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220U -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220U
CN219498220U CN202320459388.6U CN202320459388U CN219498220U CN 219498220 U CN219498220 U CN 219498220U CN 202320459388 U CN202320459388 U CN 202320459388U CN 219498220 U CN219498220 U CN 219498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terminal
plug
mating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93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东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93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端子包括弹性插配部、自弹性插配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插配端和连接端;弹性插配部包括呈弧形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在一对弹性臂之间靠近插配端和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空心区域;在一对弹性臂之间的应力区域设置有弹性片,以对一对弹性臂提供应力支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可以减小端子的插入力,同时增大端子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和保持力,提高端子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系统小型化设计的趋势,其信号通路被更密集地组合,而且电子系统的数据运行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通常需要减小印刷电路板上插配孔的尺寸以满足信号通路需求和数据运行速率需求;具体来说,较小尺寸的插配孔能够更密集地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而且与较大尺寸的插配孔相比,较小尺寸的插配孔具有更好的电气性能,其与邻近电过孔的干扰较小,使得较小尺寸的插配孔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送速率。
由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插配孔尺寸较小(例如,插配孔的直径小于近似0.75mm),与插配孔配合的端子的插销针的尺寸也必需减小。但是,插销针的弹性臂的尺寸减小,可能会导致弹簧臂插入插配孔而被过度压缩,这会阻碍插销针与插配孔建立可靠电连接,同时弹簧臂的过度压缩会降低其回弹性,从而阻碍弹簧臂充分接触插配孔内壁上的导电材料,使得插销针与插配孔电接触不稳定。
相关技术中,通常会通过增加弹性臂的干涉量来增加插销针的保持力,但与此同时会导致弹性臂的不可回弹量增加,使得弹性臂只有小部分区域能够与对配端内壁接触,特别在振动测试中,电连接器很容易出现断讯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端子,所述端子可以减小端子的插入力,方便端子插入对配端,同时增大端子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和保持力,提高端子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连接器的线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线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包括:弹性插配部、自所述弹性插配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插配端和连接端;所述弹性插配部包括呈弧形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靠近所述插配端和所述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空心区域;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的应力区域设置有弹性片,以对所述一对弹性臂提供应力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通过在应力区域设置弹性片,在弹性插配部与对配端配合时,弹性片可以对弹性臂施加作用力,以增大弹性插配部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增大弹性插配部和对配端的保持力,保证弹性插配部与对配端稳定配合,进而达到“小的插入力、大的拔出力”的效果,实现端子和对配端的电连接的可靠、稳定,且不会过渡增大连接端的应力,以便保证端子使用可靠,有利于避免端子在连接端开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应力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空心区域之间,且所述应力区域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空心区域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插配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插配部适于插配于电路板的插配孔,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对应于所述应力区域的部分为应力部分,所述应力部分的横截面外接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插配孔的直径,所述应力部分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内壁;在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插配端的距离等于所述弹性片与所述连接端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弹性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片形成为平板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弹性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片形成为曲面板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板结构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相连,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厚度为t,所有所述弹性片在所述弹性插配部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为a,所述弹性片的厚度为b,a≥0.5mm,0.1*t≤b≤0.5*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片为多个且沿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弹性片包括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分别朝向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厚度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性臂具有背离另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外侧壁,所述外侧壁通过圆角过渡分别连接至所述弹性臂在所述弹性插配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通过过渡部过渡连接,所述过渡部在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宽度两侧的表面分别为圆弧面,以使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圆角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插配端,以用于导引所述弹性插配部,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过渡部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所述电路板形成有插配孔,所述弹性插配部插配于所述插配孔,以使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端子,可以保证电连接器的电连接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弹性片位于所述插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插配端朝向所述连接端的方向上,所述插配孔的轴向两端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分别间隔设置,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一边沿的轴向间隔为d,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二边沿的轴向间隔为c,c≥d。