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9468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9468U
CN219419468U CN202320847858.6U CN202320847858U CN219419468U CN 219419468 U CN219419468 U CN 219419468U CN 202320847858 U CN202320847858 U CN 202320847858U CN 219419468 U CN219419468 U CN 219419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d wall
tab
transition piece
conn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78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继春
卫志达
李析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78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9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9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9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过渡件;电芯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且壳体的端壁与电芯的电芯本体间隔设置,端壁具有开孔,过渡件设置在端壁与电芯本体之间,过渡件与端壁固定连接,过渡件在端壁上的投影与开孔在端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过渡件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开孔和壳体的内部。当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过渡件可以对壳体中的电解液起到阻挡的作用,减少电解液的外溢,提高电池的性能且减少外溢的电解液造成开孔周围脏污而影响封口片与壳体之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能源装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对电池的密封性和安全性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电池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中的电芯,在壳体上设置有开孔。在电芯与壳体装配后,通过开孔向壳体中注入电解液,在对电池进行后续加工,例如化成和分容后,使用封口片封堵开孔以将电池的壳体密封。然而,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电解液外溢,影响电池的性能并导致封口片与壳体之间连接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以解决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电解液外溢,影响电池的性能并导致封口片与壳体之间连接不良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过渡件;
电芯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且壳体的端壁与电芯的电芯本体间隔设置,端壁具有开孔,过渡件设置在端壁与电芯本体之间,过渡件与端壁固定连接,过渡件在端壁上的投影与开孔在端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过渡件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开孔和壳体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渡件包括向背离端壁的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盖设于开孔,连通孔间隔分布在凹槽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渡件还包括位于凹槽的边缘的翻边,翻边环绕凹槽设置,翻边与端壁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设置有R角,R角大于0.1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凹槽由内到外相互嵌套,各凹槽上均设置有连通孔,其中,最内侧的凹槽覆盖开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凹槽上的连通孔的位置交错布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芯还包括第一极耳组件,第一极耳组件包括第一主极耳和从电芯本体伸出的第一子极耳,第一主极耳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位于第一连接段一侧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子极耳连接,第二连接段包括延伸至第一连接段外侧的延伸部,延伸部与端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渡件与延伸部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极耳还包括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第一弯折段,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弯折段位于第一主极耳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弯折段的端部超出凹槽的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段与端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凹槽的槽底与端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还包括安装于端壁上的极柱组件,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组件,第二极耳组件与极柱组件连接,过渡件与极柱组件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极耳组件包括第二主极耳和从电芯本体伸出的第二子极耳,第二主极耳包括第三连接段和位于第三连接段一侧的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与第二子极耳连接,第四连接段与极柱组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主极耳还包括连接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的第二弯折段,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弯折段位于第二主极耳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位于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还包括封口件,封口件安装于端壁的外侧,封口件与端壁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在壳体的端壁与电芯的电芯本体之间设置过渡件,且过渡件与端壁固定连接。壳体的端壁上设置有开孔,过渡件在端壁上的投影与开孔在端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过渡件上设置连通开孔和壳体内部的连通孔。这样,当向壳体中注液时,电解液可以经由壳体上的开孔和过渡件上的连通孔进入壳体的内部。当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过渡件可以对壳体中的电解液起到阻挡的作用,减少电解液的外溢,提高电池的性能且减少外溢的电解液造成开孔周围脏污而影响封口片与壳体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端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E-E处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渡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过渡件与端壁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B处的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过渡件与电芯连接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件与第一主极耳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1为图2中D-D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底壳;111-端壁;1111-开孔;120-盖体;
