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6683U - 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 Google Patents
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36683U CN219436683U CN202320462129.9U CN202320462129U CN219436683U CN 219436683 U CN219436683 U CN 219436683U CN 202320462129 U CN202320462129 U CN 202320462129U CN 219436683 U CN219436683 U CN 2194366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plug
- charged
- scanner
- mount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扫描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其中充电底座设有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包括充电组件和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配合,充电组件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在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插接部具有插接位和取出位,待充电设备能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能使待充电设备固定于插接位,以防止待充电设备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最终当待充电设备处于插接位时,第一限位部限制待充电设备与充电底座分离以提升充电时的稳定性;当待充电设备处于取出位时,待充电设备与第一限位部脱离而方便从充电底座中取出,提升充电底座与待充电设备的连接稳定性和分离操作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扫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背景技术
口内扫描仪是一种将扫描头伸入患者口腔中进行数据采集的设备口内扫描设备可以直观反应患者口腔内部情况,因此而在口腔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其主要结构包括主机、电池和充电底座,在无线扫描仪不使用时,电池和主机可以一起放置在充电底座上进行充电。
但是由于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主机和电池依靠自身重力将电池的触点压紧到充电触点上,需要将电池的触点和充电完全对齐,并且电池的触点将充电触点的顶针下压才能进行充电,操作人员在将主机放置在充电底座上时无法便捷的确认主机是否放置到位,使主机的充电操作不方便;并且主机在充电底座上受到振动后易产生位置偏移而使电池的触点与充电触点之间的位置产生偏移,使充电操作中断,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充电底座,包括底座本体;
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充电组件和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配合,所述充电组件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具有插接位和取出位,所述待充电设备能在所述插接位与所述取出位之间摆动;
所述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能使所述待充电设备固定于所述插接位,以防止所述待充电设备在所述插接位与所述取出位之间摆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安装槽和引导板,
所述底座本体的一侧表面朝向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限位结构,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内部,
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待充电设备插入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限位结构安装配合,以限制所述待充电设备相对所述安装槽在平行于所述安装槽槽底的方向移动,
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有所述引导板,所述引导板朝向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引导板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围绕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待充电设备插入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限位槽安装配合时,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顶针和弹性件,所述充电顶针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底部,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充电顶针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电连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的,沿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引导板的方向,所述引导板向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垂直于所述引导板。
可选的,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远离所述引导板的方向转动而进入所述取出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位于所述引导板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所述引导板的一侧面上设有卡接槽,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卡接凸起进入所述卡接槽中,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引导板卡接。
