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2935U -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2935U
CN219422935U CN202223137711.2U CN202223137711U CN219422935U CN 219422935 U CN219422935 U CN 219422935U CN 202223137711 U CN202223137711 U CN 202223137711U CN 219422935 U CN219422935 U CN 219422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included angle
traction arm
arm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77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长瑾
唐晓军
王一瑾
刘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2231377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2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2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2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包括第一牵引臂和第二牵引臂,所述第一牵引臂和所述第二牵引臂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臂与所述第二牵引臂之间连接有提供牵引力的弹簧体,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内设置活动连接件;本申请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能够用于颅缝早闭撑开,同时降低弹簧移位的风险,进而避免损伤硬脑膜、脑组织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背景技术
颅缝早闭症是由于一个或多个颅缝过早融合,使颅骨在垂直于受累骨缝方向上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使平行于受累骨缝的颅骨代偿性生长,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生长抑制。当多条颅缝受累时,更会压迫其下方的脑组织,引起认知和神经发育功能损害,包括患儿发育迟滞、喂养困难以及体重增长缓慢。颅缝早闭可发生于任何颅缝,但矢状缝最常受累,约占颅缝早闭患者的56%,弹簧辅助牵引术(springassistedsurgery,SAS)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和塑形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年龄小于6个月的颅缝早闭患儿。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SAS临床实践,其临床效果得到证实。自1998年瑞典哥德堡市萨赫尔格雷斯卡(Sahlgrenska)大学Lauritzen等首次报道SAS治疗儿童复杂性颅缝早闭案例以来,SAS已在国外应用二十余年,目前颅缝牵引弹簧在国内尚无成熟产品上市,而在美国虽然有已上市产品,但在设计和临床应用尚存在一定设计缺陷,如放置后会弹簧移位,进而会有损伤硬脑膜、脑组织的风险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能够用于颅缝早闭撑开,同时降低弹簧移位的风险,进而避免损伤硬脑膜、脑组织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包括第一牵引臂和第二牵引臂,所述第一牵引臂和所述第二牵引臂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臂与所述第二牵引臂之间连接有提供牵引力的弹簧体,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内设置活动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臂和所述第二牵引臂交叉设置且其连接后呈X形,并形成四个夹角,依次为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或所述第四夹角内设置所述弹簧体;
或者,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
或者,所述第二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牵引器在工作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为角度相等的锐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弹簧体均为V型且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内,通过所述弹簧体自身弹性恢复以提供所述第一牵引臂和所述第二牵引臂向外扩张的牵引力。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边部、弹性转折部和第二直边部,所述第一直边部对应与所述第一牵引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边部对应与所述第二牵引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边部和所述第二直边部形成的夹角大小始终与所述第一夹角或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臂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所述固定孔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金属材料或人体可吸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件为丝线体,用于所述固定板与颅骨的活动缝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牵引器在工作初始状态时,两个所述弹簧体提供的总牵引力大小范围为6N-11N。