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9730U - 弹簧枕 - Google Patents

弹簧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9730U
CN219479730U CN202223281227.7U CN202223281227U CN219479730U CN 219479730 U CN219479730 U CN 219479730U CN 202223281227 U CN202223281227 U CN 202223281227U CN 219479730 U CN219479730 U CN 219479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illow
elastic member
cervical vertebra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12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asheng Family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asheng Famil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asheng Family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asheng Famil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12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9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9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9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的一种弹簧枕,包括枕体以及弹性组件,枕体一面的中部具有枕部,枕体一面的两端具有颈部,使得在睡眠时,人体头部能放在枕部中,而此时颈椎部位能落在颈部上,且枕部向下凹陷一定弧度,使得颈部相对于枕部更高,从而通过颈部对颈椎进行支撑,颈部内开设有支撑腔;弹性组件设置于支撑腔内,并对人体颈部进行弹力支撑。本申请通过在枕头颈部内加设弹性组件,使得在使用枕头休息时,能通过枕头颈部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并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使颈部始终贴合人体颈椎,并在弹力的作用下增强对颈椎的支撑能力,从而保障休息时颈椎弯曲度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了颈椎悬空导致存在患病仪隐患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弹簧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领域,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弹簧枕。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用于人体休息时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支撑的床上用品,以保障睡姿舒适,传统枕头在使用时,由于通过将头后枕部放在枕头上,使枕头能对头部抬高,增加睡眠舒适度,而传统枕头在使用时,颈椎会处于悬空的状态,导致颈椎弯曲度发生变化,容易患上颈椎病,导致在睡眠时需要对进步进行支撑,以避免颈椎悬空所产生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枕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枕,具备颈椎弹力支撑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弹簧枕,包括
枕体,其一面的中部具有枕部,所述枕体一面的两端具有颈部,所述颈部内开设有支撑腔;以及
弹性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撑腔内,并对人体颈部进行弹力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单元及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设置于支撑腔内,所述第二弹性单元设置于支撑腔内,且位于第一弹性单元靠近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单元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二弹性单元的弹力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支撑腔的中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弹性件的侧面,且第二弹性件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一弹性件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弹性单元包括第三弹性件及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支撑腔的中部,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于第三弹性件的侧面,且第四弹性件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三弹性件的弹力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弹性件位于第三弹性件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腔与外界连通,且弹性组件与支撑腔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的两端,且将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枕体两端的颈部内均设置有弹性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枕体的一面具有耳部,且耳部位于枕部的两侧,并对耳朵进行容纳。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枕头颈部内加设弹性组件,使得在使用枕头休息时,能通过枕头颈部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并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使颈部始终贴合人体颈椎,并在弹力的作用下增强对颈椎的支撑能力,从而保障休息时颈椎弯曲度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了颈椎悬空导致存在患病仪隐患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弹簧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实施例中弹簧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实施例中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枕体;2、弹性组件;
11、枕部;12、颈部;13、耳部;
21、第一弹性单元;22、第二弹性单元;23、连接单元;
121、支撑腔;
211、第一弹性件;212、第二弹性件;
221、第三弹性件;222、第四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3,图1为实施例中弹簧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实施例中弹簧枕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实施例中枕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弹簧枕,包括枕体1以及弹性组件2,枕体1一面的中部具有枕部11,枕体1一面的两端具有颈部12,使得在睡眠时,人体头部能放在枕部11中,而此时颈椎部位能落在颈部12上,且枕部11向下凹陷一定弧度,使得颈部12相对于枕部11更高,从而通过颈部12对颈椎进行支撑,颈部12内开设有支撑腔121;弹性组件2设置于支撑腔121内,并对人体颈部进行弹力支撑,使得颈部12部位的弹力系数更强,从而在颈椎落在颈部12上时,能在颈部12支撑力的作用下,使颈椎能保持为舒适的曲线,符合人体工程学,保障睡眠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弹簧枕进行生产时,能将枕体1和弹性组件2分别独立生产,且枕体1的材质和软硬度均相同,进而提高了枕体1的生产效率,且能通过简易组装便能将枕体1和弹性组件2合为一体,完成整个弹簧枕的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弹簧枕的生产效率。
