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0302U - 一种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0302U
CN219490302U CN202320615458.2U CN202320615458U CN219490302U CN 219490302 U CN219490302 U CN 219490302U CN 202320615458 U CN202320615458 U CN 202320615458U CN 219490302 U CN219490302 U CN 219490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ve
needle
knitting
paths
jacqu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54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波
王伟
周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Attractiv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Attractiv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Attractiv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Attractiv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54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0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0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0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针织面料,涉及服装面料的技术领域,针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针织面料包括若干编织循环单元;编织循环单元包括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并且编织循环单元由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循环编织;第一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纬平针组织循环编织;第二组织部为单面提花组织;第三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罗纹组织循环编织。本申请在保证针织面料保温性能的同时改善了改善面料延伸性。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装面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
针织面料制成的成衣一般常在春秋季节使用,由于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出于防寒考虑,市面上通常采用罗纹组织或提花组织在编织机上编织成较为厚实的针织面料,以保证在针织面料的保温性能。然而面料的厚度提高以后,其弹性和延伸性偏低,存在一定束缚感,在制成成衣后的穿着舒适度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保证针织面料保温性能的同时,改善面料的延伸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针织面料。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织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针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所述针织面料包括若干编织循环单元;
所述编织循环单元包括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并且所述编织循环单元由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循环编织;
所述第一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纬平针组织循环编织;
所述第二组织部为单面提花组织;
所述第三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罗纹组织循环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循环单元内分布有罗纹组织和提花组织,编织得到的面料较为厚实,以降低身体的热量和外界的冷空气交换的速度,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暖效果,且较多的浮线的组织结构,能使面料具有蓬松柔软的质地;且罗纹组织由于面料的两面均由线圈纵行交替而达到平衡,因此,编织而成的面料也比较平整;而纬平针组织也分布于编织循环单元内,使得面料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存在较好的延伸性,从而使得面料不易起皱、变形,制成成衣后也能够提升成衣的穿着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编织循环单元以48路为一个循环;所述编织循环单元按照3路一循环依次设置为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循环单元以48路为一循环,且按照3路一循环的方式进行以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为顺序进行依次循环编织,使得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第三组织部得以均匀分布于面料内,面料单位面积内的组织构成相同,从而提升面料整体的保温性能和舒适度。
可选的,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一组织部;
并且第1、4、7、10、13、16、19、22路为纬平针组织、提花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25、28、31、34、37、40、43、46路为提花组织、纬平针组织依次循环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24路内的第一组织与25-48路内的第一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交错循环,使得编织循环单元形成四个花型区域,且形成两组不同花型,以增加面料表面花型的多样性。
可选的第1、7、13、19、25、31、37、43路中的提花组织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第4、10、16、22、28、34、40、46路中的提花组织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表面形成有规则的凹凸状花型,从而使得面料表面形成立体纹路,提升面料质感。
可选的,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二组织部;
并且第2、8、14、20、26、32、38、44路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第5、11、17、23、29、35、41、47路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路均为单面提花组织,单面提花组织均匀分布于循环编织单元内;提花组织的脱散性小,以提升面料的整体的连接强度,当面料中某根纬纱断裂或线圈与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其余纬纱不易分离。
可选的,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路均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下针提花;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48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上针提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表面形成有规则的凹凸状花型,从而使得面料表面形成立体纹路,提升面料质感。
可选的,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三组织部;