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线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连接器,可以保证线束连接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线束,便于保证部件之间电连接可靠,以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端子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端子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端子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端子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装配前);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装配后)。
附图标记:
端子100、电路板101、插配孔101a、第一边沿101b、第二边沿101c
弹性插配部1、空心区域A、第二空心区域A1、第二空心区域A2、应力区域B、过渡部分B1、保持力部分B2、
插配端1a、连接端1c、第一可变形通孔1b、第二可变形通孔1d、
第二侧壁R2、第四侧壁R4、
弹性臂11、外侧壁11b、第一弹性臂111、第二弹性臂112、
弹性片12、第一侧壁R1、第三侧壁R3、
第一弹性片12a、第二弹性片12b、第一板1211、第二板1212、
限位部2、过渡部3、导向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00。
如图1和图6-图7所示,端子100包括弹性插配部1、自弹性插配部1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插配端1a和连接端1c,插配端1a适于插配于对配端。弹性插配部1包括呈弧形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11。
例如,一对弹性臂11包括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第一弹性臂111的长度一端与第二弹性臂112的长度一端相连以形成插配端1a,第一弹性臂111的长度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臂112的长度另一端相连以形成连接端1c,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之间可以形成有可压缩空间,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可发生变形,以使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之间对应于可压缩空间部分之间的最大距离发生变化,使得可压缩空间发生变形,可压缩空间位于插配端1a和连接端1c之间。示例性的,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之间对应于可压缩空间的部分的间距沿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可先增大后减小,则弹性插配部1的宽度可以沿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使得弹性插配部1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限定出“鱼眼形状”。
其中,沿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第一弹性臂111的前端与第二弹性臂112的前端相连以形成插配端1a,第一弹性臂112的后端与第二弹性臂112的后端相连以形成连接端1c,且在左右方向上,两个弹性臂11之间的间距沿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当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例如电路板101上的插配孔101a)过程中,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可压缩空间被压缩变形,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之间对应于可压缩空间部分之间的最大距离减小,以减小端子100的插入力,使得弹性插配部1更容易地插配于对配端,同时弹性插配部1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后,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具有恢复初始形态的趋势以增大每个弹性臂11与对配端的干涉量,从而增大弹性插配部1稳定配合于对配端的保持力,以限制弹性插配部1脱出对配端,保证弹性接触部1和对配端稳定、有效的电接触,进而实现端子100和对配端的电连接可靠、稳定。
在一对弹性臂11之间靠近插配端1a和连接端1c分别设置有空心区域A,空心区域A可以位于插配端1a和连接端1c之间,空心区域A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以使空心区域A的形状发生变化,以靠近插配端1a的空心区域A为第二空心区域A2、靠近连接端1c的空心区域A为第一空心区域A1为例,在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时,第二空心区域A2受到对配端的作用力发生变形,第二空心区域A2受力缩小使得插配端1a更顺滑地插入对配端,以通过第二空心区域A2受力发生形变以减少弹性插配部1插入对配端的插入力。
在一对弹性臂11之间的应力区域B设置有弹性片12,以对一对弹性臂11提供应力支撑,弹性片12连接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弹性插配部1受到使得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之间的间距减小的作用力时弹性片12受压变形可以朝向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中每个弹性臂11分别具有朝向另一个弹性臂11远离的趋势,然而由于第一弹性臂111的长度两端和第二弹性臂112的长度两端分别对应相连,则弹性片12可以使得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中每个弹性臂11分别具有朝向另一个弹性臂11远离的方向凸出的趋势,对于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而言,以增大每个弹性臂11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增大每个弹性臂11与对配端之间的挤压力、增大每个弹性臂11与对配端之间的干涉量,从而增大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电接触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大弹性插配部1的弹性恢复力,以增大两个弹性臂11(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与对配端之间的保持力,从而增大端子100和对配端的干涉量,以限制弹性插配部1脱出端子100,进而保证端子100和对配端的电连接的可靠、稳定,特别是在一些振动过程中例如振动测试,有效地避免端子100与对配端脱离导致电连接器出现断讯的情况。