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用于颅缝早闭撑开,在拟牵引的早闭的颅缝区域,将弹性牵引器置入颅缝处,通过弹簧体提供牵引力使第一牵引臂和第二牵引臂向外扩张,进而使颅缝两侧的颅骨向外撑开,通过固定孔位内的活动连接件实现第一牵引臂或第二牵引臂与颅缝两侧颅骨的活动连接,虽然第一牵引臂和第二牵引臂在工作时会运动张开,但其会围绕固定孔位而转动,不会造成弹性牵引器整体大幅度的位置偏移,保证位置的稳定,从而避免弹簧体移位,进而避免损伤硬脑膜、脑组织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弹性牵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弹性牵引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弹簧体自然状态下V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弹性牵引器自然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牵引臂;2-第二牵引臂;3-转动件;4-弹簧体;5-挂钩;501-第一挂钩;502-第二挂钩;503-第三挂钩;504-第四挂钩;6-固定孔位;701-第一夹角;702-第二夹角;703-第三夹角;704-第四夹角;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现有的颅缝牵引弹簧在应用时,放置颅骨后会发生弹簧移位的风险,固定不稳定,进而会有损伤硬脑膜、脑组织的风险等,可能还伴随着弹簧在牵引过程会造成的牵引扩张过度的情况。
参照图1-图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包括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通过转动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臂1与所述第二牵引臂2之间连接有提供牵引力的弹簧体4,通过弹簧体4的自身弹力以提供牵引力使得颅缝两侧的颅骨向外扩张撑开。
颅缝两侧的颅骨分别定义为第一侧颅骨和第二侧颅骨,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5,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上共设置四个挂钩5,其中两个相邻的挂钩5用于挂住第一侧颅骨的颅骨边缘,而另外两个挂钩5用于挂住第二侧颅骨的颅骨边缘,无论四个挂钩5如何悬挂,弹簧体4提供的牵引力(自身弹力)始终是对应颅缝两侧的颅骨,即用于将第一侧颅骨和第二侧颅骨的扩张撑开,而且,始终是第一牵引臂1上的一个挂钩5与第二牵引臂2上的一个挂钩2共同悬挂于第一侧颅骨或第二侧颅骨。
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位6,所述固定孔位6内设置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颅骨和第二侧颅骨进行固定,防止弹性牵引器整体移位,进而降低弹簧体4的移位风险,甚至可以避免弹簧体4移位,进而避免移位后损伤硬脑膜、脑组织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交叉设置且其连接后呈X形(或大体为X形),并形成四个夹角,依次为第一夹角701、第二夹角702、第三夹角703和第四夹角704,转动件3位于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中间位置,第一夹角701和第三夹角703大小相同,第二夹角702和第四夹角704大小相同。
优选地,如果不存在固定孔位6和活动连接件的话,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为对称结构,其相互对称,在弹簧体4提供其向外扩张的牵引力时,其能够运动更加稳定、平稳,进而作用于颅缝两侧的颅骨的作用力能够一致。为了使弹性牵引器与颅骨建立连接,不至于在使用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落而在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位6,所述固定孔位6内设置活动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体4可以只设置一个,例如,所述第一夹角701、所述第二夹角702、所述第三夹角703或所述第四夹角704内设置所述弹簧体4,这种设计方式也能实现对颅缝两侧颅骨的扩张。不过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计方式为:弹簧体4设置为两个,其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4;或者,所述第二夹角702和所述第四夹角704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4,这两种方式都是两个弹簧体4对称设置,使提供的牵引力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为角度相等的锐角,定义弹性牵引器在此时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或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弹簧体4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为V型,该V型的角度范围为60°至80°并因此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的初始角度范围为60°至80°(自然状态下)。当所述弹性牵引器在工作初始状态时(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为角度相等的锐角,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时挤压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使得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相贴近并接近平行,第一夹角701和第三夹角703的角度随之变小,第一夹角701和第三夹角703的角度范围为1°-10°(具体根据颅缝的宽度而相应地调整角度),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4。
