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9213U -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9213U
CN219499213U CN202221999118.6U CN202221999118U CN219499213U CN 219499213 U CN219499213 U CN 219499213U CN 202221999118 U CN202221999118 U CN 202221999118U CN 219499213 U CN219499213 U CN 219499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rg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o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91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锋
覃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91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9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9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9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抗浪涌滤波电路包括电源连接端、负载连接端、滤波模块、第一保护电路以及报警模块。电源连接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滤波模块串联于电源连接端和负载连接端之间,滤波模块用于滤除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滤波模块的前端,用于抑制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第一保护电路在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浪涌信号被释放到外部。报警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抗浪涌滤波电路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EMC等级、安全性,还能够让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电路遭受浪涌冲击的情况,有利于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

Description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器是铁路信号领域常用的滤波装置,用于有效去除信号或电源中的杂波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等级。目前,市场上基本上都是采用标准的EMI滤波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单纯采用EMI滤波器无法有效地消除浪涌干扰,抗浪涌能力较差。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浪涌能力,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在EMI滤波器之前设置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SPD),其工作原理是:在浪涌电压进入到系统时,先通过浪涌保护器将超过其电压阈值的浪涌电压部分释放到大地,再将限压后的电压传输给滤波装置,从而提高系统的浪涌抗扰度。然而,现有的浪涌保护器没有状态指示信号,运行人员无法得知系统是否遭受到浪涌冲击,此外,浪涌保护器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在车载信号系统中,往往没有足够空间来放置浪涌保护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载信号系统中的浪涌保护器没有状态指示信号,运行人员无法得知系统是否遭受到浪涌冲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所述抗浪涌滤波电路包括电源连接端、负载连接端、滤波模块、第一保护电路以及报警模块。其中,所述电源连接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所述负载连接端用于与负载电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串联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和所述负载连接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的前端,并与所述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被传输到所述滤波模块之前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而被释放到外部。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浪涌滤波电路,通过第一保护电路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以及通过报警模块指示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EMC等级、安全性,还能够让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电路遭受浪涌冲击的情况,有利于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装置,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用于铁路通信系统,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集成上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滤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抗浪涌滤波电路的一种局部电路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抗浪涌滤波电路的另一种局部电路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抗浪涌滤波电路的又一种局部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抗浪涌滤波电路 100
滤波装置 200
电源连接端 110
负载连接端 150
保护电路 220
浪涌保护器 221
空气开关 222
第一保护电路 120
滤波模块 130
共模噪声滤除模块 132
差模噪声滤除模块 131
EMI滤波器 230
第二保护电路 140
差模浪涌保护模块 121
共模浪涌保护模块 122
报警模块 160
第一报警单元 161
第二报警单元 162
第一电源连接端 VIN1
第二电源连接端 VIN2
第一负载连接端 VOUT1
第二负载连接端 VOUT2
第一压敏电阻 RV1
第二压敏电阻 RV2
第三压敏电阻 RV3
第一保护元件 1211
第二保护元件 1221
第三保护元件 1222
第一二极管 D1
第二二极管 D2
第一指示单元 1611
第二指示单元 1612
第三指示单元 1621
第四指示单元 1622
第一发光元件 H1
第二发光元件 H2
第三发光元件 H3
第四发光元件 H4
电阻 R11、R21、R31、R41
泄流电阻 R1
接地端 PE
第一瞬态二极管 TVS1
第二瞬态二极管 TVS2
第三瞬态二极管 TVS3
共模电感 L1
第一电容 C1
第二电容 C2
第三电容 C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的一种滤波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滤波装置200包括保护电路220和EMI滤波器230。其中,所述EMI滤波器230是一种低通滤波器,可以把直流、50Hz或400Hz的电源功率毫无衰减地传输到设备上,使经电源传入的EMI信号大大衰减,以保护设备免受其害。所述EMI滤波器230是帮助电磁设备和系统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如IEC、FCC、VDE、MIL-STD-461、GB9254和GB6833等电磁兼容标准)不可缺少的器件。
所述保护电路220用于提高系统的EMC抗扰度等级,具体地,保护电路220包括浪涌保护器221和空气开关222。当所述浪涌保护器221在接收到浪涌信号且所述浪涌信号的浪涌电压超过所述浪涌保护器221的导通阈值时导通,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浪涌信号释放到大地,从而避免浪涌信号干扰所述EMI滤波器230及其他设备。所述空气开关222作为所述浪涌保护器221的后备保护,用于在所述浪涌保护器221失效短路后将所述浪涌保护器221从系统中切除,以防止系统短路。然而,现有的浪涌保护器221没有状态指示信号,运行人员无法得知系统是否遭受到浪涌冲击,此外,浪涌保护器221和空气开关222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在车载信号系统中,往往没有足够空间来放置浪涌保护器221和空气开关222。其中,浪涌信号是指瞬间出现超出稳定值的峰值信号,它包括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
请参阅图2,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100。所述抗浪涌滤波电路100包括电源连接端110、第一保护电路120、滤波模块130、负载连接端150以及报警模块160。
其中,所述电源连接端110用于接收电源信号,所述电源连接端110包括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所述负载连接端150用于与负载电连接,所述负载连接端150包括第一负载连接端VOUT1和第二负载连接端VOUT2。示例性地,所述电源信号可以是市电电源提供的交流电源信号,也可以是车辆提供的直流电源信号,且具有预设的电压值。
