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2011U - 一种热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2011U
CN219432011U CN202223553530.8U CN202223553530U CN219432011U CN 219432011 U CN219432011 U CN 219432011U CN 202223553530 U CN202223553530 U CN 202223553530U CN 219432011 U CN219432011 U CN 21943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ranch
cooling
outlet pipe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35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强
劳智豪
谭仕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wa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wa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wa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wa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35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热循环系统,包括空压机、第一冷却装置、工作间和余热回收装置,第一冷却装置与空压机连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余热回收装置与工作间连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其中,第一进液管与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设有第一阀门;第一出液管与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设有第二阀门;第二进液管设有第三阀门,第二出液管设有第四阀门;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且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且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开启,第二冷却回路导通。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空压机使设备温度过高的可能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热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压机是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设备,在空压机的运行过程中,会把大约80%~85%的电能转化为热量。现有技术中,为了不浪费此部分热量,会把这些热量供给至工作间进行再利用。然而,当工作间本身的温度已处于较高的情况下,此部分热量会使工作间超过所需温度,导致工作间中的设备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循环系统,能够减少空压机的热量使工作间设备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从而延长工作间的设备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循环系统,包括空压机、第一冷却装置、工作间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空压机连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工作间包括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所述空压机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与工作间连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其中,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进液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液管设有第四阀门;当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开启,且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当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且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开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循环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使第一冷却装置与空压机连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通过设置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使余热回收装置与工作间连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进一步地,通过分别在第一支路设置第一阀门,在第二支路设置第二阀门,在第二进液管设置第三阀门,在第二出液管设置第四阀门,实现了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且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且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开启,第二冷却回路导通,实现了当工作间本身温度较高时,可以断开第二冷却回路,减少空压机的热量使工作间温度过高,进而导致设为温度过高的可能性,很好地保护了工作间的设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在工作间需要时,可以导通第二冷却回路,使空压机的热量能够输送到工作间以保证生产需求,降低了工作间的加热设备的功耗,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环保节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接,所述第三阀门设于所述工作间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一进液管的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二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接,所述第四阀门设于所述工作间与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二出液管的连接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设于所述工作间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储液塔,所述储液塔存储有换热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存储有换热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冷却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为截止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间为烘房,所述烘房能够利用所述空压机的热量对产品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循环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循环系统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循环系统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热循环系统1000;
空压机100;
第一冷却装置200;第一进液管210;第一出液管220;
工作间300;第二进液管310;第三阀门311;第二出液管320;第四阀门321;
余热回收装置400;第一支路410;第一阀门411;第二支路420;第二阀门421;
第二冷却装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工业生产中,均正在不断寻找生产设施中潜在的能量节约,其中,空压机的能量回收就是一项效益极高的节能措施。空压机的运行过程会把大约80%~85%的电能转化为热量,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热能会通过机组的风冷或水冷系统交换到大气当中,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常常会通过热循环系统将空压机释放的热量供给至工作间进行再利用。然而,现有的热循环系统往往会使工作间持续处于过高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使工作间的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热循环系统1000,具体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图3所示。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循环系统1000包括空压机100、第一冷却装置200、工作间300和余热回收装置400,第一冷却装置200包括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第一冷却装置200通过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与空压机100连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工作间300包括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余热回收装置400与空压机100连接,余热回收装置400通过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与工作间300连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其中,第一进液管210与余热回收装置400之间设有第一支路410,第一支路410设有第一阀门411;第一出液管220与余热回收装置400之间设有第二支路420,第二支路420设有第二阀门421;第二进液管310设有第三阀门311,第二出液管320设有第四阀门321;参照图2所示,当第一阀门411和第二阀门421开启,且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关闭,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参照图3所示,当第一阀门411和第二阀门421关闭,且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开启,第二冷却回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压机100即是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由于空压机100在压缩气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基于此,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冷却装置200对空压机100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以对空压机100进行降温。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第一冷却装置200的一端可以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可以均连接空压机100,以形成空压机100、第一进液管210、第一冷却装置200和第一出液管220和空压机100的循环,即第一冷却回路。其中,第一冷却回路中可以流有用于携带热量的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可以在空压机100、第一进液管210、第一冷却装置200和第一出液管220和空压机100的循环中进行单向流动,从而可以将空压机10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冷却装置200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200可以是液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第一冷却装置200可以是水箱或水塔,空压机100的热量可以加热水箱或水塔中的水,热水可以用于加工生产中的其他工序,实现了对空压机100的热量的最大化使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余热回收装置400可以设于空压机100的内部,从而节省安装空间。余热回收装置400可以直接将空压机100产生的热量进行储存,并连接其他可以再利用此部分储存的热量的装置或车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作间300可以是内部环境需要加热,或是设有需要加热的装置或容器的生产车间。工作间300可以通过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与余热回收装置400连接,已形成余热回收装置400、第二进液管310、工作间300、第二出液管320和余热回收装置400的循环,即第二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中可以流有用于携带热量的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可以在余热回收装置400、第二进液管310、工作间300、第二出液管320和余热回收装置400的循环中进行单向流动,从而将空压机100的热量传递至工作间300中进行再利用。