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2235U -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2235U
CN219462235U CN202222948733.0U CN202222948733U CN219462235U CN 219462235 U CN219462235 U CN 219462235U CN 202222948733 U CN202222948733 U CN 202222948733U CN 219462235 U CN219462235 U CN 219462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headgear
negative pressure
band
head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87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垄
周明钊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87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2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2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223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9918 priority patent/WO202409421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所述头带包括头带主体,所述头带主体被构造为覆盖患者的头顶以及枕骨,所述头带主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以及多个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头带主体的边缘连接,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设置有头带固定结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位于患者耳部后方,所述多个连接带朝向患者下颌处延伸,所述多个连接带相对于所述头带主体对称设置,所述头带固定结构用于与所述负压面罩连接。从而能够能保证负压面罩组件与患者之间密封良好,并且佩戴舒适。

Description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佩戴医用面罩方式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在面罩上设置有自粘胶,通过自粘胶将面罩粘结到患者的颈部;另一种是,通过颈带将面罩固定,颈带仅环绕在患者的颈部。然而,上述两种方式的佩戴舒适性差,并且无法保证患者与面罩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头带,用于负压通气装置,头带包括头带主体,头带主体被构造为覆盖患者的头顶以及枕骨,头带主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以及
多个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与头带主体的边缘连接,在至少一个连接带设置有头带固定结构,至少一个连接带与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位于患者耳部后方,多个连接带朝向患者下颌处延伸,多个连接带相对于头带主体对称设置,头带固定结构用于与负压面罩连接。
可选地,连接带的另一端弯折后与头带固定结构连接,头带固定结构被构造为用于调节连接带的长度。
可选地,在头带主体的同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带,两个连接带中的一个位于患者耳部后方,另一个位于患者耳部前方。
可选地,两个连接带位于患者耳部下方的部分连接在一起,在两个连接带连接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头带固定结构。
可选地,位于患者耳部前方连接带与头带主体的连接部位位于患者耳部上方。
可选地,头带主体呈梯形或者三角形。
可选地,头带主体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四条子带,四条子带围成四边形,多个连接带由其中相对的两条子带的两端向外延伸而成。
可选地,四条子带中的至少一条设置有伸缩结构。
可选地,在连接带上设置有快拆结构,快拆结构具有卡钩,卡钩用于与负压面罩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在头带主体的与患者头顶相对的部位设置有透气层。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通气装置。该装置包括负压面罩组件和上述的头带,负压面罩组件与头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该头带能保证负压面罩组件与患者之间密封良好,并且佩戴舒适。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种头带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种头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种头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种头带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种头带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头带固定结构、连接带和框架的装配图。
图7是图6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带,用于负压通气装置。头带包括:头带主体以及多个连接带。
头带主体被构造为覆盖患者的头顶以及枕骨。头带主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连接带的一端与头带主体的边缘连接。至少一个连接带与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位于患者耳部后方。多个连接带朝向患者下颌处延伸。多个连接带相对于头带主体对称设置。在至少一个连接带上设置有头带固定结构54。连接带的另一端弯折后与头带固定结构54连接。头带固定结构54被构造为调节连接带的长度。头带固定结构54用于与负压面罩连接。