第3、6、9、12、15、18、21、24路为提花组织、罗纹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27、30、33、36、39、42、45、48路为罗纹组织、提花组织依次循环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24路内的第一组织与25-48路内的第一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交错循环,使得编织循环单元形成四个花型区域,且形成两组不同花型,以增加面料表面花型的多样性。
可选的,第3、9、15、21、27、33、39、45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第6、12、18、24、30、36、42、48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且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上针提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表面形成有规则的凹凸状花型,从而使得面料表面形成立体纹路,提升面料质感。
可选的,所述编织循环单元中的第1、4、7、10、13、16、19、22、27、30、33、36、39、42、45、48路采用甲纱,剩余路的纱线采用乙纱;所述甲纱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乙纱采用若干股大豆纤维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莱卡纤维的高弹性和高强度性能,能提高针织面料的延展性和抗褶皱能力,同时苎麻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吸湿透气的特点,从而使得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的能力;
而大豆纤维具有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具有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面料的保暖效果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提花组织、纬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在编织循环单元内部均匀分布,罗纹组织和提花组织编织得到的面料较为厚实,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暖效果,编织而成的面料也比较平整,纬平针组织使得面料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存在较好的延伸性,制成成衣后也能够提高成衣的穿着舒适度;2.甲纱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通过莱卡纤维的高弹性和高强度性能,进一步提高了针织面料的延展性和抗褶皱能力,同时苎麻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吸湿透气的特点,从而使得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织面料1-24路的编织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织面料25-48路的编织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针织面料的正面花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针织面料,参照图1和图2,针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并且以48路作为一个编织循环单元,即由48根纬纱编织而成。针织面料采用普通双面大圆机织造。
一个编织循环单元由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循环编织而成。第一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纬平针组织循环编织;第二组织部为单面提花组织;第三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罗纹组织循环编织。编织循环单元按照3路一循环依次设置为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针织面料在机织时,上、下织针采用相对排针,且最小花型循环为12枚针。在一个最小花型循环内,第一组织部前六纵行编织形成的组织与后六纵行编织形成的组织不同。在一个最小花型循环内,第三组织部前六纵行编织形成的组织与后六纵行编织形成的组织不同。
参照图1和图2,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一组织部;并且第1、4、7、10、13、16、19、22路为纬平针组织、提花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25、28、31、34、37、40、43、46路为提花组织、纬平针组织依次循环编织。在第1、7、13、19、25、31、37、43中的提花组织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而成,第4、10、16、22、28、34、40、46中的提花组织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而成;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下针提花。在编织循环单元内形成均匀分布的立体花型纹路,提升针织面料结构表面的立体感。
参照图1和图2,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二组织部,并且第2、8、14、20、26、32、38、44路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而成;第5、11、17、23、29、35、41、47路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而成。且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上针提花。
参照图1和图2,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三组织部。其中第3、6、9、12、15、18、21、24路为提花组织、罗纹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27、30、33、39、36、42、45、48路为罗纹组织、提花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3、9、15、21、27、33、39、45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第6、12、18、24、30、36、42、48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并且第3、6、9、12、15、18、21、24、27、30、33、39、36、42、45、48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上针提花。
参照图1和图2,在编织循环单元内纬平针组织、提花组织和罗纹组织在编织循环单元内交错分布,使针织面料在编织后形成一定厚度,以保障面料的保温性能,与此同时,采用纬平针组织使得针织面料整体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制成成衣后衣物具有较大弹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厚实所带来的束缚感,提高了穿着舒适度。