所述滤波模块130串联于所述电源连接端110和所述负载连接端150之间,所述滤波模块130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其中,所述滤波模块130包括共模噪声滤除模块132和差模噪声滤除模块131,所述共模噪声滤除模块132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共模噪声信号,所述差模噪声滤除模块131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差模噪声信号。其中,所述噪声信号为频率要所述电源信号的频率高得多的高频干扰信号。
具体地,所述差模噪声滤除模块131包括第一电容C1和泄流电阻R1。所述第一电容C1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差模噪声信号。所述泄流电阻R1并联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两端,所述泄流电阻R1用于为所述第一电容C1提供泄流通路。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电容C1为X型电容。
所述共模噪声滤除模块132包括共模电感L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3。所述共模电感L1包括两个电感,所述两个电感的一对同名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一一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感的另一对同名端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端VOUT1和所述第二负载连接端VOUT2一一电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共模噪声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所述共模电感L1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和少量因漏感造成的阻尼)。当有共模电流流经所述共模电感L1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除共模噪声信号的目的。所述第二电容C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端VOUT1和接地端PE之间,所述第三电容C3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负载VOUT2连接端和接地端PE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三电容C3用于进一步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共模噪声信号。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电容C2以及所述第三电容C3为Y型电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130的前端,并与所述电源连接端110电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被传输到所述滤波模块130之前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而被释放到外部。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还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处于高阻抗状态,以及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进入失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之间的差模浪涌保护模块121,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以及接地端分别电连接的共模浪涌保护模块122。
具体地,所述差模浪涌保护模块121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之间的第一保护元件1211和第一压敏电阻RV1,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之间。所述共模浪涌保护模块122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二保护元件122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以及,串联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三保护元件122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所述第二保护元件1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电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元件1221的第二端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报警模块160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16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浪涌滤波电路100,通过第一保护电路120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通过报警模块160指示第一保护电路120的工作状态,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EMC等级、安全性,还能够让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系统遭受浪涌冲击的情况,有利于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
下面结合图3-图5对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和所述报警模块160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压敏电阻(例如RV1、RV2、RV3)在接收到的电压低于其动作电压(也称为压敏电压)时处于高阻抗状态,可以视作压敏电阻不导通。压敏电阻在接收到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其动作电压并低于其击穿电压时进入低阻抗状态,可以视作压敏电阻导通,如此,压敏电阻可以将高电压值的浪涌信号导入到大地,从而对浪涌信号起到抑制作用,防止系统出现过电压,当压敏电阻将浪涌信号释放到大地后又恢复高阻抗状态,因此,不会引起系统短路。压敏电阻在接收到的电压高于或者等于其击穿电压时进入失效状态,即短路而无法恢复高阻抗状态,此时,保护元件(例如1211、1221、1222)也进入失效状态,即断开,如此,可以将失效的压敏电阻从系统中切除,以防止系统短路,从而能够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第二保护元件1221以及第三保护元件1222用于在所述EMI滤波器230采用保险丝,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第二保护元件1221以及第三保护元件1222也可以采用气体放电管。具体地,正常工作时,气体放电管不导通,压敏电阻也不导通,收到浪涌冲击时,由于气体放电管的响应时间小于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首先被击穿,然后由压敏电阻限制浪涌信号,将浪涌信号释放至大地,当压敏电阻短路失效时,由于电路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气体放电管也会失效,此时,气体放电管失效断开,便可以将失效的压敏电阻从系统中切除,以防止系统短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160包括第一报警单元161,其中,所述第一报警单元161包括第一指示单元1611、第二指示单元1612以及第一二极管D1。其中,第一指示单元1611和第二指示单元1612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之间,所述第一指示单元1611包括串联电连接的第一发光元件H1和电阻R11,所述第二指示单元1612包括串联电连接的第二发光元件H2和电阻R2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1611和所述第二指示单元1612之间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的第二端电连接。优选地,第一发光元件H1和第二发光元件H2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LED灯,如此,更加便于运行人员清晰准确地识别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的工作状态。
工作时,当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低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动作电压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处于高阻抗状态,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H2接收到所述电源信号而均发光。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低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动作电压。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所述第二发光元件H2均发光构成第一指示信号,运行人员通过第一指示信号可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处于高阻抗状态,即未遭受到差模浪涌电压的冲击。
