大,在撞击到行人时容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能够保护行人。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加强筋上设有弱化部。
进一步,所述弱化部沿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延伸;沿着垂直于重力的方向,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弱化部两边分别形成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沿着重力方向,所述安装板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向所述第二安装部方向向内收缩。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加强筋包括主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将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所述加强筋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主加强筋的端缘处的辅助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第一子板远离所述第二子板,且沿着重力方向的一侧端连接一个所述辅助加强筋,所述第二子板沿着重力方向的一侧端也连接一个所述辅助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辅助加强筋和所述主加强筋上均设置有弱化部,且所述弱化部沿着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对齐。进一步,所述弱化部为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的弱化槽,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弱化槽均由所述安装板凹陷形成,且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弱化槽的凹陷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还包括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水平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延伸越过所述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所述水平安装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翻边。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翼子板,还包括有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车身钣金和所述翼子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加强筋;加强筋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其中,加强筋上设有弱化部。由此,通过在安装板上沿着重力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可以保证安装板在重力方向上的支撑强度,而在加强筋上设置有弱化部,安装支架受力后弱化部诱导变形吸收能量,从而即能保证安装板在重力方向上的强度,又能在重力方向不伤害行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100,用于将翼子板安装在车身钣金200上。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翼子板安装支架100包括安装板1及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加强筋2。
具体的,加强筋2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沿重力方向延伸是大体的延伸方向是在重力方向上,而不一定平行于重力方向,可以与重力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加强筋2可以沿着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加强筋2的延伸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在0°-45°之间。其中,加强筋2上还设置有弱化部3,弱化部3可在受到力后可诱导变形,并吸收能量。也即是,在翼子板安装支架100受到力后,弱化部3可优先变形,并吸收能量。
由此,本申请中的翼子板安装支架100,通过在安装板1上沿着重力方向设置有加强筋2,可以保证安装板1自身的支撑强度;而在加强筋2上设置有弱化部3,安装板1受力后弱化部3诱导变形吸收能量,从而即能保证安装板1的强度,又能在重力方向不伤害行人。在一应用场景中,行人与车辆在翼子板处的重力方向上发生碰撞时,弱化部3受力后可优先变形,并吸收能量,从而可以保护行人,并可有效的避免翼子板受力后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部3沿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弱化部3在水平方向延伸。沿着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安装板1位于弱化部3两边分别形成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翼子板安装支架100与车身钣金200连接时,第一安装部11用于与车身钣金200连接。具体的,第一安装部11的内侧面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身钣金200连接。请参阅图1,在一应用场景中,加强筋2沿着与重力方向平行方向延伸,也即沿着Z向延伸,弱化部3沿着与垂直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也即沿着X向延伸,位于弱化部3下方的就是第一安装部11,位于弱化部3上方的就是第二安装部1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安装部11的内侧面与车身钣金200连接,也就是在Y向面上与车身钣金200连接,从而可以在Z向对调节翼子板安装支架100的安装进行调节。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沿着重力方向,安装板1从第一安装部11向第二安装部12方向向内收缩。也就是说,第一安装部11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部12的宽度,且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在Z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部11在Z向上的收缩率小于第二安装部12在Z向上的收缩率。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安装板1从第一安装部11向第二安装部12方向向内收缩,从而可以便于在Z向对调节翼子板安装支架100的安装进行调节。并且,采用不等宽度的方式,可以保证第一安装部11与车身钣金200的连接强度,使弱化部3处的强度进一步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包括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加强筋2包括主加强筋21。其中,主加强筋21将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加强筋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远离主加强筋21的端缘处的辅助加强筋22。由此,在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远离主加强筋21的端缘处的辅助加强筋22可以进一步增加安装板1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包括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从空间排布来看,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位于加强主加强筋21的两侧,也就是第一子板13和第二子板14是通过主加强筋21对安装板1进行划分的,而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是通过弱化部3对安装板1进行划分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板13远离第二子板14,且沿着重力方向的一侧端连接一个辅助加强筋22,第二子板14沿着重力方向的一侧端也连接一个辅助加强筋22。也就是说,安装板1的两侧端缘均设置有一个辅助加强筋22,辅助加强筋22沿重力方向延伸,与主加强筋21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可进一步增加翼子板安装支架100在Z向上的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辅助加强筋22和主加强筋21上均设置有弱化部3,且弱化部3沿着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对齐。由于在辅助加强筋22和主加强筋21均设置有弱化部3,由此可以保证安装板1在需要高的强度部分具有高的强度,在需要弱的强度部分具有较弱的强度,并且还使得弱化部3在变形吸能时不受到辅助加强筋22或主加强筋21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部3为设置在加强筋2上的弱化槽。其中,加强筋2和弱化槽均由安装板1凹陷形成,且加强筋2和弱化槽的凹陷方向相反。优选的,加强筋2由安装板1的内侧面向外凹陷形成,弱化槽由安装板1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也就是弱化槽将加强筋2打断,从而在弱化部3降低加强筋2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当加强筋2包括主加强筋21和辅助加强筋22时,主加强筋21可以通过压延工艺或拉深工艺形成在安装板1的中部,辅助加强筋22可通过翻边对称的形成在安装板1的两侧端缘。
