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9611U - 一种三节气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节气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9611U
CN219479611U CN202222999844.4U CN202222999844U CN219479611U CN 219479611 U CN219479611 U CN 219479611U CN 202222999844 U CN202222999844 U CN 202222999844U CN 219479611 U CN219479611 U CN 219479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ylinder body
piston
baffle r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98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江林
刘磊
吕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Hengy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 Heng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Hengy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 Heng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98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9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9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9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节气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缸体、活塞、顶杆和第三套管,缸体内填充有压缩气体,活塞滑动设置在缸体内,顶杆一端插入缸体并且与活塞相连,顶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缸体外,第三套管套设在缸体上,第三套管的顶部与顶杆固定连接;活塞将缸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活塞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连通通道,活塞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通断状态的气芯;缸体插入第一套管中,缸体与第一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管插入第一套管并套在第三套管外,顶杆能够带动第三套管轴向移动,第三套管能够带动第二套管轴向移动。如此,使气杆的控制和结构更加简单,使气杆的支撑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三节气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节气杆。
背景技术
气杆主要运用在吧台椅、办公椅、大班椅上,用于调节椅子高度。公开号为CN102102724B的专利文献公开物体支柱,它具有立管、设置在立管的第一端部上的底部件、固定在立管的和底部件对置的第二端部上的导引套、同轴地设置在立管中并沿着中心纵轴线在导引套中可运动的伸缩管、气体弹簧的装有压缩气体的压力管、设置在压力管中的导引管、在导引管中被导引的将压力管分成第一和第二工作腔的活塞、一端固定在活塞上的活塞杆,它穿过第二工作腔延伸,并通过密封和导引装置在压力管的第一端部上密封地向外延伸,并以其另一端设置在立管的底部件上,还具有在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间的流动连接,它可通过利用操作装置操作的闭门截止,压力管沿中心纵轴线A相对于伸缩管可运动地设置。
现有技术中的物体支柱无法将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空间全部用于支柱的高度调节,进而使物体支柱的行程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节气杆,其中气杆的活塞能够控制气杆内两个气腔的通断,并且在气杆调节的过程中,活塞跟随气杆轴向移动,三节式的设计使得气缸的支撑更加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三节气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缸体、活塞、顶杆和第三套管,所述缸体内填充有压缩气体,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顶杆一端插入缸体并且与活塞相连,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缸体外,第三套管套设在缸体上,第三套管的顶部与顶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将缸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活塞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连通通道,所述活塞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通断状态的气芯;所述缸体插入所述第一套管中,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插入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管外,所述顶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三套管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套管轴向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套管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第三套管上固定有第一挡环,第二套管上固定有第二挡环,第一挡环位于第二挡环的下方。
作为优选,第一挡环与第三套管底部固定连接,部分第一挡环插入缸体和第三套管之间;第二挡环固定在第二套管顶部,部分第二挡环插入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套管底部固定有第三挡环,所述第三挡环套设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第三挡环与所述缸体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环位于第三挡环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二分段位于第一分段的上方,所述第二分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段的内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四挡环,第四挡环固定在第一套管顶部,第三挡环套在第二套管,第三挡环第二套管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杆,所述顶杆设有中孔,所述控制杆一端插入所述中孔并且和所述气芯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伸出顶杆。
作为优选,活塞和缸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气芯和活塞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气杆的结构更加简单,并且能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总长均可用于气杆高度的调节,使气杆的行程最大化;在气杆调节的过程中,活塞能够控制气弹簧内两个气腔的通断,并且活塞和顶杆均轴向移动,使气杆上侧部分的结构更加紧密,气杆的控制结构更加简单,控制行程也更短,三节式的设计使得气杆的支撑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三节气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一种三节气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气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21、第二挡环;22、第三挡环;23、密封碗;24、定位凸起; 31、缸体;311、第一气腔;312、第二气腔;32、活塞;321、连通通道;322、第一密封圈;323、固定环;324、支撑环;325、第二密封圈;326、第三密封圈;33、顶杆;34、第三套管;35、气芯;351、顶部段;352、中间部段;353、底部段;354、阻挡部;36、控制杆;37、第一挡环。
