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1150U -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1150U
CN219471150U CN202320165144.7U CN202320165144U CN219471150U CN 219471150 U CN219471150 U CN 219471150U CN 202320165144 U CN202320165144 U CN 202320165144U CN 219471150 U CN219471150 U CN 219471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overflow
water collecting
drainage
overflow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51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庆军
毕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51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1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1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1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包括:坡体,包括坡顶、坡底和若干个坡台,所述坡台设置于所述坡顶与所述坡底之间;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坡顶,用于集水;若干溢流槽组,所述溢流槽组设置于同一所述坡台上,每一所述溢流槽组与每一所述坡台一一对应,所有所述溢流槽组沿所述坡体倾斜方向依次连通,每一所述溢流槽组均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汇水沟,设置于所述坡底,与所有所述溢流槽及所述集水槽相连通;若干横排水沟,设置于所述坡台上,与所述坡台一一对应,并与对应坡台的所述溢流槽组相连通。能够对路面的径流进行收集,避免径流对边坡冲刷、浸泡,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道路排水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高路堤边坡的排水性能对于公路雨天的使用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多采用表面排(集)水渠或土下渗流管的形式,其排水对象仅仅只是针对边坡坡面上的雨水径流,而未考虑在极端降雨或强降雨情况下,公路路面快速产生的大量积水极易外溢至相邻边坡的坡面上,对坡体造成冲刷、浸泡,进而严重影响高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极端降雨和强降雨事件逐年增多的背景下,有必要针对现有公路排水系统对强降雨天气公路路面积水排水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解决公路积水溢流对边坡造成破坏问题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能够对路面的径流进行收集,避免径流对边坡冲刷、浸泡,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包括:
坡体,包括坡顶、坡底和若干个坡台,所述坡台设置于所述坡顶与所述坡底之间;
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坡顶,用于集水;
若干溢流槽组,所述溢流槽组设置于同一所述坡台上,每一所述溢流槽组与每一所述坡台一一对应,所有所述溢流槽组沿所述坡体倾斜方向依次连通,每一所述溢流槽组均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汇水沟,设置于所述坡底,与所有所述溢流槽及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若干横排水沟,设置于所述坡台上,与所述坡台一一对应,并与对应坡台的所述溢流槽组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下雨时,集水槽可以对坡顶的雨水进行收集,横排水沟可以对坡体倾斜面上汇流的雨水进行收集,并导入至溢流槽组中,顺着溢流槽组流入汇水沟中,使得坡体倾斜面的雨水能够被收集,且横排水沟起到一定缓流作用,降低雨水沿坡体的流速,避免坡体被雨水冲刷,提高坡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在雨量过大超过集水槽的储存能力时,集水槽中多余的雨水将沿着坡体的斜面进入溢流槽组中,并通过溢流槽组进入汇水沟中,能够有效避免集水槽内的雨水溢出,避免收集后的雨水自坡体倾斜面流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水槽的周边呈漏斗状,所述集水槽位于漏斗的最低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直接连通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汇水沟,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位置低于所述溢流槽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通道为排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水槽的顶部设有第一过滤格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排水沟的底面沿对应的所述坡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朝向对应所述坡台的所述溢流槽组设置,所述溢流槽组位于所述横排水沟倾斜低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排水沟的顶部设有第二过滤格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的溢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槽内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溢流槽朝向所述坡底的一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槽内设有挡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槽的顶部设有第三过滤格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溢流槽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坡体100;坡顶110;坡底120;坡台130;
集水槽200;第一过滤格栅210;
溢流槽组300;纵排水沟310;溢流堰320;
汇水沟400;
横排水沟500;
排水通道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指的是一个及一个以上,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包括:
坡体100,包括坡顶110、坡底120和若干个坡台130,坡台130设置于坡顶110与坡底120之间;
集水槽200,设置于坡顶110,用于集水;
若干溢流槽组300,溢流槽组300设置于同一坡台130上,每一溢流槽组300与每一坡台130一一对应,所有溢流槽组300沿坡体100倾斜方向依次连通,每一溢流槽组300均与集水槽200相连通;
汇水沟400,设置于坡底120,与所有溢流槽及集水槽200相连通;
若干横排水沟500,设置于坡台130上,与坡台130一一对应,并与对应坡台130的溢流槽组300相连通。
值得理解的是,在下雨时,集水槽200可以对坡顶110的雨水进行收集,横排水沟500可以对坡体100倾斜面上汇流的雨水进行收集,并导入至溢流槽组300中,顺着溢流槽组300流入汇水沟400中,使得坡体100倾斜面的雨水能够被收集,且横排水沟500起到一定缓流作用,降低雨水沿坡体100的流速,避免坡体100被雨水冲刷,提高坡体100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雨量过大超过集水槽200的储存能力时,集水槽200中多余的雨水将沿着坡体100的斜面进入溢流槽组300中,并通过溢流槽组300进入汇水沟400中,能够有效避免集水槽200内的雨水溢出,避免收集后的雨水自坡体100倾斜面流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集水槽200的周边呈漏斗状,集水槽200位于漏斗的最低点。
值得理解的是,集水槽200设置在坡顶110路面以下,其顶标高低于周围路肩标高并形成漏斗状,使得雨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汇流至集水槽200中。
参照图1与图2所示,还包括排水通道600,排水通道600直接连通集水槽200与汇水沟400,排水通道600与集水槽200的连通位置低于溢流槽与集水槽200的连通位置。
值得理解的是,集水槽200中的水将会先进入排水通道600中,并顺着排水通道600排出至汇水沟400内,在雨量过大超出排水通道600的排水量时,集水槽200中的水位继续上涨至与溢流槽组300连通的位置,雨水自此处溢出,并顺着坡体100的倾斜面溢流至溢流槽组300中,通过溢流槽组300汇流至汇水沟400中。
其中,排水通道600与集水槽200的连通位置可以是集水槽200的底面或者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通道600为排水管。
