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0146U -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0146U
CN219440146U CN202222215397.9U CN202222215397U CN219440146U CN 219440146 U CN219440146 U CN 219440146U CN 202222215397 U CN202222215397 U CN 202222215397U CN 219440146 U CN219440146 U CN 219440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ube
lavage device
electr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5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树清
吴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da Kang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da Kang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da Kang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da Kang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5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0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0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0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灌洗装置,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包括:主机废液罐、引流管、电动阀、蠕动泵和灌注管。其中,主机内设置有连通管、真空泵、压力传感器和主控单元,真空泵和压力传感器均连接连通管,主控单元与真空泵、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废液罐位于主机外且与连通管相连,引流管的一端连通废液罐,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创面敷贴组件,蠕动泵设置在主机上且与主控单元通讯连接,灌注管的一端连接蠕动泵,且另一端连接创面敷贴组件。本申请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能够精确控制灌注液稳定注入创面敷贴组件,且降低管内灌注液回流导致的污染,并能够改善灌注效果。

Description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用于控制灌注液对创面的接触和灌洗。在传统技术中,在创面敷贴组件处的负压完全释放后向创面敷贴组件中注入灌注液,待灌注液接触创面一段时间后再把创面敷贴组件内的灌注液吸引到废液罐。在向创面敷贴组件中注入灌注液以及将灌注液吸引到废液罐的过程中,灌注液的流动量、流动速度甚至流动方向会受到创面敷贴组件内灌注液的含量影响,例如,当创面敷贴组件内含有较多灌注液时,向创面敷贴组件内注入灌注液会需要更大的液压,当注入灌注液的液压不足时,创面敷贴组件内的灌注液甚至可能从灌注管回流,导致对灌注管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压引流灌洗装置,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能够精确控制灌注液稳定注入创面敷贴组件,且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内的液体不易产生回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连通管、真空泵、压力传感器和主控单元,所述真空泵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所述连通管,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真空泵、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废液罐,所述废液罐位于所述主机外且与所述连通管相连;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废液罐,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创面敷贴组件;电动阀,所述电动阀设置在所述主机上且与所述主控单元通讯连接,所述电动阀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所述电动阀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电动阀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引流管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电动阀在第二状态时关断所述引流管;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设置在所述主机上且与所述主控单元通讯连接;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蠕动泵,且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创面敷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通过蠕动泵驱动灌注液从灌注管流入创面敷贴组件,一方面蠕动泵流量的控制精度较高,能够精确控制灌注量,另一方面,蠕动泵有截止功能,减少管内灌注液回流现象导致的污染。在引流管上设置有电动阀,向伤口灌注液体时,阀处于关断状态,使伤口上的敷料保持负压状态,一方面电动阀可防止引流管中的废液回流到伤口上,另一方面,负压状态能使灌注液在伤口中扩散得更均匀,防止灌注液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沉,从而使灌洗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液罐与所述连通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罐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创面敷贴组件与所述引流管、所述灌注管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创面敷贴组件为一次性使用耗材;或者,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电动阀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灌注管与所述蠕动泵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所述灌注管和所述创面敷贴组件均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蠕动泵、所述电动阀均固定在所述主机表面,所述蠕动泵、所述电动阀的电控端位于所述主机内以与所述主控单元通过电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阀为二通常开电磁阀,或者所述电动阀为二通常闭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为三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连接所述真空泵、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废液罐。