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3942U -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3942U
CN219423942U CN202320106729.1U CN202320106729U CN219423942U CN 219423942 U CN219423942 U CN 219423942U CN 202320106729 U CN202320106729 U CN 202320106729U CN 219423942 U CN219423942 U CN 219423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ipe
concentration
cavity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67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宝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1067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3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3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3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包括立式排布的料仓壳体;所述料仓壳体的内部具有用作立式排布各滤芯的浓缩腔;所述料仓壳体的下部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排渣口、上部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排液口;所述料仓壳体的上部处,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在所述料仓壳体的上部处独立于所述排液口。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进料口新进的浆料不会对浓缩腔内已浓缩沉降的滤渣造成上浮冲击,在进料压力作用之下,更有利于滤渣在料仓壳体的下部加速沉降浓缩,亦不会使已浓缩沉降的滤渣粘附在滤芯(及配套的滤布)上,显著提高了立式浓缩过滤机的浓缩过滤效率,有利于滤芯的清洁再生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用的浓缩过滤机,具体是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用的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立式浓缩过滤机是一种集过滤和沉降功能于一体的固液浓缩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医药、选矿、环保等行业,其是在重力沉降的同时对上浮液进行过滤,滤渣下排、滤液上排,实现固液浓缩分离。也就是说,作为立式浓缩过滤机基础的料仓壳体,竖立排布在机架上,其内部具有用作立式排布各滤芯的浓缩腔,下部具有连通浓缩腔的排渣口、上部具有连通浓缩腔的排液口,滤芯分隔排渣口和排液口。
常见的立式浓缩过滤机采用下部进料结构,即进料管的下游端密封连接在料仓壳体的下部处、较为靠近排渣口,与浓缩腔连通,与上部的排液口经滤芯分隔,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名称为“一种可均衡滤饼的立式叶片过滤机”(公开号CN 206121287 U,公开日2017年04月26日)、“搅拌洗涤立式过滤机”(公开号CN2538403 Y,公开日2003年03月05日)、“立式叶滤机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和应用”(公开号CN 101982218 A,公开日2011年03月02日)等技术。
下部进料的立式浓缩过滤机,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当料仓壳体的浓缩腔内存在浓缩沉降滤渣,且这些滤渣高度处在进料口附近或淹没进料口时,新进浆料在进料压力作用之下,会冲击滤渣,使滤渣重新上浮、甚至粘附在滤芯(及配套的滤布)上,这一方面会直接降低立式浓缩过滤机的浓缩过滤效率,二方面会增大,滤芯的清洁再生技术难度。因此,针对于立式浓缩过滤机的特殊性及现有进料结构的技术不足,有必要对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进行完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于上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特殊性、以及现有进料结构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浓缩过滤效率的进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包括立式排布的料仓壳体;
