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666U - 一种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666U
CN219497666U CN202320248663.XU CN202320248663U CN219497666U CN 219497666 U CN219497666 U CN 219497666U CN 202320248663 U CN202320248663 U CN 202320248663U CN 219497666 U CN219497666 U CN 219497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uxiliary
piece
push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86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智
钟叔明
曾小坚
王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86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接触器,包括主触点、辅助触点、动铁芯、静铁芯、线圈、推杆和第一弹性件,推杆设有推动件,辅助触点与推动件连接,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线圈未激励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推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与推动件保持一定的间距,线圈通电激励时,推动件推动第二弹性件变形,从而第二弹性件产生促使推动件恢复原位的反弹力。推动件开始运动时,推动件与第二弹性件不接触,第二弹性件不会产生反弹力,而为了触点更容易切换,可以适当减小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因此线圈的启动电压不变,推动件运动时接触到第二弹性件并继续运动至动静铁芯吸合,第二弹性件产生促使推动件恢复原位的反弹力,有利于动静铁芯分断。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一般为一组常开或者一组转换,但随着对辅助触点组数要求越来越多,适应性不够,不够方便。实用新型专利CN208970437U公开了一种汇流条式三相接触器,其设置五组辅助转换触点,并将辅助转换触点和动主触点分别设置在电磁系统的两端。电磁系统包括衔铁(动铁芯)、轭铁(静铁芯)和线圈,轭铁和衔铁中间插装有推杆,推杆中部套设弹簧,且弹簧位于轭铁和衔铁之间,推杆的下端固定有双层推片,五组辅助转换触点均位于双层推片上下两层之间。线圈通电时,衔铁带动推杆克服弹簧的阻力向下运动,通过双层推片的上层推动五组辅助转换触点的静合触点断开、动合触点接通,以及动主触点与静主触点接触;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带动推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通过双层推片的下层推动五组辅助转换触点以及动主触点回到初始状态。
但是这种结构由于辅助触点与主触点均由推杆推动切换,因此推杆需要克服的反力较大,可能造成触点闭合延迟或者闭合后触点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航空航天等控制精度较高的使用环境的使用要求。为了使线圈通电后每一个触点都能及时切换,则需要增大启动电压或者减小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弹簧弹力,增大启动电压会影响接触器的使用,而减小弹簧弹力会导致动静铁芯难以分断,因此这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切换多个触点且断电时动静铁芯分断容易的接触器,以解决上述的推杆切换多个触点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主触点、辅助触点,电磁系统包括动铁芯、静铁芯、线圈、推杆和第一弹性件,推杆穿设在动铁芯、静铁芯和线圈中心,且推杆与动铁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推杆上,且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靠在动铁芯和静铁芯;主触点与推杆连接,推杆运动使主触点闭合或者断开,推杆上套设有推动件,推动件与辅助触点连接,从而推杆运动带动推动件运动使辅助触点闭合或者断开;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线圈未激励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推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与推动件保持一定的间距,线圈通电激励时,推动件推动第二弹性件变形,从而第二弹性件产生促使推动件恢复原位的反弹力。
由于第二弹性件与推动件具有一定的间距,当推动件开始运动时,推动件与第二弹性件不接触,第二弹性件不会产生反弹力,而为了触点更容易切换,可以适当减小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因此线圈的启动电压不变,推动件运动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二弹性件并继续运动至动静铁芯吸合,此时第二弹性件产生促使推动件恢复原位的反弹力,有利于动静铁芯分断。
进一步,所述接触器还包括触点面板,线圈套设在线圈架,触点面板设置在线圈的一端且触点面板的一侧与线圈架形成连接关系,第二弹性件与辅助触点均安装在触点面板的另一侧。
第二弹性件与辅助触点设置在触点面板上,触点面板设置在线圈的一端并与线圈架形成连接关系,从而将第二弹性件与辅助触点及触点面板形成一个单独的模块,安装时先将第二弹性件与辅助触点安装在触点面板上,再将整个模块与线圈架连接,形成模块化安装,使安装更简单。
进一步,所述触点面板还设有线圈引脚。