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循环系统1000处于第一状态即为第二冷却回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阀门411和第二阀门421开启,且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关闭。基于此,第一冷却回路导通,换热介质可以在空压机100、第一进液管210、第一冷却装置200和第一出液管220和空压机100的循环中进行流动,空压机100的部分热量可以传递至第一冷却装置200,空压机100的另一部分热量则可以传递至余热回收装置400中。此外,为了使热量可以最大程度的回收,第一冷却装置200可以通过第二支路420,将第二冷却装置500中的部分热量传递至余热回收装置400进行储存,并通过设置第一支路410,形成第一冷却装置200、第一出液管220、第二阀门421、第二支路420、余热回收装置400、第一之路、第一阀门411、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冷却装置200的循环。由于此时,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的闭合,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因此热量不会传递至工作间300,减少了工作间300过热的可能性。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循环系统1000处于第二状态即为第二冷却回路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一阀门411和第二阀门421关闭,且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开启。基于此,第一冷却回路导通,空压机100的部分热量可以传递至第一冷却装置200,空压机100的另一部分热量则可以通过换热介质流经余热回收装置400、第二进液管310、工作间300、第二出液管320和余热回收装置400的循环,传递至工作间300中进行再利用。此时,第一支路410和第二支路420断开,减少了余热回收装置400储存的热量流到第一冷却装置200的比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使第一冷却装置200与空压机100连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通过设置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使余热回收装置400与工作间300连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进一步地,通过分别在第一支路410设置第一阀门411,在第二支路420设置第二阀门421,在第二进液管310设置第三阀门311,在第二出液管320设置第四阀门321,实现了当第一阀门411和第二阀门421开启,且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关闭,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当第一阀门411和第二阀门421关闭,且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开启,第二冷却回路导通,实现了当工作间300本身温度较高时,可以断开第二冷却回路,减少空压机100的热量使工作间300温度过高,进而导致设为温度过高的可能性,很好地保护了工作间300的设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在工作间300需要时,可以导通第二冷却回路,使空压机100的热量能够输送到工作间300以保证生产需求,降低了工作间300的加热设备的功耗,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环保节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路410一端与第一进液管2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进液管310连接,第三阀门311设于工作间300与第一支路410和第一进液管210的连接处之间,第二支路420一端与第一出液管22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出液管320连接,第四阀门321设于工作间300与第二支路420和第二出液管320的连接处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简化管道的布置,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路410可以与第一进液管210连通,使余热回收装置400可以通过第一支路410与第一进液管210连通,从而连接第一冷却装置200。进一步地,第二支路420可以连通第二出液管320,使第一冷却装置200可以通过第一出液管220连通第二支路420,第二支路420连通第二出液管320,从而连接余热回收装置400,大大简化了热循环系统1000的管道布置,节约了成本。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装置500,第二冷却装置500设于工作间300与余热回收装置40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500可以是液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第二冷却装置500可以是水箱或水塔,工作间300的热量可以加热水箱或水塔中的水,热水可以用于加工生产中的其他工序,实现了对热量的最大化使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200为储液塔,储液塔存储有换热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200可以是储液塔,储液塔中可以储存用于传递热量的换热介质。其中,储液塔的设置可以保持或调节换热介质的压力,使换热介质可以保持一定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换热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500为储液箱,储液箱存储有换热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500可以是储液箱,储液塔中可以储存用于传递热量的换热介质,其中储液箱具有小巧的特点,能够节省布置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介质为水或冷却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采用液冷的方式实现换热,其中,水冷是指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介质可以采用水,也可以采用冷却液,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阀门411、第二阀门421、第三阀门311和第四阀门321为截止阀。
可以理解的是,截止阀具有结构较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采用截止阀能够在热循环系统1000出现阀门故障时较为便利地进行维修。此外,截止阀不仅密封性好,还具有较长的寿命,大大提升了热循环系统10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作间300为烘房,烘房能够利用空压机100的热量对产品进行烘干。
可以理解的是,工作间300可以是烘房,即进行烘干产品的加工工序的车间。因此,烘房中需要设置加热设备,使烘房中处于干燥且高温的状态,从而烘干产品。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空压机100的热量对烘房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烘房内的加热设备的功耗,实现了环保节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压机;
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空压机连接形成第一冷却回路;
工作间,包括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
余热回收装置,与所述空压机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与工作间连接形成第二冷却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进液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出液管设有第四阀门;当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开启,且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二冷却回路断开;当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且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开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接,所述第三阀门设于所述工作间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一进液管的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二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接,所述第四阀门设于所述工作间与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二出液管的连接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设于所述工作间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储液塔,所述储液塔存储有换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存储有换热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为截止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间为烘房,所述烘房能够利用所述空压机的热量对产品进行烘干。
CN202223553530.8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热循环系统 Active CN21943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3530.8U CN219432011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热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3530.8U CN219432011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热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2011U true CN219432011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3530.8U Active CN219432011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热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2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94709U (zh) 余热转换系统
CN102185537A (zh) 利用导热油炉与半导体发电装置实现热电联产的系统及方法
CN219432011U (zh) 一种热循环系统
CN117175080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0859222U (zh) 核电空压机能量回收系统
CN210700982U (zh) 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
CN202092225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供热水装置
CN213067201U (zh) 一种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6518537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5113252U (zh) 一种储热调峰循环系统
CN104654496A (zh) 采用抽热与换热制冷相结合的节能基站机房及其冷却方法
CN102200344B (zh) 利用半导体发电装置实现导热油炉热电联产的系统和方法
CN204534940U (zh) 移动通信基站智能恒温系统
CN211230563U (zh) 天然气压力能应用系统
CN211625876U (zh) 余热回收真空烘干系统
CN210948999U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水冷却循环系统
CN110159514B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冷热能源循环处理系统
CN210274997U (zh) 一种整体式高压变频器冷却装置
CN204115230U (zh) 工业型级联式电能储热装置
CN209745047U (zh) 一种热排气热回收装置
WO2020015372A1 (zh) 丝绸织机压缩空气降温装置及方法
CN203068742U (zh) 冷凝热回收系统
CN215337826U (zh) 一种冷却设备及其镀膜试验线
CN211058875U (zh) 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热流体组合式冷却系统
CN218955136U (zh) 空调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空调设备及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