本公开提供的充电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包括充电组件和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配合,充电组件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在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插接部具有插接位和取出位,并且待充电设备能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能使待充电设备固定于插接位,以防止待充电设备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最终使待充电设备处于插接位时与充电组件电连接而进行充电操作,待充电设备进入插接位后第一限位部限制待充电设备与充电组件的脱离,提升充电操作时充电底座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稳定性,并且待充电设备进入插接位时即可保持稳定的充电状态,待充电设备从插接位进入取出位后即可从便捷的从第一插接部中拔出,实现了待充电设备在充电底座上充电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的便捷转换。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扫描仪,包括扫描仪主体,所述扫描仪主体上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充电底座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插接部具有插接位姿和取出位姿,所述第二插接部能在所述插接位姿与所述取出位姿之间摆动,所述第二限位部被配置为能使第二插接部处于插接位姿,以防止所述第二插接部在所述插接位姿与所述取出位姿之间摆动。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卡接凸起或卡接凹槽。
可选的,所述扫描仪主体的底部设有供电仓,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安装于所述供电仓内的电池组件,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外壳、电芯、限位件和充电触点,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外壳的内部,所述充电触点位于所述电池外壳的底部,且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限位件围绕所述充电触点设置,
所述第二插接部处于所述插接位姿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充电底座配合连接,所述充电触点与充电底座电连接;其中,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
本公开提供的无线扫描仪设有扫描仪主体,在扫描仪主体的底部设有供电仓,供电仓用于供电池组件插入,扫描仪主体上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上设有第二限位部,在第二插接部与充电底座插接配合时,第二插接部具有插接位姿和取出位姿,第二插接部能在插接位姿与取出位姿之间摆动,第二限位部被配置为能使第二插接部处于插接位姿,以防止第二插接部在插接位姿与取出位姿之间摆动,其中,第二限位部为卡接凸起或卡接凹槽,最终电池组件可以插入供电仓中和扫描仪主体连接以实现对扫描仪主体的供电功能,扫描仪主体通过在充电底座上进入插接位姿,使第二限位部保证扫描仪主体与充电底座稳定连接,提升扫描仪主体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扫描仪主体通过摆动从插接位姿进入取出位姿后,可以便捷的脱出充电底座,提升了扫描仪主体充电完成后与充电底座脱离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充电底座和所述无线扫描仪的分解图之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充电底座和所述无线扫描仪的分解图之二;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扫描仪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扫描仪主体处于插接位姿时与所述充电底座的连接示意和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扫描仪主体处于取出位姿时与所述充电底座的连接示意和局部剖视图。
其中,11、底座本体;12、第一插接部;121、引导板;122、安装槽;123、限位结构;13、充电组件;14、第一限位部;15、充电指示灯;21、扫描仪主体;211、第二限位部;212、供电仓;213、第二插接部;22、电池组件;221、电池外壳;222、限位件;223、充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充电底座主要为对口腔内部进行扫描的手持设备进行充电,所以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待充电设备以“口内扫描仪”为例。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1;
底座本体11包括充电组件13和第一插接部12,第一插接部12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配合,充电组件13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
第一插接部12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4,第一插接部12具有插接位和取出位,待充电设备能在插接位(如图6所示)与取出位(如图7所示)之间摆动;
第一限位部14被配置为能使待充电设备固定于插接位,以防止待充电设备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其中,第一限位部14可以为凸起或凹槽。
其中,当待充电设备处于插接位时,第一限位部14用于对待充电设备形成拔出于第一插接部12方向的限位,当待充电设备处于取出位时,第一限位部14可与待充电设备脱开。