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循环控制模块,所述循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在吸液模式和注液模式之间交替进行;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处于吸液模式时,所述蠕动泵停止运行,所述电动阀位于第一状态,所述真空泵运转以使所述创面敷贴组件达到第一负压值;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处于注液模式时,所述电动阀位于第二状态,所述真空泵停止运转,所述蠕动泵启动以向所述创面敷贴组件注入所述灌注液,且在所述创面敷贴组件达到第二负压值或达到设定罐注量时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模式和所述注液模式之间还具有保持模式;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处于保持模式时,所述电动阀位于第二状态,所述蠕动泵、所述真空泵均停止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配合创面敷贴组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创面敷贴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
创面10、
主机11、连通管111、真空泵112、压力传感器113、主控单元114、
创面敷贴组件12、工作腔120、吸盘121、敷料122、密封胶123、
废液罐13、引流管14、
电动阀15、蠕动泵16、灌注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包括:主机11、废液罐13、引流管14、电动阀15蠕动泵16和灌注管17。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配合创面敷贴组件12使用,有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上带有创面敷贴组件12,有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上不带创面敷贴组件12。
其中,主机11内设置有连通管111、真空泵112、压力传感器113和主控单元114,真空泵112和压力传感器113均连接连通管111,主控单元114与真空泵112、压力传感器113通讯连接。主控单元114用于控制真空泵112的运行以及收集处理压力传感器113的数据。
创面敷贴组件12用于盖在创面10上,废液罐13位于主机11外且与连通管111相连,引流管14的一端连通废液罐13,引流管14的另一端连接创面敷贴组件12。由此,真空泵112和压力传感器113均通过连通管111与废液罐13连通,真空泵112可在废液罐13内产生负压,压力传感器113可对废液罐13内的负压进行检测。同时,创面敷贴组件12与废液罐13通过引流管14导通,当废液罐13内具有负压时,创面敷贴组件12内与废液罐13内形成气压差,创面敷贴组件12内的气体或液体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经引流管14被吸入废液罐13内,直至创面敷贴组件12的气压下降至与废液罐13相同,从而能够减少创面敷贴组件12内液体的残留,同时防止液体通过引流管14回流至创面敷贴组件12。
电动阀15设置在主机11上且与主控单元114通讯连接,电动阀15设置在引流管14上,电动阀15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动阀15在第一状态时引流管14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创面敷贴组件12与废液罐13相互导通,创面敷贴组件12内的液体可通过引流管14流至废液罐13,而电动阀15在第二状态时关断引流管14,此时创面敷贴组件12与废液罐13互相不导通,创面敷贴组件12与废液罐13被分隔为两个独立空间。也就是说,引流管14上设置电动阀15,向伤口灌注液体时,电动阀15处于关断状态,使伤口上的敷料保持负压状态,一方面电动阀15可防止引流管14中的废液回流到伤口上,另一方面,负压状态能使灌注液在伤口中扩散得更均匀,防止灌注液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沉。
蠕动泵16设置在主机11上且与主控单元114通讯连接,灌注管17的一端连接蠕动泵16,且另一端连接创面敷贴组件12。由此,蠕动泵16用于驱动液体通过灌注管17流入创面敷贴组件12,主控单元114用于控制蠕动泵16的运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蠕动泵16驱动灌注液从灌注管17流入创面敷贴组件12,根据蠕动泵16的特点,一方面蠕动泵16流量的控制精度较高,能够精确控制灌注量,另一方面,蠕动泵16有截止功能,减少管内灌注液回流现象导致的污染。此外,通过设置真空泵112与废液罐13连接,使创面敷贴组件12内的液体能够被吸入废液罐13内,废液罐13以及引流管14内的液体不易回流入创面敷贴组件12。
需要说明的是,蠕动泵16的特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
由此,本申请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注入创面敷贴组件12的灌注液流量较为稳定,同时,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内的液体流向能够保持一致,使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内的液体能够稳定定向流动,灌洗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液罐13与连通管111可拆卸连接,废液罐13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可使用不同的灌注液,当使用不同的灌注液时废液罐13内会收集到不同的液体。因此,为了方便对不同的液体进行不同的处理,需要对每一种液体进行单独收集。
