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4609U -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4609U
CN219454609U CN202320377690.7U CN202320377690U CN219454609U CN 219454609 U CN219454609 U CN 219454609U CN 202320377690 U CN202320377690 U CN 202320377690U CN 219454609 U CN219454609 U CN 219454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ir
drying
heat pump
sourc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76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文杰
黄俊杰
江俊峰
徐定鹏
李斯
李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ewen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76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4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4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4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干安装系统,涉及空气能烘干热泵技术领域。该烘干安装系统包括设备室、空气源热泵机组、烘干机组以及回风风道,空气源热泵机组设置于设备室,将空气源热泵机组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设备室、烘干机组以及回风风道依次首尾连通,使经空气源热泵机组以及烘干机组处理后的适宜温度空气能够在该烘干安装系统循环流动,从而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始终处于适宜温度下稳定运行,从而能够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烘干热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方地区的谷物烘干安装系统,其供热源采用的是燃料锅炉。而燃料锅炉产生的热风加热谷物后,形成的热湿空气直接排放在室外,无法被燃料锅炉利用,造成的大量的能源浪费。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技术的节能效果已经被业内人士认可,但常规的空气源热泵谷物烘干机无法在低温度环境下稳定运行,造成空气源热泵谷物烘干机在北方地区难以应用。
因此,如何使空气源热泵谷物烘干机在低温度环境下稳定运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安装系统,其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稳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烘干安装系统,包括:设备室、空气源热泵机组、烘干机组以及回风风道;
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设置于所述设备室,所述设备室、所述烘干机组以及所述回风风道依次首尾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回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烘干机组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蒸发风机,所述蒸发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蒸发风机用于将所述回风风道流入的流体送入所述蒸发器,并将除湿后的流体送入所述第一腔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回风风道连通,所述蒸发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的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烘干机组连通,所述冷凝器正对所述出风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安装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腔室的流体朝向所述烘干机组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烘干机组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安装系统还包括除尘室,所述除尘室设置于所述回风风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风风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烘干机组和所述除尘室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除尘室和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安装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带动所述烘干机组的流体朝向所述除尘室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烘干机组与所述除尘室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节流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依次首尾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烘干安装系统包括设备室、空气源热泵机组、烘干机组以及回风风道,空气源热泵机组设置于设备室,设备室、烘干机组以及回风风道依次首尾连通,使经空气源热泵机组以及烘干机组处理后的适宜温度空气能够在该烘干安装系统循环流动,从而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始终处于适宜温度下稳定运行,能够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同时,设备室将外界寒冷空气与空气源热泵机组隔开,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不受外界寒冷空气影响,能够提高其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烘干安装系统;10-设备室;11-第一腔室;12-隔板;13-第二腔室;14-第一进风口;15-第二进风口;16-出风口;20-空气源热泵机组;21-压缩机;22-冷凝器;23-节流阀;24-蒸发器;25-蒸发风机;30-第一风机;40-烘干机组;41-烘干塔;50-第二风机;60-除尘室;70-回风风道;71-第一管道;72-第二管道;80-第一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北方地区的谷物烘干安装系统,其供热源采用的是燃料锅炉。而燃料锅炉产生的热风加热谷物后,形成的热湿空气直接排放在室外,无法被燃料锅炉利用,造成的大量的能源浪费。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技术的节能效果已经被业内人士认可,但常规的空气源热泵谷物烘干机无法在低温度环境下稳定运行,造成空气源热泵谷物烘干机在北方地区难以应用。因此,如何使空气源热泵谷物烘干机在低温度环境下稳定运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安装系统100,可以解决该技术问题。以下将对该安装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该烘干安装系统100包括设备室10、空气源热泵机组20、烘干机组40、以及回风风道70。空气源热泵机组20设置于设备室10,并且设备室10、烘干机组40、回风风道70依次首尾连接。因此,经空气源热泵机组20处理后的适宜温度的空气将在烘干机组40、回风风道70以及设备室10内部循环流动,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20始终处于适宜温度下运行,能够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同时,设备室10将外界寒冷空气与空气源热泵机组20隔开,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20不受外界寒冷空气影响,能够提高其工作稳定性。