可选的,辅助加强筋22和主加强筋21上可沿着重力方向间隔设置,由此,辅助加强筋22之间的间隔部和主加强筋21之间的间隔部就是弱化部3。
可选的,加强筋2可以是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加强板,弱化槽是开设在加强板上的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翼子板安装支架100还包括水平安装板4。其中,水平安装板4的一端与第二安装部12远离第一安装部11的一端连接。水平安装板4远离第二安装部12的一端延伸越过第二安装部12。可以理解的是,水平安装板4可以由安装板1弯折形成,水平安装板4水平延伸出较长的部分,以形成更大的翼子板支撑安装面。其中,安装板1的外侧面和水平安装板4的上端面都可用于与翼子板连接。另外,安装板1、水平安装板4可形成一空间,该空间可容纳车身钣金200上的一些结构,同时,该空间可允许翼子板安装支架100在重力方向上调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安装板4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翻边5。由此,可以增加水平安装板4的强度。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钣金200和翼子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100。其中,翼子板安装支架100连接车身钣金200和翼子板。由于翼子板安装支架100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在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加强筋上设有弱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化部沿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延伸;
沿着垂直于重力的方向,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弱化部两边分别形成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沿着重力方向,所述安装板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向所述第二安装部方向向内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
所述加强筋包括主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将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
所述加强筋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主加强筋的端缘处的辅助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板远离所述第二子板,且沿着重力方向的一侧端连接一个所述辅助加强筋,所述第二子板沿着重力方向的一侧端也连接一个所述辅助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强筋和所述主加强筋上均设置有所述弱化部,且所述弱化部沿着垂直于重力的方向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化部为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的弱化槽,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弱化槽均由所述安装板凹陷形成,且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弱化槽的凹陷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还包括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连接;其中,
所述水平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延伸越过所述第二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安装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翻边。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和翼子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车身钣金和所述翼子板。
CN202320345656.1U 2023-02-17 2023-02-1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9506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5656.1U CN219506107U (zh) 2023-02-17 2023-02-1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5656.1U CN219506107U (zh) 2023-02-17 2023-02-1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6107U true CN219506107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3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5656.1U Active CN219506107U (zh) 2023-02-17 2023-02-1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6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0705B2 (en)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6086141A (en) Body structure for motor vehicle
US8182027B2 (en) Fender structure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KR101505012B1 (ko) 펜더 패널 부착 구조
US20100096887A1 (en) Vehicle front side member
US20080315597A1 (en) Bumper beam structure
US9132861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KR20090118086A (ko) 측면 충돌 성능을 강화시킨 자동차용 도어
US20090167056A1 (en) A-pillar force transfer structure
US20130043087A1 (en) Motor vehicle body
JP2020199842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KR20150016609A (ko) 펜더 지지부 구조
WO2008066046A1 (fr) Structure avant pour véhicule à cabine avancée
CN104540724A (zh) 包括在碰撞情况下受控变形的翼子板支承件的车辆结构
JP4811327B2 (ja)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JP309768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上部の衝撃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US10246133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4601837B2 (ja)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CN219506107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JP4207021B2 (ja) 車両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US20220314914A1 (en) Front bumper
EP3023322A1 (en) Fender panel suppo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3353019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09292006B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JP4003221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