所述料仓壳体的内部具有用作立式排布各滤芯的浓缩腔;
所述料仓壳体的下部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排渣口、上部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排液口;
所述料仓壳体的上部处,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在所述料仓壳体的上部处独立于所述排液口。
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立式浓缩过滤机的特殊性,以及现有进料结构的技术不足,在不影响立式浓缩过滤机排液的前提下,将进料口排布在料仓壳体的上部处,从而使进料口新进的浆料不会对浓缩腔内已浓缩沉降的滤渣造成上浮冲击,在进料压力作用之下,更有利于滤渣在料仓壳体的下部加速沉降浓缩,亦不会使已浓缩沉降的滤渣粘附在滤芯(及配套的滤布)上,显著提高了立式浓缩过滤机的浓缩过滤效率,有利于滤芯的清洁再生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进料结构还包括有进料主管;
所述进料主管上,连接有多根处在所述料仓壳体上部处的进料支管;
每一根进料支管的下游端,处在浓缩腔顶板的内侧处、用作向所述浓缩腔内布料。
上述技术措施在浓缩腔的顶板处,形成多通道进料,进入浓缩腔内的浆料相对分散均匀,有利于浓缩腔内的进料压力平衡及进料分布保持相对均匀,从而保障了立式浓缩过滤机的稳定运行,以及进一步提高了浓缩过滤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结构还包括有布料管;
所述布料管横向排布在所述浓缩腔顶板的内侧处,处在相邻滤芯之间的空挡区域或滤芯与料仓壳体之间的空挡区域,用作与对应进料支管的下游端连接;
所述布料管上间距开设有多个布料喷嘴。
上述技术措施通过横向排布的布料管及布料管上的布料喷嘴,使进料在浓缩腔内的分布进一步相对均匀化,有利于提高浓缩过滤效率及保障立式浓缩过滤机稳定运行。此外,上述布料管的排布结构,不会影响滤芯的排布。
再进一步的,所述料仓壳体的浓缩腔内所排布的各滤芯,分别为筒型结构;
所述滤芯主要由上端头、下端头、以及环周间距排布于上端头与下端头之间的多根支撑筋组成,所述滤芯的外周用作支撑滤布、内孔用作形成滤液腔室,相邻支撑筋之间组成连通外部和滤液腔室的滤液通道;
所述浓缩腔内的各滤芯,按同心圆结构排布为多圈,每一圈的多根滤芯在环周方向上间距排布;
与之对应,所述布料管为环形弯曲成型的盘管结构;
盘管结构的布料管内侧区域、外侧区域和/或底侧区域,间距开设有多个布料喷嘴。
上述技术措施形成内空的筒型结构滤芯,其滤液腔室的上端即为处在料仓壳体上部的排液口,排液口足够大,有利于滤液从浓缩腔内顺畅、高效地外排,从而能够提升浓缩过滤效率。同时,与之配套的滤布套装在筒型滤芯的外部,滤布受环周限制而能够相对紧贴支撑筋所构成的筒型外壁,在反冲洗时,滤布不会在滤芯外周发生外掀现象,相对紧临滤芯,从而能够使滤液通道冲击而出的反冲洗液直接地有效作用于滤布,对滤布可靠地进行反冲洗,对滤布反冲洗的清洁、再生效果好,亦无需过大增加反冲洗压力。
此外,上述滤芯所成型的滤液通道为条型结构,滤液、反冲洗液经滤液通道流动顺畅,受阻小,流速快,在过滤时能够可靠地提高浓缩过滤效率,在反冲洗时能够有效增强对滤布的清洁、再生效果。
针对上述筒型结构滤芯在浓缩腔内的圈状排布轨迹,布料管以盘管结构成型,配合滤芯的圈状排布轨迹而在浓缩腔的顶板内侧排布,匹配性好,一方面有利于进料结构与滤芯之间的配合结构紧凑、合理化;二方面有利于进料在圈状所排布滤芯之间相对均匀化的分布。
更进一步的,所述盘管结构的布料管为相互独立的多组,这些布料管以同心圆结构排布在浓缩腔顶板的内侧处;
每一组布料管与对应进料支管的下游端连接。
上述技术措施有利于进料结构与滤芯之间的配合结构进一步紧凑、合理化,针对圈状所排布滤芯结构的层间布料效果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布料管的内侧区域和/或外侧区域的布料喷嘴,处在相邻滤芯之间的空挡区域处。该技术措施有利于布料管顺畅布料,亦有利于布料管在浓缩腔内更为均匀、高效的布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布料管连接的对应进料支管为多根;
同一布料管所连接的多根进料支管,沿着所连接的布料管的长度方向间距排布。
上述技术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布料管所承受的进料压力相对均衡;二方面有利于实现相对均匀的布料。
又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支管主要由主管侧支管段和布管侧支管段组成;
