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6784U - 镜头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镜头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6784U
CN219496784U CN202320966731.6U CN202320966731U CN219496784U CN 219496784 U CN219496784 U CN 219496784U CN 202320966731 U CN202320966731 U CN 202320966731U CN 219496784 U CN219496784 U CN 219496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il
optical axis
magnet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67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杨洋
陈曦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吕新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67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6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6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6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包括底座、框架和载体,底座内设有第一线圈;框架为绕光轴方向延伸的环状且可活动连接至底座,底座设有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载体可活动连接至框架的环内且设有第二线圈;第一磁石的极性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分布并与第一线圈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磁石与第一线圈配合可驱动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光轴方向两两垂直;第一磁石与第一线圈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磁石的极性沿光轴方向分布且与第二线圈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相对设置,第二磁石与第二线圈配合可驱动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第二磁石与第二线圈相对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

Description

镜头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自动对焦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中。配置有自动对焦功能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拍摄时自动对被拍摄物体进行对焦,实现对被拍摄物体的清晰成像。
镜头驱动机构的自动对焦和防抖功能一般依赖磁石和线圈的配合实现。线圈通电后,磁石的磁场可以使得线圈中的运动电荷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即为推动镜头的推力。
洛伦兹力的大小会影响镜头驱动机构的推力,进而影响终端设备自动对焦和防抖的速度,因此,提高磁石和线圈之间的洛伦兹力相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该镜头驱动机构可以快速实现镜头对焦和防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所述镜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镜头运动,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第一线圈;
框架,所述框架为绕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环状且可活动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
载体,所述载体可活动连接至所述框架的环内且设有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磁石的极性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可驱动所述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磁石的极性沿所述光轴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沿所述光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磁石的极性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磁石沿所述第二方向叠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背离所述第一线圈的侧面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对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的极性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磁石沿所述第二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石相吸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石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光轴方向间隔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磁石沿所述光轴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磁石相吸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石背离所述第二线圈的侧面设有第二凹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的顶部并罩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外部;
上簧片,所述上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
下簧片,所述下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以及
多个悬丝,多个所述悬丝的顶端与所述上簧片连接,底端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分别开设凹槽,从而增加了第一磁石与第一线圈之间以及第二磁石和第二线圈之间的洛伦兹力,进而提高了驱动框架和载体的推力,可以更加快速驱动框架和载体运动。而且,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开设凹槽后,可以减轻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的重量,进而减少镜头驱动机构的整体重量,使得镜头驱动机构更加轻巧灵活。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镜头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机构中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悬丝和底座的组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石和第一线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石和第一线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石和第二线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石和第二线圈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磁石、第二磁石和载体的组装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石、第二磁石、载体和底座的组装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磁石、第二磁石和载体的组装图。
图12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0、镜头驱动机构;1、底座;11、第一线圈;12、底板;13、电路板;2、框架;21、第一磁石;211、第一凹槽;22、第二磁石;221、第二凹槽;222、第二凹腔;3、载体;31、第二线圈;4、上簧片;5、下簧片;6、悬丝;7、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100,该镜头驱动机构100轻质且具有较大的推力,可用于驱动镜头运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1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镜头驱动机构100包括底座1、框架2、载体3、上簧片4、下簧片5、四个悬丝6和外壳7等。其中,底座1用于承载框架2和载体3,外壳7用于防护外部异物干涉框架2和载体3运动。载体3用于安装镜头并可带动镜头沿光轴方向Z移动,以调节镜头焦距。框架2用于与载体3配合防止镜头抖动。上簧片4和下簧片5用于驱动载体3复位。四个悬丝6可用于将框架2悬空与底座1的上方,防止框架2运动过程中触碰底座1。
