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6588U - 一种光纤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6588U
CN219456588U CN202320606564.4U CN202320606564U CN219456588U CN 219456588 U CN219456588 U CN 219456588U CN 202320606564 U CN202320606564 U CN 202320606564U CN 219456588 U CN219456588 U CN 219456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ver
bottom cover
rotating shaft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65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志
崔长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ambridg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65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6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6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6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纤盒,具有底盖和面盖,光纤盒包括导向边、限位块和转轴;导向边至少为两个且设于底盖和/或面盖处,以实现对光纤的定位;限位块设于相邻的导向边之间,以实现将光纤限位于相邻的导向边之间;转轴设于底盖和/或面盖的侧边;在导向边和限位块的协同作用下,光纤能够较佳地处于较为安全的位置处,当面盖通过转轴实现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光纤的位置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避免光纤散开,进一步避免光纤被底盖和面盖夹压导致损坏;将光纤沿着导向边盘绕呈圈状,相较于直接将光纤进行捆绑,其更为美观且占用空间更小,相应的使得光纤盒的体积更小,更为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纤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光纤盒大多是平开式的,具有转动实现开闭的光纤盒较少。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光纤盒在转动开闭的过程中,光纤盒处可能会出现对光纤夹压的情况,由于光纤十分脆弱,容易导致光纤的损坏,不利于对光纤的保护。
同样的,目前大多光纤都提前捆绑在一起后再放置于光纤盒中,导致光纤盒占用空间较大,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光纤盒,具有底盖和面盖,所述光纤盒包括导向边、限位块和转轴;
所述导向边至少为两个且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处,以实现对光纤的定位;
所述限位块设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以实现将所述光纤限位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
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的侧边,以实现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的打开和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光纤一侧的所述导向边上;
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光纤另一侧的所述导向边上;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缝隙,通过所述缝隙实现将所述光纤放置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上靠近所述转轴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还设有方向标识,以便于辅助所述光纤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光纤盒还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
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底盖上;
所述第二卡块设于所述面盖上且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应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配合实现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的打开和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光纤盒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处且用于固定光纤接头;
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处且用于固定光纤进线端;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设于所述光纤盒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定位块和橡胶圈;
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上;
所述橡胶圈固定于所述定位块上且套设于所述光纤进线端上,以实现光纤进线端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导向边的设置,能够较佳地通过导向边对光纤进行限制,一方面使得光纤缠绕呈圈状不易散开,另一方面,能够较佳地通过光纤内侧的导向边对光纤进行保护,使得缠绕呈圈状的光纤能够保持具有较佳的直径,避免光纤出现严重弯折,损坏光纤。
2、通过限位块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对光纤进行抵挡,避免光纤移出相邻的导向边外,进一步防止光纤散开。
3、在导向边和限位块的协同作用下,使得光纤能够较佳地处于较为安全的位置处,当面盖通过转轴实现转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光纤的位置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避免光纤散开,进一步避免光纤被底盖和面盖夹压导致损坏。
4、将光纤沿着导向边盘绕呈圈状,相较于直接将光纤进行捆绑,其更为美观且占用空间更小,相应的使得光纤盒的体积更小,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光纤安装于光纤盒中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底盖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光纤安装于光纤盒中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面盖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00、光纤;110、底盖;111、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3、第三限位部;114、橡胶圈;120、面盖;130、导向边;140、转轴;150、限位块;151、第一部分;152、第二部分;153、缝隙;160、方向标识;170、第二卡块;180、光纤接头;190、光纤进线端;210、第一卡块;220、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盒,具有底盖110和面盖120,所述光纤盒包括导向边130、限位块150和转轴140;
所述导向边130至少为两个且设于所述底盖110和/或所述面盖120处,以实现对光纤100的定位;
所述限位块150设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130之间,以实现将所述光纤100限位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130之间;
所述转轴140设于所述底盖110和/或所述面盖120的侧边,以实现所述底盖110和所述面盖120的打开和关闭。
