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9577U -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9577U
CN219439577U CN202222110138.XU CN202222110138U CN219439577U CN 219439577 U CN219439577 U CN 219439577U CN 202222110138 U CN202222110138 U CN 202222110138U CN 219439577 U CN219439577 U CN 219439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tabilizing tube
stomach
tub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01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步军
周金哲
张久强
滕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1101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9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9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9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套接装置为上下贯通结构,套接装置放置在胃内,套接装置的上端连接贲门,贲门的内壁设有若干卡扣;气囊放置在胃内,且气囊与套接装置的外壁连接;第一稳定管和第二稳定管设于食道内壁;细管安装于第一稳定管内部;第一稳定管通过通气管与气囊连通,且细管与通气管连通;记忆钛合金套管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勾;乳胶套管通过乳胶混合线套设于第一稳定管;且记忆钛合金套管环通过卡勾和卡扣卡设于贲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手术就既能实现袖状胃的效果,也能实现十二指肠旷置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等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紊乱综合症已是日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常见疾病,特别是肥胖、糖尿病已占总人群的约10%。这类疾病常规治疗的“三架马车”(饮食调节,运动,药物控制),但总体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患者可选择外科治疗,目前的外科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袖状胃切除术与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的降糖、减重效果可达80%以上,虽然手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绝大多数患者因担心胃部的手术,从而难以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包括:
袖胃充填装置包括:套接装置、第一稳定管、第二稳定管、贲门、通气管、气囊、细管;
所述套接装置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套接装置放置在胃内,所述套接装置的上端连接所述贲门,所述贲门的内壁设有若干卡扣;
所述气囊放置在胃内,且所述气囊与所述套接装置的外壁连接;
所述第一稳定管和所述第二稳定管设于食道内壁;所述细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稳定管内部;
所述第一稳定管通过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且所述细管与所述通气管连通;
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包括:记忆钛合金套管环、乳胶套管、乳胶混合线;
所述乳胶套管上端安装记忆钛合金套管环;
所述记忆钛合金套管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勾;
所述乳胶套管通过所述乳胶混合线套设于所述第一稳定管;且所述记忆钛合金套管环通过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贲门。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还包括:所述套接装置的上端的管口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围边,所述围边沿所述管口的环向设置。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第一稳定管远离食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阀门安装在所述第二稳定管远离食道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细管连通。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所述套接装置与气囊安装的外壁的一面为三角形平面,且所述三角形平面的三边上设有第一柔性固定杆。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稳定管与所述第二稳定管的夹角呈90°;所述第二稳定管与胃小弯的夹角呈135°。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稳定管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稳定管的两端呈圆弧形。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稳定管的外壁、所述第二稳定管的外壁、所述充填装置的外壁均设有膜状物层。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稳定管和所述第二稳定管的长度为所述食道周径的3/4。
上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所述套接装置的下端设有第二柔性固定杆。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本装置可直接通过推送杆推送至胃内,并不需要开刀做手术,相对于传统袖状胃手术,保留了正常胃,但也能达到袖状胃的效果,患者更易接受。并且不会产生水囊堵塞胃窦及幽门情况,胃内填充装置与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的组合使用,既能实现袖状胃的效果,也能实现十二指肠旷置的效果,更能达到降糖减重的疗效。并且视病情可取出,也可反复置放。在胃镜下操作,简单易行,一次性耗材,经济实用,易于基层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袖胃充填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的示意图。