所述主管侧支管段固定连接在进料主管上;
所述布管侧支管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布料管上;
所述布管侧支管段的上游端密封穿过浓缩腔顶板,在所述浓缩腔顶板的上方处,与所述主管侧支管段的下游端以法兰结构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措施的进料支管,有利于布料管与进料支管之间的组装及后期维护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立式浓缩过滤机的特殊性,以及现有进料结构的技术不足,在不影响立式浓缩过滤机排液的前提下,将进料口排布在料仓壳体的上部处,从而使进料口新进的浆料不会对浓缩腔内已浓缩沉降的滤渣造成上浮冲击,在进料压力作用之下,更有利于滤渣在料仓壳体的下部加速沉降浓缩,亦不会使已浓缩沉降的滤渣粘附在滤芯(及配套的滤布)上,显著提高了立式浓缩过滤机的浓缩过滤效率,有利于滤芯的清洁再生处理。特别是结合上述进料主管、进料支管及布料管,能够可靠地使进料在浓缩腔内的分布相对均匀化,布料及浓缩过滤效果均高,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图2的右侧正投影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为图5中所排布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进料主管;2—布料管;21—布料喷嘴;3—进料支管;31—主管侧支管段;32—布管侧支管段;4—浓缩腔顶板;41—滤芯穿装孔;5—料仓壳体;6—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用的浓缩过滤机,具体是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用的进料结构,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包括料仓壳体5、进料主管1、布料管2和进料支管3。
料仓壳体5在机架上以竖向的筒型或筒锥型结构排布,开口朝上。
料仓壳体5所围的内部空间-料仓,在其上部处,横向连接有浓缩腔顶板4,该浓缩腔顶板4将料仓壳体5所围的料仓分隔为相对独立的浓缩腔和集液腔。其中,浓缩腔处在下部,用作竖向排布滤芯6而将浆料进行固液分离;集液腔处在上部,通过滤芯6上的排液口与浓缩腔连通,用作汇集滤液并外排(或者向滤芯内反向输入反冲洗液)。
料仓壳体5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浓缩腔的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在浓缩腔内所排布滤芯6的下方,亦必然处在浓缩腔顶板4的下方。
浓缩腔顶板4上排布有若干个间距成型的滤芯穿装孔41,每一个滤芯穿装孔41为圆形结构。浓缩腔顶板4上的这些滤芯穿装孔41基本以同心圆结构排布为多圈(本实施例中,除中心之外为圈状排布的五圈),每一圈的多个滤芯穿装孔41在环周方向上间距排布,相邻滤芯穿装孔41之间形成空挡区域。
滤芯6为圆筒型结构,其主要由上端头、下端头、多个支撑圈梁和多根支撑筋组成。更为具体的,上端头为中空的圆筒型环形结构,其上部外周具有径向外延成型的法兰盘,下端头为中心封闭的、盲孔状的圆筒型结构,其大小尺寸与上端头的主体结构基本对应。每一个支撑圈梁为中空的圆环形结构,其大小尺寸与上端头和下端头的主体结构基本对应,支撑圈梁的环形宽度大于支撑筋的外径。每一根支撑筋为直杆的空芯管结构,其横截面为圆型结构;多根支撑筋沿着上端头和下端头的环周,基本等间距的均匀排布,相邻支撑筋之间形成滤液通道;这些环周间距排布的支撑筋的上端,与上端头的法兰盘下方结构固定连接;这些环周间距排布的支撑筋的下端,与下端头的圆筒型上部结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这些支撑筋以环周间距排布结构连接于上端头与上述下端头之间。由于上端头与下端头之间通过支撑筋的排布距离较远,上端头与下端头之间的单根支撑筋的长度较长,支撑筋的承压结构强度较低,为此,多个支撑圈梁套装在上端头与下端头之间的支撑筋上,且这些支撑圈梁在支撑筋上基本等间距的排布,各支撑圈梁将环周间距排布的各支撑筋在当前位置处并联在一起,以增强支撑筋沿着长度方向的承压结构强度。
在上述滤芯6的成型结构中,上端头内孔、各支撑圈梁内孔及各支撑筋所围空间,组成了供滤液进入及上涌外排的滤液腔室,滤液腔室的上端即为排液口,也就是说,上述滤芯6的外部用作支撑滤布、内孔用作形成滤液腔室。整个滤芯6的截面轮廓基本为正圆型的环状结构,即正圆的筒型结构。
上述结构的滤芯5,通过上端头外周的法兰盘,悬置支撑在浓缩腔顶板4上的对应滤芯穿装孔41内。每一根滤芯6固定在浓缩腔顶板4上之后,其上端头在集液腔内凸起成型,即从浓缩腔顶板4的顶面凸起。滤芯6的滤液腔室上端排液口,与集液腔直接相通,无需他接。滤芯6的滤液腔室上端排液口,处在浓缩腔顶板4的上方处,与浓缩腔顶板4的顶面在集液腔内形成高度差结构排布。