参照图1与图2所示,集水槽200的顶部设有第一过滤格栅210。
值得理解的是,在集水槽200的顶部设置第一过滤格栅210,以拦截大部分植物残体以及石块等粗颗粒物,避免其进入排水系统造成排水系统堵塞,提高了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横排水沟500的底面沿对应的坡台130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朝向对应坡台130的溢流槽组300设置,溢流槽组300位于横排水沟500倾斜低点。
值得理解的是,横排水沟500的底面倾斜设置,在横排水沟500内汇集有雨水时,能够顺着横排水沟500的倾斜面流动至溢流槽组300内,增加水动力,提高排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横排水沟500的顶部设有第二过滤格栅。通过第二过滤格栅以拦截大部分植物残体以及石块等粗颗粒物,有利于横排水沟500的排水畅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溢流槽组300包括至少一个的溢流槽。
值得理解的是,在溢流槽仅有一个时,横排水沟500将收集整段高坡路段的水汇集在溢流槽中,适用于高坡路段较短但坡度大高度差较大的场合;在溢流槽为多个时,可根据高坡路段的整段长度,将多个溢流槽均匀间隔分布,以分担整体的泄流压力,适用于高坡路段较长的场合。
值得理解的是,相邻坡台130的溢流槽组300的溢流槽之间可通过倾斜的纵排水沟310进行连通。
参照图3所示,溢流槽内设有溢流堰320,溢流堰320位于溢流槽朝向坡底120的一侧上。
值得理解的是,在坡体100上的流水进入溢流槽中时将被溢流堰320所阻拦,流水通过坡体100斜面所积攒的动能也因与溢流堰320的碰撞而损失,使得流水速度减缓,有利于对固体颗粒物的沉淀净化,降低流水污染。并且,流水经过一次溢流堰320,其动能便被削弱一次,不易产生高流速的流水,其对汇水沟400所产生的冲击也越小,也不易冲出纵排水沟310裹挟固体颗粒,更有利于平缓排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溢流槽内设有挡流件。
值得理解的是,溢流槽内设置的挡流件,能够进一步地减缓流速,更有利于固体颗粒物的沉淀净化,降低流水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溢流槽的顶部设有第三过滤格栅。通过第三过滤格栅以拦截大部分植物残体以及石块等粗颗粒物,有利于横排水沟500的排水畅通。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描述,值得理解的是,以下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方案的具体限制。
在降雨过程中,路面产生的径流逐渐累积,水位超过路肩后流入路面集水槽200,径流中携带的粗大固体被过滤格栅拦截,过滤后的径流优先经过进入排水管流入坡脚汇水沟400。
随着路面雨水径流流量的增大,逐渐超过排水管的最大排水能力,路面集水槽200内的水位超过排水管,并通过纵排水沟310依次流入溢流槽直至坡底120的汇水沟400。
小段坡面上产生的雨水径流汇集至横排水沟500中,并向对应坡台130的溢流槽中汇集,汇集地径流在溢流堰320的拦截下流速降低,含有的固体颗粒物发生沉淀,当溢流槽内的液位超过溢流堰320后,经沉淀净化后的径流越过溢流堰320,经过纵排水沟310进入下一级溢流槽,最后流入坡底120的汇水沟40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坡体,包括坡顶、坡底和若干个坡台,所述坡台设置于所述坡顶与所述坡底之间;
集水槽,设置于所述坡顶,用于集水;
若干溢流槽组,所述溢流槽组设置于同一所述坡台上,每一所述溢流槽组与每一所述坡台一一对应,所有所述溢流槽组沿所述坡体倾斜方向依次连通,每一所述溢流槽组均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汇水沟,设置于所述坡底,与所有所述溢流槽及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若干横排水沟,设置于所述坡台上,与所述坡台一一对应,并与对应坡台的所述溢流槽组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周边呈漏斗状,所述集水槽位于漏斗的最低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直接连通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汇水沟,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位置低于所述溢流槽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为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顶部设有第一过滤格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排水沟的底面沿对应的所述坡台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朝向对应所述坡台的所述溢流槽组设置,所述溢流槽组位于所述横排水沟倾斜低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的溢流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内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溢流槽朝向所述坡底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内设有挡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的顶部设有第三过滤格栅。
CN202320165144.7U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Active CN219471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5144.7U CN219471150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5144.7U CN219471150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1150U true CN219471150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5144.7U Active CN219471150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1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77424U (zh) 绿化带节水防涝结构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111705866B (zh)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
CN106499041A (zh) 一种排水泵站集水池高效截污系统
CN219471150U (zh) 一种高路堤边坡排水系统
CN218323528U (zh) 一种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CN110984091A (zh) 一种用于抽水蓄能电站自流排水洞的水污分离装置
CN214784509U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水管道
CN20874846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过滤装置
CN20662531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立式调蓄罐
CN113957763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3203787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桥梁结构
CN210356330U (zh) 一种沉沙池
CN208184088U (zh) 一种屋顶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208137013U (zh) 一种蓄水池过滤导水系统
CN221451983U (zh) 一种多级沉沙池结构
CN111321794A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及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方法
CN213062342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排出管系统
CN218176051U (zh) 地表存矿场的沥水系统
CN206090799U (zh) 一种市政雨水蓄水系统
CN221627459U (zh) 一种车库顶生态雨水收集蓄存装置
CN110616795A (zh) 一种应用虹吸排水的回流水池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17267534U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排水结构
CN216552315U (zh) 一种城市排水系统用雨污分流排水装置
CN212294985U (zh) 一种城市防涝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