具体的,底座本体11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结构,当然也可以选择底座本体11为圆柱形,第一插接部12可以选择为底座本体11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凹槽,在凹槽的底部设置充电组件13,从而使口内扫描仪插入凹槽后可以与充电组件13电连接进行充电,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插接部12为设置在底座本体11一侧面上的中空的长方形结构,中空的长方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与底座本体11的一侧面垂直,在中空的长方形结构的内部设置充电组件13,使口内扫描仪插入中空的长方形结构的内部后与充电组件13电连接,实现口内扫描仪的充电操作;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在底座本体11的表面凹陷形成凹槽,在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挡板,挡板沿着远离凹槽的方向延伸,在凹槽的槽底设置充电组件13,使口内扫描仪可以沿着挡板插入凹槽后与充电组件13电连接,从而实现口内扫描仪的充电操作。
上述的第一限位部14可以选择为圆柱形的凸起,第一插接部12为凹槽时,凸起可以选择设置在凹槽的一侧的侧壁上,在口内扫描仪的侧面设置卡槽,卡槽与凸起相对设置,当口内扫描仪插入凹槽时,凹槽的侧壁与口内扫描仪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凸起与卡槽未连接,此时口内扫描仪处于取出位,凹槽的槽底设有充电组件13,充电组件13具有弹性,将口内扫描仪朝向充电组件13的方向下压,使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紧密连接,同时将口内扫描仪朝向设有凸起的凹槽侧壁靠近,使口内扫描仪的卡槽与凹槽侧壁的凸起连接,卡槽与凸起的连接使充电接头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充电组件13与口内扫描仪保持紧密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当第一插接部12为凹槽和挡板时,在挡板朝向凹槽的一面上设置凸起作为第一限位部14,在口内扫描仪上设置卡槽,将口内扫描仪插入凹槽时,凹槽的侧壁与口内扫描仪之间具有间隙,凸起和卡槽处于未连接状态,此时口内扫描仪处于取出位,将口内扫描仪朝向挡板转动,使凸起与卡槽连接,此时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
上述的第一限位部14也可以选择为卡扣,当第一插接部12为凹槽时,卡扣设置在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卡扣与口内扫描仪的侧面卡接;当然也不限于第一限位部14为插槽,当第一插接部为凹槽和挡板时,在挡板朝向凹槽的一侧面上设置插槽,在口内扫描仪的侧面设有插接凸起,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插接凸起插入插槽中,使口内扫描仪的位置保持稳定。
具体使用时,将口内扫描仪插入第一插接部12中,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连接,此时口内扫描仪处于取出位,将口内扫描仪朝向第一限位部14的方向摆动,从而使口内扫描仪进入插接位,第一限位部14与口内扫描仪连接,使口内扫描仪在拔出于第一插接部12的方向受限制;当需要使用口内扫描仪时,用手将口内扫描仪朝向远离第一限位部14的方向摆动,使口内扫描仪从插接位进入取出位后,将口内扫描仪从第一插接部12中拔出。
充电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1,底座本体11包括充电组件13和第一插接部12,第一插接部12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配合,充电组件13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在第一插接部12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4,第一插接部12具有插接位和取出位,并且待充电设备能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第一限位部14被配置为能使待充电设备固定于插接位,以防止待充电设备在插接位与取出位之间摆动。
最终使口内扫描仪插入第一插接部12后与充电组件13电连接而进行充电操作,口内扫描仪进入插接位后第一限位部14限制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的脱离,提升充电操作时充电底座与口内扫描仪之间的稳定性,并且口内扫描仪进入插接位时即可保持稳定的充电状态,口内扫描仪从插接位进入取出位后即可从便捷的从第一插接部12中拔出,实现了口内扫描仪在充电底座上充电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的便捷转换。
参照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2包括安装槽122和引导板121,具体可以选择安装槽122位长方形槽,当然也可以选择安装槽122为槽底为圆形的槽,或者也可以选择安装槽122的槽底形状与待充电设备相配合,底座本体11的一侧表面朝向底座本体11的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122,安装槽122的槽底设有限位结构123,充电组件13设置于限位结构123的内部,可以选择限位结构123为设置在安装槽122槽底的沟槽,在安装槽122的槽底可以选择设置充电组件13,沟槽围绕充电组件13设置,当然也可以选择限位结构123为设置在安装槽122的槽底的凸起,凸起设置在安装槽122的槽底的中心,充电组件13设置在凸起上,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口内扫描仪插入安装槽122,且口内扫描仪与限位结构123安装配合,以限制口内扫描仪相对安装槽122在平行于安装槽122槽底的方向移动,安装槽122的槽口设有引导板121,引导板121朝向远离底座本体11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14设置于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
上述的限位结构123为沟槽时,口内扫描仪的底部可以选择设置限位凸起,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口内扫描仪底部的限位凸起插入沟槽中,使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连接后,口内扫描仪与安装槽122的槽底无法在平行于安装槽122的槽底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口内扫描仪在充电过程中保持位置稳定;当然也可以选择限位结构123为限位凸起时,口内扫描仪上可以选择设置与限位凸起匹配的凹槽,在凹槽的内部设置与口内扫描仪的电池连接的触点,当口内扫描仪位于插接位时,限位凸起插入凹槽中,并且充电组件13与口内扫描仪的触点连接,使口内扫描仪进行充电,并且限制口内扫描仪相对安装槽122在与安装槽122的槽底平行的方向移动。