在这里定义:第一牵引臂1两端设置的挂钩5分别为第一挂钩501和第三挂钩503,第二牵引臂2两端设置的挂钩5分别为第二挂钩502和第四挂钩504,第一挂钩501和第四挂钩504位于第一夹角701内,第二挂钩502和第三挂钩503位于第三夹角703内。在使用时,第一挂钩501和第二挂钩502共同悬挂于第一侧颅骨的颅骨边缘,同时第三挂钩503和第四挂钩504共同悬挂于第二侧颅骨的颅骨边缘,两个弹簧体4提供使两侧颅骨向外扩张撑开的牵引力。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弹簧体4选用弹性棒,弹性棒的自然状态均为V型且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内,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体4(即弹性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边部401、弹性转折部402和第二直边部40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直边部401对应与所述第一牵引臂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边部403对应与所述第二牵引臂2固定连接,第一直边部401与所述第一牵引臂1上的连接部分共线设置,第二直边部403与第二牵引臂2上的连接部分共线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直边部401和所述第二直边部403形成的夹角大小跟随第一夹角701或所述第三夹角703而改变且始终与所述第一夹角701或所述第三夹角703的大小相同。弹簧体4自然状态下为V型,在实际应用时,由于通过外力对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的挤压,弹簧体4同时也被挤压且角度随之变小,其角度范围为1°-10°与第一夹角701一致。由于弹簧体4被挤压且角度变小,在通过弹性转折部402的弹性作用下,弹簧体4自身发生弹性恢复以提供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向外扩张的牵引力,直至两牵引臂撑开并恢复至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第一夹角701的角度范围为60°-8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开设所述固定孔位6。所述固定板8为金属材料或人体可吸收材料,所述活动连接件为丝线体,例如缝合丝线、可吸收缝线或者金属丝,通过丝线体将固定板8与颅骨活动缝接起来,虽然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在工作时会运动张开,但固定板8会围绕丝线体而转动,不会造成弹性牵引器整体大幅度的位置偏移,保证位置的稳定,从而避免弹簧体4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牵引器在工作初始状态两臂压缩贴近至接近平行状态(第一夹角701范围为1°-10°,根据颅缝宽度而调整),两个所述弹簧体4提供的总牵引力大小范围为6N-11N(视预期的牵引情况选择牵引力大小)。
本申请可用于颅缝早闭撑开,在拟牵引的早闭的颅缝区域,在头皮下颅骨表面进行腔隙剥离,在内镜下使用咬骨钳去除早闭颅缝区域的骨组织,去除宽度约1cm颅缝及周围颅骨,适当分离颅骨边缘及硬脑膜,充分止血后,选取本申请的弹性牵引器置于骨缝处,第一挂钩501和第二挂钩502共同悬挂于第一侧颅骨的颅骨边缘,同时第三挂钩503和第四挂钩504共同悬挂于第二侧颅骨的颅骨边缘,两个弹簧体4提供使两侧颅骨向外扩张撑开的牵引力,两个弹簧体4产生初始为6-11牛顿的垂直于骨缝方向的牵引力,使用缝线或金属丝将穿过固定位点6将固定板8固定在颅骨板上,避免牵引早期发生弹簧体4位移,随时间推移弹簧体4逐渐被软组织包裹限制、骨缝愈合,降低弹簧体4移位风险。随骨缝牵引开,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逐渐张开后,弹簧体4自身弹性恢复后提供的牵引力逐步减小,避免过度牵引。牵引结束后在弹性牵引器两端的头皮组织切开头皮,剥离皮下腔隙,解开固定位点6后并取出,探查止血后,关闭头皮切口,加压包扎,完成颅缝早闭的牵引治疗。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弹簧体4和挂钩5,弹簧体4为弹性棒且自然状态下V型,弹簧体4(即弹性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边部401、弹性转折部402和第二直边部403,弹簧体的两端均设置挂钩5。
本实施例的弹性牵引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弹簧体4与挂钩5直接连接,在弹簧体4的两端均设置挂钩5。
在使用时:本实施例的弹性牵引器置于颅缝内,两个挂钩5分别悬挂于颅缝两侧的颅骨边缘,通过弹簧体4自身的弹性恢复提供使两侧颅骨向外扩张撑开的牵引力。弹簧体4自然状态下为V型(第一直边部401和第二直边部403的夹角范围为60°-80°),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外力向内挤压第一直边部401和第二直边部403使得其相贴近至接近平行,角度随之变小,第一直边部401和第二直边部403的夹角随之变小且夹角范围为1°-10°(根据颅缝宽度而自适应调整)。由于弹簧体4被挤压且角度变小,在通过弹性转折部402的弹性作用下,弹簧体4自身发生弹性恢复以提供第一直边部401和第二直边部403向外扩张的牵引力,直至第一直边部401和第二直边部403向外撑开并恢复至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第一直边部401和第二直边部403的夹角范围为60°-80°)。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颅缝的长度而选用相应数量的弹性牵引器,本实施例的弹性牵引器可选取一个、也可以同时选取两个、三个或四个,并沿着颅缝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颅缝内,弹性牵引器的两个挂钩分别悬挂于颅缝两侧的颅骨边缘,弹性牵引器向外撑开的牵引力垂直于骨缝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弹性牵引器用于婴幼儿颅缝早闭弹性牵引,用于矢状缝颅缝早闭的治疗,在保证适宜扩张力的前提下,同时保证弹性牵引器植入后位置稳定,避免造成固定部位颅骨劈裂、缺损、动静脉损伤、头皮穿破和弹簧重置等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牵引臂(1)和第二牵引臂(2),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通过转动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臂(1)与所述第二牵引臂(2)之间连接有提供牵引力的弹簧体(4),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5),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孔位(6),所述固定孔位(6)内设置活动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交叉设置且其连接后呈X形,并形成四个夹角,依次为第一夹角(701)、第二夹角(702)、第三夹角(703)和第四夹角(7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701)、所述第二夹角(702)、所述第三夹角(703)或所述第四夹角(704)内设置所述弹簧体(4);
或者,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4);
