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1668U -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1668U
CN219501668U CN202320525866.9U CN202320525866U CN219501668U CN 219501668 U CN219501668 U CN 219501668U CN 202320525866 U CN202320525866 U CN 202320525866U CN 219501668 U CN219501668 U CN 219501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catheter
adhesive tape
faced adhesive
double fa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58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睿
刘小丽
郭静
牛小娟
杨惠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5258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1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1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1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医用无菌敷料和导管本体,还包括医用吸液棉、一号双面胶、二号双面胶和离型纸防护层;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的底面固定有医用吸液棉,在所述医用吸液棉的底面粘合固定有二号双面胶,所述离型纸防护层粘合固定在所述二号双面胶的底面,且所述导管本体利用一号双面胶粘合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通过具有半圆形容置槽的医用吸液棉配合一号双面胶对导管本体进行固定,稳定性能高,并且避免了压迫导管问题的产生;利用设置的二号双面胶、一号松紧带、二号松紧带、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可将医用无菌敷料固定在患者的肘部或胸腔位置处,适应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PICC置管术又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现在在临床化疗病人中很常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它的操作方法主要是经过肘部的静脉穿刺,另外,对于需要进行胸腔引流术的患者,需要在胸腔位置植入引流管,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
综上所述,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17645432U公开了“一种PICC穿刺点吸液止血敷贴”,包括:吸液止血组件以及包装组件,吸液止血组件包括薄膜固定带、藻酸盐敷料层、黏胶层以及离型纸防护层,藻酸盐敷料层以及黏胶层均固定设置在薄膜固定带的一侧面上,且藻酸盐敷料层居中设置,离型纸防护层黏贴在黏胶层背向薄膜固定带的一侧面上,且离型纸防护层完全覆盖黏胶层以及藻酸盐敷料层,包装组件包括包装袋,包装袋的封口处设有若干齿形缺口,吸液止血组件封装在包装袋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穿刺点吸液止血敷贴主要由吸液止血组件组成,使用方便,吸液止血效果较好,洁净度高,不仅会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现有方案中的吸液止血敷贴虽然具有一定的吸液止血积极效果,但是适应性较低,当吸液止血组件固定在患者PICC穿刺点或者胸腔引流管植入位置时,藻酸盐凸块容易压迫导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具有使用方便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医用无菌敷料和导管本体,还包括医用吸液棉、一号双面胶、二号双面胶和离型纸防护层;
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的底面固定有医用吸液棉,在所述医用吸液棉的底面粘合固定有二号双面胶,所述离型纸防护层粘合固定在所述二号双面胶的底面,且在所述离型纸防护层的端部固定有撕拉片,在所述医用吸液棉的底面贯通设置有可容纳所述导管本体的容置槽,且所述导管本体利用一号双面胶粘合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医用吸液棉的横向中心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置槽为半圆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双面胶相对称分布有两个,且所述二号双面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上缝合有两组相对称分布的一号松紧带和二号松紧带,在所述一号松紧带上缝合有魔术贴毛面,在所述二号松紧带上缝合有与所述魔术贴毛面相配合的魔术贴勾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医用吸液棉粘合固定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的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通过具有半圆形容置槽的医用吸液棉配合一号双面胶对导管本体进行固定,稳定性能高,并且避免了压迫导管问题的产生;利用设置的二号双面胶、一号松紧带、二号松紧带、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可将医用无菌敷料固定在患者的肘部或胸腔位置处,适应性高。
本申请其他附加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管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医用无菌敷料;2、医用吸液棉;3、导管本体;4、容置槽;5、一号双面胶;6、二号双面胶;7、离型纸防护层;8、撕拉片;9、一号松紧带;10、二号松紧带;11、魔术贴毛面;12、魔术贴勾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医用无菌敷料1和导管本体3,还包括医用吸液棉2、一号双面胶5、二号双面胶6和离型纸防护层7;
由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医用无菌敷料1的底面固定有医用吸液棉2,在医用吸液棉2的底面粘合固定有二号双面胶6,离型纸防护层7粘合固定在二号双面胶6的底面,且在离型纸防护层7的端部固定有撕拉片8,在医用吸液棉2的底面贯通设置有可容纳导管本体3的容置槽4,且导管本体3利用一号双面胶5粘合固定在容置槽4内,因此,在使用时,对于胸腔引流的患者,在引流管植入患者胸腔后,将一号双面胶5粘合在引流管的体外段,之后利用一号双面胶5将引流管粘合固定在容置槽4内,一号双面胶5的底面粘合固定在患者胸腔处的皮肤上,然后利用撕拉片8撕下离型纸防护层7,利用二号双面胶6将医用无菌敷料1粘合固定在患者胸腔处的皮肤上即可,通过具有半圆形容置槽4的医用吸液棉2配合一号双面胶5对导管本体3进行固定,稳定性能高,并且避免了压迫导管本体3问题的产生。