由于触点面板是设置在线圈的一端并与线圈架形成连接关系,所以可以将线圈的引脚设置在触点面板上,从而简化线圈引脚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片,弹簧片一端固定安装在触点面板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设置在推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线圈未激励时,自由端与推动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弹簧片安装方便,占用的空间较小,有利于辅助触点的布置。
进一步,所述辅助触点包括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辅助动触点设置在辅助动簧片上,辅助静触点设置在辅助静簧片上,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之间设有绝缘片,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绝缘片并排设置,并通过穿设在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绝缘片上的安装件将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绝缘片固定在触点面板上。
将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采用同一安装件固定,能够维持二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控制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的闭合或断开,且在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之间设置绝缘片,能够防止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在辅助触点断开的情况下搭接形成辅助触点闭合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推动件具有凹槽,辅助动簧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辅助动簧片延伸的方向与推动杆的运动方向垂直,推动件运动时带动凹槽内的辅助动簧片运动,使辅助动触点靠近或者远离辅助静触点,从而使辅助触点闭合或者断开。
通过凹槽,辅助动簧片随着推动件运动,并带动辅助动触点靠近或者远离辅助静触点,运动可靠。
进一步,所述推杆设有沿轴向间隔布置的两固定件,推动件设置在固定件之间,推动件和其中一个固定件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固定件、第三弹性件和推动件之间的连接均是抵靠连接,推动件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固定件抵接。
推动件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固定件抵接,从而将推动件固定,避免推动件运动过程中由于辅助动簧片的弹力而沿着推杆轴向移动,有利于保持推动件和辅助动簧片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辅助触点顺利切换。
进一步,所述间隔设置的固定件之间还设有调节件,从而调节推动件在推杆上的位置来调节辅助动簧片与推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由于加工精度的差异,且推动件与辅助动簧片是间接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件数量较多,所以安装误差导致的推动件与辅助动簧片的相对位置误差较大,调节件调节推杆的位置能够调节辅助动簧片与推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避免辅助触点在不希望闭合的时候接触或者在不希望断开的时候断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辅助触点和主触点分别设置在推杆的两端,电磁系统动作时,推杆运动同时控制主触点和辅助触点执行闭合或者断开的动作,控制简单;
2.在推动件的移动路径上设置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在线圈未激励的情况下与推动件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推动件开始运动时,推动件与第二弹性件不接触,此时为了触点更容易切换,可以适当减小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因此线圈的启动电压不变,推动件运动的过程中接触到第二弹性件并继续运动至动静铁芯吸合,此时第二弹性件产生促使推动件恢复原位的反弹力,有利于动静铁芯分断;
3.推杆上设置调节件,通过调节推动件在推杆上的位置来调节推动件与辅助动簧片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辅助触点工作更可靠。
4.辅助触点均设置在触点面板上,再利用触点面板与电磁系统连接,从而辅助触点与触点面板形成模块化,并将辅助推动件复位的第二弹性件以及线圈引脚设置在触点面板上,从而将辅助触点、第二弹性件以及线圈引脚集成,使结构分布更紧凑、集成功能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凸3视角的俯视图;
图5是图3同一视角的立体图(不含线圈引脚和反力簧片);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剖视图(不含线圈引脚和反力簧片)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剖视图(不含线圈引脚和反力簧片)二;