可见,由于一对弹性臂11之间靠近插配端1a和连接端1c分别设置有空心区域A,则在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的初期阶段中,弹性片12不会对插配端1a与对配端的配合造成过度影响,从而不会过度增大弹性插配部1的插入力,且在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完成配合时,弹性片12也不会对连接端1c产生较大作用力,从而不会过度增大连接端1c的应力,例如端子100还包括限位部2,限位部2与连接端1c连接,则弹性片12的设计不会过渡增大弹性插配部1的根部的应力;同时,在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上,弹性片12便于位于弹性臂11的与对配端干涉量最大、弹性臂11应力最大的保持力区域,从而可以有效增大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和保持力,保证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完成配合后,弹性插配部1不容易被碰歪,以进一步保证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稳定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00,通过在应力区域B设置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配合时,弹性片12可以弹性臂11施加作用力,以增大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增大弹性插配部1和对配端的保持力,保证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稳定配合,进而达到“小的插入力,大的拔出力”的效果,实现端子100和对配端的电连接的可靠、稳定,且不会过渡增大连接端1c的应力,以便保证端子100使用可靠,有利于避免端子100在连接端1c开裂等。
可见,本申请将弹性片12设在应力区域B,能有效减小弹性插配部1被过度压缩和/或长期压缩等导致的不可回弹量,增加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和保持力,从而使得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形成持续稳定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应力区域B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小于应力区域B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弹性片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如果弹性片12为多个且多个弹性片12沿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则相邻两个弹性片12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或等于0;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等于应力区域B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弹性片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如果弹性片12为多个且多个弹性片12沿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则相邻两个弹性片12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或等于0。
其中,当弹性片12为多个,且多个弹性片12沿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时,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上,应力区域B位于两个空心区域A之间,且应力区域B的长度与两个空心区域A的长度之和等于插配端1a与连接端1c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上,应力区域B所对应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为L1,第一空心区域A1所对应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为L2,第二空心区域A2所对应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为L3,插配端1a与连接端1c之间的距离为L,L=L1+L2+L3。
可见,在插配端1a和连接端1c之间,去除两个空心区域A外,其余为应力区域B,有利于增大应力区域B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增大弹性片12的布置区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的配合稳定性;同时,在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的过程中,位于插配端1a的空心区域A发生形变以减少插配端1a插入对配端的插入力,方便弹性臂11的对应于应力区域B的部分继续插入对配端,弹性臂11对应于应力区域B的部分受到对配端的作用力发生形变以挤压弹性片12发生形变,弹性片12具有恢复初始形态的趋势以朝向应力区域B的弹性臂11施加弹性力,使得应力区域B的弹性臂11充分发生形变以紧贴对配端的壁面,提高弹性臂11的对应于应力区域B的部分和对配端的接触面积和挤压力,从而提高弹性臂11的对应于应力区域B的部分和对配端的干涉量。其中,在弹性插配部1的形变过程中,应力区域B的长度与两个空心区域A的长度之和始终等于插配端1a与连接端1c之间的距离。
下面以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插配端1a位于连接端1c的前侧、弹性片12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弹性片12为一个、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方案。
如图1所示,两个弹性片1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后侧弹性片12朝向连接端1c的一端侧壁为第一侧壁R1,可压缩空间的对应于连接端1c的侧壁为第二侧壁R2,第一侧壁R1与第二侧壁R2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可变形通孔1b。如果第一侧壁R1参与限定出靠近连接端1c的空心区域A,则第一可变形通孔1b对应于一对弹性臂11之间靠近连接端1c的空心区域A;如果第一侧壁R1位于靠近连接端1c的空心区域A的前侧(如图6所示),则第一可变形通孔1b的一部分对应于靠近连接端1c的空心区域A。
前侧弹性片12的朝向插配端1a的一端侧壁为第三侧壁R3,可压缩空间的对应于插配端1a的侧壁为第四侧壁R4,第三侧壁R3与第四侧壁R4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可变形通孔1d。如果第三侧壁R3参与限定出靠近插配端1a的空心区域A,则第二可变形通孔1d对应于一对弹性臂11之间靠近插配端1a的空心区域A;如果第三侧壁R3位于靠近插配端1a的空心区域A的后侧(如图6所示),则第二可变形通孔1d的一部分对应于靠近插配端1a的空心区域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弹性插配部1适于插配于电路板101的插配孔101a,即对配端为插配孔101a;弹性插配部1的对应于应力区域B的部分为应力部分,应力部分的横截面外接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插配孔101a的直径,应力部分的横截面垂直于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便于使得弹性插配部1的对应于空心区域A的部分的横截面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插配孔101a的直径,使得弹性插配部1更容易地插入插配孔101a,以起到一定引导作用。
由此,在弹性插配部1与插配孔101a完成配合时,应力部分的至少部分位于插配孔101a,便于使得弹性片12的至少部分位于插配孔101a内,以确保弹性片12的设置能增大弹性壁11与插配孔101a的孔壁之间的挤压力,提升弹性插配部1与插配孔101a的配合稳定性。
示例性的,在图6的示例中,应力部分的宽度大于等于插配孔101a的直径,弹性片12连接于应力部分,在弹性臂11的长度方向上,弹性片12可以未延伸超出应力部分的长度范围;当应力部分受到插配孔101a的内壁挤压发生形变,应力部分具有恢复初始形态的趋势以使得应力部分与插配孔101a的内壁电接触,同时弹性片12朝向应力部分施加作用力,以有效增大应力部分与插配孔101a内壁的接触面积和保持力。