具体地,底座1包括底板12和电路板13,底板12所在平面与镜头的光轴方向Z垂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12为矩形板,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2也可以为圆形板或其他形状的板状。
底板12内设有内置电路,该内置电路可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电路板13铺设至底板2的顶面并与底板卡接,电路板13与底板12内的内置电路电连接。此外,电路板13内还设有第一线圈11。应理解,也可以不设置电路板13,直接将第一线圈11设置于底板的内部并与内置电路电连接。
框架2为光轴方向Z延伸形成的环状,框架2悬空于电路板13的上方且设有第一磁石21和第二磁石22,其中第一磁石21和第一线圈11配合用于驱动框架2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运动。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径向上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且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与镜头的光轴方向Z垂直。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12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与第一方向X平行,另外两个侧部沿第二方向Y平行。
第一磁石21与第一线圈11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位于第一磁石21的两个极性之间且朝向第一线圈11开放。
现有技术中,第一磁石21的磁化区集中在第一磁石21的两个磁化区,即两个磁化区形成N极和S极。在第一凹槽21的两个极性之间开设第一凹槽211后,部分磁化区分布在第一凹槽211附近,从而使得第一磁石21内部增加了磁化区的数量,进而改变了磁场线的分布,即增加了从第一磁石21的N极或S极至第一凹槽211附近的磁场线,由于第一凹槽211更靠近第一线圈11,该部分磁场线也会穿过第一线圈11,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第一磁石21穿过与第一线圈11的磁通量,提高了第一磁石21和第一线圈11产生的洛伦兹力,进而增加驱动框架2的推力。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磁石2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与第一线圈11沿光轴方向Z相对设置,而且第一磁石21的极性沿第一方向X分布,即第一磁石21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一磁石21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第一凹槽211位于第一磁石21沿光轴方向Z的侧面且朝向第一线圈11开放,第一凹槽211从第一磁石21的底面凹陷形成并优选沿第二方向Y贯穿第一磁石21。第一线圈11位于第一凹槽211的底部。第一磁石21的磁场线分为两部分穿过第一线圈11,其中,第一部分磁场线从第一磁石21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穿过第一线圈11,第二部分磁场线从第一磁石21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分别至第一凹槽211并穿过第一线圈11。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第一磁石21穿过第一线圈11的磁通量明显增大。可选地,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凹槽211,多个第一凹槽211可与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
作为更优选方案,第一磁石21远离第一线圈11的侧面设置第一凹腔,或者设置多个第一凹腔,第一凹腔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11可以不同,优选第一凹腔的数量和第一凹槽211的数量一致且形状相同,多个第一凹腔优选与多个第一凹槽211沿光轴方向Z对齐,可以增加第一磁石21形状以及磁场的稳定性。
更优选地,框架2上设置多个第一磁石21,多个第一磁石21沿第二方向Y叠置并相邻两个第一磁石21相吸设置,不限制第一磁石21的数量。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一磁石2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与第一线圈11沿光轴方向Z相对设置,而且第一磁石21的极性可以沿第二方向Y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石21的极性位于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第一凹槽211位于与第一线圈11相对的底面,并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磁石21。同样,第一磁石21的磁场线同样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磁场线从第一磁石2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穿过第一线圈11,另一部分磁场线从第一磁石2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凹槽211并穿过第一线圈11,第一凹槽211的设置同样增加第一磁石21和第一线圈11的磁通量以及洛伦兹力。
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本实例中第一磁石21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凹槽211,第一磁石21与第一线圈11相背离的侧面也可以设置第一凹腔,不再赘述。
此外,作为优选方案,两个第一磁石21沿第二方向Y叠置,如图5所述,且两个第一磁石21相吸,每个第一磁石21与第一线圈11相对的一面均设有第一凹槽211。两个第一磁石21组合后的磁场线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磁场线从两个第一磁石21各自的N极至S极并穿过第一线圈11;第二部分磁场线从两个第一磁石21中的一个第一磁石21的N极至另一个第一磁石21的S极并穿过第一线圈11;第三部分磁场线从两个第一磁石21的第一凹槽211至各自的N极或S极并穿过第一线圈11。三部分磁场线分别穿过第一线圈11,可以极大地增加第一磁石21至第一线圈11的磁通量。
应理解,也可以设置更多个沿第二方向Y叠置的第一磁石21,相邻两个第一磁石21相吸设置且每个第一磁石21均设置第一凹槽211。优选地,每个第一磁石21与第一线圈11背离的侧面设置第一凹腔,第一凹腔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11数量相同且沿光轴方向Z对齐,可以增加多个第一磁石21的稳定性。
此外,第一磁石21也可以沿任意径向方向延伸,例如第一磁石21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倾斜设置并安装于框架2的四个角部,第一磁石21的极性分布只要与光轴垂直即可,不限制第一磁石21的延伸方向。
第二磁石22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第二线圈31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如图6所示,第二磁石22的极性沿光轴方向Z分布,第二凹槽221设置于第二磁石22与第二线圈31相邻的侧面,即位于第二磁石22沿第一方向X的一个侧面。第二磁石22的磁场线也分为俩部分,第一部分磁场线由第二磁石22的顶部至底部并穿过第二线圈31,第二部分磁场线由第二磁石22的顶部或底部至第二凹槽221并贯穿第二线圈31,第二凹槽221同样增加了第二磁石22穿过第二线圈31的磁通量。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两个第二磁石22沿光轴方向Z叠置且每个第二磁石22与第二线圈31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第二凹槽221,且两个第二磁石22相吸,即两个第二磁石22的N极或S极相互抵靠。相对于单个第二磁石22的情况,两个第二磁石22叠置后,可以增加一部分磁场线,该磁场线从两个第二磁石22中的一个第二磁石22的N极至另一个第二磁石22的S极,该部分磁场线也穿过第二线圈31,进一步增加了穿过第二线圈31的磁通量和洛伦兹力。应理解,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个沿光轴方向Z叠置的第二磁石22,且保证相邻的两个第二磁石22彼此相吸即可。
应理解,也可以设置更多个第二凹槽221,多个第二凹槽221沿光轴方向Z间隔排列即可,相邻两个第二凹槽221之间会形成新的磁场线,也同样可以增加穿过第二线圈31的磁通量。