上述的引导板121可以选择为长方形板,当然也可以选择为椭圆形的面板,引导板121可以选择与底座本体11为一体化结构,当然也可以选择引导板121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本体11上;可以选择引导板121与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面与安装槽122的靠近引导板121的一侧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使口内扫描仪可以贴合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面后沿着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滑动,最终使口内扫描仪插入安装槽122中,可以选择引导板121与底座本体11垂直,当然也可以选择沿安装槽122朝向引导板121的方向,引导板121在远离安装槽122的方向倾斜;可以选择第一限位部14通过螺栓设置在引导板121上,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限位部14于引导板121为一体化结构。
第一插接部12包括安装槽122和引导板121,将底座本体11的一侧表面朝向底座本体11的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122,在安装槽122的槽底设有限位结构123,并且将充电组件13设置于限位结构123的内部,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口内扫描仪插入安装槽122,并且口内扫描仪与限位结构123安装配合,以限制口内扫描仪相对安装槽122在平行于安装槽122槽底的方向移动,在安装槽122的槽口设有引导板121,将引导板121朝向远离底座本体11的方向延伸,并且将第一限位部14设置于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最终使口内扫描仪可以贴合于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面后朝向安装槽122滑动,使口内扫描仪便捷的插入安装槽122中,并且口内扫描仪位于插接位时,限位结构123与口内扫描仪连接限制了口内扫描仪相对充电组件13移动,使口内扫描仪可以稳定的保持充电状态,提升了口内扫描仪进行充电时的稳定性。
限位结构123可以为凸起或凹槽。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23包括限位槽,限位槽围绕充电组件13设置于安装槽122的槽底,待充电设备插入安装槽122并与限位槽安装配合时,充电组件13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具体可以选择限位槽为长方形槽,可以选择将充电组件13设置在安装槽122的槽底的中心,可以选择在充电组件13的周围设置四条限位槽,四条限位槽互相垂直,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安装槽122的槽底设置一条围绕充电组件13的环形的限位槽。
限位结构123包括限位槽,将限位槽围绕充电组件13设置于安装槽122的槽底,使口内扫描仪插入安装槽122并与限位槽安装配合时,充电组件13与口内扫描仪电连接,限位槽围绕充电组件13设置,使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连接的同时与限位槽连接,使口内扫描仪相对充电组件13在平行于安装槽122的槽底的多个方向的移动受限制,从而提升了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连接进行充电操作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组件13包括充电顶针和弹性件,充电顶针通过弹性件设置于第一插接部12的底部,当待充电设备处于插接位时,充电顶针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可以选择弹性件为弹簧,当然也可以选择弹性件为弹性橡胶垫,当弹簧和充电顶针均为金属时,可以选择弹簧和充电顶针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胶水连接弹性橡胶垫和充电顶针。
上述的充电顶针可以选择为圆柱形结构,可以选择充电顶针上设有可以沿其长度方向伸缩的伸缩节,使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使,充电顶针沿着其长度方向压缩,带动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使弹性件对充电顶针施加朝向口内扫描仪方向的弹性力,保证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的接触稳定性;当然也可以选择充电顶针为金属柱,在安装槽122的槽底上设有套筒,套筒的筒底设有弹性件,将充电顶针插入套筒中,使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充电顶针在压力下在套筒的内部朝向套筒的筒底的方向移动,使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对充电顶针施加朝向口内扫描仪方向的弹性力,从而使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保持稳定连接。
充电组件13包括充电顶针和弹性件,将充电顶针通过弹性件设置于第一插接部12的底部,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电连接,同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最终使口内扫描仪与充电顶针电连接而进行充电操作时,弹性件对充电顶针施加朝向口内扫描仪的弹性力,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紧密连接,避免了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接触不良的情况,并且提升了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安装槽122朝向引导板121的方向,引导板121在远离安装槽122的方向倾斜设置,安装槽122的槽底垂直于引导板121,具体可以选择引导板121与底座本体11之间具有30°的夹角,当然也可以选择引导板121与底座本体11之间具有15°的夹角。