通过本实施例中导向边130的设置,在使用时,将光纤100缠绕呈圈状置于相邻的两个导向边130之间,能够较佳地通过导向边130对光纤100进行限制,一方面使得光纤100缠绕呈圈状不易散开,另一方面,能够较佳地通过光纤100内侧的导向边130对光纤100进行保护,使得缠绕呈圈状的光纤100能够保持具有较佳的直径,避免光纤100出现严重弯折,损坏光纤100。
通过限位块150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对光纤100进行抵挡,避免光纤100移出相邻的导向边130外,进一步防止光纤100散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导向边130和限位块150的协同作用下,使得光纤100能够较佳地处于较为安全的位置处,当面盖120通过转轴140实现转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光纤100的位置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避免光纤100散开,进一步避免光纤100被底盖110和面盖120夹压导致损坏。
进一步的,将光纤100沿着导向边130盘绕呈圈状,相较于直接将光纤100进行捆绑,其更为美观且占用空间更小,相应的使得光纤盒的体积更小,更为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边130的设置至少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导向边130呈环状设置;
2)导向边130呈长条状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光纤100内侧的导向边130不论呈环状或长条状,其须保证缠绕在其上的光纤100具有一定的直径,以避免光纤100的弯折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150包括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
所述第一部分151固定于所述光纤100一侧的所述导向边130上;
所述第二部分152固定于所述光纤100另一侧的所述导向边130上;
所述第一部分151和所述第二部分152之间具有缝隙153,通过所述缝隙153实现将所述光纤100放置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130之间。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使用时,将光纤100穿过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之间的缝隙153,从而实现将光纤100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向边130之间,在底盖110和面盖120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共同起到对光纤100的限位作用,能够较佳地将光纤100的活动范围限制在相邻的两个导向边130之间,从而避免光纤100的移位,出现被底盖110和面盖120等结构夹压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的设置,至少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2)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的形状不作限制,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上述两种不同情况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
进一步对第一部分151和第二部分152之间的缝隙153进行说明,对于缝隙153的设置,其必须不小于光纤100的直径,以保证光纤100能够顺利通过缝隙153;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缝隙153与光纤100的布设方向存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在底盖110和面盖120的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光纤100自缝隙153处移出的现象,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光纤100的限位抵挡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40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底盖110和/或所述面盖120上靠近所述转轴140的两个所述限位块150之间的距离。
由于通过转轴140转动实现底盖110和面盖120的打开和关闭,在转轴140处出现夹压光纤100的风险最大,故而本实施例中对转轴140的长度进一步限定,使得转轴140处的光纤100能够保持始终搭在转轴140上,避免光纤100移动至转轴140的端部,从而能够有效对转轴140处的光纤100进行保护。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以靠近转轴140的两个限位块150之间的距离对转轴140的长度进行限定,是因为由于靠近转轴140的两个限位块150之间的光纤100并没有任何结构对其活动范围等进行抵挡,故而使得转轴140处的光纤100的位置容易发生变化,此处的光纤100存在移动至转轴140端部的情况,容易发生夹压光纤100的风险,故而结合此情况对转轴140的长度进行限定,能够对光纤100起到较佳的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导向边130之间还设有方向标识160,以便于辅助所述光纤100的安装。
通过本实施例中方向标识160的设置,使得在底盖110和/或面盖120上安装光纤100时,能够根据方向标识160的指引,按一定的顺序实现光纤100的安装,避免光纤100安装后的杂乱,一方面能够通过此规划相应的减小光纤100所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盒还包括第一卡块210和第二卡块170,
所述第一卡块210设于所述底盖110上;
所述第二卡块170设于所述面盖120上且与所述第一卡块210相对应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卡块210与所述第二卡块170卡接配合实现所述底盖110和所述面盖120的打开和关闭。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能够实现底盖110和面盖120之间的卡接固定,通过第一卡块210和第二卡块170的配合实现底盖110和面盖120的打开和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块210和第二卡块170的数量相对应且均设置有三个;进一步的,三个第一卡块210分别设置在底盖110的三个侧边上,相应的三个第二卡块170分别设置在面盖120的三个侧边上,以进一步加强对底盖110和面盖120的固定作用,对内部的光纤100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盒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11、第二限位部112和第三限位部113;
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2设于所述底盖110和/或所述面盖120处且用于固定光纤接头180;
所述第三限位部113设于所述底盖110和/或所述面盖120处且用于固定光纤进线端190;
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2分设于所述光纤盒的两侧。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能够较佳地实现光纤接头180和光纤进线端190在光纤盒上的固定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常见的光纤盒只在光纤盒的一侧设置光纤接头180,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固定安装有两个光纤接头180,且两个光纤接头180分设于光纤盒不同的两侧,进一步扩大了光纤盒的使用场景,起到便于使用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可以通过卡接的形式固定光纤接头180,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现有的固定方式实现光纤接头180的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部113包括定位块220和橡胶圈114;
所述定位块220设于所述底盖110和/或所述面盖120上;
所述橡胶圈114固定于所述定位块220上且套设于所述光纤进线端190上,以实现光纤进线端190的安装。