200-电芯;210-电芯本体;220-第一极耳组件;221-第一主极耳;2211-第一连接段;2212-第二连接段;22121-延伸部;2213-第一弯折段;222-第一子极耳;230-第二极耳组件;231-第二主极耳;2311-第三连接段;2312-第四连接段;2313-第二弯折段;232-第二子极耳;
300-过渡件;310-连通孔;320-凹槽;330-翻边;
400-极柱组件;410-连接片;420-内绝缘片;430-外绝缘片;440-极柱;
500-封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显示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显示器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相关技术中,电池壳体上的开孔直接与电池的内部连通,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在壳体内部产生的气体会带动壳体中的电解液从开孔溢出。导致电池的注液量降低,影响电池的性能,且电解液从开孔溢出后会造成开孔周围脏污,容易造成封口片与壳体之间连接不良。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果在壳体和电芯本体之间设置阻挡电解液溢出的部件,该部件至少部分覆盖壳体上的开孔,利用该部件来阻挡壳体中的电解液。此外,在该部件上设置连通孔,保证电解液可以经由壳体上的开孔以及该部件上的连通孔注入壳体的内部。
有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设计了一种电池,通过在壳体的端壁与电芯的电芯本体之间设置过渡件,该过渡件与壳体的端壁固定连接。过渡件在端壁上的投影与开孔在端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过渡件能够对壳体中的电解液起到阻挡的作用。在过渡件上设置连通孔以供电解液注入壳体的内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100、电芯200和过渡件300。电芯200安装于壳体100的内部,且壳体100的端壁111与电芯200的电芯本体210间隔设置。端壁111具有开孔1111,过渡件300设置在端壁111与电芯本体210之间,过渡件300与端壁111固定连接。过渡件300在端壁111上的投影与开孔1111在端壁1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过渡件300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310,连通孔310连通开孔1111和壳体100的内部。
值得一提的是,端壁111即为壳体100与电芯200的极耳组件正对的壁面。示意性的,壳体100包括底壳110和盖设在底壳110上的盖体120,盖体1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壳110固定。电芯200可以设置于底壳110的内部,且开孔1111设置在底壳110正对电芯200的极耳组件的壁面,过渡件300可以与底壳110正对电芯200的极耳组件的壁面固定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壳体100上的开孔1111用于向壳体100中注入电解液。
示例性的,过渡件3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00的端壁111。可以理解的,过渡件300在端壁111上的投影与开孔1111在端壁1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过渡件30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覆盖开孔1111。
值得一提的是,过渡件300与电芯本体210之间具有间隔,避免过渡件300与电芯本体210接触而导致电池出现短路。
本实施例对于过渡件300上连通孔310的数量并不限制,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连通孔310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连通孔310之间具有间隔。其中,连通孔310用于电池在注液的过程中电解液经过过渡件300并流入壳体100的内部。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在壳体100的端壁111与电芯200的电芯本体210之间设置过渡件300,且过渡件300与端壁111固定连接。壳体100的端壁111上设置有开孔1111,过渡件300在端壁111上的投影与开孔1111在端壁1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过渡件300上设置连通开孔1111和壳体100内部的连通孔310。这样,当向壳体100中注液时,电解液可以经由壳体100上的开孔1111和过渡件300上的连通孔310进入壳体100的内部。当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过渡件300可以对壳体100中的电解液起到阻挡的作用,减少电解液的外溢,保证电池的注液量,提高电池的性能且减少外溢的电解液造成开孔1111周围脏污而影响封口片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过渡件300包括向背离端壁111的方向延伸的凹槽320,凹槽320盖设于开孔1111,连通孔310间隔分布在凹槽320上。
其中,凹槽320的槽口朝向壳体100的端壁111,凹槽32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等适合形状。示例性的,凹槽320可以将开孔1111完全覆盖,凹槽320的深度可以根据端壁111与电芯本体210之间的间隔的大小进行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凹槽320的槽底和凹槽320的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连通孔310。
本实施例中,通过过渡件300的凹槽320在端壁111与电芯本体210之间限定出缓冲空间。也即是说,当电池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电解液在凹槽320中的流动速度小于电解液在凹槽320外的流动速度,利用凹槽320延长电解液流动至开孔1111的时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电池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失液量,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且提高封口片与壳体1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渡件300可以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与端壁111连接并至少覆盖开孔1111的部分,在该板状结构正对开孔1111的位置设置连通孔310。通过该板状结构对电解液起到阻挡的作用,减少电池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失液。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过渡件300还包括位于凹槽320的边缘的翻边330,翻边330环绕凹槽320设置,翻边330与端壁111固定。