相对于一些技术中,针对未设置弹性片的端子,弹性插配部与插配孔的内壁接触不良、容易产生间接性接触,使得电连接器出现断讯的情况;本申请中,应力区域B设置有弹性片12,弹性片12可以施加朝向弹性臂11的作用力,实现应力部分和插配孔101a内壁的连续、充分电接触,同时可以提高应力部分的保持力,使得应力部分一直保持与插配孔101a的充分电接触,从而保证端子100和电路板101之间稳定的电气性能连接。
可选地,在图6的示例中,弹性插配部1的对应于应力区域B的应力部分可以包括过渡部分B1和保持力部分B2,过渡部分B1和保持力部分B2可以以弹性插配部1的宽度最大的位置作为分界点,弹性片12自过渡部分B1连续延伸或间断延伸至保持力部分B2,使得弹性片12的一部分位于过渡部分B1,弹性片12的另一部分位于保持力部分B2,以保证弹性臂11与插配孔101a内壁的接触面积。其中,过渡部分B1可以位于在弹性插配部1的中部,过渡部分B1从弹性插配部1开始与插配孔101a干涉到弹性插配部1与插配孔101a干涉量最大的部分末端,保持力部分B2可以位于弹性插配部1的后部,保持力部分B2为从过渡部分B1末端到与弹性插配部1与插配孔101a不产生干涉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性片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对弹性臂11的内壁;在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上,弹性片12与插配端1a的距离等于弹性片12与连接端1c的距离,则便于使得应力区域B受到对配端的作用力后的应力部分的形变量均衡,以使得应力区域B的弹性臂的各个部分与对配端的之间的作用力相等,从而提高弹性插配部1和对配端电接触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片12形成为平板结构,则弹性片12为一个时,该弹性片12呈平板结构,弹性片12为多个时,至少一个弹性片12呈平板结构,此时多个弹性片12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多个弹性片12可以沿弹性臂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或者多个弹性片12可以沿垂直于弹性臂11长度方向的方向叠置等。由此,平板结构的弹性片12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片12形成为曲面板结构,则弹性片12为一个时,该弹性片12呈曲面板结构,弹性片12为多个时,至少一个弹性片12呈曲面板结构,此时多个弹性片12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多个弹性片12可以沿弹性臂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或者多个弹性片12可以沿垂直于弹性臂11长度方向的方向叠置等。由此,曲面板结构的弹性片12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曲面板结构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板1211和第二板1212,第一板1211与一对弹性臂11中的其中一个相连,第二板1212与一对弹性臂11中的另一个相连,例如,第一板1211与第一弹性臂111相连,第二板1212与第二弹性臂112相连,使得曲面板结构具有两个形变能力和弹性恢复力,进一步提升了弹性片12的弹性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受到对配端的挤压时,弯折相连的第一板1211和第二板121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便于弹性插配部1的顺利插配同时弯折相连的第一板1211和第二板1212具有恢复初始形态的趋势,以对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施加弹性作用力,增大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之间的挤压力和挤压面积,保证端子100和对配端电连接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弹性插配部1的厚度为t,在弹性臂11的长度方向上(例如,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上,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为a,弹性片12的厚度为b,a≥0.5mm,0.1*t≤b≤0.5*t,以保证弹性片12的支撑强度,提高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之间的保持力,避免弹性插配部1长时间工作后发生形变而降低端子100和对配端电连接的稳定,同时使得弹性片12朝向弹性臂11施加足够的、合适的作用力,使得弹性臂11充分形变以增大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端子100和对配端电接触的稳定。可选地,a可以为0.5mm、0.6mm、0.7mm、或0.8mm等,b可以为0.1*t、0.2*t、0.35*t、0.4*t、或0.5*t等。
其中,弹性片12为一个时,弹性片12的长度a即为该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弹性片12为多个时,弹性片12长度a即为该多个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可选地,在图2和图7的示例中,弹性片12为多个,多个弹性片12沿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弹性片12无间隔,此时所有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a可以为多个弹性片12在弹性插配部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性片12为多个,且多个弹性片12沿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弹性片12共同朝向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施加作用力以提供应力支撑,使得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之间产生足够的抵持力,以有效限制弹性插配部1脱出对配端,同时便于进一步增大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的接触面积,保证弹性插配部1与对配端连接可靠。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弹性片12为多个,相邻两个弹性片12无连接,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弹性片12的弹性能力,避免相邻两个弹性片12产生干涉。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片12还可以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片12为多个,多个弹性片12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平板结构,其余弹性片12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曲面板结构。
下面以弹性片12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弹性片12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实施方案。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两个弹性片12均形成为曲面板结构;当然,两个弹性片12还可以均形成为平板结构,或者两个弹性片12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平板结构、另一个形成为曲面板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片12形成为平板结构或曲面板结构,是指弹性插配部1在自然状态下或弹性插配部1未受到其他外力的情况下弹性片12的形状。