其中:11动铁芯、12静铁芯、13线圈、131线圈架、1311第二安装孔、14推杆、141安装槽、15第一弹性件、16推动件、161凹槽、17固定件、18第三弹性件、19调节件、21主触点、211主静触点、212主动簧片、22辅助触点、221辅助动触点、222辅助静触点、223辅助动簧片、224辅助静簧片、225绝缘片、226安装件、23主接线端、24辅助接线端、25接线端面板、26触点面板、261安装槽、262第一安装孔、27U形轭铁、271凸耳、3线圈引脚、31线圈接线端、4反力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参阅图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和触点模块,电磁系统包括动铁芯11、静铁芯12、线圈13、推杆14和第一弹性件15,推杆14穿设在动铁芯11、静铁芯12和线圈13中心,且推杆14与动铁芯1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15套设在推杆14上,且第一弹性件15两端分别抵靠在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均设置在线圈13内,线圈13未激励时,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在二者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5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线圈13通电激励时,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磁化产生对对方的吸力,动铁芯11克服第一弹性件15的弹力向着静铁芯12运动直至二者完全吸合,推杆随着二者吸合而与动铁芯11同步运动。
触点模块包括主触点21、辅助触点22、主接线端23、辅助接线端24,主接线端23和辅助接线端24设置在接线端面板25。主触点21与主接线端23电连接,辅助触点22与辅助接线端24电连接,从而主接线端23与辅助接线端24分别与负载连接控制负载的通断。将主接线端23和辅助接线端24设置在同一接线端面板25上,一方面便于外部的负载与接触器电连接,另一方面将接线端集中在接触器的一侧,安装接触器时只有这一侧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使得安装更方便。
参阅图6-7所示,主触点21和辅助触点22分别设置在推杆的14的两端,且主触点21和辅助触点22分别与推杆14形成连接关系,线圈13通电时,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克服第一弹性件15的弹力吸合,从而推动推杆14运动,从而控制主触点21和辅助触点22分别执行触点闭合或者触点断开的动作。主接线端23固定在接触器外壳上且其末端伸入到接触器内部,主触点21包括两个主接线端末端形成的主静触点21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主静触点211的主动簧片212,导电材料制成的主动簧片212设置在推杆14一端且与推杆14的端部连接,主动簧片212随着推杆14运动。当主动簧片212与主静触点211连接时,两个主静触点211导通,从而主触点21闭合;当主动簧片212与主静触点211分开时,两个主静触点211断开,从而主触点21断开。辅助触点22包括辅助动触点221和辅助静触点222,辅助动触点221设置在辅助动簧片223,辅助静触点222设置在辅助静簧片224,辅助静簧片224设置在辅助动簧片223的两侧,辅助动簧片223和辅助静簧片224之间设有绝缘片225,辅助动簧片223、辅助静簧片224和绝缘片225通过安装件226固定在触点面板26上,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所述辅助触点22是转换触点。本例所述安装件226是铆钉,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还可以是螺栓或者销钉。安装时,辅助动簧片223、辅助静簧片224和绝缘片225通过同一安装件226安装在触点面板上,因此辅助动簧片223、辅助静簧片224、绝缘片225和安装件226可以形成一个小的模块,将整个模块安装到触点面板16上,安装更简单。
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触点22还可以是常开触点或者常闭触点,根据辅助触点的类型相应变更辅助静簧片的数量以及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224的安装位置即可。
参阅图1-4所示,触点面板26设置在线圈的一端,且其一侧与线圈13的端面形成连接关系,具体为:触点面板26的上下侧分别设有多个安装槽261,线圈与其外侧的U形轭铁27固定连接,U形轭铁设有沿侧面延伸的安装凸耳271,安装凸耳271与触点面板26上的安装槽261对应,从而将触点面板26的定位;触点面板26上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62,线圈13的线圈架13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11,第一安装孔262与第二安装孔1311对应,从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62和第二安装孔1311将触点面板26与线圈13固定连接。辅助触点22设置在触点面板26的另一侧上,触点面板26上还设有线圈引脚3,线圈引脚3用于连接供电设备,两个线圈引脚3分别设置在推动件两侧的中部位置,线圈引脚3与线圈13绕组的两端连接。线圈引脚3与线圈接线端31电连接,通过线圈接线端31,接触器与外部的供电设备电连接。线圈接线端31固定设置在接线端面板25上,从而将接触器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所有接线端均集中在接线端面板25上,使接触器安装更简单。由于线圈13是设置在触点面板26的一侧且二者固定连接,因此便于将线圈引脚设置在触点面板上,与辅助触点共同形成触点面板的模块化,安装更简单。
参阅图2-7所示,推杆14的相对于与主动簧片212连接的另一端设有推动件16,触点面板26上还设有第二弹性件,本例第二弹性件是反力簧片4,反力簧片4一端与触点面板26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设置在推动件16的运动路径上,线圈未激励时反力簧片4的自由端与推动件16存在一定的间距,该间距小于推动件的运动行程,优选为推动件运动行程的1/4至1/2(或者动静铁芯间距的1/4至1/2)。当线圈未激励时,反力簧片4与推动件16未接触。当线圈13通电激励时,推动件16在动铁芯11的带动下运动,推动件16与反力簧片4的变化经过以下两个阶段:一、推动件16刚开始运动时,反力簧片4与推动件16未接触,此时推动件16克服第一弹性件15和辅助动簧片223的弹力运动,为了使推动件16运动更顺畅即辅助触点顺利切换,可以减小第一弹性件15的弹力;二、随着动铁芯11逐渐向静铁芯12方向运动,推动件16与反力簧片4的自由端接触并使反力簧片向着推动件16的运动方向变形,此时反力簧片4对推动件16产生与推动件16运动方向相反的反弹力。当线圈再次断电时,反力簧片4对推动件16的反弹力促使推动件16回复原位,从而保证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顺利分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还可以是弹簧,弹簧沿推杆轴向延伸设置,弹簧一端固定在触点面板上,另一端与推动件16保持一定的间距。