通过上述滤芯6的装配结构,若干根筒型结构的滤芯6,按同心圆结构排布为多圈(本实施例中,除中心之外为圈状排布的五圈),每一圈的多根滤芯6在环周方向上间距排布,处在料仓壳体5的排渣口上方。通过上述滤芯6结构及装配结构,每一根滤芯6的固液分离结构处在浓缩腔内,以配合滤布对浆料进行固液分离;每一根滤芯6的滤液腔室排液口与集液腔相通,如此,下部的浓缩腔与上部的集液腔之间,以浓缩腔内所排布的各滤芯6相对连通,以使浓缩腔内经滤芯6产生的滤液,经滤芯6的滤液腔室上涌至集液腔内。
进料主管1通过支架等结构,横向排布在料仓壳体5的上方,处在集液腔的上方处。进料主管1的上游端与浆料输送管连接,下游端处在集液腔的上方。
布料管2为相对独立的多组(本实施例中,为相对独立的两组)。每一组布料管2为环形弯曲成型的盘管结构。这些布料管2的外径大小不一,它们以同心圆结构横向排布在浓缩腔顶板4的内侧处,且配合上述同心圆结构排布的滤芯6,处在相邻两圈滤芯6之间的空挡区域,以本实施例为例,更为具体:较小的布料管2处在第二圈滤芯与第三圈滤芯之间的空挡区域;较大的布料管2处在第四圈滤芯与第五圈滤芯之间的空挡区域。当然,除了此种排布方式之外,亦可以配合同心圆结构排布的滤芯而逐圈层排布,亦可以在滤芯与料仓壳体5之间的空挡区域排布。
上述盘管结构的布料管2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分别间距开设有多个布料喷嘴21。当然,亦可以在布料管2的底侧区域间距开设布料喷嘴。布料管2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的布料喷嘴21,基本上处在相邻滤芯6之间的空挡区域处。
各布料管2通过多根进料支管3(本实施例为四根)与进料主管1连接。同一布料管2所连接的多根进料支管3,沿着所连接的布料管2的环周长度方向,基本等间距的排布。每一根进料支管3,主要由主管侧支管段31和布管侧支管段32组成;主管侧支管段31的上游端固定连接在进料主管1上,主管侧支管段31的下游端具有法兰结构;布管侧支管段32的下游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布料管2上,布管侧支管段32的上游端具有法兰结构;布管侧支管段32的上游端密封穿过浓缩腔顶板4,在浓缩腔顶板4的上方处,与主管侧支管段31的下游端以法兰结构密封连接。
通过上述进料支管3的连接结构,其亦构成了进料主管1的支撑结构。也就是说,进料主管1通过多根进料支管3与对应布料管2连接,布料管2处在对应进料支管3的下游端,而布料管2上的布料喷嘴21作为进料口,处在浓缩腔顶板4的内侧,直接处在料仓壳体5的上部处,用作向浓缩腔内布料。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为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包括料仓壳体、进料主管、布料管和进料支管。
料仓壳体在机架上以竖向的筒型或筒锥型结构排布,开口朝上。
料仓壳体所围的内部空间-料仓,在其上部处,横向连接有浓缩腔顶板,该浓缩腔顶板将料仓壳体所围的料仓分隔为相对独立的浓缩腔和布管腔。其中,浓缩腔处在下部,用作竖向排布滤芯而将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布管腔处在上部,用作排布排液管和进液管等。
料仓壳体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浓缩腔的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在浓缩腔内所排布滤芯的下方,亦必然处在浓缩腔顶板的下方。
浓缩腔顶板上,间距排布有多个滤芯穿装孔,每一个滤芯穿装孔为圆形结构。相邻滤芯穿装孔之间形成空挡区域。
滤芯为板状结构,其主要由四边形结构的外框、以及连接在外框两侧的滤网组成中空结构,两侧滤网的外侧用作支撑滤布、并形成滤孔,两侧滤网与外框之间围成滤液腔室,外框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滤液腔室的孔,该孔上连接有竖向成型的滤液上涌管道(即滤液腔室的头颈部),滤液上涌通道的上端即为排液口。
上述结构的滤芯竖向悬挂于浓缩腔顶板上,滤芯的滤液上涌管道穿过浓缩腔顶板上的对应滤芯穿装孔而进入布管腔内。滤芯的滤液上涌管道固定在浓缩腔顶板上之后,其上端头在布管腔内凸起成型。各滤芯的滤液上涌管道,在布管腔内串联在排液管上,排液管延伸出布管腔。
通过上述滤芯结构及装配结构,各滤芯在浓缩腔顶板的内侧处形成了直条型的空挡区域。
进料主管通过支架等结构,横向排布在料仓壳体的上部处,处在布管腔内。进料主管的上游端与浆料输送管连接,下游端处在布管腔内。
布料管为相对独立的多组。每一组布料管为直管结构。这些布料管横向排布在浓缩腔顶板的内侧处,且配合上述滤芯的排布结构,处在相邻两块滤芯之间的直条型空挡区域;当然,在外侧滤芯与料仓壳体之间的空挡区域,亦可排布布料管。
上述布料管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间距开设有多个布料喷嘴。当然,亦可以在布料管的底侧区域亦间距开设布料喷嘴。
