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1551U -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1551U
CN219501551U CN202223497164.9U CN202223497164U CN219501551U CN 219501551 U CN219501551 U CN 219501551U CN 202223497164 U CN202223497164 U CN 202223497164U CN 219501551 U CN219501551 U CN 21950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ut
fixedly connected
fixing device
slider
need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71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超
徐灿坤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22234971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1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二滑块均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两个夹块的内部夹持有针体,针体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的底部和吸盘的顶部且延伸至吸盘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活动板移动的距离从而便于控制针体扎入患者身体内的长度,同时通过第一弹簧和夹块对已经扎入患者体内的针体进行夹持固定,避免长时间插在患者皮肤表面由于针体头部过长发生晃动造成针体的弯曲。

Description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毫针的结构可分为:针尖(针芒)、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现有的针灸毫针针体一般长度较长,在将针体扎入患者体内时不易控制扎入长度,且若用力不适容易导致毫针折弯或损坏,尤其是在针灸时长时间手持毫针操作,手部容易麻木;另一方面插入患者皮肤表面后,由于针体过长,长时间插在患者皮肤表面针体发生晃动还会造成针体的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两个所述夹块的内部夹持有针体,所述针体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的底部和吸盘的顶部且延伸至吸盘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部贯穿壳体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丝杆的底部与活动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三滑槽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位于第二滑槽的外侧套有第二弹簧,所述推杆的底部贯穿第二滑槽延伸至第三滑槽的内部,所述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第二滑块的顶部相贴合,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依次贯穿活动板、丝杆和旋转杆且延伸至旋转杆的顶部,所述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杆的外侧与丝杆的内部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块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面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均设置为与推块斜面结构相配合使用的斜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夹块夹持针体的一侧均设置为圆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弹簧和夹块可以更好的完成针体的快速夹持固定操作,便于完成后续的针灸给针操作;通过丝杆转动带动活动板向下移动,活动板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针体向下移动,通过控制活动板移动的距离从而便于控制针体扎入患者身体内的长度,同时通过壳体底部和吸盘顶部可以更好的对针体进行限位,避免针体在针灸给针过程中发生转弯、损坏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一弹簧和夹块可以对已经扎入患者体内的针体进行夹持固定,避免长时间插在患者皮肤表面由于针体头部过长发生晃动造成针体的弯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例说明:1、吸盘;2、第一滑槽;3、壳体;4、螺纹套筒;5、丝杆;6、按块;7、旋转杆;8、连杆;9、活动板;10、第一滑块;11、针体;12、第二滑槽;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第三滑槽;16、第二滑块;17、夹块;18、推块;19、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壳体3,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1,壳体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9,活动板9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5,第三滑槽15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16,两个第二滑块16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两个第二滑块16均远离第一弹簧1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17,两个夹块17的内部夹持有针体11,针体11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3的底部和吸盘1的顶部且延伸至吸盘1的内部;壳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4,螺纹套筒4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5,丝杆5的底部贯穿壳体3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滑槽2的内部,丝杆5的底部与活动板9的顶部转动连接,丝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活动板9的内部且位于第三滑槽15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0,第一滑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9,推杆19位于第二滑槽12的外侧套有第二弹簧14,推杆19的底部贯穿第二滑槽12延伸至第三滑槽15的内部,推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块18,推块18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第二滑块16的顶部相贴合,第一滑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8,连杆8的顶部依次贯穿活动板9、丝杆5和旋转杆7且延伸至旋转杆7的顶部,连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块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吸盘1可以更好的将该装置吸附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同时将吸盘1设置为透明结构便于针灸人员更好的观察针体11的插针操作,将针体11的顶部从吸盘1的底部穿插进第一滑槽2的内部后,向下按动按块6带动连杆8向下移动,连杆8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块10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滑块10的向下移动带动推杆19向下移动的同时压缩第二弹簧14,通过推杆19向下移动更好的带动推块18向下移动,通过推块18的向下移动推动两个第二滑块16向两侧移动,第二滑块16向两侧移动的带动夹块17向两侧移动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3,将针体11的顶部放置在两个夹块17之间后松开按块6,通过第二弹簧14可以更好的带动推块18向上移动复位,同时通过第一弹簧13带动第二滑块16向内侧移动完成复位,第二滑块16向内侧移动带动夹块17移动,通过夹块17从而可以更好的夹持固定针体11,然后转动旋转杆7带动丝杆5向下转动,通过丝杆5向下转动更好的带动活动板9向下移动,活动板9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针体11向下移动,通过针体11的向下移动便于插入患者体内。