通过在安装槽122朝向引导板121的方向上,将引导板121在远离安装槽122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安装槽122的槽底垂直于引导板121,最终使待充电贴合于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面时,由于引导板121倾斜设置,使口内扫描仪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安装槽122滑动,提升了引导板121引导口内扫描仪插入安装槽122的效果,从而提升了将口内扫描仪插入安装槽122的操作便捷性。
参照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待充电设备处于插接位时,待充电设备与安装槽122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待充电设备朝向远离引导板121的方向转动而进入取出位,具体可以选择当待充电设置位于插接位时,口内扫描仪的侧面与安装槽122的内部的侧壁之间具有1cm的间距,当然也可以选择口内扫描仪的侧面与安装槽122的内部的侧壁之间具有1.5cm的间距。
通过在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设置口内扫描仪与安装槽122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口内扫描仪朝向远离引导板121的方向转动而进入取出位,最终使口内扫描仪可以通过与安装槽122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相对底座本体11进行摆动而进入取出位,从而提升了口内扫描仪从插接位向取出位转换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4包括卡接凸起,卡接凸起位于引导板121靠近安装槽122的一侧,口内扫描仪朝向引导板121的一侧面上设有卡接槽,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卡接凸起进入卡接槽中,口内扫描仪与引导板121卡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卡接凸起位圆柱形的凸起,圆柱形凸起的轴心线与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侧面垂直,当然也可以选择卡接凸起为球形的卡接凸起,可以选择口内扫描仪侧面的卡接槽为长方形槽,当然也可以选择为槽底为圆形的卡接槽,卡接槽的形状与卡接凸起的形状相配合。
第一限位部14包括卡接凸起,其中卡接凸起位于引导板121靠近安装槽122的一侧,在口内扫描仪朝向引导板121的一侧面上设有卡接槽,当口内扫描仪处于插接位时,使卡接凸起进入卡接槽中,使口内扫描仪与引导板121卡接,最终使口内扫描仪与充电组件13电连接进行充电时,卡接凸起与卡接槽连接以限制口内扫描仪朝向拔出安装槽122的方向移动,使口内扫描仪对充电顶针持续施加压力,从而使充电顶针与口内扫描仪紧密连接。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1上还设有充电指示灯15,充电指示灯15与充电组件13连接,具体可以选择充电指示灯15的灯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本体11的表面,充电指示灯15可以通过电线与充电组件13连接,当充电组件13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为待充电设备供电时,充电指示灯15发光提示用户充电底座处于充电状态,当然也可以选择充电指示灯15在充电组件13与待充电设备未连接时处于发光状态,当待充电设备与充电组件13电连接时,充电指示灯15停止发光。
通过在底座本体11上设置充电指示灯15,并且充电指示灯15与充电组件13连接,使待充电设备与充电组件13连接而进行充电时,充电指示灯15可以提示用户充电底座处于充电状态。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扫描仪,无线扫描仪指具有无线模式的扫描仪,扫描仪可以应用于专业扫描、工业扫描和口腔扫描等领域。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扫描仪除具有无线模式外,还可以具有有线模式。
该无线扫描仪包括扫描仪主体21,扫描仪主体21上设有第二插接部213,第二插接部213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11,在第二插接部213与充电底座插接配合时,第二插接部213具有插接位姿和取出位姿,第二插接部213能在插接位姿(如图6所示)与取出位姿(如图7所示)之间摆动,第二限位部211被配置为能使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插接位姿,以防止第二插接部213在插接位姿与取出位姿之间摆动。其中,第二限位部211可以为凸起或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插接位姿时,无线扫描仪位于充电底座中第一插接部的插接位,此时,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211配合固定,卡接凸起卡入卡接凹槽中,从而可以防止第二插接部213在插接位姿与取出位姿之间摆动。其中,若第一限位部为凸起,则第二限位部为凹槽,若第一限位部为凹槽,则第二限位部为凸起。另外,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211也可以是相互适配的磁铁和金属。
如图7所示,第二插接部213处于取出位姿时,无线扫描仪位于充电底座中第一插接部的取出位,此时,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211分离,卡接凸起与卡接凹槽分离,从而使无线扫描仪倾斜设置,并且使无线扫描仪在脱出充电底座的方向上不受阻碍,从而可以方便的将无线扫描仪从充电底座上取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设有供电仓212,第二插接部213包括安装于供电仓212内的电池组件22。
电池组件22可以是内置电池也可以是能拆卸的电池。当电池组件是能拆卸的电池时,电池组件可以插入供电仓212中和扫描仪主体21连接以实现对扫描仪主体21的供电功能。
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供电仓212除了供电池组件插入,还可以供备用线缆插入,从而可以使得扫描仪主体同时具有无线模式和有线模式。
