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9308U -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9308U
CN219459308U CN202223468747.9U CN202223468747U CN219459308U CN 219459308 U CN219459308 U CN 219459308U CN 202223468747 U CN202223468747 U CN 202223468747U CN 219459308 U CN219459308 U CN 219459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luminum
aluminum pipe
pipe
ro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87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兴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uona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uona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uona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uona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87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9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9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9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加热棒装置,包括长度不大于3m的铝管、加热孔和加热管;所述铝管中空设置;所述铝管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直径范围为14‑16mm的加热孔,所述铝管一端加热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加热孔由铝管的端面向铝管的中心面延伸,且所述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的轴线相平行;所述加热管设置于加热孔内。该铝加热棒装置,通过对铝管采用两端对打的方式钻孔作为加热孔,能够在加热孔直径为14mm的前提下,实现更长的加热长度,从而满足较长靶材的预热需求,提升铝加热棒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在铝管的一端设置不少于三个的加热孔,加热孔均匀分布于铝管的一端,使得靶材在铝加热棒的作用下均匀预热,保证整体的预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加热棒装置,属于电阻加热设备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状靶材绑定时,在靶材衬管内部需要一根加热棒,对衬管和靶管进行预热,温度达到填充焊料的温度,温度在180~250℃之间,且要求温度均匀。
加热棒的长度要求与靶材的长度接近,加热棒的直径不超过125mm,当靶材的长度超过1.5米,甚至达到2米以上时,制备这样一根加热棒,便变得很困难。
因为加热棒一般的做法是,在铝棒上通过深孔钻钻通孔,然后把预制的φ12~16mm的不锈钢外壳的加热管紧配塞到铝棒的孔里,装上测温热电偶,连电进行温控加热。加热管的接线要从下面接出。当长度超过1.5米时,深孔钻钻直径14mm左右的通孔,变得无法实现,尤其是长度达到2米以上时。
可见,为满足更长靶材的预热需求,亟需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加热棒装置,通过对铝管采用两端对打的方式钻孔作为加热孔,能够在加热孔直径为14mm的前提下,实现更长的加热长度,从而满足较长靶材的预热需求,提升铝加热棒装置的适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铝加热棒装置,包括长度不大于3m的铝管、加热孔和加热管;
所述铝管中空设置;
所述铝管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直径范围为14-16mm的加热孔,所述铝管一端加热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加热孔由铝管的端面向铝管的中心面延伸,且所述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加热管设置于加热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铝管的外径范围为120-123mm,内孔直径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外径小于加热孔直径的数值范围为0.1-0.2mm。
进一步的,所述铝管一端加热孔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与加热管相连接,所述铝管上半节处加热管的导线由铝管的中心孔由上向下引出,所述铝管下半节处加热棒的导线由铝管的底部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材质为云母玻纤。
进一步的,还包括测温热电偶,所述测温热电偶设置于铝管的顶部,且位于其中两个加热管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陶瓷绝缘保护罩,所述陶瓷绝缘保护罩安装于铝管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加热棒装置,通过对铝管采用两端对打的方式钻孔作为加热孔,能够在加热孔直径为14mm的前提下,实现更长的加热长度,从而满足较长靶材的预热需求,提升铝加热棒装置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加热棒装置,通过在铝管的一端设置不少于三个的加热孔,加热孔均匀分布于铝管的一端,使得靶材在铝加热棒的作用下均匀预热,保证整体的预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加热棒装置,通过设置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的轴线相平行,使得铝管垂直安装于底座上时,加热孔内的加热管也能够处于与底座的垂直状态,从而保证加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加热棒装置,铝管的中空设置方便了导线的走线,使得在铝管的外侧看不到导线,不会影响生产使用操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铝加热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铝加热棒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铝管;2、底座;3、加热管;4、测温热电偶;5、陶瓷绝缘保护罩;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加热棒装置,包括长度不大于3m的铝管1、加热孔和加热管3;
所述铝管1中空设置;
所述铝管1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直径范围为14-16mm的加热孔,所述铝管1一端加热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加热孔由铝管1的端面向铝管1的中心面延伸,且所述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1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加热管3设置于加热孔内。