各布料管通过多根进料支管与进料主管连接。同一布料管所连接的多根进料支管,沿着所连接的布料管的长度方向,基本等间距的排布。每一根进料支管,主要由主管侧支管段和布管侧支管段组成;主管侧支管段的上游端固定连接在进料主管上,主管侧支管段的下游端具有法兰结构;布管侧支管段的下游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布料管上,布管侧支管段的上游端具有法兰结构;布管侧支管段的上游端密封穿过浓缩腔顶板,在浓缩腔顶板的上方处,与主管侧支管段的下游端以法兰结构密封连接。
通过上述进料支管的连接结构,其亦构成了进料主管的支撑结构。也就是说,进料主管通过多根进料支管与对应布料管连接,布料管处在对应进料支管的下游端,而布料管上的布料喷嘴作为进料口,处在浓缩腔顶板的内侧,直接处在料仓壳体的上部处,用作向浓缩腔内布料。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为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包括料仓壳体、进料管。
料仓壳体在机架上以竖向的筒型或筒锥型结构排布,开口朝上。
料仓壳体所围的内部空间-料仓,在其上部处,横向连接有浓缩腔顶板,该浓缩腔顶板将料仓壳体所围的料仓分隔为相对独立的浓缩腔和布管腔。其中,浓缩腔处在下部,用作竖向排布滤芯而将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布管腔处在上部,用作排布排液管等。
料仓壳体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浓缩腔的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在浓缩腔内所排布滤芯的下方,亦必然处在浓缩腔顶板的下方。
浓缩腔顶板上,间距排布有多个滤芯穿装孔,每一个滤芯穿装孔为圆形结构。滤芯为板状结构,其主要由四边形结构的外框、以及连接在外框两侧的滤网组成中空结构,两侧滤网的外侧用作支撑滤布、并形成滤孔,两侧滤网与外框之间围成滤液腔室,外框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滤液腔室的孔,该孔上连接有竖向成型的滤液上涌管道(即滤液腔室的头颈部),滤液上涌通道的上端即为排液口。
上述结构的滤芯竖向悬挂于浓缩腔顶板上,滤芯的滤液上涌管道穿过浓缩腔顶板上的对应滤芯穿装孔而进入布管腔内。滤芯的滤液上涌管道固定在浓缩腔顶板上之后,其上端头在布管腔内凸起成型。各滤芯的滤液上涌管道,在布管腔内串联在排液管上,排液管延伸出布管腔。
通过上述滤芯结构及装配结构,各滤芯在浓缩腔顶板的内侧处形成了直条型的空挡区域,即各滤芯在浓缩腔内并列排布。
进料管的上游端与浆料输送管连接,进料管的下游端直接连接在料仓壳体上部处,处长浓缩腔的上部,进料管在料仓壳体上所成型的进料口,朝着各滤芯的列向。最好是将进料管的下游在料仓壳体上分叉形成相对独立的多通道,各通道的进料口朝着相邻滤芯之间的列向。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包括立式排布的料仓壳体(5);
所述料仓壳体(5)的内部具有用作立式排布各滤芯(6)的浓缩腔;
所述料仓壳体(5)的下部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排渣口、上部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排液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仓壳体(5)的上部处,具有连通所述浓缩腔的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在所述料仓壳体(5)的上部处独立于所述排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结构还包括有进料主管(1);
所述进料主管(1)上,连接有多根处在所述料仓壳体(5)上部处的进料支管(3);
每一根进料支管(3)的下游端,处在浓缩腔顶板(4)的内侧处、用作向所述浓缩腔内布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结构还包括有布料管(2);
所述布料管(2)横向排布在所述浓缩腔顶板(4)的内侧处,处在相邻滤芯(6)之间的空挡区域或滤芯与料仓壳体(5)之间的空挡区域,用作与对应进料支管(3)的下游端连接;
所述布料管(2)上间距开设有多个布料喷嘴(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仓壳体(5)的浓缩腔内所排布的各滤芯(6),分别为筒型结构;
所述滤芯(6)主要由上端头、下端头、以及环周间距排布于上端头与下端头之间的多根支撑筋组成,所述滤芯(6)的外周用作支撑滤布、内孔用作形成滤液腔室,相邻支撑筋之间组成连通外部和滤液腔室的滤液通道;
所述浓缩腔内的各滤芯(6),按同心圆结构排布为多圈,每一圈的多根滤芯(6)在环周方向上间距排布;