具体的,可以选择扫描仪主体21为长方形结构,扫描仪主体21的一端设有扫描探头用于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探测,扫描仪主体21远离扫描探头的一端为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当然也可以选择扫描仪主体21为圆柱形结构;供电仓212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结构,当然也可以选择供电仓212为圆柱形结构,供电仓21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供电仓212的封闭端位于扫描仪主体21的内部,供电仓212的开放端位于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使电池可以插入供电仓212中与扫描仪主体21连接。
上述的第二插接部213可以选择为扫描仪主体21的底端,将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的形状与充电底座的插槽相配合,使扫描仪主体21的底端可以插入充电底座的插槽中进行充电,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二插接部213为在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设置的凸起,凸起的形状与充电底座的插槽配合,凸起的中部具有与供电仓212连通的通道,使电池可以穿过凸起进入供电仓212中,凸起插入充电底座的插槽中以实现扫描仪主体21与充电底座的插接。
上述的第二限位部211可以选择为设置在扫描仪主体21的侧面的卡接凹槽,在充电底座的插槽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扫描仪主体21位于插接位姿时,凸起插入卡接凹槽中实现扫描仪主体21与第二限位部211的连接,可以选择在扫描仪主体21侧面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凹槽作为卡接凹槽,当无线扫描仪处于插接位姿时,充电底座上的凸起插入卡接凹槽中,使卡接凹槽与充电底座卡接;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扫描仪主体21的侧面的表面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凸起,两个长方形凸起相互平行,并且两个长方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充电底座平行,两个长方形凸起之间的空间为卡接凹槽,当扫描仪主体21处于插接位姿时,充电底座上的凸起插入两个长方形凸起之间的空间,使充电底座的凸起与两个长方形凸起卡接,从而限制扫描仪主体21朝向远离充电底座的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二限位部211为设置在扫描仪主体21侧面的长方形的卡接凸起,在充电底座的插槽的内壁上设有卡接槽,扫描仪主体21位于插接位姿时,使扫描仪主体21的侧面的卡接凸起插入充电底座的卡接槽中。
上述的扫描仪主体21插入充电底座中后,扫描仪主体21与第二限位部211未连接,扫描仪主体21处于取出位姿,扫描仪主体21可以自由的从充电底座中拔出;将扫描仪主体21朝向第二限位部211的方向摆动,使扫描仪主体21与第二限位部211连接,从而使扫描仪主体21在脱出充电底座的方向上受限制,此时扫描仪主体21处于插接位姿。
通过在扫描仪主体21上设有第二插接部213,第二插接部213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11,在第二插接部213与充电底座插接配合时,第二插接部213具有插接位姿和取出位姿,第二插接部213能在插接位姿与取出位姿之间摆动,第二限位部211被配置为能使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插接位姿,以防止第二插接部213在插接位姿与取出位姿之间摆动,扫描仪主体21通过在充电底座上进入插接位姿,使第二限位部211保证扫描仪主体21与充电底座稳定连接,提升扫描仪主体21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扫描仪主体21通过摆动从插接位姿进入取出位姿后,可以便捷的脱出充电底座,提升了扫描仪主体21充电完成后与充电底座脱离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设有供电仓212,第二插接部213包括安装于供电仓212内的电池组件22,电池组件22包括电池外壳221、电芯、限位件222和充电触点223,电芯设置于电池外壳221的内部,充电触点223位于电池外壳221的底部,且与电芯连接,限位件222围绕充电触点223设置,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插接位姿时,限位件222与充电底座配合连接,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电连接,其中,限位件222为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
具体的,可以选择电池外壳221为长方形结构,当然也可以选择电池外壳221为圆柱形结构,可以选择电池外壳221插入供电仓212的一端为电池外壳221的顶端,可以选择电池外壳221底端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直径大于供电仓212的直径,使电池外壳221插入供电仓212后,使凸起结构与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连接,并且使凸起结构位于供电仓212的外部,方便用户用手抓取以取出电池外壳221;当然也可以选择电池外壳221的直径均小于供电仓212,电池外壳221可以选择与供电仓212的内部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
上述的电池组件22插入供电仓212后,可以选择部分电池组件22在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朝向远离扫描仪主体21的方向延伸,使部分电池组件22位于扫描仪主体21外侧,从而位于扫描仪主体21的外侧的电池组件22可以插入充电底座中,使电池组件22作为第二插接部213的一部分与充电底座连接。
上述的电池外壳221的内部具有容纳腔,电芯设置于容纳腔中,可以选择充电触点223设置在电池外壳221的底端,限位件222为长方形的凸起,长方形的凸起围绕充电触点223设置于电池外壳221的底端,并且凸起朝向远离电池外壳221的方向延伸,在充电底座的插槽的槽底上设有卡接沟槽,扫描仪主体21位于插接位姿时,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电连接,并且凸起与卡接沟槽插接;当然也可以选择充电触点223设置于电池外壳221的底端,限位件222为多个柱体,多个柱体围绕充电触点223设置,充电底座的插槽的槽底设置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与多个主体一一对应,从而使扫描仪主体21位于插接位姿时,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电连接,多个柱体与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插接。