推动件16与推杆14的连接具体为:推杆14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141,安装槽14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7,固定件17之间设有套接在推杆14上的第三弹性件18和推动件16。固定件17是圆盘形,第三弹性件18一端抵靠在其中一个固定件17的端面,另一端抵靠在推动件16的其中一个端面上,推动件16的另一端面与另一固定件17的端面抵接,第三弹性件18在固定件17和推动件16之间具有一定的压缩,从而将推动件16压力抵靠在固定件17上。在第三弹性件18的作用下,推动件16与辅助动簧片212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还能使推动件在动静铁芯分断后及时复位恢复到初始位置。且第三弹性件18能够调节推动件16在推杆14上的位置,本例中第三弹性件18是在推动件16和远离端部的固定件17之间,使推动件16在推杆14上靠近端部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8还可以是在推动件16和靠近端部的固定件17之间,使推动件16在推杆14上远离端部的位置。在与上述两个实施例不同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8可以是两个,推动件16设置在两个第三弹性件18之间,使推动件16在介于上述两个实施例之间的位置。
本例中,第一弹性件15和第三弹性件18均为套设在推杆上的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弹性件,例如弹片或者沿推杆周向布置的拉簧。
推动件16的侧面具有凹槽161,辅助动簧片223的自由端伸入到凹槽161内,辅助动簧片223与凹槽161的侧壁抵靠,从而推动件16运动时带动辅助动簧片223运动,使辅助动触点221与两侧的其中一个辅助静触点222接触,切换该辅助触点的闭合或者断开状态。由于与辅助动簧片223抵靠的侧壁是由开设在推动件16的凹槽161形成,因此两侧壁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只要控制推动件16这一个零件的运动即可控制辅助动簧片223的往复运动,控制更简单可靠。
由于辅助触点22的切换是依靠推动件16推动辅助动簧片223来实现的,因此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对辅助触点22动作的可靠性影响较大。例如推动件16的位置过高或者过低(参考图6和图7所示方向)使辅助动触点221与本应断开的辅助静触点222接触,使得本应断开的辅助触点22未处于断开的状态,或者使得本应闭合的辅助触点22不稳定闭合甚至断开。又由于辅助动簧片223与推动件16之间是间接连接,且二者之间的连接件包括推杆14、固定件17、第三弹性件18、动铁芯11、线圈13等多个零件,因此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安装误差也较大。因此,在两固定件17之间设置调节件19用来微调推动件16与辅助动簧片之间的相对位置,本例中调节件19是垫片,其套设在推杆14上,且位于远离推杆14端部的固定件17与第三弹性件18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垫片套设在靠近推杆14端部的固定件17与推动件16之间。此外,调节件19还可以是径向穿设在推杆上的销钉或者螺钉。
辅助触点22、线圈引脚3和反力簧片4沿着推动件16周向交错布置,辅助触点22分别设置在图2和图3中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位置,线圈引脚3分别设置在中部的两侧,反力簧片4设置在左下角和右上角的位置,因此两辅助动簧片223和反力簧片4对推动件18的反弹力是对称的,使推动件16受力平衡,避免推动件承受单向力而侧翻。上述上下左右方向仅描述图2中所示的方向,是为了说明辅助触点22、线圈引脚3和反力簧片4沿着推动件16周向交错布置,而不代表辅助触点22、线圈引脚3和反力簧片4在触点面板26上的真实位置,且只有辅助触点22和反力簧片4有对推动件形成反弹力,而线圈引脚3未形成对推动件16的反弹力,为了推动件16受力平衡,将线圈引脚3设置在中部。如果辅助触点22、线圈引脚3和反力簧片4的数量或者类型发生变化,辅助触点22、线圈引脚3和反力簧片4的位置应相应变化,以使推动件的受力平衡,避免受力不平衡而发生侧翻。
参阅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当线圈13未被激励时,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在第一弹性件15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间距,主触点断开,辅助动触点221与其中一个辅助静触点222闭合,辅助动触点221与另一个辅助静触点222断开;当线圈13通电激励时,动铁芯11和静铁芯12吸合,推杆14随着动铁芯11沿着图6和图7中所示方向向上运动,使主触点闭合,同时带动推动件16及辅助动簧片223和反力簧片4向上运动,使辅助动触点221切换至与原本断开的辅助静触点222闭合,且原本闭合的辅助静触点222断开,从而切换辅助触点22的状态,此时反力簧片4变形并对推动件16施加反弹力;当线圈13再次断电时,第一弹性件15和反力簧片4施加在推动件16上的反弹力使动铁芯11与静铁芯12分开,推杆14、推动件16、辅助触点22、反力簧片4均恢复原位。