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连杆8的外侧与丝杆5的内部转动连接;推块18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面结构,两个第二滑块16的顶部均设置为与推块18斜面结构相配合使用的斜面结构;两个夹块17夹持针体11的一侧均设置为圆弧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杆8的外侧与丝杆5的内部转动连接,从而保证丝杆5转动的同时连杆8的静止,通过两个第二滑块16和推块18相贴合的一侧设置为斜面结构,从而更好的通过推块18的上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二滑块16左右移动,通过两个夹块17的圆弧结构可以更好的夹持针体11。
工作原理: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首先将针体11的顶部从吸盘1的底部穿插进第一滑槽2的内部后,向下按动按块6带动连杆8向下移动,连杆8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块10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滑块10的向下移动带动推杆19向下移动的同时压缩第二弹簧14,通过推杆19向下移动更好的带动推块18向下移动,通过推块18的向下移动推动两个第二滑块16向两侧移动,第二滑块16向两侧移动的带动夹块17向两侧移动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3,将针体11的顶部放置在两个夹块17之间后松开按块6,通过第二弹簧14可以更好的带动推块18向上移动复位,同时通过第一弹簧13带动第二滑块16向内侧移动完成复位,第二滑块16向内侧移动带动夹块17移动,通过夹块17从而可以更好的夹持固定针体11,再通过吸盘1将该装置吸附在患者需要针灸的位置,然后转动旋转杆7带动丝杆5向下转动,通过丝杆5向下转动更好的带动活动板9向下移动,活动板9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针体11向下移动,通过针体11的向下移动便于插入患者体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1),所述壳体(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5),所述第三滑槽(15)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16),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6)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6)均远离第一弹簧(1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17),两个所述夹块(17)的内部夹持有针体(11),所述针体(11)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3)的底部和吸盘(1)的顶部且延伸至吸盘(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4),所述螺纹套筒(4)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5),所述丝杆(5)的底部贯穿壳体(3)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滑槽(2)的内部,所述丝杆(5)的底部与活动板(9)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9)的内部且位于第三滑槽(15)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滑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9),所述推杆(19)位于第二滑槽(12)的外侧套有第二弹簧(14),所述推杆(19)的底部贯穿第二滑槽(12)延伸至第三滑槽(15)的内部,所述推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块(18),所述推块(18)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第二滑块(16)的顶部相贴合,所述第一滑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顶部依次贯穿活动板(9)、丝杆(5)和旋转杆(7)且延伸至旋转杆(7)的顶部,所述连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块(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的外侧与丝杆(5)的内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18)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面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6)的顶部均设置为与推块(18)斜面结构相配合使用的斜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块(17)夹持针体(11)的一侧均设置为圆弧结构。
CN202223497164.9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50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7164.9U CN219501551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7164.9U CN219501551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1551U true CN219501551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7164.9U Active CN219501551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1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6051A (zh) 一种针灸定位装置
CN109718095A (zh) 一种针灸治疗装置
CN112294620A (zh) 一种医疗用中医临床推拿用辅助装置
CN219501551U (zh) 一种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CN211272351U (zh) 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
CN211410118U (zh) 一种新型背部针灸推拿护板
CN210447608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CN210750270U (zh) 一种针灸用的进针装置
CN219375441U (zh) 一种中医针灸定位辅助装置
CN215607603U (zh) 中医理疗针灸定位装置
CN213099415U (zh) 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
CN109700658B (zh) 一种中医保健针灸器
CN212118158U (zh) 一种静脉穿刺辅助装置
CN213466006U (zh) 一种电火针治疗仪
CN210749427U (zh) 一种痤疮清除器
CN110496275B (zh) 一种胰岛素笔自动注射装置
CN211410147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针灸针送针器
CN111281795A (zh) 一种雪橇式梅花针装置
CN111281794A (zh) 一种防止皮肤划伤的自动前进叩击式梅花针装置
CN213191186U (zh) 一种中医临床用针灸器
CN207654478U (zh) 注射泵
CN113599250A (zh) 一种针灸机器人及智能针灸手掌治疗器
CN219230732U (zh) 一种手握式针灸器
CN213490546U (zh) 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
CN211835366U (zh) 一种针灸进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