或者,所述第二夹角(702)和所述第四夹角(704)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牵引器在工作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为角度相等的锐角,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内均设置所述弹簧体(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体(4)均为V型且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角(701)和所述第三夹角(703)内,通过所述弹簧体(4)自身弹性恢复以提供所述第一牵引臂(1)和所述第二牵引臂(2)向外扩张的牵引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体(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边部(401)、弹性转折部(402)和第二直边部(403),所述第一直边部(401)对应与所述第一牵引臂(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边部(403)对应与所述第二牵引臂(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边部(401)和所述第二直边部(403)形成的夹角大小始终与所述第一夹角(701)或所述第三夹角(703)的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臂(1)的两端或所述第二牵引臂(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开设所述固定孔位(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为金属材料或人体可吸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件为丝线体,用于所述固定板(8)与颅骨的活动缝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牵引器在工作初始状态时,两个所述弹簧体(4)提供的总牵引力大小范围为6N-11N。
CN202223137711.2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Active CN219422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7711.2U CN219422935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7711.2U CN219422935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2935U true CN219422935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7711.2U Active CN219422935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2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2786B2 (en) Su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7985180B2 (en) Eyelid retractor
US5741297A (en) Daisy occluder and method for septal defect repair
US8475491B2 (en) Surgical stapling systems
US913203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cular surgery
JP2011510687A (ja) 軟部組織再形成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2523272A (ja) ヒトの女性における骨盤底修復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5506780A (ja) ヘルニア修復のためのインプラント
David et al.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orbital tissue expander in an anophthalmic feline model
CN219422935U (zh) 一种用于治疗颅缝早闭的弹性牵引器
CN204765873U (zh) 腔镜用经胸腔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
RU2202302C2 (ru) Пластина рыбальченко для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оврежденных костных структур скулоглазничноверхнечелюст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и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оврежденных костных структур скулоглазничноверхнечелюст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с е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CN201404310Y (zh) 整形手术用的空心锥悬提线
CN111466969A (zh) 一种眼科扩张器
CN113491544A (zh) 一种组织友好型房间隔分流器
CN209595836U (zh) 一种新型鼻整形支架
CN107693101A (zh) 骨骼固定器
US20230000608A1 (en) Compliant scaffold
CN102551831A (zh) 钛镍记忆合金血管吻合器
US20210220112A1 (en) Compliant biological scaffold
CN210843275U (zh) 具有新型连接件的可吸收封堵器
CN217886078U (zh)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侧显露的篮式撑开器
CN114098862B (zh) 一种手术用可撑开保护鞘
CN110652351A (zh) 一种针对椎动脉变异的枢椎内固定装置
CN220876883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中子宫无创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