其中,翻边330位于凹槽320的槽口。示意性的,可以使用金属片通过冲压形成过渡件300,该金属片在冲压后形成凹槽320以及位于凹槽320边缘的翻边330。本实施例对于翻边330的宽度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翻边330与端壁111固定,例如,当翻边330背离电芯本体210的一侧与端壁111贴紧后,可以使用激光从壳体100的外侧打在端壁111和翻边330贴合的位置,以将翻边330与端壁111固定。
通过设置翻边330,利用翻边330贴紧端壁111并与端壁111固定,在保证过渡件300与端壁111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将凹槽320的槽口与端壁111之间密封,保证过渡件300对壳体100中电解液的阻挡效果。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320设置有R角,R角大于0.1mm。
示意性的,R角可以设置在凹槽320远离端壁111的一端,即凹槽320的侧壁与凹槽320的槽底之间圆滑过渡。
进一步的,当凹槽320的边缘设置有翻边330时,可以在翻边330与凹槽320的主体部分之间设置R角,即凹槽320的侧壁与翻边330之间圆滑过渡。凹槽320在槽底与侧壁之间的截面形成为圆弧,圆弧的半径大于0.1mm。其中,R角可以为0.3mm、0.5mm或1mm,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本实施例中,凹槽320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通过设置R角,可以避免在冲压的过程中应力集中在凹槽320的槽底与侧壁之间,进而避免凹槽320的槽底与侧壁之间出现开裂,即利用R角疏散应力,提高过渡件300的加工合格率。此外,凹槽320的R角可以避免电芯200放置于壳体100中的过程中过渡件300刮伤电芯本体210。R角大于0.1mm可以保证R角在冲压凹槽320过程中对应力的疏散效果,且保证过渡件300不会刮伤电芯本体210。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320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凹槽320由内到外相互嵌套。各凹槽320上均设置有连通孔310,其中,最内侧的凹槽320覆盖开孔1111。
其中,凹槽320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其可以为两个或三个等,在此不做唯一限定。值得一提的是,相邻两个凹槽320的槽底和相邻两个凹槽320的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隔。示例性的,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各凹槽320分别固定在翻边330上。图6示出了,各凹槽320的槽底和侧壁上均设置有连通孔310。
当电解液在注入的过程中,电解液可以有内到外分别经过各凹槽320上的连通孔310以进入壳体100的内部。在对电池进行后续加工的过程中,多个凹槽320可以对壳体100中的电解液起到多层阻挡的作用,且通过多个凹槽320限定出有内到外多个缓冲空间,进一步延长电解液流动至开孔1111的时间,进一步减少电池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失液。
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凹槽320上的连通孔310的位置交错布置。
具体而言,相邻两个凹槽320上的连通孔310的投影不重叠。也即是说,当各凹槽320的槽底和侧壁均设置有连通孔310时,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凹槽320的槽底上的连通孔310不重叠;在电池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凹槽320的侧壁上的连通孔310不重叠。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各凹槽320对电解液的阻挡效果,使得过渡件300能够可靠减少电池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失液。
如图1、图3、图7和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200还包括第一极耳组件220。第一极耳组件220包括第一主极耳221和从电芯本体210伸出的第一子极耳222,第一主极耳221包括第一连接段2211和位于第一连接段2211一侧的第二连接段2212,第一连接段2211与第一子极耳222连接。第二连接段2212包括延伸至第一连接段2211外侧的延伸部22121,延伸部22121与端壁111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段2211与第二连接段2212电连接,且第二连接段2212位于第一连接段2211背离电芯本体210的一侧。示意性的,第一子极耳222可以为多层结构,第一子极耳222的各层可以与第一连接段22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的,在电芯200放入壳体100之前,可以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子极耳222的各层与第一连接段2211固定。延伸部22121与第二连接段2212正对第一连接段2211的部分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布置。延伸部22121背离电芯200主体的一面与端壁111贴紧,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延伸部22121与端壁111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极耳组件2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保护层,通过保护层可以避免第一极耳组件220与电芯本体210接触而发生短路。
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2121与电芯本体2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段2211与第二连接段2212之间的距离,外部设备更容易伸入延伸部22121与电芯本体210之间并推动延伸部22121与端壁111贴紧。也即是说,通过设置延伸部22121,便于第一主极耳221与端壁111之间的连接,降低了电池的制造难度。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渡件300与延伸部22121一体成型。
具体而言,延伸部22121延伸至开孔1111朝向电芯本体210的一端并至少覆盖开孔1111的部分。连通孔310设置在延伸部22121正对开孔1111的位置,以供电解液的注入。
进一步的,延伸部22121可以完全覆盖开孔1111朝向电芯本体210的一端,可以在延伸部22121上设置凹槽320使得凹槽320完全覆盖开孔1111。连通孔310可以设置在凹槽320的槽底或侧壁上。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电池的装配速度,即在电池在装配的过程中不需要单独安装过渡件300,当第一主极耳221与端壁111连接后,即可实现过渡件300与端壁111的固定,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如图1、图3、图7和图9所示,第一主极耳221还包括连接第一连接段2211和第二连接段2212的第一弯折段2213,在电芯20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弯折段2213位于第一主极耳221的一端。
具体的,第一主极耳221为近似的“U”型结构,且“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电池厚度方向的一端。该“U”型结构的两条侧边分别为第一连接段2211和第二连接段2212,该“U”型结构的底边为第一弯折段2213。示例性的,第一主极耳221可以由金属片弯折形成。