由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容置槽4设置在医用吸液棉2的横向中心位置处,用于固定导管本体3,医用吸液棉2的两端利用二号双面胶6粘合固定在患者胸腔处的皮肤上。
由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容置槽4为半圆形凹槽,适配导管本体3的外形。
由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二号双面胶6相对称分布有两个,且二号双面胶6的长度方向沿导管本体3的轴向延伸,便于医用无菌敷料1以及导管本体3的固定。
由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在医用无菌敷料1上缝合有两组相对称分布的一号松紧带9和二号松紧带10,在一号松紧带9上缝合有魔术贴毛面11,在二号松紧带10上缝合有与魔术贴毛面11相配合的魔术贴勾面12,对于PICC置管术的患者,在导管本体3固定好之后,将一号松紧带9和二号松紧带10环绕患者肘部一周,之后将魔术贴毛面11和魔术贴勾面12相粘合,将医用无菌敷料1固定在患者肘部的穿刺部位。
由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医用吸液棉2粘合固定在医用无菌敷料1的底面,安装方便,并且安装的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对于胸腔引流的患者,在引流管植入患者胸腔后,将一号双面胶5粘合在引流管的体外段,之后利用一号双面胶5将引流管粘合固定在容置槽4内,一号双面胶5的底面粘合固定在患者胸腔处的皮肤上,然后利用撕拉片8撕下离型纸防护层7,利用二号双面胶6将医用无菌敷料1粘合固定在患者胸腔处的皮肤上即可,通过具有半圆形容置槽4的医用吸液棉2配合一号双面胶5对导管本体3进行固定,稳定性能高,并且避免了压迫导管本体3问题的产生;
对于PICC置管术的患者,在导管本体3固定好之后,将一号松紧带9和二号松紧带10环绕患者肘部一周,之后将魔术贴毛面11和魔术贴勾面12相粘合,将医用无菌敷料1固定在患者肘部的穿刺部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医用无菌敷料(1)和导管本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医用吸液棉(2)、一号双面胶(5)、二号双面胶(6)和离型纸防护层(7);
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1)的底面固定有医用吸液棉(2),在所述医用吸液棉(2)的底面粘合固定有二号双面胶(6),所述离型纸防护层(7)粘合固定在所述二号双面胶(6)的底面,且在所述离型纸防护层(7)的端部固定有撕拉片(8),在所述医用吸液棉(2)的底面贯通设置有可容纳所述导管本体(3)的容置槽(4),且所述导管本体(3)利用一号双面胶(5)粘合固定在所述容置槽(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4)设置在所述医用吸液棉(2)的横向中心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4)为半圆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双面胶(6)相对称分布有两个,且所述二号双面胶(6)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导管本体(3)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1)上缝合有两组相对称分布的一号松紧带(9)和二号松紧带(10),在所述一号松紧带(9)上缝合有魔术贴毛面(11),在所述二号松紧带(10)上缝合有与所述魔术贴毛面(11)相配合的魔术贴勾面(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吸液棉(2)粘合固定在所述医用无菌敷料(1)的底面。
CN202320525866.9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501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5866.9U CN219501668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5866.9U CN219501668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1668U true CN219501668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5866.9U Active CN219501668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1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49948C (en) Fluidic 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754105B1 (ko) 의료용 배액관 고정장치
CN205411829U (zh) 输液固定用的敷料
CN219501668U (zh)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N209154833U (zh) 一种一次性m型颈内静脉临时透析留置导管专用敷贴
CA2369000C (en) Fluidic 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943108B (zh) 一种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
CN210843268U (zh) 一种动脉压迫止血贴
CN210583323U (zh) 一种留置尿管弹性固定带
CN210933140U (zh) 一种输液港十字形固定贴膜
CN209900398U (zh) 一种医用导管固定翼
CN207898736U (zh) 一种防卷边静脉留置针敷贴
CN209253842U (zh) 一种固定套管针的可视绷带
CN208942568U (zh) 加压抗感染的留置针敷贴
CN215938712U (zh) 一种可吸收渗液的引流管固定敷贴
CN220309524U (zh) 一种留置针接头固定套
CN219374797U (zh) 一种藻盐酸敷料装置
CN219721528U (zh) 一种留置针防压伤装置
CN221045090U (zh) 一种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护理组件
CN215915478U (zh) 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
CN215608331U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简易留置针固定装置
CN214970269U (zh) 一种留置针输液保护套
CN213490899U (zh) 一种防脱管的腹腔引流装置
CN108379715A (zh) 一种引流管固定贴
CN211584621U (zh) 一种血管外科新型置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