具体来说,头带由纺织材料制成。例如,棉花、羽绒、蚕丝制成的纺织材料等。也可以是,头带由天然材料或人造纤维通过编织、针织、涂布、钩编或粘合等工艺制备而成的纺织品。
还可以是,头带为复合材料,即包括多层材料。例如,纺织材料层、非纺织材料层等。非纺织材料例如是开孔式聚氨酯泡沫等。
在其他示例中,头带的材料包括塑胶材料,例如,尼龙和聚酯混合物,尼龙和氨纶混合物,聚酯和氨纶混合物,尼龙、聚酯和氨纶混合物,微纤维和聚氨酯的混合物等。
当然,头带的材料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头带主体覆盖患者的头顶以及枕骨。这种方式使得头带主体能为负压面罩组件提供来自于多个方向的束缚力,从而满足负压面罩组件的密封要求。
头带主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这样,头带主体呈环形结构。由于头带主体的中部是镂空的,故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头型进行适配,这使得头带主体的适用性高。
此外,头带主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便于患者头顶的通气。
连接带用于将头带主体与负压面罩组件连接,从而使得负压面罩组件能密封在患者的下颌以及脖颈处。连接带的一端与头带主体的边缘连接,例如,通过缝合、一体编织等方式进行连接。
在该例子中,至少一个连接带与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位于患者耳部后方。该连接带经由耳部后方与负压面罩组件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带朝向患者下颌处延伸,从而便于与负压面罩组件连接。多个连接带相对于头带对称设置,这样能保证负压面罩不同部位的受力均衡。
在该例子中,连接带的另一端穿过头带固定结构54,并进行弯折。通过该头带固定结构54来调节连接带的有效长度。
如图1所示,头带主体包括第一子带51和第二子带52。其中,第一子带51经过患者头顶。第二子带52经过患者的枕骨。第一子带51的两端分别和第二子带52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带53与第一子带51、第二子带52连接。第一连接带53与头带主体在第一连接部位55连接。第一连接部位55位于患者耳部后方。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连接带53能对负压面罩组件提供向上的力,该力使得负压面罩组件与患者密封良好。
此外,向上的力使得患者头顶承受负压面罩组件的重量,相比于患者头部其他部位承受负压面罩组件的重力,患者佩戴的舒适性能显著提高。
如图1所示,第一子带51和第二子带52在第一连接部位55进行连接。这样,第一连接带53、第一子带51和第二子带52在第一连接部位55连接。这使得头带的结构变得简单。
此外,第一子带51和第一连接带53的延伸方向相一致,这使得负压面罩的重量通过第一连接带53和第一子带51作用的患者头顶。
在一个例子中,在连接带上设置有快拆结构9。快拆结构9具有卡钩91。卡钩91用于与负压面罩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例如,两条第一连接带53相对于第一子带51对称设置。两条第一连接带53的另一端与快拆结构9连接。如图6-图7所示,快拆结构9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孔92。第一连接带53穿过该条形孔92,并被弯折后与头带固定结构54连接。头带固定结构54将弯折后的第一连接带53进行固定。例如,头带固定结构54包括卡槽和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沿第一连接带5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卡槽设置在第一连接带53的端部。第一连接带53弯折后根据需要与不同的凸起卡接,从而调节第一连接带53的有效长度。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负压面罩组件包括衬垫组件1、弯管3以及框架2。弯管3与衬垫组件1连接。框架2套设在弯管3外,并位于衬垫组件1前方。在框架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接口22。固定接口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柱体221。快拆结构9的另一端设置有卡钩91。卡钩91钩挂在第一柱体221上。卡钩91能迅速地从第一柱体221上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患者进行其他活动。
如图7所示,快拆结构9包括快拆主体和卡钩91。快拆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孔92,另一端连接有卡钩91。在快拆主体的侧部设置有防滑凸起94,以便于操作者握持。连接带穿过条形孔92后反向弯折,并通过头带固定结构54进行固定。卡钩91与固定接口22的第一柱体221连接。卡钩91能绕第一柱体221转动。在卡钩91的内侧设置有防脱凸起93。防脱凸起93能对第一柱体221形成干涉,从而防止第一柱体221与卡钩91脱离。
优选地,第一柱体221和卡钩91为磁性材料,并且能够相互吸引。通过该磁性材料的磁吸作用使得第一柱体221和卡钩91的连接变得容易。当然,也可以是,第一主体和卡钩91中的一个为磁性材料,另一个为铁、钴或镍等能被磁吸的金属材料。这样,同样能够实现第一主体和卡钩91的连接。
当患者正常使用负压通气装置进行治疗时,遇到需要中断治疗的情况,例如,患者需要去卫生间,患者需要进行医疗检查,负压发生装置出现机械故障导致的负压面罩组件内气压的突然性变化,患者突然出现应激性反应时,通过快拆结构9能迅速地将负压面罩组件和头带从患者头部移除,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在其他示例中,快拆结构9为磁吸式连接,例如,快拆结构9包括相互磁吸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与第一连接带53连接,另一部分与框架2连接。在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带53通过磁吸的方式与框架2连接在一起。患者遇到紧急情况时,随时能够将快拆结构9的两个部分分离。
在一个例子中,在头带主体的同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带。两个连接带中的一个位于患者耳部后方,另一个位于患者耳部前方。
