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5019U - 卷尺传感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尺传感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5019U
CN219495019U CN202320319013.XU CN202320319013U CN219495019U CN 219495019 U CN219495019 U CN 219495019U CN 202320319013 U CN202320319013 U CN 202320319013U CN 219495019 U CN219495019 U CN 219495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eat
tape
flat cable
flexible fla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90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克栋
黄杰峰
侴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90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5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5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5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尺传感器装置,包括:安装座体、测距装置和通信部;安装座体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供尺带穿过的通道,且通道在第二方向上与尺带的形状相配合,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测距装置与安装座体的内腔连接,且测距装置在第三方向上与尺带相对布置,其中,第三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通信部开设于安装座体上,且通信部与安装座体的内腔相连通;通信部与测距装置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布置的通信部提高了测距装置信号传播的质量,防止安装座体对测距装置发射的信号造成干扰,利于提高测距精度。

Description

卷尺传感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距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卷尺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卷尺中需要利用卷尺传感器装置的测距装置采集尺带拉出壳体的长度,尺带需要从卷尺传感器装置中穿过。
目前在卷尺传感器装置中测距装置与尺带均需要利用安装座体进行装配。不过安装座体封闭的内腔往往会对测距装置发射的信号造成干扰,不利于测距装置的信号处理,进而影响测距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测距装置发射信号受到干扰而造成测距精度不准确问题,提供一种卷尺传感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卷尺传感器装置,包括:
安装座体,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供尺带穿过的通道,且所述通道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尺带的形状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测距装置,与所述安装座体的内腔连接,且所述测距装置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尺带相对布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以及
通信部,开设于所述安装座体上,且所述通信部与所述安装座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通信部与所述测距装置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距装置包括:
软排线,与所述安装座体的内腔连接;以及
第一读码元件,安装在所述软排线上靠近所述软排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读码元件与所述尺带的第一侧相对布置;所述通信部与所述第一读码元件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读码元件在所述软排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距装置还包括:
第二读码元件,安装在所述软排线上靠近所述软排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读码元件与所述尺带的第二侧相对布置,其中,所述尺带的第二侧相背于所述尺带的第一侧;所述通信部与所述第二读码元件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读码元件在所述软排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尺带的第一侧和所述尺带的第二侧均印设可见的步进码和不可见的步进码;所述尺带的第二端印设可见的纠正码和不可见的纠正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盖板,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安装座体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盖板,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安装座体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安装座体的第二端相背于所述安装座体的第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安装座体上,所述测距装置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安装座体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体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沿所述第三方向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腔拼合形成所述安装座体的内腔,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边缘拼合形成所述通道;所述测距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测距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座体上开设与所述安装座体的内腔相连通的通信部,并使通信部与测距装置发射信号的位置相对,提高了测距装置信号传播的质量,防止安装座体对测距装置发射的信号造成干扰,利于提高测距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卷尺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卷尺传感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安装座体;
11-通道;
12-第一安装座;
13-第二安装座;
14-安装孔;
20-测距装置;
21-软排线;
22-第一读码元件;
23-第二读码元件;
30-通信部;
40-第一盖板;
50-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卷尺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卷尺传感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方向进行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方向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二方向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左右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三方向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卷尺传感器装置,包括:安装座体10、测距装置20和通信部30。安装座体10沿第一方向(如附图所示的前后方向)设置有供尺带穿过的通道11,且通道11在第二方向(如附图所示的左右方向)上与尺带的形状相配合,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测距装置20布置于安装座体的内腔,并且测距装置20安装于安装座体10的内腔上,且测距装置20在第三方向(如附图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与尺带相对布置,其中,第三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也就是说测距装置20在第三方向上可以同时与尺带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布置,也可以仅与尺带的正面相对布置,还可以仅与尺带的背面相对布置。通信部30开设于安装座体10上,且通信部30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相连通;通信部30与测距装置20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座体上开设与所述安装座体的内腔相连通的通信部,并使通信部与测距装置发射信号的位置相对,提高了测距装置信号传播的质量,防止安装座体对测距装置发射的信号造成干扰,利于提高测距精度。