纬平针组织、提花组织和罗纹组织在编织循环单元内交错分布,使针织面料在编织后形成一定厚度,以保障面料的保温性能;与此同时,采用纬平针组织使得针织面料整体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制成成衣后衣物具有较大弹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厚实所带来的束缚感,提高了穿着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编织循环单元采用甲纱和乙纱循环编织而成,在双面大圆机上纱线的进纱顺序为:第1、4、7、10、13、16、19、22、27、30、33、36、39、42、45、48路喂入甲纱,第2、3、8、9、14、15、20、21、25、26、28、29、31、32、34、35、37、38、40、41、43、44、46、47路喂入乙纱。编织得到的编织循环单元正面花型被划分为四个大小近似的长方形区域,在1-24路内,编织循环单元在1-6纵行上显示甲色;7-12纵行上,乙色线圈和甲色线圈数目相同且间隔配置显示甲乙相间色。在25-48路内,1-6纵行上甲色线圈和乙色线圈数目相同,且相间配置,7-12纵行上显示乙色。在织物反面,1-24路显示乙色,25-48路显示甲乙相间色。使得编织后得到的编织循环单元呈现四色区域效果,增加面料表面花型的多样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针织面料的保温性能和舒适度,甲纱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乙纱采用若干股大豆纤维加捻而成。编织成型后,大豆纤维纱主要出现在织物反面,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以提高编织面料的舒适度。乙纱内苎麻纤维的添加使得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的能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为上、下针纬编结构,所述针织面料包括若干编织循环单元;
所述编织循环单元包括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并且所述编织循环单元由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循环编织;
所述第一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纬平针组织循环编织;
所述第二组织部为单面提花组织;
所述第三组织部由提花组织和罗纹组织循环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循环单元以48路为一个循环;所述编织循环单元按照3路一循环依次设置为第一组织部、第二组织部;和第三组织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一组织部;
并且第1、4、7、10、13、16、19、22路为纬平针组织、提花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25、28、31、34、37、40、43、46路为提花组织、纬平针组织依次循环编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1、7、13、19、25、31、37、43路中的提花组织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第4、10、16、22、28、34、40、46路中的提花组织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二组织部;
并且第2、8、14、20、26、32、38、44路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第5、11、17、23、29、35、41、47路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下针提花;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47、48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上针提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3、6、9、12、15、18、21、24、27、30、33、39、36、42、45、48路,其中每一路均为第三组织部;
第3、6、9、12、15、18、21、24路为提花组织、罗纹组织依次循环编织;第27、30、33、36、39、42、45、48路为罗纹组织、提花组织依次循环编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第3、9、15、21、27、33、39、45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一针成圈、一针浮线循环编织;第6、12、18、24、30、36、42、48 路中的提花组织均为一针浮线、一针成圈循环编织,且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路的提花组织均为上针提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循环单元中的第1、4、7、10、13、16、19、22、27、30、33、36、39、42、45、48 路采用甲纱,剩余路的纱线采用乙纱;所述甲纱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乙纱采用若干股大豆纤维加捻而成。
CN202320615458.2U 2023-03-25 2023-03-25 一种针织面料 Active CN219490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5458.2U CN219490302U (zh) 2023-03-25 2023-03-25 一种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5458.2U CN219490302U (zh) 2023-03-25 2023-03-25 一种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0302U true CN21949030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5458.2U Active CN219490302U (zh) 2023-03-25 2023-03-25 一种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0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2823B (zh) 机织弹力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TWI419655B (zh) Knitted fabrics with knitted fabrics
CN109137247B (zh) 网孔内具有中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93629A (zh)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透气保暖型立体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N109440267B (zh) 一种高低毛隐纬缎档组织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219490302U (zh) 一种针织面料
CN109930299B (zh) 一种双贾卡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9853118B (zh) 具有双面效应的单面纬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217757842U (zh) 一种轻薄透孔针织提花面料及鞋面
CN215328606U (zh) 一种棉莫尼龙双面针织面料
CN215473622U (zh) 一种尼龙莱卡双面弹力布
CN210826563U (zh) 一种具有横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面料
CN215906345U (zh) 具有飘纱提花的三明治网布
CN112921490B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编织多色多层次提花面料的工艺及面料
CN211522485U (zh) 一种具有纵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织物
CN212560641U (zh) 一种赛事用透气经编针孔网布
JP5095274B2 (ja)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279123A (zh) 一种透气楼梯布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218711241U (zh) 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及应用至该面料中的纱线
CN113550060A (zh) 具有飘纱提花的三明治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217948416U (zh) 一种花式面料及用于该花式面料的纱线
CN218969499U (zh) 一种带纹理的针织面料
CN220300978U (zh) 一种远红外自发热蓄热面料
CN216585492U (zh) 一种抗菌耐磨针织面料
CN216885534U (zh) 一种透气网眼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