可选地,弹性片12为多个时,多个弹性片12间隔设置;当然,相邻两个弹性片12还可以抵接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多个弹性片12包括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即多个弹性片12中的其中一个为第一弹性片12a,其余弹性片12中的其中一个为第二弹性片12b;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分别朝向弹性插配部1的厚度两侧,即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分别朝向弹性插配部1在预设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例如图4中的上下两侧)凸出,预设方向与弹性臂11的长度方向垂直;此时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可以均大致形成为V型结构或U型结构等,以避免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发生形变时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之间发生干涉,同时使得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朝向两个弹性臂11施加的作用力取得良好平衡,以使得发生形变的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避免弹性插配部1发生扭曲,以进一步保证弹性片12稳定地限制弹性插配部1脱出对配端。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多个弹性片12包括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都形成为曲面板结构,且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均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板1211和第二板1212,第一弹性片12a朝向弹性插配部1的上侧凸出,第二弹性片12b朝向弹性插配部1的下侧凸出,且第一弹性片12a和第二弹性片12b无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每个弹性臂11具有背离另一个弹性臂11的外侧壁11b,外侧壁11b通过圆角过渡分别连接至弹性臂11在弹性插配部1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侧壁,以保证弹性臂11和对配端平滑接触,避免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时弹性臂11刺破或磨损对配端的导电材料,以起到保护对配端的作用,从而保证端子100和对配端的电连接良好。
例如,在图1和图4的示例中,两个弹性臂11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弹性插配部1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左侧弹性臂11的左侧壁为外侧壁11b,该外侧壁11b与左侧弹性臂11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通过圆角过渡连接,右侧弹性臂11的右侧壁为外侧壁11b,该外侧壁11b与右侧弹性臂11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通过圆角过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端子100还包括限位部2,限位部2与连接端1c之间通过过渡部3过渡连接,过渡部3在弹性插配部1的宽度两侧的表面分别为圆弧面,以使限位部2与连接端1c之间圆角过渡,以使得弹性插配部1正确插入对配端,避免弹性插配部1在插入过程中发生扭曲弯折,从而保证弹性插配部1正位度偏差较小或基本没有偏差,以提高端子100电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弹性插配部1的宽度方向与两个弹性臂11的排列方向相同。
可选地,限位部2限制端子100插配于对配端的深度,以使得弹性插配部1的最佳位置与对配端的内壁电接触,提高端子100和对配端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和/或,限位部2用于与插配机构或插配工具止抵,以便使得插配结构或插配工具通过限位部2对弹性插配部1施加插配作用力,提升插配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端子100还包括导向部4,导向部4设于插配端1a,以用于导引弹性插配部1,导向部4的横截面积小于过渡部3的横截面积,使得弹性插配部1不需要非常准确地对准对配端,导引部可以引导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对配端,降低端子100和对配端的装配难度。
其中,导向部4的横截面积小于过渡部3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为,导向部4的最大横截面位置处对应的横截面积小于过渡部3的最小横截面位置处对应的横截面积,以防止弹性插配部1插入过程中发生扭曲弯折,以便保证弹性插配部1正位度偏差较小或基本没有偏差。
可选地,导向部4的横截面积可以沿朝向远离限位部2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便进一步提升导向部4的导引作用。例如,在图1、图4和图6的示例中,导向部4设于插配端1a,且导向部4位于弹性插配部1远离限位部2的一端,导向部4形成为棱台形,使得导向部4的周壁可以形成有倒角,且在端子100的长度方向及远离限位部2的方向上导向部4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以使得引导部更加顺利地插配于对配端。当然,导向部4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导向部4还可以形成为锥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导向部4的横截面与过渡部3的横截面平行,且导向部4的横截面与弹性插配部1的长度方向垂直,则导向部4的横截面垂直于沿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电路板101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100,电路板101形成有插配孔101a,弹性插配部1插配于插配孔101a,以使端子100与电路板101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端子100,可以保证电连接器的电连接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有弹性片12位于插配孔101a内,则在插配孔101a的轴向上,弹性片12并未延伸超出插配孔101a的轴向边沿;弹性片12具有恢复初始形态的趋势,使得弹性片12朝向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施加作用力,以使得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紧贴插配孔101a的内壁,增大弹性插配部1和插配孔101a内壁的接触面积和挤压力,从而保证端子100和电路板101之间足够的电接触面积,进而保证端子100和电路板10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可靠,避免电连接器断讯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沿插配端1a朝向连接端1c的方向上,插配孔101a的轴向两端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101b和第二边沿101c,弹性片12与第一边沿101b和第二边沿101c分别间隔设置,弹性片12与第一边沿101b的轴向间隔为d,弹性片12与第二边沿101c的轴向间隔为c,c≥d,以进一步增大弹性插配部1与插配孔101a之间的保持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端子100和电路板101电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线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例如,端子100用于将电路板101和电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连接器,可以保证线束连接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线束,便于保证部件之间电连接可靠,以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插配部、自所述弹性插配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插配端和连接端;
所述弹性插配部包括呈弧形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靠近所述插配端和所述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空心区域;