由此,将废液罐13设置为与连通管111可拆,能够方便将废液罐13中的液体倒出处理或集中收集。而废液罐13采用一次性使用的耗材,能够避免废液罐13内残留的液体相互混合,且省去了清洗废液罐13的操作,使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的使用更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创面敷贴组件12与引流管14、灌注管17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创面敷贴组件12为一次性使用耗材。或者,引流管14与电动阀1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灌注管17与蠕动泵1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引流管14、灌注管17和创面敷贴组件12均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可以理解的是,在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经过一次使用后,创面敷贴组件12、引流管14以及灌注管17内均会残留有一定液体,当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在下一次使用时,若更换灌注液的种类,残留的液体会对灌注液造成污染。
由此,将创面敷贴组件12、引流管14以及灌注管17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且均为一次性使用耗材,能够在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的下一次使用时,通过更换新的创面敷贴组件12、引流管14以及灌注管17,避免残留液体对灌注液的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蠕动泵16、电动阀15均固定在主机11表面,蠕动泵16、电动阀15的电控端位于主机11内以与主控单元114通过电线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下,能够方便蠕动泵16在主机11表面与灌注管17连接,方便电动阀15与引流管14连接,而蠕动泵16、电动阀15的电控端在主机11内与主控单元114电线连接,使得电路结构均被保护于主机11内,同时在主机11的外表面看不到电线,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阀15为二通常开电磁阀,或者电动阀15为二通常闭电磁阀。由此,二通常开电磁阀或者二通常闭电磁阀能够较彻底的关断引流管14,从而当电动阀15处于第二状态时能够较彻底的隔断废液罐13与创面10敷料122组件的导通,使创面敷贴组件12内形成较为密闭的空间,使灌注液能够被保持在创面敷贴组件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通管111为三通管,连通管111的三个管口分别连接真空泵112、压力传感器113和废液罐13。由此,真空泵112、压力传感器113和废液罐13连通,从而三处的气压值相近,此时压力传感器113检测得到的负压值即可视为真空泵112产生以及在废液罐13内形成的负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创面敷贴组件12包括吸盘121,吸盘121用于与创面10限定出工作腔120,工作腔120用于填充敷料122,灌注管17、引流管14均连接在吸盘121上,吸盘121为柔性件。由此,吸盘121用于将创面敷贴组件12固定在创面10上,敷料122填充在工作腔120内与创面10接触,创面敷贴组件12通过吸盘121设置在创面10上时,工作腔120内在吸盘121的作用下产生小量负压,使创面敷贴组件12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创面10上。同时,由于吸盘121为柔性件,当工作腔120内负压增大时,吸盘121能够被朝向创面10压缩,使工作腔120体积与敷料122同时被压缩,当工作腔120内负压减小时,工作腔120体积与敷料122也能够同时膨胀,保证敷料122在工作腔120内的位置不产生偏移,提高敷料122与创面10接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吸盘121上设有透明的密封胶123以贴在创面10上。由此,透明密封胶123能够增加工作腔120的密封程度,使工作腔120内能够更好的保持负压环境。同时,还可通过透明密封胶123观察创面10或者敷料122压缩和灌注液注入的情况。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14包括循环控制模块,循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在吸液模式和注液模式之间交替进行。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吸液模式时,蠕动泵16停止运行,电动阀15位于第一状态,真空泵112运转以使创面敷贴组件12内达到第一负压值。此时,创面10处的液体能够被创面敷贴组件12吸收,创面敷贴组件12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压缩且创面敷贴组件12吸收的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引流管14内,使创面10处的液体残留较少。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注液模式时,电动阀15位于第二状态,真空泵112停止运转,蠕动泵16启动以向创面敷贴组件12内注入灌注液,且在工作腔120达到第二负压值或达到设定罐注量时停止。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灌注液逐渐进入创面敷贴组件12,创面敷贴组件12内的负压逐渐减少,创面敷贴组件12能够逐渐膨胀,而创面敷贴组件12膨胀产生的吸引力使得灌注液均匀充满在创面敷贴组件12内,在创面敷贴组件12膨胀的过程中,创面敷贴组件12的吸水量能够维持在较饱和的状态,从而灌注液能够通过创面敷贴组件12均匀的接触创面10。
由此,通过吸液模式和注液模式之间交替进行,使得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能够较彻底的吸收创面10处的液体,且使灌注液能够与创面10均匀接触。
进一步地,吸液模式和注液模式之间还具有保持模式。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保持模式时,电动阀15位于第二状态,蠕动泵16、真空泵112均停止运转。由此,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保持模式时,灌注液被保持在创面敷贴组件12内一定时间,使灌注液能够与创面10充分接触并沁润创面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11),所述主机(11)内设置有连通管(111)、真空泵(112)、压力传感器(113)和主控单元(114),所述真空泵(112)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13)均连接所述连通管(111),所述主控单元(114)与所述真空泵(112)、所述压力传感器(113)通讯连接;
废液罐(13),所述废液罐(13)位于所述主机(11)外且与所述连通管(111)相连;
引流管(14),所述引流管(14)的一端连通所述废液罐(13),所述引流管(1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创面敷贴组件(12);
电动阀(15),所述电动阀(15)设置在所述主机(11)上且与所述主控单元(114)通讯连接,所述电动阀(15)设置在所述引流管(14)上,所述电动阀(15)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电动阀(15)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引流管(14)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电动阀(15)在第二状态时关断所述引流管(14);