与之对应,所述布料管(2)为环形弯曲成型的盘管结构;
盘管结构的布料管(2)内侧区域、外侧区域和/或底侧区域,间距开设有多个布料喷嘴(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管结构的布料管(2)为相互独立的多组,这些布料管(2)以同心圆结构排布在浓缩腔顶板(4)的内侧处;
每一组布料管(2)与对应进料支管(3)的下游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料管(2)的内侧区域和/或外侧区域的布料喷嘴(21),处在相邻滤芯(6)之间的空挡区域处。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料管(2)连接的对应进料支管(3)为多根;
同一布料管(2)所连接的多根进料支管(3),沿着所连接的布料管(2)的长度方向间距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支管(3)主要由主管侧支管段(31)和布管侧支管段(32)组成;
所述主管侧支管段(31)固定连接在进料主管(1)上;
所述布管侧支管段(32)固定连接在所述布料管(2)上;
所述布管侧支管段(32)的上游端密封穿过浓缩腔顶板(4),在所述浓缩腔顶板(4)的上方处,与所述主管侧支管段(31)的下游端以法兰结构密封连接。
CN202320106729.1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Active CN219423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6729.1U CN219423942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6729.1U CN219423942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3942U true CN219423942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6729.1U Active CN219423942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3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336B (zh) 流体处理单元、流体处理组件以及流体处理装置
CN101142009B (zh) 用于气体/液体分离具有穿孔旋流器的入口挡板结构
US948674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finely divided solids from a liquid flow
JPS632643B2 (zh)
JP2018015676A (ja) 洗浄モジュール及び複層濾過塔
CN219423942U (zh)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进料结构
CN211677194U (zh) 一种高通量膜元件、膜组件及膜系统
CN102659236B (zh) 连续清洗多功能反应器
CN104162305A (zh) 一种自动清洗污水过滤机构
CN208626734U (zh) 一种过滤面积较大的滤芯
CN116078047A (zh)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
WO2018103534A1 (zh) 水平流连续砂滤设备及其水处理工艺
CN213699026U (zh) 保安过滤器
CN210251369U (zh) 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纤维过滤装置
CN110813092A (zh) 一种高通量膜元件、膜组件及膜系统
GB2130111A (en) Filtration apparatus
CN219423883U (zh) 一种立式浓缩过滤机的排液系统
CN101703851B (zh) 固液分离装置
CN202508913U (zh) 连续清洗多功能反应器
EP0616829B1 (en) Filter for liquids with solid particles in suspension, in particular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fluid in machine tools
JP3199693U (ja) ろ過装置
CN220194096U (zh) 一种浆料过滤器
CN202161858U (zh) 高浓度水过滤器
CN201020344Y (zh) 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19423941U (zh) 一种固液分离用立式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