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设有供电仓212,第二插接部213包括安装于供电仓212内的电池组件22,无线扫描仪包括电池组件22,电池组件22可插入供电仓212中与扫描仪主体21连接。其中电池组件22包括电池外壳221、电芯、限位件222和充电触点223,将电芯设置于电池外壳221的内部,充电触点223位于电池外壳221的底部,并且与电芯连接,将限位件222围绕充电触点223设置,使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插接位姿时,限位件222与充电底座配合连接,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电连接,其中,限位件222可以为凸起或凹槽,最终使充电触点223可以与充电底座电连接而对电芯进行充电操作,并且通过限位件222与充电底座连接,使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之间保持相对位置的稳定,使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的充电结构保持良好接触,提升了电池组件22在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使用时,将电池组件22插入扫描仪主体21的供电仓212中,将扫描仪主体21的底端的侧面贴合与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的一面,将扫描仪主体21沿着引导板121朝向安装槽122滑动,使扫描仪主体21的底端进入安装槽122中,使充电触点223与充电顶针抵接,并且使限位结构123与电池组件22中的限位件222连接,此时扫描仪主体21处于取出位姿,用手将扫描仪主体21朝向靠近引导板121的方向摆动,将扫描仪主体21摆动至扫描仪主体21上的第二限位部211与引导板121上的第一限位部14连接,此时扫描仪主体21处于插接位姿,充电顶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充电触点223紧密连接,电池组件22中的电芯处于充电状态;当需要从充电底座上取下扫描仪主体21时,用手将抓握扫描仪主体21,将扫描仪主体21朝向远离引导板121的方向摆动,使第一限位部14与第二限位部211脱离,此时扫描仪主体21由插接位姿转变为取出位姿,用手对处于取出位姿的扫描仪主体21施加远离安装槽122方向的力,使扫描仪主体21从安装槽122中脱出以进行扫描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11);
所述底座本体(11)包括充电组件(13)和第一插接部(12),所述第一插接部(12)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配合,所述充电组件(13)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接部(12)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4),所述第一插接部(12)具有插接位和取出位,所述待充电设备能在所述插接位与所述取出位之间摆动;
所述第一限位部(14)被配置为能使所述待充电设备固定于所述插接位,以防止所述待充电设备在所述插接位与所述取出位之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2)包括安装槽(122)和引导板(121),
所述底座本体(11)的一侧表面朝向所述底座本体(11)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安装槽(122),所述安装槽(122)的槽底设有限位结构(123),所述充电组件(13)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123)的内部,
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待充电设备插入所述安装槽(122),且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限位结构(123)安装配合,以限制所述待充电设备相对所述安装槽(122)在平行于所述安装槽(122)槽底的方向移动,
所述安装槽(122)的槽口设有所述引导板(121),所述引导板(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座本体(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14)设置于所述引导板(121)朝向所述安装槽(12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123)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围绕所述充电组件(1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22)的槽底,所述待充电设备插入所述安装槽(122)并与所述限位槽安装配合时,所述充电组件(13)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13)包括充电顶针和弹性件,所述充电顶针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2)的底部,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充电顶针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电连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安装槽(122)朝向所述引导板(121)的方向,所述引导板(121)向远离所述安装槽(12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槽(122)的槽底垂直于所述引导板(1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安装槽(122)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远离所述引导板(121)的方向转动而进入所述取出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4)包括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位于所述引导板(121)靠近所述安装槽(122)的一侧,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所述引导板(121)的一侧面上设有卡接槽,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卡接凸起进入所述卡接槽中,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引导板(121)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1)上还设有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与所述充电组件(13)连接。