空气源热泵制热效率高,是目前最节能的热源设备之一。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机组20包括压缩机21、冷凝器22、节流阀23以及蒸发器24,压缩机21、冷凝器22、节流阀23以及蒸发器24通过铜管依次首尾连接。压缩机21提供冷媒循环的动力,让冷媒在冷凝器22处放热液化;节流阀23通过降低液化后的冷媒的压力,让制冷剂在蒸发器24处吸热蒸发;利用该原理,可以在冷凝器22处获得升温的空气;在蒸发器24能够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获得干燥的空气。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器22对空气升温到预设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升高至谷物烘干需要的温度,并根据谷物与空气热量交换时温度的变化进行调节,提高谷物的烘干效率。
结合图1,设备室10包括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3,蒸发器24设置于第一腔室11,冷凝器22设置于第二腔室1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3通过隔板12分隔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3可为独立的腔室,并且通过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为使得第一腔室11的空气流入第二腔室13,隔板12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5,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板12也可留有一定的间隙,能实现空气流动即可。
进一步地,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风道80,第一腔室11与回风风道70连通,第二腔室13通过第一风道80与烘干机组40连通,使得空气能够在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3、第一风道80、烘干机组40以及回风风道70循环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第一风道80,直接将第二腔室13的壁与烘干机组40连通,能实现空气流入烘干机组40即可。
具体地,经回风风道70的空气流入第一腔室11,蒸发器24将空气除湿后,干燥的空气通过隔板12的第二进风口15流入第二腔室13,第二腔室13的冷凝器22将空气升温后,高温空气通过第一风道80流入烘干机组40。
请继续结合图1,第二腔室13的壁开设有出风口16,出风口16通过第一风道80与烘干机组40连通。为了提高冷凝器22的升温效果,尽可能保证经冷凝器22处理后的高温空气不降低太多温度,冷凝器22设置在正对出风口16处,并且靠近出风口16。
同时,为了提高空气流动速度,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风机30,第一风机30设置在第二腔室13与烘干机组40之间,用于补偿出风口16到第二风机50间的风阻损失,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第二风机50具有足够带走冷凝器22热量的风压和风量,则第一风机30也可不设置。
结合图1,烘干机组40包括烘干塔41,烘干塔41用于存放谷物,经冷凝器22升温后的空气通过第一风道80及第一风机30的作用,流入烘干塔41,谷物与高温空气结合进行热量交换,即对谷物进行烘干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中,烘干机组40还包括其他设备,例如起重机、吊车等,用于将外部的谷物运送至烘干塔41,并将烘干后的谷物运出烘干塔41,并且可以移动烘干塔41,使其能有效与高温空气结合,提高谷物烘干效率。
容易理解的是,经过烘干塔41与谷物进行热量交换后的空气,含有一定湿度和灰尘杂质。进一步地,为了去除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请继续结合图1,该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除尘室60,除尘室60设置在回风风道70。
具体地,回风风道70包括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烘干机组40通过第一管道71与除尘室60连通,除尘室60通过第二管道72和第一腔室1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第一管道71,直接将除尘室60的壁与烘干机组40连接,能实现烘干机组40中带有灰尘杂质的热湿空气流入除尘室60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烘干机组40进行热量交换后形成的热湿空气,通过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送入第一腔室11,使带有热量的空气在烘干安装系统100中循环使用,并未直接排出室外,减少了能量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同样地,为了提高空气流动速度,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二风机50,第二风机50设置在烘干机组40与除尘室60之间,用于调节烘干机组40中的带有灰尘杂质的热湿空气流入除尘室60的速度。
容易理解的是,经烘干塔41热量交换形成的带有灰尘杂质的热湿空气通过第一管道71和第二风机50的作用,流入除尘室60,经过除尘室60的除尘处理后的热湿空气通过第二管道72流入第一腔室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两个风机,即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50,用于提高空气在管道的流动速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风道80,第一管道71以及第二管道72较长,也可在相应管道上设置多个风机,以提高空气在烘干安装系统100中的循环流动速度,提高谷物的烘干效率。
请继续结合图1,第一腔室11的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4,第一进风口14与第二管道72连通,除尘室60除尘后的热湿空气通过第二管道72,经第一进风口14流入第一腔室11。
为了提高蒸发器24干燥空气的效率,空气源热泵机组20还包括蒸发风机25,蒸发风机25能够带动第一腔室11的热湿空气进入蒸发器24,并将除湿后的干燥空气送入第一腔室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4设置在远离蒸发器24处,蒸发风机25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4和蒸发器24之间,并且设置在靠近蒸发器24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腔室11的热湿空气通过蒸发风机25循环进出蒸发器24,提高除湿效果,并且为第一腔室11营造了稳定和适宜温度的气流,使得蒸发器24以及处于第一腔室11的空气源热泵机组20的其他设备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稳定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经蒸发器24处理后形成的干燥空气通过隔板12的第二进风口15流入第二腔室13,紧接着,干燥空气通过处于第二腔室13的冷凝器22进行升温处理,将高温气体送入烘干机组40,继续对谷物进行烘干处理,使得空气在烘干安装系统100中循环流动。
综上所述,烘干安装系统100的工作原理为:
烘干安装系统100包括设备室10、空气源热泵机组20、第一风道80、烘干机组40、除尘室60以及回风风道70。空气源热泵机组20设置在设备室10,并且设备室10、第一风道80、烘干机组40、除尘室60以及回风风道70依次首尾连通,使得空气能够在该烘干安装系统100循环流动。
具体地,设备室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3,空气源热泵机组20包括蒸发器24和冷凝器22,蒸发器24设置在第一腔室11,冷凝器22设置在第二腔室13,第二腔室13的空气经过冷凝器22升温后通过第一风道80送入烘干机组40,并在烘干机组40的烘干塔41中进行热量交换,即对谷物进行烘干处理;处理后带有灰尘杂质的热湿空气通过回风风道70的第一管道71送入除尘室60,经除尘室60除尘后的热湿空气通过回风风道70的第二管道72送入第一腔室11;蒸发风机25将热湿空气吸入蒸发器24进行蒸发处理,再将形成的干燥空气送入第二腔室13,通过冷凝器22将干燥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并在第二腔室13和烘干机组40之间设置第一风机30,烘干机组40和除尘室60之间设置第二风机50,用于调节空气流动速度。