当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动作电压且低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击穿电压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进入低阻抗状态。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H2被处于低阻抗状态的所述差模浪涌保护模块121短路而均熄灭。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动作电压且低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击穿电压,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所述第二发光元件H2均熄灭构成第二指示信号。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动作电压低于其击穿电压,运行人员通过第二指示信号可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处于低阻抗状态,即遭受到差模浪涌电压的冲击。在本实用新型中,电阻R11和电阻R21为耐冲击电阻,第一保护元件1211在导通时阻值可以忽略不计。当第一压敏电阻RV1进入低阻抗状态时,电阻R11和电阻R21的阻值远大于第一压敏电阻RV1的阻值,此时,相当于第一发光元件H1和第二发光元件H2被第一保护元件1211和第一压敏电阻RV1短路而熄灭。
当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击穿电压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进入失效状态而短路,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击穿电压时进入失效状态而断开。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因所述第一保护元件1211失效断开而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H2被失效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短路而熄灭。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所述电阻R11、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所述第一二极管D2、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构成导通回路,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发光。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差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击穿电压。所述第一发光元件H1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H2熄灭构成第三指示信号,运行人员通过第三指示信号可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处于失效状态,即遭受到过大的差模浪涌电压的冲击,需要对第一压敏电阻RV1以及第一保护元件1211进行更换。
请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160包括第二报警单元162,所述第二报警单元162包括第三指示单元1621、第四指示单元1622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三指示单元1621和第四指示单元1622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三指示单元1621包括串联电连接的第三发光元件H3和电阻R31,所述第四指示单元1622包括串联电连接的第四发光元件H4和电阻R4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三指示单元1621和所述第四指示单元1622之间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保护元件1221的第二端电连接。优选地,第三发光元件H3和第四发光元件H4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LED灯,如此,更加便于运行人员清晰准确地识别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20的工作状态。
工作时,当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共模电压低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动作电压时,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均处于高阻抗状态。所述第三发光元件H3和所述第四发光元件H4接收到所述电源信号而均发光,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H3、所述第四发光元件H4均发光构成第四指示信号。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共模电压低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动作电压,其中,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动作电压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动作电压相等。运行人员通过第四指示信号可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均处于高阻抗状态,即未遭受到共模浪涌电压的冲击。
当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共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动作电压且低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击穿电压时,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均进入低阻抗状态。所述第三发光元件H3、所述第四发光元件H4被处于低阻抗状态的所述共模浪涌保护模块122短路而均熄灭,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H3、所述第四发光元件H4均熄灭构成第五指示信号。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共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动作电压且低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击穿电压,其中,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击穿电压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击穿电压相等。运行人员通过第五指示信号可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均进入低阻抗状态,即遭受到共模浪涌电压的冲击。在本实用新型中,电阻R31和电阻R41为耐冲击电阻,第二保护元件1221在导通时阻值可以忽略不计。当第二压敏电阻RV2进入低阻抗状态时,电阻R31和电阻R41的阻值远大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阻值,此时,相当于第三发光元件H3和第四发光元件H4被第二保护元件122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短路而熄灭。
当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共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击穿电压时,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均进入失效状态而短路,所述第二保护元件1221、所述第三保护元件1222也均进入失效状态而断开。所述第三发光元件H3因所述第二保护元件1221失效断开而发光,所述第四发光元件H4被失效的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短路而熄灭,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H3发光、所述第四发光元件H4熄灭构成第六指示信号。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共模电压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击穿电压。运行人员通过第六指示信号可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均进入失效状态,即遭受到过大的共模浪涌电压的冲击,需要对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第二保护元件1221以及第三保护元件1222进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报警模块160可以同时包括第一报警单元161和第二报警单元162。如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第一报警单元161和第二报警单元162的指示信号得知是否遭受到共模浪涌电压的冲击,以及,是否遭受到差模浪涌电压的冲击。
请再次参阅图2,可选地,所述抗浪涌滤波电路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130的后端的第二保护电路140,所述第二保护电路140用于进一步抑制从所述滤波模块130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残余浪涌信号。