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三节气杆,包括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缸体31、活塞32、顶杆33和第三套管34,所述缸体内具有压缩气体,所述活塞32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31内,所述顶杆33一端插入缸体31并且与活塞32相连,所述顶杆33的另一端延伸至缸体31外,第三套管34套设在缸体31上,第三套管34的顶部与顶杆3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2将缸体3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所述活塞32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的连通通道321,所述活塞3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通断状态的气芯35;所述缸体31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所述缸体31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一套管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套管2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管34外,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三套管34滑动配合,第三套管34上固定有第一挡环37,第二套管2上固定有第二挡环21,第一挡环37位于第二挡环21的下方。
如图2所示,当气芯35将活塞32内的连通通道321封堵时,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相互独立,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内的压强相同,使得活塞32被支撑在当前位置,进而使得气杆的高度被固定。如图4所示,气芯35移动,使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能够通过连通通道321相互连通,由于大气压通过顶杆33作用于活塞32,使得大气压作用于活塞32的面积较小,而缸体31内的压缩气体可以直接作用于活塞32上,使得大气压和缸体31内的压缩气体之间存在压力差,进而使得第一气腔311内的气体能够向第二气腔312移动,进而使活塞32向上移动,活塞32移动使带动顶杆33上移;当顶杆33收到外界压力时,顶杆33驱动活塞32下移,直至活塞32移动到缸体31底部或气芯35再次移动将第一驱动腔和第二驱动腔封堵。如此设置,所述活塞32能够跟随顶杆33同步滑动,使得缸体31内的空间不被浪费,能够全部被用做气杆的行程,使得气杆的行程最大化;并且三节式的杆身能够使气弹簧的支撑更加安全。
为了使气杆运动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挡环37与第三套管34底部固定连接,部分第一挡环37插入缸体31和第三套管34之间。如此使得气杆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保证,使气杆能够沿轴线方向进行运动。
为了使第二套管2和第三套筒的相对运动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二挡环21固定在第二套管2顶部,部分第二挡环21插入第二套管2和第三套管34之间,第一挡环37的底部端位于第三套管34的下方,第一挡环37底部段向外延伸至第二挡环21的下方。如此,能够简化第二套管2和第三套管34的联动结构,不仅保证了第二套管2最大的滑移距离,同时也保证了第三套管34与第二套管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二套管2与第三套管34能够在同一条轴线上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2底部固定有第三挡环22,所述第三挡环22套设在所述缸体31上,所述第三挡环22与所述缸体31滑动配合。如此,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套管2和缸体31的径向间距,并且当第二套管2移动到最低点后,第三挡环22能够在第一套管1和中第二套管2之间形成缓冲。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挡环22位于第一挡环37的下方。如此在第三套管34和第二套管2之间形成缓冲。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挡环,所述第四挡环11套在第二套管2上,并且所述第四挡环11与第一套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部分第三挡环22插入第一套管1内侧并且与第二套管2滑动配合。如此,能够保证第二套管2与第一套管1之间存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在径向上的间距,避免第二套管2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摆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1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二分段位于第一分段的上方,所述第二分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段的内径,所述第四挡环11延伸至第二分段内并且和第二分段的内壁相同。
为了更加方便的控制气芯35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杆还包括控制杆36,所述顶杆33设有中孔,所述控制杆36插入所述中孔,所述控制杆36的底部端并且和所述气芯35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杆36的顶部端伸出顶杆33。如此,下压控制杆后,控制杆能够驱动气芯移动,使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连通,由于活塞两侧存在压力差,使得缸体内的压缩气体顶推活塞上移;松开控制杆后,由于下压气芯的力量消失,气芯收到从上向下的压力来自于大气压,这样使得缸体内的压缩气体能够顶推气芯上移,将复位连通通道封闭,进而使控制杆复位,如此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控制杆36的顶部,就可以控制气芯35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连通通道321包括径向设置的第一通道和轴向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气芯35从下向上插入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气芯35的中间部段352的外径小于顶部段351和底部段353的外径,所述气芯35的顶部段351和底部段353能够将第二通道封堵;如图3所示,第一气腔311和第二腔处于独立状态时,所述气芯35的底部端移动至第二通道内,进而将第二通道封堵;如图6所示,第一气腔311和第二腔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气芯35的底部端从第二通道内移出,第一气腔311通过第一通道、气芯35的中间部段352和第二通道与第二气腔312相通。如此设置,使得气杆的结构更加简单。为了限制气芯35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气芯35的底部段353上凸起有阻挡部354,阻挡部354位于活塞32的下方,当第一气腔311和第二腔处于独立状态时,阻挡部354与活塞32的底部相抵。