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的应力区域设置有弹性片,以对所述一对弹性臂提供应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应力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空心区域之间,且所述应力区域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空心区域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插配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配部适于插配于电路板的插配孔,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对应于所述应力区域的部分为应力部分,所述应力部分的横截面外接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插配孔的直径,所述应力部分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内壁;在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插配端的距离等于所述弹性片与所述连接端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形成为平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形成为曲面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板结构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一对弹性臂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第二板与所述一对弹性臂中的另一个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厚度为t,所有所述弹性片在所述弹性插配部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为a,所述弹性片的厚度为b,a≥0.5mm,0.1*t≤b≤0.5*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为多个且沿所述弹性插配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片包括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分别朝向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厚度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臂具有背离另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外侧壁,所述外侧壁通过圆角过渡分别连接至所述弹性臂在所述弹性插配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通过过渡部过渡连接,所述过渡部在所述弹性插配部的宽度两侧的表面分别为圆弧面,以使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圆角过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插配端,以用于导引所述弹性插配部,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过渡部的横截面积。
14.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电路板形成有插配孔,所述弹性插配部插配于所述插配孔,以使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弹性片位于所述插配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插配端朝向所述连接端的方向上,所述插配孔的轴向两端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分别间隔设置,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一边沿的轴向间隔为d,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二边沿的轴向间隔为c,c≥d。
17.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束。
CN202320459388.6U 2023-03-01 2023-03-01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Active CN219498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9388.6U CN219498220U (zh) 2023-03-01 2023-03-01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9388.6U CN219498220U (zh) 2023-03-01 2023-03-01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220U true CN21949822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9388.6U Active CN219498220U (zh) 2023-03-01 2023-03-01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36980A1 (en) Robust, miniaturized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US7179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CN212085282U (zh) 端子总成以及电连接器
JP3041672B2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用の電気コネクタ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CN101584086B (zh) 具有预载荷盖的边缘连接器
CN100580997C (zh) 具有双短路触点的卡边缘电连接器
CN100420100C (zh) 可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组合
JP5456925B1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
EP1120861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female contact
US6692273B1 (en) Straddle mount connector
CN112909660B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US20050130506A1 (en) Connector
CN219498220U (zh)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WO2024066294A1 (zh)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CN111326878A (zh) 电连接器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112909595B (zh) 一种屏蔽板及使用该屏蔽板的端子模块、母端连接器
EP1228574B1 (en) Card connector and portable telephone having the same
CN219643144U (zh)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US6764316B1 (en) Straddle-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003869A1 (en) Contact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contact
CN213878504U (zh) Usb连接器
CN112909663B (zh) 屏蔽板及使用该屏蔽板的端子模块、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