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主触点、辅助触点,电磁系统包括动铁芯、静铁芯、线圈、推杆和第一弹性件,推杆穿设在动铁芯、静铁芯和线圈中心,且推杆与动铁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推杆上,且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靠在动铁芯和静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点与推杆连接,推杆运动使主触点闭合或者断开,推杆上套设有推动件,推动件与辅助触点连接,从而推杆运动带动推动件运动使辅助触点闭合或者断开;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线圈未激励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推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与推动件保持一定的间距,线圈通电激励时,推动件推动第二弹性件变形,从而第二弹性件产生促使推动件恢复原位的反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包括触点面板,线圈套设在线圈架,触点面板设置在线圈的一端,且触点面板的一侧与线圈架形成连接关系,第二弹性件与辅助触点均安装在触点面板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面板还设有线圈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片,弹簧片一端固定安装在触点面板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设置在推动件的运动路径上,且线圈未激励时,自由端与推动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触点包括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辅助动触点设置在辅助动簧片上,辅助静触点设置在辅助静簧片上,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之间设有绝缘片,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绝缘片并排设置,并通过穿设在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绝缘片上的连接件将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绝缘片固定在触点面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具有凹槽,辅助动簧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辅助动簧片延伸的方向与推动杆的运动方向垂直,推动件运动时带动凹槽内的辅助动簧片运动,使辅助动触点靠近或者远离辅助静触点,从而使辅助触点闭合或者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设有沿轴向间隔布置的两固定件,推动件设置在固定件之间,推动件和其中一个固定件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固定件、第三弹性件和推动件之间的连接均是抵靠连接,推动件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固定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设置的固定件之间还设有调节件,从而调节推动件在推杆上的位置来调节辅助动簧片与推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CN202320248663.X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接触器 Active CN219497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8663.XU CN219497666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8663.XU CN219497666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666U true CN21949766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8663.XU Active CN219497666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365B (zh) 直流继电器
CN102947915A (zh) 电磁继电器
KR101414715B1 (ko) 스위칭 디바이스, 그 스위칭 디바이스를 어셈블링 및 동작시키는 방법, 및 그 스위칭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EP0186393A2 (en) Remotely controllable relay
CN219497666U (zh) 一种接触器
CN218975361U (zh) 继电器
WO2024000770A1 (zh) 继电器
CN115692107A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1479955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3781936U (zh) 一种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09427509B (zh) 继电器
CN221327613U (zh) 一种可实现多种辅助触点型式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及转换辅助触头结构
CN112509869A (zh) 一种大负载电磁继电器
CN221125822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用抗短路结构
CN218887076U (zh) 一种高抗短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21596306U (zh) 一种带微动开关的接触器磁路装置
CN220963077U (zh) 一种接触装置以及开关设备
CN216793570U (zh) 小型化、具有双转换开关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8471854U (zh) 继电器
US20230162936A1 (en) Relay device
CN218299715U (zh) 继电器
CN221861540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8996627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20753325U (zh) 一种触点组可配置的接触器推动块部分
CN219873350U (zh) 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