如图2,图3所示,第一连接带53位于患者耳部后方。第二连接带58由头带主体的位于患者头顶的部位引出。第二连接带58朝向患者下颌方向延伸,并且经过患者耳部前方。
这样,第二连接带58和第一连接带53分别经由患者耳部的前、后方到达负压面罩组件,例如均与框架2连接。这使得负压面罩组件的重量分散在两个连接带上,从而避免了患者头定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头带的佩戴舒适感降低。
此外,第一连接带53和第二连接带58使得患者头顶的受力更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带53和第二连接带58均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一连接带53以及两条第二连接带58相对于第一子带51对称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两个连接带位于患者耳部下方的部分连接在一起。在两个连接带连接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头带固定结构54。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带53和第二连接带58在患者耳部下方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带53和第二连接带58连接的部分530穿过快拆结构9的条形孔并弯折后通过头带固定结构54进行固定。
在该例子中,由于两个连接带连接在一起,故通过一个连接结构,例如快拆结构9,即可实现与负压面罩组件,例如框架2的连接。这使得头带的连接变得容易。
在其他示例中,如图3所示,两条连接带并列设置,并且分别与负压面罩组件,例如框架2连接。第一连接带53连接有快拆结构9。通过快拆结构9与框架2的第一固定接口22A连接。第二连接带58直接与框架2的第二固定接口22B连接。在第一连接带53和第二连接带58上均设置有头带固定结构54,以便于调整第一连接带53和第二连接带58的有效长度。
在该例子中,由于两条连接带并列设置,故能够根据患者的头部结构分别调整两条连接带的长度,从而使得头带的佩戴更舒适。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位于患者耳部前方连接带与头带主体的连接部位位于患者耳部上方。第一连接带53的与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例如第一连接部位55)于患者的耳部后方。第二连接带58的与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例如第二连接部位59)位于患者耳部的上方。
如图4所示,头带主体呈环形结构。头带主体包括第一子带51、第二子带52和第三子带56。第一子带51位于第二子带52和第三子带56之间。第一子带51的一端与第二子带52的一端在第一连接部位55连接。第一子带51的另一端与第三子带56在第二连接部位59连接。第一子带51为两条,并且相对于第二子带52对称设置。第二子带52与第三子带56相对设置。第二子带52位于患者的枕骨位置。第三子带56位于患者的头顶位置。第一连接带53在第一连接部位55与第一子带51、第二子带52连接。第二连接带58在第二连接部位59与第一子带51、第三子带56连接。
在该例子中,由于第二连接部位59位于患者耳部上方,故能够为负压面罩组件前方提供足够的拉力。第一连接部位55位于患者耳部后方,故能够为负压面罩组件的后方提供足够的拉力。这样,负压面罩组件与患者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加良好。
在一个例子中,头带主体呈梯形或者三角形。如图5所示,头带主体呈梯形,例如等腰梯形。第三子带56为上底。第二子带52为下底。两条第一子带51为梯形的腰。该梯形的上底比下底长。
在其他示例中,头带主体呈三角形,例如正三角形或者倒三角形。
上述形状使得头带主体与患者头部的接触面积大。患者头部受到的力更均匀,这使得头带的佩戴舒适性更好。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头带主体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在一个例子中,头带主体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四条子带。四条子带围成四边形。多个连接带由其中相对的两条子带的两端向外延伸而成。
如图5所示,两条第一连接带53由第二子带52的两端向外延伸而成。两条第二连接带58由第三子带56的两端向外延伸而成。两条第一连接带53与第二子带52的走向一致。两条第二连接带58与第三子带56的走向一致。
通过这种方式,两条第一连接带53受到的力能直接传递到第二子带52上;两条第二连接带58受到的力能直接传递到第三子带56上,从而避免了在束紧负压面罩组件时,头带由于手里不均衡而发生形变。
此外,负压面罩组件的束紧力能直接传递到第一子带51和第三子带56,这样,负压面罩组件能更容易地与患者的皮肤形成密封。
在一个例子中,四条子带中的至少一条设置有伸缩结构。
伸缩结构能改变其所在子带的长度。例如,如图5所示,在第二子带52上设置有伸缩结构。第二子带52被分成两部分。伸缩结构包括连接框k01和上述的头带固定结构54。连接框k01呈日字形或者口字形。两部分中的一个与连接框k01固定连接,另一个穿过连接框k01后进行弯折,并通过上述的头带固定结构54进行固定。通过伸缩结构能够根据患者头部的形状调整子带的长度,以便于患者舒适地佩戴头带。
在其他示例中,伸缩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四条子带上。当然,伸缩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在头带主体的与患者头顶相对的部位设置有透气层57。
如图2-图3所示,例如,透气层57为塑料、硅胶、橡胶等材料。在透气层57上设置有陈列排布的通孔。通孔能使得外部空气与患者头顶接触,避免了长期佩戴时,患者头顶出现红肿、溃疡等现象。
当然,透气层57的材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通气装置。该负压通气装置包括负压面罩组件和上述的头带,负压面罩组件与头带连接。
如图1、图6、图7所示,负压面罩组件包括衬垫组件1、弯管3以及框架2。弯管3与衬垫组件1连接。框架2套设在弯管3外,并位于衬垫组件1前方。在框架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接口22。固定接口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柱体221。快拆结构9的另一端设置有卡钩91。卡钩91钩挂在第一柱体221上。
