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7933U -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7933U
CN219437933U CN202222528481.6U CN202222528481U CN219437933U CN 219437933 U CN219437933 U CN 219437933U CN 202222528481 U CN202222528481 U CN 202222528481U CN 219437933 U CN219437933 U CN 219437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late
artificial fish
fish reef
ree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84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莺沙
张大卫
孙莉
廖佳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Hemei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Hemei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Hemei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Hemei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84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7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7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7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固定连接于上底板、下底板之间的迎流板,上底板、下底板和迎流板之间形成半开放式的内腔,上底板、下底板均开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结构的上底板、下底板和迎流板之间形成的半开放式的内腔为鱼类及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上底板、下底板开设的开口提高了人工鱼礁的水流通透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流态效应;人工鱼礁整体能够形成座椅结构,供游客、行人在非洪水期使用;人工鱼礁外在形状规整、美观,能够兼顾景观效应。

Description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态治理和生境多样性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水利及河流整治工程的兴建,江河中鱼类的生存和繁衍面临严峻的考验,各类航道整治建筑物的修建影响甚至破坏了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产卵的场所,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逐渐恶劣。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水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索饵、繁殖和生长发育等场所,从而修复、改善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是保护和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
但是,现有的人工鱼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大多数非外观设计性的人工鱼礁不够美观,在非洪水期不用于为鱼类提供生长繁殖环境和庇护场所时,大多会裸露在河滩、海滩上,给整体景观效应造成不良影响;二是专用性较强、用途单一,无法在非洪水期用作它途,物尽其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针对生态人工鱼礁,如何提高其在非洪水期的景观效应并实现多用途。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固定连接于上底板、下底板之间的迎流板,上底板、下底板和迎流板之间形成半开放式的内腔,上底板、下底板均开设有开口。
优选地,上底板、下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支撑板。
优选地,迎流板侧壁两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与纵向支撑板垂直相接的横向支撑板。
优选地,纵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与上底板、下底板之间形成开设有开口的背流面框架。
优选地,背流面框架开口面积占背流面面积的比例不小于84%
优选地,所述上底板、下底板选用圆环形,迎流板连接于上底板、下底板的外弧线之间,占外弧线线长的一半,形成半圆柱中空侧壁。
优选地,所述上底板、下底板开设的开口面积占上底板、下底板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5%。
优选地,上底板、下底板厚度选用2cm,迎流板的厚度选用1cm。
优选地,所述人工鱼礁结构的材料选用钢筋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人工鱼礁的结构的内外表面设置有海洋防蚀涂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底板、下底板和迎流板之间形成的半开放式的内腔为鱼类及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上底板、下底板中部开设的开口提高了人工鱼礁的水流通透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流态效应,提高各水层间的垂直交换效率,形成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上底板可用作座椅的椅面,迎流板用作支撑的椅腿,使鱼礁整体形成座椅结构,供游客、行人使用;人工鱼礁外在形状整体型强,结构规整,能够兼顾景观效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底板;2-纵向支撑板;3-横向支撑板;4-下底板;5-迎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包括上底板1、下底板4和固定连接于上底板1、下底板4之间的迎流板5,上底板1、下底板4和迎流板5之间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内腔,上底板1、下底板4中部均开设有开口。
上述结构设计带来的效果是:上底板1、下底板4和迎流板5之间形成的半开放式的内腔为鱼类及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上底板1、下底板4中部开设的开口提高了人工鱼礁的水流通透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流态效应,提高各水层间的垂直交换效率,形成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上底板1可用作座椅的椅面,迎流板5用作支撑的椅腿,使鱼礁整体形成座椅结构,供游客、行人使用;人工鱼礁外在形状整体型强,结构规整,能够兼顾景观效应。
进一步地,上底板1、下底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支撑板2,纵向支撑板2用于辅助迎流板5承受上底板1、下底板4的纵向压力,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支撑板2的端面优选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迎流板5侧壁两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与纵向支撑板2垂直相接的横向支撑板3,横向支撑板3用于辅助迎流板5承受轴向的冲击力,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板3外表面优选为半圆弧形。