其中,通信部30可以为开设于安装座体上的通孔,避免安装座体壁面结构对测距装置发射的信号造成干扰,提高了测距装置信号传播的质量,利于提高测距精度。需要说明的是,通信部30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还可加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悉的利于提高信号传播质量的装置,例如信号干扰屏蔽装置等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测距装置20包括:软排线21和第一读码元件22。软排线21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连接。第一读码元件22安装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21的第一端,第一读码元件22与尺带的第一侧相对布置;通信部30与第一读码元件22相对设置。
其中,软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印制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对PCB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
以下对软排线21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软排线21的第一安装点位布置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的第一端的位置,软排线21的第一安装点位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顶部连接,此时安装在软排线21上的第一读码元件22与尺带的正面(如附图所示的上面)相对布置。软排线21的第二安装点位布置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的第二端的位置,软排线21的第二安装点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底部连接。软排线21的第一安装点和软排线21的第二安装点之间的软排线21可以贴附布设于安装座体10的内腔,软排线21的具体形状可以参考如图2所示的U型结构,抱夹于尺带的两侧(如附图所示的上侧和下侧),以使尺带可以从软排线21的U型结构间穿过。
可选地,两条软排线21可以分别安装在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此时安装在软排线21上的第一读码元件22可以与尺带的正面(如附图所示的上面)和背面(如附图所示的下面)相对布置。可以理解的是,软排线21也可以单独安装在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顶部或底部,以使第一读码元件22仅与尺带的单面相对。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读码元件22在软排线21上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均匀分布。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均匀分布可以例如是呈线型均匀分布、呈S型均匀分布,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悉的布置方式均可以选择,这里不再一一例举。多个第一读码元件22在软排线21上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均匀分布。其中,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均匀分布可以例如是线型阵列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测距装置20包括:软排线21和第二读码元件23。第二读码元件23安装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21的第二端,第二读码元件23与尺带的第二侧相对布置,其中,尺带的第二侧相背于尺带的第一侧;通信部30与第二读码元件23相对设置。
可选地,软排线21的具体形状可以参考如图2所示的U型结构,抱夹于尺带的两侧(如附图所示的上侧和下侧),以使尺带可以从软排线21的U型结构间穿过。此时,第二读码元件23安装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的第二端的位置,并且与尺带的背面(如附图所示的下面)相对布置。
可选地,软排线21可以直接安装在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底部,此时安装在软排线21上第二读码元件23与尺带的背面(如附图所示的下面)相对布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读码元件23在软排线21上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均匀分布。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均匀分布可以例如是呈线型均匀分布、呈S型均匀分布,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悉的布置方式均可以选择,这里不再一一例举。多个第二读码元件23在软排线21上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均匀分布。其中,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均匀分布可以例如是线型阵列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测距装置20包括:软排线21、第一读码元件22和第二读码元件23。
具体的,软排线21的第一安装点位布置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的第一端的位置,软排线21的第一安装点位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顶部连接,此时安装在软排线21上的第一读码元件22与尺带的正面(如附图所示的上面)相对布置。软排线21的第二安装点位布置在软排线21上靠近软排线的第二端的位置,软排线21的第二安装点与安装座体10的内腔的底部连接,此时安装在软排线21上的第二读码元件23与尺带的背面(如附图所示的下面)相对布置。测距装置20的软排线21抱夹于尺带的两侧(如附图所示的上侧和下侧),以使尺带可以从软排线21的U型结构间穿过,第一读码元件22和第二读码元件23均可读取印设于尺带两侧的可见的步进码和不可见的步进码,第二读码元件23还可以读取印设于尺带背面(如附图所示的下面)的可见的纠正码和不可见的纠正码。
关于测距装置20与安装座体10的安装还需要说明的是,测距装置20的一端穿过开设于安装座体10上的安装孔14伸出至安装座体10的外部。具体的,安装孔14开设于安装座体10的顶部,软排线21的第一端穿过开设于安装座体10的顶部的安装孔14伸出至安装座体10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盖板40。第一盖板40沿第三方向与安装座体10的第一端连接。具体的,第一盖板40安装在安装座体10的外壁的顶部,由于在安装座体上开设有通信部30、安装孔14等孔隙结构,通过设置第一盖板利于安装座体顶部的防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盖板50。第二盖板50沿第三方向与安装座体10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安装座体10的第二端相背于安装座体10的第一端。具体的,第二盖板50安装在安装座体10的外壁的底部,利于安装座体底部的防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盖板40和第二盖板50,分别安装在安装座体10的上侧和下侧。其中,第一盖板40和第二盖板50的具体形状不进行具体限定,在满足装配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尽量使卷尺传感器装置整体结构精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座体10包括: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沿第三方向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连接状态下,第一安装座12的内腔和第二安装座13的内腔拼合形成安装座体10的内腔,第一安装座12的边缘和第二安装座13的边缘拼合形成通道11;测距装置2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12连接,测距装置20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13连接。
以下对于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沿第三方向可拆卸地连接进行具体说明。参考图2所示,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也可以选择扣合连接。
进一步地,测距装置20的软排线21的第一安装点位与第一安装座12连接,并且软排线21上的第一读码元件22与尺带的正面(如附图所示的上面)相对布置。测距装置20的软排线21的第二安装点位与第二安装座13连接,并且软排线21上的第二读码元件23与尺带的背面(如附图所示的下面)相对布置。
参阅图3所示,图3示出了图2中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通信部30提供的通孔结构可以开设在第一安装座12上,并且与第一安装座12的内腔相连通。此时,开设在第一安装座12上的通信部30与软排线21上布置第一读码元件22的位置相对,以利于提高第一读码元件22发送信号的传播质量,提高读码精度。