该负压通气装置具有密封效果良好,佩戴舒适的特点。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包括:
头带主体,所述头带主体被构造为覆盖患者的头顶以及枕骨,所述头带主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以及
多个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头带主体的边缘连接,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设置有头带固定结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头带主体连接的部位位于患者耳部后方,所述多个连接带朝向患者下颌处延伸,所述多个连接带相对于所述头带主体对称设置,所述头带固定结构用于与所述负压面罩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带主体的同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带,所述两个连接带中的一个位于患者耳部后方,另一个位于患者耳部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带位于患者耳部下方的部分连接在一起,在两个所述连接带连接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头带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位于患者耳部前方连接带与所述头带主体的连接部位位于患者耳部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主体呈梯形或者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主体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四条子带,所述四条子带围成四边形,所述多个连接带由其中相对的两条子带的两端向外延伸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条子带中的至少一条设置有伸缩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具有卡钩,所述卡钩用于与负压面罩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带主体的与患者头顶相对的部位设置有透气层。
10.一种负压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面罩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带,所述负压面罩组件与所述头带连接。
CN202222948733.0U 2022-11-04 2022-11-04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Active CN219462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8733.0U CN219462235U (zh) 2022-11-04 2022-11-04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PCT/CN2023/129918 WO2024094212A1 (zh) 2022-11-04 2023-11-06 应用于负压面罩组件的选型方法以及选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8733.0U CN219462235U (zh) 2022-11-04 2022-11-04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2235U true CN219462235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8733.0U Active CN219462235U (zh) 2022-11-04 2022-11-04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2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14762B1 (ko) 조절식 귀걸이 루프 및 낙하 방지 밴드를 조합한 안면 마스크
US5038776A (en) Universal head harness
AU2014212729B2 (en)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harness assembly
US10086220B2 (en) Protective breathing mask with fabric hood
GB2491227A (en) Respiratory mask with strap made from one-piece blank
US2810385A (en) Means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on the head
EP0193541A1 (en) Respirator harness assembly
CN219462235U (zh) 用于将负压面罩固定在患者下颌的头带及负压通气装置
US11533958B1 (en) Face mask device
KR102322682B1 (ko) 마스크 착용장치
US2809374A (en) Aviators' helmets
CN216674798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的防脱落呼吸面罩
CN212697773U (zh) 一种口罩耳带固定装置
JP3233269U (ja) インナーマスク
CN217908554U (zh) 一种四头带保护套
CN213310887U (zh) 防耳部损伤的护耳结构
CN219182885U (zh) 一种利用可降解型材料制作的口罩
CN214710573U (zh) 一种改善口罩密合性能的装置
CN220212042U (zh) 一种防静电无尘服
JP3231148U (ja) サイズ調整可能マスク
CN215189608U (zh) 一种医用工作圆帽
CN215603352U (zh) 一种防喷溅口罩
CN214342826U (zh) 颅窗保护网帽
CN211672633U (zh) 一种分离式防尘帽
CN215958531U (zh) 一种可吸汗医用无纺布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