进一步地,纵向支撑板2、横向支撑板3与上底板1、下底板4之间形成开设有开口的背流面框架,背流面框架用作半开放内腔的通口,使水生生物和鱼类能够通过通口进入到内腔中去。
进一步地,所述背流框架开口面积占背流面面积的比例不小于84%,以保证有足够的开口空间供鱼类及水生生物进入到内腔中栖息,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支撑板2和横向支撑板3的宽度选用2c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底板1、下底板4优选为圆环形,迎流板5连接于上底板1、下底板4的外弧线之间,占外弧线线长的一半,形成半圆柱中空侧壁,迎流板5的半圆柱中空侧壁能够起到阻碍水流的作用,在鱼礁的尾流区形成一个低流速区,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庇护场所。
进一步地,所述上底板1、下底板4开设的开口面积占上底板1、下底板4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5%,能够在提高人工鱼礁通透性的同时,确保上底板1作为椅面的受力面积和舒适度,本实施例中,外圆直径选用40cm,内圆直径选用20cm。
进一步地,上底板1、下底板4厚度选用2cm,迎流板5的厚度选用1cm,以保证上述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水流冲击力,且保证半开放的内腔空间足够大,在本实施例中,能够达到4万cm3,以用作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鱼礁结构的材料选用钢筋混凝土,以保证能够在沉到水底并承受一定强度的水流冲击力而不会倾倒和被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鱼礁的结构的内外表面设置有海洋防蚀涂料层,以延长人工鱼礁在水体中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结构安装流程和工作的基本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人工鱼礁多作为增殖型鱼礁投放在近河、海水域滩底,起到增殖作用,在洪水期,人工鱼礁本身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利用重力能够下沉到水底滩面上,且整体结构尺寸设计合理,迎流板5的半圆柱中空侧壁结构,能够抵抗阻碍水流的冲击力而不倾倒和被破坏,半中空内腔内部空间足够大,给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上底板1、下底板4上的开口保证了鱼礁的通透性,形成良好的流态效应,提高各水层间的垂直交换效率,形成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为礁体表面附着的藻类和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非洪水期退潮后,设置于近河、海水域滩底人工鱼礁会从水体中裸露出来,经过简单的清洁保养后,其一体性的圆墩结构能够当作座椅供游客、行人使用,且不会破坏河、海滩附近的整体景观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下底板(4)和固定连接于上底板(1)、下底板(4)之间的迎流板(5),上底板(1)、下底板(4)和迎流板(5)之间形成半开放式的内腔,上底板(1)、下底板(4)均开设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底板(1)、下底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支撑板(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迎流板(5)侧壁两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与纵向支撑板(2)垂直相接的横向支撑板(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支撑板(2)、横向支撑板(3)与上底板(1)、下底板(4)之间形成开设有开口的背流面框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背流面框架开口面积占背流面面积的比例不小于8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底板(1)、下底板(4)选用圆环形,迎流板(5)连接于上底板(1)、下底板(4)的外弧线之间,占外弧线线长的一半,形成半圆柱中空侧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下底板(4)开设的开口面积占上底板(1)、下底板(4)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下底板(4)厚度选用2cm,迎流板(5)的厚度选用1cm。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结构的材料选用钢筋混凝土。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的结构的内外表面设置有海洋防蚀涂料层。
CN202222528481.6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Active CN219437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8481.6U CN219437933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8481.6U CN219437933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7933U true CN219437933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8481.6U Active CN219437933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7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029177A (ja) 外海用水中養殖装置
CN109329155B (zh) 一种网衣挡流和分流系统
CN203938528U (zh) 一种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沉水种植系统
CN201390678Y (zh) 一种生物浮岛
CN210065312U (zh) 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
CN219437933U (zh) 一种兼顾景观效应的生态人工鱼礁结构
CN211312402U (zh) 一种可升降生态重构界面修复结构
JP2003125669A (ja) 人工浮魚礁
CN208228075U (zh) 一种人工礁体装置
CN107751071B (zh) 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217657741U (zh) 一种用于鱼类索饵的生态鱼巢
CN217479166U (zh) 用于浅水型湖泊原位净化装置
CN112106713B (zh) 一种半悬浮式人工鱼礁
CN210393897U (zh) 一种水下固定浮床模块
CN211035405U (zh) 一种一体化安装漂浮湿地系统
CN103039391B (zh)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CN203105330U (zh)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CN216292502U (zh) 一种人工藻场
CN213187686U (zh) 半悬浮式人工鱼礁
KR200393238Y1 (ko) 조장형성 및 해수정화용 인공 어초블록
CN218089117U (zh) 一种花瓣型生态浮岛的安装固定结构
CN214457152U (zh) 一种大型抗风浪的旋转式生态浮岛
CN217657719U (zh) 人工生态鱼礁
CN218290653U (zh) 一种水生态过滤装置
CN110735416A (zh) 一种可升降生态重构界面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