参阅图4所示,图4示出了图2中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通信部30提供的通孔结构可以开设在第二安装座13上,并且与第二安装座13的内腔相连通。此时,开设在第二安装座13上的通信部30与软排线21上布置第二读码元件23的位置相对,以利于提高第二读码元件23发送信号的传播质量,提高读码精度。
可选地,第一盖板40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2的顶部,以利于优化第一安装座12的防尘效果。第二盖板50安装在第二安装座13的底部,以利于第二安装座13的防尘效果。通过布置第一盖板40和第二盖板50有利于保持安装座体的内腔的洁净。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仅安装第一盖板40、第二盖板50中的任一个,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体(10),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供尺带穿过的通道(11),且所述通道(11)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尺带的形状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测距装置(20),与所述安装座体(10)的内腔连接,且所述测距装置(20)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尺带相对布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以及
通信部(30),开设于所述安装座体(10)上,且所述通信部(30)与所述安装座体(10)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通信部(30)与所述测距装置(20)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20)包括:
软排线(21),与所述安装座体(10)的内腔连接;以及
第一读码元件(22),安装在所述软排线(21)上靠近所述软排线(2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读码元件(22)与所述尺带的第一侧相对布置;所述通信部(30)与所述第一读码元件(22)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读码元件(22)在所述软排线(2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20)还包括:
第二读码元件(23),安装在所述软排线(21)上靠近所述软排线(2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读码元件(23)与所述尺带的第二侧相对布置,其中,所述尺带的第二侧相背于所述尺带的第一侧;所述通信部(30)与所述第二读码元件(23)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读码元件(23)在所述软排线(2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带的第一侧和所述尺带的第二侧均印设可见的步进码和不可见的步进码;所述尺带的第二端印设可见的纠正码和不可见的纠正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盖板(40),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安装座体(10)的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盖板(50),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安装座体(10)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安装座体(10)的第二端相背于所述安装座体(10)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孔(14),开设于所述安装座体(10)上,所述测距装置(20)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4)伸出至所述安装座体(10)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尺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体(10)包括: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所述第一安装座(1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3)沿所述第三方向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3)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安装座(12)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3)的内腔拼合形成所述安装座体(10)的内腔,所述第一安装座(12)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3)的边缘拼合形成所述通道(11);所述测距装置(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2)连接,所述测距装置(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13)连接。
CN202320319013.XU 2023-02-27 2023-02-27 卷尺传感器装置 Active CN219495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9013.XU CN219495019U (zh) 2023-02-27 2023-02-27 卷尺传感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9013.XU CN219495019U (zh) 2023-02-27 2023-02-27 卷尺传感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5019U true CN219495019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9013.XU Active CN219495019U (zh) 2023-02-27 2023-02-27 卷尺传感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5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187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7354205B2 (en) Electro-optical composite connector
US768661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US9373920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module that includes molded part insert-molded with contacts each including first contact part, second contact part, and body that extend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ontact parts and includes spring portion greater in width than first and second contact parts
JP563409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用プリント基板フットパターン
US7513786B2 (en)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682162B2 (en) Low profile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th cable
US20070072457A1 (en) Connector
USRE46475E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connectors
JP4398671B2 (ja) 平衡伝送用コネクタ
US6309223B1 (en) Terminal assembly for flexible circuit strip
US7445515B1 (en) Audio jack
JP2017050235A (ja) コネクタソケ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US7815468B2 (en) Connector
CN219495019U (zh) 卷尺传感器装置
US10617019B2 (en) Board holding apparatus
JP4896235B2 (ja) 車載用無線受信装置
JP7008597B2 (ja) 検出装置
CN219640824U (zh) 传感测距装置及卷尺
CN103199359A (zh) 线缆组件
US200700875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CN221226619U (zh) 弹片连接器、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4554376B (zh) 麦克风及电子设备
CN212519736U (zh) 电路板固定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542763U (zh) 连接器及信号传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