蠕动泵(16),所述蠕动泵(16)设置在所述主机(11)上且与所述主控单元(114)通讯连接;
灌注管(17),所述灌注管(17)的一端连接所述蠕动泵(16),且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创面敷贴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罐(13)与所述连通管(111)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罐(13)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面敷贴组件(12)与所述引流管(14)、所述灌注管(17)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创面敷贴组件(12)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或者,所述引流管(14)与所述电动阀(1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灌注管(17)与所述蠕动泵(1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14)、所述灌注管(17)和所述创面敷贴组件(12)均为一次性使用耗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泵(16)、所述电动阀(15)均固定在所述主机(11)表面,所述蠕动泵(16)、所述电动阀(15)的电控端位于所述主机(11)内以与所述主控单元(114)通过电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15)为二通常开电磁阀,或者所述电动阀(15)为二通常闭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11)为三通管,所述连通管(111)的三个管口分别连接所述真空泵(112)、所述压力传感器(113)和所述废液罐(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114)包括循环控制模块,所述循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在吸液模式和注液模式之间交替进行;
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吸液模式时,所述蠕动泵(16)停止运行,所述电动阀(15)位于第一状态,所述真空泵(112)运转以使所述创面敷贴组件(12)内达到第一负压值;
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注液模式时,所述电动阀(15)位于第二状态,所述真空泵(112)停止运转,所述蠕动泵(16)启动以向工作腔(120)注入灌注液,且在所述创面敷贴组件(12)内达到第二负压值或达到设定罐注量时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模式和所述注液模式之间还具有保持模式;
所述负压引流灌洗装置(100)处于保持模式时,所述电动阀(15)位于第二状态,所述蠕动泵(16)、所述真空泵(112)均停止运转。
CN202222215397.9U 2022-08-22 2022-08-22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Active CN219440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5397.9U CN219440146U (zh) 2022-08-22 2022-08-22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5397.9U CN219440146U (zh) 2022-08-22 2022-08-22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0146U true CN21944014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5397.9U Active CN219440146U (zh) 2022-08-22 2022-08-22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0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121311A5 (zh)
KR101353637B1 (ko) 의료용 유체 주입 장치의 가압 유닛에 유체의 자동 공급
CN207029930U (zh) 一种沐浴瓶
CN103904288A (zh) 一种快速配比混合加液设备
CN219440146U (zh) 负压引流灌洗装置
LU502241B1 (en) Automatic pro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d cell suspension
CN207257115U (zh) 一种油墨印刷机改进的墨盒加墨装置
WO2024016532A1 (zh) 一种电池化成用负压组件的清洗方法及清洗工装
CN203842130U (zh) 一种自动止液滴斗和输液顺畅的输液器
CN214970240U (zh) 输注装置
CN113842520A (zh) 一种压力切换装置及采用该压力切换装置的膀胱冲洗装置
JP3061457U (ja) 人工腎臓用補液ポンプ
CN220942322U (zh) 真空包装机的管路清洗系统
CN201603213U (zh) 一种快速排气输液器
CN207779752U (zh) 一种液体取样滤过装置
WO2010048778A1 (zh) 自动排气防气泡输液器
CN201043350Y (zh) 抽吸式高压灌注堵漏机
CN206063467U (zh) 一种创面灌注及封闭引流装置
CN104290460A (zh) 连供墨盒
CN215875732U (zh) 灌流器排气装置
CN113333043B (zh) 上样平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608730U (zh) 一种便携式伤口负压治疗装置
CN219308631U (zh) 一种静脉配药中心用洁净室内自动配液装置
CN201596165U (zh) 一种用于连续使用的妇科通液术泵液装置
CN216409382U (zh) 一种冷却液打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Yakun

Inventor before: Wu Yakun

Inventor after: Yang Shuqing

Inventor after: Wu Yakun

Inventor before: Yang Shuqing

Inventor before: Wu Yakun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01

Pledgee: Wuhan Optics Valley Small and Medium Duty Venture Capital Co.,Ltd.

Pledgor: Wuhan Shengda Kang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