具体地,所述第二保护电路140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以及第三瞬态二极管TVS3。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端VOUT1和所述第二负载连接端VOUT2之间,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用于进一步将所述滤波模块130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残余的差模浪涌信号释放到大地。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端VOUT1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三瞬态二极管TVS3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端VOUT2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和所述第三瞬态二极管TVS3用于进一步将所述滤波模块130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残余的共模浪涌信号释放到大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瞬态二极管承受浪涌电流冲击的能力不如压敏电阻,但其具有更快的反应时间,故作为二级限压使用。利用瞬态二极管的反向雪崩特性,可以对所述滤波模块130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残余的浪涌信号进行释放。此外,当第一保护电路120失效时,所述第二保护电路140可以起到后备保护的作用,可以避免负载遭受浪涌信号的冲击,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装置,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用于铁路通信系统,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集成上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100。相比于现有的滤波装置200采用独立的EMI滤波器230、独立的浪涌保护器221以及独立的空气开关222进行组合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抗浪涌滤波装置将第一保护电路120与滤波模块130集成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装置的集成度,减小占用的空间,还可以降低成本。此外,还能够让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系统遭受浪涌冲击的情况,有利于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连接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
负载连接端,用于与负载电连接;
滤波模块,串联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和所述负载连接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
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的前端,并与所述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被传输到所述滤波模块之前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而被释放到外部;以及
报警模块,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浪涌滤波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的后端的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进一步抑制从所述滤波模块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残余浪涌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包括第一电源连接端和第二电源连接端;
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的差模浪涌保护模块;所述差模浪涌保护模块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的第一保护元件和第一压敏电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的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指示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元件;以及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指示单元之间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包括第一电源连接端和第二电源连接端;
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以及接地端分别电连接的共模浪涌保护模块;所述共模浪涌保护模块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二保护元件和第二压敏电阻,以及,串联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三保护元件和第三压敏电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第二端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报警模块还包括:
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三指示单元和第四指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指示单元包括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四指示单元包括第四发光元件;以及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指示单元和所述第四指示单元之间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连接端包括第一负载连接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
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瞬态二极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用于进一步将所述滤波模块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残余的差模浪涌信号释放到外部;
第二瞬态二极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端和接地端之间;以及
第三瞬态二极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端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和所述第三瞬态二极管用于进一步将所述滤波模块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残余的共模浪涌信号释放到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共模噪声滤除模块和差模噪声滤除模块,所述共模噪声滤除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共模噪声信号,所述差模噪声滤除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的差模噪声信号。
9.一种抗浪涌滤波装置,用于铁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集成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
CN202221999118.6U 2022-07-29 2022-07-29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Active CN219499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118.6U CN219499213U (zh) 2022-07-29 2022-07-29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118.6U CN219499213U (zh) 2022-07-29 2022-07-29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9213U true CN21949921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9118.6U Active CN219499213U (zh) 2022-07-29 2022-07-29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9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89181U (zh) 一种雷击浪涌保护电路及led驱动电源
CN101227087B (zh) PoE端口及其防雷保护装置
CN112019039A (zh) 一种高等级浪涌防护高emi性能的电源接口电路
EP2469675B1 (e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protection circuit
CN215344365U (zh) 电源防护电路和工业流量计
CN219499213U (zh)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CN112383042B (zh) 一种航空传感器端口防护电路
CN102290804A (zh) 以太网端口电路
CN211018264U (zh) 具有高抗干扰特性的can通信电路
CN104377673A (zh) 浪涌防护装置和方法
CN116027130A (zh) 交流防雷击浪涌失效检测系统及方法
EP2575228B1 (en) Lightning protection circuit
CN105470936A (zh) 抑制共模浪涌的网络变压器防雷电路
CN201450328U (zh) 一种工程机械控制器的电源保护电路
CN104953577A (zh) 电子设备防电涌电源保护装置
CN218041200U (zh) 一种运动控制板卡电源防护电路
CN112952785A (zh) 浪涌防护电路
CN220964328U (zh) 浪涌抑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5300157U (zh) 一种三相四线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电路
CN216672594U (zh) 浪涌保护电路、线路板及电器
CN218997932U (zh) 车载终端电源抗干扰电路
CN219041622U (zh) 一种电源防浪涌保护电路
CN213782860U (zh) 一种方便与断路器集成使用的防雷模块
CN215005815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检测电路
CN212063497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