此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弯折段2213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段2211和第二连接段2212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在电芯20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弯折段2213的端部超出凹槽320的侧壁。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第一弯折段2213的最高点高于凹槽320的侧壁。通过上述设置,在装配电芯200与壳体100时,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保证凹槽320的侧壁不会与壳体100避免之间出现干涉,使得延伸部22121上的凹槽320不会阻碍第一主极耳221的安装。
继续参阅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2211与端壁1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凹槽320的槽底与端壁111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在电池的长度方向上,凹槽320的尺寸不超过第一连接段2211与第二连接段2212之间的距离。即,凹槽320的槽底距离电芯本体21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段2211距离电芯本体210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凹槽320不会阻碍电芯200放入壳体100的内部,在另一方面,确保凹槽320不会与电芯本体210接触,进而避免电池出现短路。
如图1、图2、图4、图10和图11所示,电池还包括安装于端壁111上的极柱组件400。电芯200还包括第二极耳组件230,第二极耳组件230与极柱组件400连接。过渡件300与极柱组件400间隔设置。
其中,当第一极耳组件220为电芯200的正极耳时,第二极耳组件230为电芯200的负极耳;当第一极耳组件220为电芯200的负极耳时,第二极耳组件230为电芯200的正极耳。值得一提的是,极柱组件400与壳体100相互绝缘设置。示例性的,第二极耳组件2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极柱组件400连接。在电池的宽度方向上,过渡件300与极柱组件400之间具有间隔,其中,过渡件300与极柱组件400之间间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极耳组件23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保护层,通过保护层可以避免第二极耳组件230与电芯本体210的接触而发生短路。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极柱组件400包括连接片410、内绝缘片420、外绝缘片430和极柱440,连接片410和内绝缘片420位于壳体100的内部,且连接片410位于内绝缘片420朝向电芯本体210的一侧。外绝缘片430位于壳体100的外侧,极柱440分别穿过外绝缘片430、端壁111、内绝缘片420和连接片410设置,且极柱440将外绝缘片430、内绝缘片420和连接片410铆接固定于端壁111上。极柱440与连接片410电连接,通过内绝缘片420和外绝缘片430可以使端壁111分别与连接片410和极柱440绝缘设置。其中,第二极耳组件230与连接片410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池通过壳体100和壳体100上的极柱组件400与外部设备连接,将过渡件300与极柱组件400间隔设置,可以避免二者接触而导致电池发生短路。
如图1、图2、图4、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极耳组件230包括第二主极耳231和从电芯本体210伸出的第二子极耳232,第二主极耳231包括第三连接段2311和位于第三连接段2311一侧的第四连接段2312,第三连接段2311与第二子极耳232连接,第四连接段2312与极柱组件400连接。
其中,第四连接段2312位于第三连接段2311背离电芯本体210的一侧。第二子极耳232为多层结构,第二子极耳232的各层与第三连接段23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第四连接段2312背离第三连接段2311的一面与极柱组件400贴合并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先将第一主极耳221的延伸部22121与壳体100进行连接,将第二主极耳231的第四连接段2312与壳体100进行连接,在电芯200的两个极耳分别和壳体100与极柱组件400连接后,将电芯本体210翻转放入壳体100的内部。
示例性的,可以在电芯本体210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胶层,当电芯本体210翻转放入壳体100中后,通过胶层可以将电芯本体210与壳体100固定。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第二子极耳232与极柱组件400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示意性的,第二主极耳231还包括连接第三连接段2311和第四连接段2312的第二弯折段2313,在电芯20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弯折段2313位于第二主极耳231的一端。
具体的,第二主极耳231为近似的“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两条侧边分别为第三连接段2311和第四连接段2312,该“U”型结构的底边为第二弯折段2313。示例性的,第二主极耳231可以由金属片弯折形成。
此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弯折段2313可以实现第三连接段2311和第四连接段2312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二弯折段2313的弯折,使得电芯本体210可以翻转放入壳体100的内部。
如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弯折段2213和第二弯折段2313位于电芯200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
具体的,当第一主极耳221和第二主极耳231均为近似的“U”型结构时,两个“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相同,且均朝向电池厚度方向上的一端。
此结构,保证第一主极耳221与壳体100连接且第二主极耳231与极柱组件400连接后,第一主极耳221或第二主极耳231不会阻碍电芯本体210翻转放入壳体100的内部,确保电芯200能够顺利装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电池还包括封口件500,封口件500安装于端壁111的外侧,封口件500与端壁11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封口件500将壳体100上的开孔1111封堵,使得壳体100内部形成密封环境,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示例性的,封口件500的中部凸设有凸台,该凸台伸入开孔1111中,通过凸台可以实现封口件500的快速定位,提高封口件500的装配效率。本实施例此处对于凸台的高度并不限制,保证封口片与壳体100连接后其凸台不会与过渡件300之间发生干涉即可。其中,封口件5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00的端壁111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和过渡件;