1、胃;2、食道;3、十二指肠;4、第一稳定管;5、第二稳定管;6、通气管;7、贲门;8、套接装置;9、乳胶套管;10、乳胶混合线;11、卡扣;12、卡勾;13、第二柔性固定杆;14、气囊;15、第一柔性固定杆;16;记忆钛合金套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包括:袖胃充填装置包括:套接装置8、第一稳定管4、第二稳定管5、贲门7、通气管6、气囊14。套接装置8为上下贯通结构,套接装置8放置在胃1内,套接装置8的上端设有贲门7,贲门7的内壁设有若干卡扣11;气囊14放置在胃内,且气囊14与套接装置8的外壁连接;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设于食道2内壁;细管安装于第一稳定管4内部,第一稳定管4通过通气管6与气囊14连通,且细管与通气管6连通;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包括:记忆钛合金套管环16、乳胶套管9、乳胶混合线10;记忆钛合金套管环16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勾12;乳胶套管9通过乳胶混合线10套设于第一稳定管4;且记忆钛合金套管环16通过卡勾12和卡扣11卡设于贲门7。具体的,乳胶套管9可为PVC材质的薄层管状物,长度为45cm。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病史及胃部CT或造影显像,判断适合型号的袖胃充填装置;首先用推送杆和胃镜将包装好的袖胃充填装置送入胃1中,将套接装置8放入胃1中,并且使得套接装置8位于胃小弯处,其次将推送杆朝着体外方向旋转,将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置于食道2内壁,然后使用活检钳打开袖胃充填装置的外包装,从体外向食道内伸入注射管,注射管连通第二稳定管5,通过注射管向第二稳定管5中注入稀释碘油,由于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连通设置,注入到第二稳定管5中的稀释碘油也会流入至第一稳定管5中,注入一定剂量的稀释碘油之后,接着将注射管从食道内取出,此时再抽提、调整推送杆,确保套接装置8紧贴贲门7;最后使用充气管向第一稳定管5内注入空气或氢气,空气或是氢气通过细管和通气管6注入至气囊14中,气囊14充气膨胀,由于气囊14选用适型气囊14,气囊14可适应胃1的形状,充填在胃1的大弯处,使得胃内会有饱腹感,达到袖状胃的效果。退出推送杆,胃镜经贲门7进入套接装置8的内部、微调,完成袖胃充填装置的置放。当完成袖胃充填装置的放置时,人进食就会从食道2流入至套接装置8中,从套接装置8流入十二指肠内,食物不经过胃1,使得身体吸收食物内的热量变少,从而达到减重的作用。由于此时胃腔内的充填装置8已经接近袖状,根据减重的效果试情况决定是否置入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如果减重效果不好,在放置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
对于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的置放:首先使用推送杆和胃镜将包装好的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送入胃腔,然后使用推送杆除去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的外包装,然后将乳胶混合线10套入第一稳定管4,使用温水冲洗乳胶套管9,乳胶套管9吸水释放张开后,接着使用推送杆和胃镜调整卡勾12使其卡合于贲门7上的卡扣11上。乳胶套管9的远端在进水后随胃肠蠕动到达空肠上端,使得乳胶套管9到达空肠上段,起到十二指肠达到旷置的效果,使得减重效果更好。
具体的,第一稳定杆4和第二稳定杆5为环向设置于食道2内,且第一稳定杆4和第二稳定杆5的一端在食道2的内壁由上至下的延伸至另一端。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具体的,细管的直径小于第一稳定管4的直径,细管与第一稳定管4之间留有空隙,空隙处能够注入稀释碘油。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套接装置8的上端的管口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围边,围边沿管口的环向设置。套接装置8的直径与食道2的直径相同,使得食物能够全部流入至套接装置8中,不会流入胃1中,设有围边,围边呈弧形,能够更好的兜住食物,使得食物流入至套接装置8中。且气囊14的一端固定在围边上,使得围边能够更好的支撑气囊14。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第一稳定管4远离食道2的一端,第二阀门安装在第二稳定管5远离食道2的一端。具体的,首先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充气管通过第一阀门向气囊14中填充氢气或空气,空气或是氢气经过充气管、第一阀门、细管和通气管6充入气囊14,使得气囊14充气位于胃大弯处,使得胃1不需要手术也能够变成袖状胃1。然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注射管通过第二阀门向第二稳定管5中注入稀释碘油,第二稳定管5与第一稳定管4连通,稀释碘油经由第二稳定管5流入至第一稳定管4,注入一定剂量的稀释碘油,直至稀释碘油的剂量到第二阀门处,停止注入稀释碘油。在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中注入稀释碘油,使得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充盈有张力,也便于袖胃充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追踪。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套接装置8与气囊14安装的外壁的一面为三角形平面,且三角形平面的三边上设有第一柔性固定杆15。设有第一柔性固定杆15能够更好的支撑固定气囊14,对气囊14进行定位,使得气囊14在充气后不会脱落。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第一稳定管4与第二稳定管5的夹角呈90°;第二稳定管5与胃小弯的夹角呈135°。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第一稳定管4的两端和第二稳定管5的两端呈圆弧形。第一稳定管4的两端和第二稳定管5的两端呈圆弧形可使得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不会剐蹭食道2内壁和胃1。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第一稳定管4的外壁、第二稳定管5的外壁、充填装置8的外壁均设有膜状物层。膜状物层表面为颗粒状,可利于胃酸等分泌物的排出。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第一稳定管4和第二稳定管5的长度为食道2周径的3/4。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通气管6呈弧形。通气管6的弧形与食道2内壁的弧形相对应。