9.一种无线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仪主体(21),所述扫描仪主体(21)上设有第二插接部(213),所述第二插接部(213)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11),
在所述第二插接部(213)与充电底座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插接部(213)具有插接位姿和取出位姿,所述第二插接部(213)能在所述插接位姿与所述取出位姿之间摆动,
所述第二限位部(211)被配置为能使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插接位姿,以防止所述第二插接部(213)在所述插接位姿与所述取出位姿之间摆动;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211)为卡接凸起或卡接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仪主体(21)的底部设有供电仓(212),所述第二插接部(213)包括安装于所述供电仓(212)内的电池组件(22),
所述电池组件(22)包括电池外壳(221)、电芯、限位件(222)和充电触点(223),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外壳(221)的内部,所述充电触点(223)位于所述电池外壳(221)的底部,且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限位件(222)围绕所述充电触点(223)设置,
所述第二插接部(213)处于所述插接位姿时,所述限位件(222)与所述充电底座配合连接,
所述充电触点(223)与充电底座电连接;
其中,所述限位件(222)为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62129.9U CN219436683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62129.9U CN219436683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36683U true CN219436683U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7345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62129.9U Active CN219436683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36683U (zh)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20462129.9U patent/CN2194366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57649B1 (en) | Headset charging station | |
US7746028B1 (en) | Headset charging cradle | |
US8899797B2 (en) | Lamp with desk organizer and electronics stand | |
US20120217929A1 (en) | Video game controller charging system having a docking structure | |
US8282054B2 (en) | Stan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6923688B1 (en) | Charging interface | |
JP3111244U (ja) | ランプ | |
EP2151977A1 (en) | Combination apparatus combined by bluetooth headset and charging holder | |
US20220149448A1 (en) | Shareable battery pack, trolley,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rtable ultrasonic system | |
US6548987B1 (en) | Holder for recharging a wireless microphone | |
CN219436683U (zh) | 充电底座及无线扫描仪 | |
US7402979B1 (en) | Charger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actuator | |
CN212098682U (zh) | 一种具有移动电源的车载支架装置 | |
KR20090021047A (ko) | 배터리 충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 |
CN215120196U (zh) | 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 |
CN207612076U (zh) |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充电支座及移动电子设备充电套件 | |
US11901754B2 (en) | Charging base | |
CN113328486A (zh) | 一种移动电源及移动电源租赁系统 | |
CN210338727U (zh) | 一种储药盒 | |
CN101179142A (zh) | 充电器 | |
CN216215943U (zh) | 移动电源 | |
CN220629524U (zh) | 一种骨传导耳机充电装置 | |
US11355942B2 (en) | Car charger | |
CN217468614U (zh) | 一种新型控制盒用电池安装结构 | |
CN212676911U (zh) |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