为了保证活塞32的气密性,本实施例中,活塞32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22,所述第一密封圈322与缸体31的内壁相抵,第二通道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25和第三密封圈326,所述第二密封圈325套设在气芯35的顶部段351上;当第一气腔311和第二腔处于独立状态时,所述第三密封圈326套在气芯35的底部段353上;当第一气腔311和第二腔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三密封圈326与气芯35分离。为了方便第二密封圈325和第三密封圈326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325和第三密封圈326之间设有支撑环324,支撑环3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密封圈325和第三密封圈326相抵,所述支撑环324套在气芯35上,所述支撑环324为多孔结构,使得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能够连通,活塞32的底部固定有固定环323,固定环323套在气芯35上,所述第三密封圈326位于固定环323和支撑环324之间,固定环323和支撑环324将第三密封圈326夹紧固定。
为了提高缸体31的密封性,所述缸体31内凸起有一环状的定位凸起24,所述定位凸起24位于活塞32的上方,所述顶杆33上套设有密封碗23,所述密封碗23呈倒扣状,密封碗23的内侧与顶杆33的外壁相抵,密封碗23的外侧和缸体31的内壁相抵;所述缸体31的顶部向内弯折将密封碗23的顶部压住,使密封碗23的底部与定位凸起24的顶部相抵。进而使缸体31处于密封状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缸体(31)、活塞(32)、顶杆(33)和第三套管(34),所述缸体(31)内填充有压缩气体,所述活塞(32)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31)内,所述顶杆(33)一端插入缸体(31)并且与活塞(32)相连,所述顶杆(33)的另一端延伸至缸体(31)外,第三套管(34)套设在缸体(31)上,第三套管(34)的顶部与顶杆(3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2)将缸体(3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所述活塞(32)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的连通通道,所述活塞(3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气腔(311)和第二气腔(312)通断状态的气芯(35);
所述缸体(31)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中,所述缸体(31)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所述第二套管(2)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管(34)外,所述顶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三套管(34)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套管(34)轴向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套管(2)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第三套管(34)上固定有第一挡环(37),第二套管(2)上固定有第二挡环(21),第一挡环(37)位于第二挡环(2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第一挡环(37)与第三套管(34)底部固定连接,部分第一挡环(37)插入缸体(31)和第三套管(34)之间;第二挡环(21)固定在第二套管(2)顶部,部分第二挡环(21)插入第二套管(2)和第三套管(3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2)底部固定有第三挡环(22),所述第三挡环(22)套设在所述缸体(31)上,所述第三挡环(22)与所述缸体(31)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环(37)位于第三挡环(2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二分段位于第一分段的上方,所述第二分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段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挡环(11),第四挡环(11)固定在第一套管(1)顶部,第三挡环(22)套在第二套管(2),第三挡环(22)第二套管(2)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杆(36),所述顶杆(33)设有中孔,所述控制杆(36)一端插入所述中孔并且和所述气芯(35)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杆(36)的另一端伸出顶杆(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活塞(32)和缸体(31)之间设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节气杆,其特征在于:气芯(35)和活塞(32)之间设有密封圈。
CN202222999844.4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三节气杆 Active CN219479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9844.4U CN219479611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三节气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9844.4U CN219479611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三节气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9611U true CN219479611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9844.4U Active CN219479611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三节气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9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1964B2 (en) Adjustment device for bicycle seat
JP2012512726A5 (zh)
US6474619B1 (en) Tube guide for a column unit
CA2030455A1 (en) Atomizing fluid dispenser two
CN219479611U (zh) 一种三节气杆
CA2636806A1 (en) Flush valve
KR20150000659A (ko) 구리스 차단용 가스 실린더
US4074887A (en) Power unit for a medical or like stool
KR200309576Y1 (ko) 자전거 안장, 탁자, 의자 시트등의 높이조절장치
CN212672428U (zh) 一种双磁合分步式电磁阀
KR200308585Y1 (ko) 의자의 높낮이 조절용 가스 실린더의 구조
CN216789088U (zh) 一种可控阀
US5362034A (en) Hydraulic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CN220082152U (zh) 按压式快开阀和阀芯装置
CN212360611U (zh) 可控气弹簧
CN212251327U (zh) 一种一体化变频螺杆空压机用进气阀
CN217723359U (zh) 驱动装置、马桶盖及智能马桶
CN212373351U (zh) 一种汽车控制阀
CN216242002U (zh) 一种压力可调气弹簧
CN212107075U (zh) 一种流量控制阀
CN211777880U (zh) 一种真空泵自动气镇
CN216975863U (zh) 超高压三通电磁阀
CN215720438U (zh) 一种气控式延时回程氮气弹簧
CN2326803Y (zh) 气体开关阀
CN214189883U (zh) 一种自行车升降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