进一步的,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中,套接装置8的下端设有第二柔性固定杆13。第二柔性固定杆13能够更好的支撑套接装置8的下端,使得整个套接装置8呈塔筒状,套接装置8能够贴近胃小弯处,套接装置8能够更好的位于胃1部。食物通过套接装置8从胃1中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袖胃充填装置包括:套接装置、第一稳定管、第二稳定管、贲门、通气管、气囊、细管;
所述套接装置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套接装置放置在胃内,所述套接装置的上端连接所述贲门,所述贲门的内壁设有若干卡扣;
所述气囊放置在胃内,且所述气囊与所述套接装置的外壁连接;
所述第一稳定管和所述第二稳定管设于食道内壁;所述细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稳定管内部;
所述第一稳定管通过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且所述细管与所述通气管连通;
十二指肠引流减重装置包括:记忆钛合金套管环、乳胶套管、乳胶混合线;
所述乳胶套管上端安装记忆钛合金套管环;
所述记忆钛合金套管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勾;
所述乳胶套管通过所述乳胶混合线套设于所述第一稳定管;且所述记忆钛合金套管环通过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贲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套接装置的上端的管口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围边,所述围边沿所述管口的环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第一稳定管远离食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阀门安装在所述第二稳定管远离食道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细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装置与气囊安装的外壁的一面为三角形平面,且所述三角形平面的三边上设有第一柔性固定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管与所述第二稳定管的夹角呈90°;所述第二稳定管与胃小弯的夹角呈1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管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稳定管的两端呈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管的外壁、所述第二稳定管的外壁、所述充填装置的外壁均设有膜状物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管和所述第二稳定管的长度为所述食道周径的3/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装置的下端设有第二柔性固定杆。
CN202222110138.X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Active CN219439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0138.XU CN219439577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0138.XU CN219439577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9577U true CN219439577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3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0138.XU Active CN219439577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9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3439B (zh) 用于医治肥胖的胃内装置
JP4790212B2 (ja) 患者の肥満を治療する装置
US5259399A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ausing weight loss using removable variable volume intragastric bladder
US9539133B2 (en) Stomach-spanning gastric implants
US6981980B2 (en) Self-inflating intragastric volume-occupying device
US7316716B2 (en) Gastric bypass prosthesis
US86230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obesity
EP2629713B1 (en) Stomach-spanning gastric implants
JP6378428B2 (ja) 肥満治療用胃内装置
US20100152764A1 (en) Device for treating obesity
JP2017534340A5 (zh)
CN108938163A (zh) 胃导流器及其释放方法
CN219439577U (zh)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
CN115363836A (zh) 一种适型袖胃充填复合减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19196380A1 (zh) 胃导流器及其消化道支架、释放方法
CN202277355U (zh) 球囊式小肠食物隔离套
AU2003249628B2 (en) Gastric bypass prosthesis
Cole A radiographic study of the pylorus and duodenum, with and without artificial dilatation of the duodenum
TWM478430U (zh) 胃氣球減重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