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壳体的端壁与所述电芯的电芯本体间隔设置,所述端壁具有开孔,所述过渡件设置在端壁与电芯本体之间,所述过渡件与所述端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渡件在端壁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孔在端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过渡件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开孔和所述壳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包括向背离所述端壁的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盖设于所述开孔,所述连通孔间隔分布在所述凹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的边缘的翻边,所述翻边环绕所述凹槽设置,所述翻边与所述端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有R角,所述R角大于0.1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凹槽由内到外相互嵌套,各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所述连通孔,其中,最内侧的所述凹槽覆盖所述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上的所述连通孔的位置交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一极耳组件,所述第一极耳组件包括第一主极耳和从所述电芯本体伸出的第一子极耳,所述第一主极耳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侧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子极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段外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端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与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极耳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一弯折段,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段位于所述第一主极耳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端部超出所述凹槽的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端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端壁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端壁上的极柱组件,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组件,所述第二极耳组件与所述极柱组件连接,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极柱组件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组件包括第二主极耳和从所述电芯本体伸出的第二子极耳,所述第二主极耳包括第三连接段和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一侧的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子极耳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极柱组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极耳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的第二弯折段,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折段位于所述第二主极耳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位于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封口件,所述封口件安装于所述端壁的外侧,所述封口件与所述端壁连接。
CN202320847858.6U 2023-04-14 2023-04-14 电池 Active CN219419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7858.6U CN219419468U (zh) 2023-04-14 2023-04-14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7858.6U CN219419468U (zh) 2023-04-14 2023-04-14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9468U true CN219419468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7858.6U Active CN219419468U (zh) 2023-04-14 2023-04-14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9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7247B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08198989B (zh)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CN112310517B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制造方法
EP350325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86534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300724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10161075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4053977A1 (en) Sealing assembly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JP2007179793A (ja) 密閉型電池用蓋体
EP280891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an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JP5921270B2 (ja) 二次電池装置
US20230019890A1 (en) Power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JP2017004871A (ja) 蓄電装置
WO2023241016A1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KR20220064997A (ko) 톱 커버 어셈블리, 이차 전지, 전지 모듈 및 장치
CN219106329U (zh) 电池顶盖及电池
KR102425219B1 (ko) 이차 전지
CN219419468U (zh) 电池
KR102487890B1 (ko) 이차 전지
CN109585717B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JP2017126531A (ja) 組電池
CN116454565A (zh) 电池
CN219371268U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KR20140004391A (ko) 배터리 팩 및 케이스
KR101711990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