本实施例中加热孔的直径为14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中空设置的铝管1,并对铝管1采用两端对打的方式钻孔作为加热孔,能够在加热孔直径为14mm的前提下,实现更长的加热长度,从而满足较长靶材的预热需求,提升铝加热棒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在铝管1的一端设置不少于三个的加热孔,加热孔均匀分布于铝管1的一端,使得靶材在铝加热棒的作用下均匀预热,保证整体的预热效果;通过设置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1的轴线相平行,使得铝管1垂直安装于底座2上时,加热孔内的加热管3也能够处于与底座2的垂直状态,从而保证加热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满足一般靶材的预热需求,所述铝管1的外径范围为120-123mm,内孔直径30-50mm;外径范围可根据靶材的规格进行调整,内孔直径可根据加热孔开设数目和走线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加热管3于加热孔内的稳定性,所述加热管3的外径小于加热孔直径的数值范围为0.1-0.2mm,本实施例中该数值为0.15mm,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数值,只要落在该范围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铝管1一端加热孔的数量为三个;但不限于此,加热孔还可以选择其它数量,具体多少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不少于三个即可,以保证加热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加热管3与外部的连线,还包括导线6,所述导线6与加热管3相连接,所述铝管1上半节处加热管3的导线6由铝管1的中心孔由上向下引出,所述铝管1下半节处加热棒的导线6由铝管1的底部引出;基于此,铝管1的中空设置方便了导线6的走线,使得在铝管1的外侧看不到导线,不会影响生产使用操作,同时也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导线6的耐高温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6的材质为云母玻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测温,以实时获取加热温度,还包括测温热电偶4,所述测温热电偶4设置于铝管1的顶部,且位于其中两个加热管3之间,测温热电偶4的导线也是由铝管1的中心孔处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在铝管1的顶端进行绝缘保护,还包括陶瓷绝缘保护罩5,所述陶瓷绝缘保护罩5安装于铝管1的顶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铝加热棒装置,通过对铝管1采用两端对打的方式钻孔作为加热孔,能够在加热孔直径为14mm的前提下,实现更长的加热长度,从而满足较长靶材的预热需求,提升铝加热棒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在铝管1的一端设置不少于三个的加热孔,加热孔均匀分布于铝管1的一端,使得靶材在铝加热棒的作用下均匀预热,保证整体的预热效果;通过设置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1的轴线相平行,使得铝管1垂直安装于底座2上时,加热孔内的加热管3也能够处于与底座2的垂直状态,从而保证加热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度不大于3m的铝管(1)、加热孔和加热管(3);
所述铝管(1)中空设置;
所述铝管(1)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直径范围为14-16mm的加热孔,所述铝管(1)一端加热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加热孔由铝管(1)的端面向铝管(1)的中心面延伸,且所述加热孔的轴线与铝管(1)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加热管(3)设置于加热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1)的外径范围为120-123mm,内孔直径3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的外径小于加热孔直径的数值范围为0.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1)一端加热孔的数量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6),所述导线(6)与加热管(3)相连接,所述铝管(1)上半节处加热管(3)的导线(6)由铝管(1)的中心孔由上向下引出,所述铝管(1)下半节处加热棒的导线(6)由铝管(1)的底部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6)的材质为云母玻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热电偶(4),所述测温热电偶(4)设置于铝管(1)的顶部,且位于其中两个加热管(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加热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陶瓷绝缘保护罩(5),所述陶瓷绝缘保护罩(5)安装于铝管(1)的顶部。
CN202223468747.9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Active CN219459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8747.9U CN219459308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8747.9U CN219459308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9308U true CN219459308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8747.9U Active CN219459308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9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1203U (zh) 一种热电偶
CN219459308U (zh) 一种铝加热棒装置
CN110736560A (zh) 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
CN111504487A (zh) 一种台车式热处理炉炉温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82857A (zh) 远传透气式温度传感器
CN106482858A (zh) 插装远传式温度传感器
CN114436507B (zh) 一种铂金通道冷却段顶部的电偶保护结构和方法
CN217398739U (zh) 一种铂金通道冷却段顶部的电偶保护结构
CN214392933U (zh) 一种加热器管束预热棒
CN2449169Y (zh) 一种全电熔组合窑炉
CN213522385U (zh) 一种石英灯辐射加热器
CN221081569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器
CN211980262U (zh) 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
KR20100108558A (ko) 개선된 가열 유닛을 갖는 무기 산화물 또는 미네랄로 제조된 멜트의 성형 장치
CN210426802U (zh) 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
CN101772226A (zh) 单头出线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
CN206160726U (zh) 铝合金融化炉
CN216662835U (zh) 一种通道供料管顶部液面加热保温结构
CN215070621U (zh) 一种耐火型四芯母头包胶结构
CN210042250U (zh) 一种电器用陶瓷座
CN210426801U (zh) 用于加热炉的负极冷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
CN219780427U (zh) 一种单头电热管
CN205305130U (zh) 一种陶瓷加热灯
CN208079426U (zh) 一种单头出线式ptc金属发热器
CN109539305A (zh) 一种应用于工业燃烧器的新型自冷却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