第二磁石22远离第二线圈31的侧面也可以设置第二凹腔222,第二凹腔222的数量可以为单个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凹腔222的数量优选和第二凹槽221的数量相同且沿第一方向X对齐,可以增加第二磁石22的稳定性。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磁石22远离第二线圈31的侧面分别设置第二凹腔222,且两个第二凹腔222分别与两个第二磁石22沿第一方向X对齐,而且两个第二凹腔222的形状分别与两个第二凹槽221的形状相同。应理解,第二凹腔222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二凹槽221的形状不同,例如第二凹槽221可以设置成矩形槽,第二凹腔222可以设置成截面为多边体的柱体槽,不限制第二凹槽221和第二凹腔222的具体形状。
第二磁石22也可以设置成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与第二线圈31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或者第二磁石22也可以沿径向的任意方向延伸,例如第二磁石22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倾斜设置并安装于框架2的四个角部,第二磁石22的极性分布只要与光轴平行即可,不限制第二磁石22的延伸方向,只要第二磁石22与第二线圈31沿径向相对设置且极性沿光轴方向Z分布即可。
上簧片4和下簧片5分别具有弹性,上簧片4位于框架2和载体3的顶部,下簧片5位于框架2和载体3的底部,上簧片4和下簧片5分别与框架2和载体3连接,载体3运动后,上簧片4和下簧片5配合可驱动载体3复位。
四个悬丝6分别位于框架2的四个角部并四个悬丝6的顶端分别与上簧片4连接,底端沿光轴方向Z朝向底座1延伸并超出框架2的底部,四个悬丝6的底端分别与底座1连接并使得框架2和底座1间隔设置。
外壳7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框架2、载体3、上簧片4、下簧片5和四个悬丝6,外壳7的底部开口且底端与底座1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磁石21和第二磁石22分别开设凹槽,从而增加了第一磁石21与第一线圈11之间以及第二磁石22和第二线圈31之间的洛伦兹力,进而提高了驱动框架2和载体3的推力,可以更加快速驱动框架2和载体3运动,进而实现快速对焦和防抖。而且,第一磁石21和第二磁石22开设凹槽后,可以减轻第一磁石21和第二磁石22的重量,进而减少镜头驱动机构100的整体重量,使得镜头驱动机构100更加轻巧灵活。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镜头驱动机构,所述镜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镜头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第一线圈;
框架,所述框架为绕光轴方向延伸的环状且可活动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
载体,所述载体可活动连接至所述框架的环内且设有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磁石的极性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可驱动所述框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磁石的极性沿所述光轴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沿所述光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磁石的极性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石沿所述第二方向叠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背离所述第一线圈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的极性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石沿所述第二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石相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石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光轴方向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磁石沿所述光轴方向叠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磁石相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石背离所述第二线圈的侧面设有第二凹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的顶部并罩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外部;
上簧片,所述上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
下簧片,所述下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以及
多个悬丝,多个所述悬丝的顶端与所述上簧片连接,底端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
CN202320966731.6U 2023-04-25 2023-04-25 镜头驱动机构 Active CN219496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6731.6U CN219496784U (zh) 2023-04-25 2023-04-25 镜头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6731.6U CN219496784U (zh) 2023-04-25 2023-04-25 镜头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6784U true CN219496784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1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6731.6U Active CN219496784U (zh) 2023-04-25 2023-04-25 镜头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6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3861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image stablilizer function
US20150160470A1 (e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KR101308621B1 (ko) 소형 카메라용 액츄에이터
JP2013250299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150198817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219496782U (zh) 自动对焦马达及摄像模组
US8014658B2 (en) Image stabilizer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CN102437706B (zh) 驱动物体直线运动的装置的实现方法和直线电动机
TWI484727B (zh) 音圈馬達、採用該音圈馬達之相機模組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US8072099B2 (en) Voice coil motor for driving lens group
US20170199392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219496784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6520527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6300268A (zh) 一种自动对焦结构及其摄像装置
CN220043203U (zh) 镜头驱动模组及其音圈马达
WO2023236273A1 (zh) 摄像装置、相机及电子设备
US20050141359A1 (en) Slim type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CN219179678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组件
CN220020001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20368759U (zh) 云台摄像模组
CN220040847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机构
CN219999207U (zh) 云台摄像模组及其框架组件
CN219456608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220043202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7353541A (zh) 磁体、使用充磁器对磁体加磁的方法和镜头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