复参照图1,弹性组件2包括第一弹性单元21及第二弹性单元22,第一弹性单元21设置于支撑腔121内,第二弹性单元22设置于支撑腔121内,且位于第一弹性单元21靠近枕部11的一侧,使得能通过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对人体颈椎进行弹力支撑,且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分别对人体颈椎不同部位进行支撑,第一弹性单元21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二弹性单元22的弹力系数,使得在通过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对人体颈部不同部位进行弹力支撑时,第一弹性单元21所处的位置位于颈椎中部,而第二弹性单元22所处位置位于颈椎靠近头部的位置,使得为保障颈椎能呈现较为自然的弧度,第一弹性单元21所需弹力系数强于第二弹性单元22的弹力系数,从而使颈椎不同部位的支撑力度不同,进一步保障了睡眠舒适性。
参照图4,图4为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弹性组件2还包括连接单元23,连接单元23设置于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的两端,且将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连接为一个整体。
优选的,支撑腔121与外界连通,且弹性组件2与支撑腔121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将弹性组件2整体从枕体1中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枕体1进行清洗,且避免了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出现生锈,导致其寿命缩短的情况发生,且能通过在外套设一层枕套,从而保障弹性组件2被限定在支撑腔121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弹性组件2与枕体1连接时,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所处位置,进而能使弹簧枕具备更多的支撑效果,进而增加其适应性。
复参照图4,第一弹性单元21包括第一弹性件211及第二弹性件212,第一弹性件211设置于支撑腔121的中部,第二弹性件212设置于第一弹性件211的侧面,且第二弹性件212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一弹性件211的弹力系数,第二弹性件212位于第一弹性件211的两侧,使得在睡眠时,能通过两侧第二弹性件212弹力系数强于中部第一弹性件211的弹力系数,使得位于两侧的第二弹性件212对人体颈椎向中间进行固定,保障在睡眠时不会胡乱滚动,且能通过两侧的第二弹性件212对颈椎进行按摩,进一步增强睡眠舒适性。
复参照图4,第二弹性单元22包括第三弹性件221及第四弹性件222,第三弹性件221设置于支撑腔121的中部,第四弹性件222设置于第三弹性件221的侧面,且第四弹性件222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三弹性件221的弹力系数,第四弹性件222位于第三弹性件221的两侧,使得在睡眠时,能通过两侧的第四弹性件222进一步对颈椎进行固定和按摩,进一步增强睡眠的舒适性。
优选的,枕体1两端的颈部12内均设置有弹性组件2,从而能使枕体1无论使用哪一侧进行睡眠均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且能将枕体1两侧的弹性组件2不按相同方向安装,进而能在睡眠时快速根据需求进行更换。
具体的,枕体1的一面具有耳部13,且耳部13位于枕部11的两侧,并对耳朵进行容纳,使得侧睡时,能将耳朵放在耳部13中,从而使耳朵不会被压住,保障了侧睡时的舒适性。
综上:通过在枕头颈部内加设弹性组件,使得在使用枕头休息时,能通过枕头颈部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并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使颈部始终贴合人体颈椎,并在弹力的作用下增强对颈椎的支撑能力,从而保障休息时颈椎弯曲度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了颈椎悬空导致存在患病仪隐患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弹簧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体(1),其一面的中部具有枕部(11),所述枕体(1)一面的两端具有颈部(12),所述颈部(12)内开设有支撑腔(121);以及
弹性组件(2),其设置于所述支撑腔(121)内,并对人体颈部进行弹力支撑,所述弹性组件(2)包括第一弹性单元(21)及第二弹性单元(22),所述第一弹性单元(21)设置于支撑腔(121)内,所述第二弹性单元(22)设置于支撑腔(121)内,且位于第一弹性单元(21)靠近枕部(11)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单元(21)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二弹性单元(22)的弹力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单元(21)包括第一弹性件(211)及第二弹性件(212),所述第一弹性件(211)设置于支撑腔(121)的中部,所述第二弹性件(212)设置于第一弹性件(211)的侧面,且第二弹性件(212)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一弹性件(211)的弹力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212)位于第一弹性件(21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单元(22)包括第三弹性件(221)及第四弹性件(222),所述第三弹性件(221)设置于支撑腔(121)的中部,所述第四弹性件(222)设置于第三弹性件(221)的侧面,且第四弹性件(222)的弹力系数强于第三弹性件(221)的弹力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弹性件(222)位于第三弹性件(22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121)与外界连通,且弹性组件(2)与支撑腔(12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2)还包括连接单元(23),所述连接单元(23)设置于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的两端,且将第一弹性单元(21)和第二弹性单元(22)连接为一个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两端的颈部(12)内均设置有弹性组件(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弹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的一面具有耳部(13),且耳部(13)位于枕部(11)的两侧,并对耳朵进行容纳。
CN202223281227.7U 2022-12-05 2022-12-05 弹簧枕 Active CN219479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227.7U CN219479730U (zh) 2022-12-05 2022-12-05 弹簧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227.7U CN219479730U (zh) 2022-12-05 2022-12-05 弹簧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9730U true CN21947973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0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1227.7U Active CN219479730U (zh) 2022-12-05 2022-12-05 弹簧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9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5894B1 (ko) 베개
CN102421336A (zh) 枕头
KR100982080B1 (ko) 머리 지지 및 경추 보호용 기능성 베개
CN219479730U (zh) 弹簧枕
KR20100000356A (ko) 머리 지지 및 경추 보호용 기능성 머리받침베개
KR200405706Y1 (ko) 기능성 메모리폼 베개
KR200440193Y1 (ko) 통풍 구멍을 구비한 쿠션
CN207411934U (zh) 一种负离子新型功能枕头
CN207574963U (zh) 止鼾舒适枕
CN215604412U (zh) 一种新型泡棉沙发
CN220256201U (zh) 枕头
CN211432037U (zh) 一种橡胶枕套
KR200226847Y1 (ko) 경추 보호용 목베개
KR200489593Y1 (ko) 지압기능을 갖는 취침용 베드
CN219020749U (zh) 一种多功能颈椎枕
JP2007007131A (ja)
CN212280822U (zh) 一种组合式健康枕头
CN211299364U (zh) 助眠枕头
CN218832386U (zh) 午睡枕
CN211911190U (zh) 一种枕头
CN220832557U (zh) 枕头
CN217447164U (zh) 一种多功能午休枕
CN212972564U (zh) 一种透气透湿高弹枕头
CN220898402U (zh) 一种3d打印枕头
CN215936970U (zh) 一种午休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