进一步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限位部113进行介绍,定位块220呈T形,在使用时,先将橡胶圈114套设在定位块220上,再将光纤进线端190伸入橡胶圈114内,通过定位块220和橡胶圈114的配合实现光纤进线端190的定位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块220能够起到对橡胶圈114进行限位的作用,避免橡胶圈114的移位,进一步能够实现对光纤进线端190进行定位的作用;橡胶圈114由于其具有弹性,当将橡胶圈114套设在光纤进线端190上时,橡胶圈114呈拉伸状态,故而会紧紧绑在光纤进线端190上,从而起到对光纤进线端190的固定作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纤盒,具有底盖和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盒包括导向边、限位块和转轴;
所述导向边至少为两个且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处,以实现对光纤的定位;
所述限位块设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以实现将所述光纤限位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
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的侧边,以实现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的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光纤一侧的所述导向边上;
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光纤另一侧的所述导向边上;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缝隙,通过所述缝隙实现将所述光纤放置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上靠近所述转轴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导向边之间还设有方向标识,以便于辅助所述光纤的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盒还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
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底盖上;
所述第二卡块设于所述面盖上且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应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配合实现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的打开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盒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处且用于固定光纤接头;
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处且用于固定光纤进线端;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设于所述光纤盒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定位块和橡胶圈;
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底盖和/或所述面盖上;
所述橡胶圈固定于所述定位块上且套设于所述光纤进线端上,以实现光纤进线端的安装。
CN202320606564.4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光纤盒 Active CN219456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6564.4U CN219456588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光纤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6564.4U CN219456588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光纤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6588U true CN219456588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6564.4U Active CN219456588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光纤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6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9586B2 (en) Terminal box for fiberoptic cables and panel
US5421532A (en) Device for storing the single and bundle wires of glass-fiber cables in distributor devices used in telecommunication and data transfer applications
DE69217812T2 (de) Verteilergestell für optische Kabel hoher Kapazität
US5236177A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wire pulling guide
CN219456588U (zh) 一种光纤盒
KR200380996Y1 (ko) 광케이블 접속단자의 트레이 결합 구조
US9790051B2 (en) Conductor spool and optical fiber / electrical composite cable with conductor spool assembly
US8417082B2 (en) Strain relief for optical fibre cables and patch cords
DE4309350C2 (de) Installationsgerät mit Glas- oder Kunststoffasersteckern
CN209215672U (zh) 智能光缆盘留箱
CN109143511B (zh) 一种光缆接头
CN203773117U (zh) 光缆接续保护装置
CA2156628A1 (en) A compact coil assembly for transient voltage protection
WO1991003052A1 (de) Bandkassette, insbesondere magnetbandkassette und folien dafür
DE102020216105A1 (de) Anschlussdose für die faseroptische Verkabelung
US6089392A (en) Door retention device mechanism for a building entrance protector
CN112987208A (zh) 一种新型数据监测的光缆终端盒
CN209329416U (zh) 一种便于线缆排布的低压配电柜
CN212229251U (zh) 一种数据监测的光缆终端盒
CN105979727A (zh) 机柜及机柜的线缆导线装置
JPS6215846B2 (zh)
EP2670694B1 (de) Kabelträger
CN215867245U (zh) 一种组合式光纤分纤箱
CN216748209U (zh) 一种光纤配线架结构
CN221148999U (zh) 一种插片型光纤配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5

Address after: Room 306, 3rd Floor, Building 8, No.1 Weizhong Road, Weitang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116, China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ambridg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501, building 8, 2388 Chenh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CIG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