由此可形成在烘干安装系统100循环流动的空气,并且空气带有一定温度,维持设备室10的适宜温度,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20始终处于适宜温度下运行,能够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同时,设备室10将外界寒冷空气与空气源热泵机组20隔开,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20不受外界寒冷空气影响,能够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其次,经过烘干机组40进行热量交换后形成的热湿空气,通过回风风道70送入第一腔室11,使带有热量的空气在烘干安装系统100中循环使用,并未直接排出室外,减少了能量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室(10)、空气源热泵机组(20)、烘干机组(40)以及回风风道(70);
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20)设置于所述设备室(10),所述设备室(10)、所述烘干机组(40)以及所述回风风道(70)依次首尾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室(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3),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20)包括蒸发器(24)和冷凝器(22),所述蒸发器(24)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冷凝器(22)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3),所述蒸发器(24)与所述冷凝器(22)连接;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回风风道(70)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3)与所述烘干机组(4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20)还包括蒸发风机(25),所述蒸发风机(25)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蒸发风机(25)用于将所述回风风道(70)流入的流体送入所述蒸发器(24),并将除湿后的流体送入所述第一腔室(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的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4),所述第一进风口(14)与所述回风风道(70)连通,所述蒸发风机(25)设置于所述蒸发器(24)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3)的壁开设有出风口(16),所述出风口(16)与所述烘干机组(40)连通,所述冷凝器(22)正对所述出风口(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风机(30),所述第一风机(30)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腔室(13)的流体朝向所述烘干机组(40)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除尘室(60),所述除尘室(60)设置于所述回风风道(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70)包括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所述烘干机组(40)和所述除尘室(60)通过所述第一管道(71)连通,所述除尘室(60)和所述第一腔室(11)通过所述第二管道(7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安装系统(100)还包括第二风机(50),所述第二风机(50)用于带动所述烘干机组(40)的流体朝向所述除尘室(60)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20)还包括压缩机(21)以及节流阀(23),所述压缩机(21)、所述冷凝器(22)、所述节流阀(23)以及所述蒸发器(24)依次首尾连接。
CN202320377690.7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Active CN219454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690.7U CN219454609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690.7U CN219454609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4609U true CN219454609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5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7690.7U Active CN219454609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4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1460B1 (en) Drying apparatus
CN103912947B (zh) 用于风机盘管和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的热泵系统
KR101276380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센터의 공조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7654101B2 (en) Split-air stream air conditioning with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KR101071350B1 (ko) 클린룸용 하이브리드 제습냉방 외조기 시스템
CN110748969B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368542Y (zh) 热管式新风除湿机
CN110748974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WO2020097831A1 (zh) 闭式热泵干衣机系统
CN103940007A (zh) 一种直接蒸发式水冷型新风机组
CN107305042A (zh) 高温恒温恒湿机组
CN110748973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04593659U (zh) 一种除湿机
CN111637569A (zh) 一种间接蒸发空气冷却装置
CN105916361B (zh) 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柜的低耗淋水式热管散热成套设备
CN107120757A (zh) 一种由三个制冷剂循环复合构成的热回收型新风空调机组
CN110748963A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19454609U (zh) 一种烘干安装系统
CN112032870A (zh) 一种除湿降温独立控制系统及除湿降温方法
CN207515080U (zh) 一种带有热泵的除湿装置
CN106288089B (zh) 热闪干系统
CN211146704U (zh) 空调系统
CN211146707U (zh) 空调系统
CN202993429U (zh) 溶液控温控湿新风机
CN207881024U (zh) 小型户式溶液调湿变频空调新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125, CHUANGYOU Road, Xintang Town, Zengcheng, Guangzhou, Guangdong (in the core area of Ze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Newen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1300 No. 125, Chuangyou Road, Xintang Town,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core area of Ze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