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7968U -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7968U
CN219417968U CN202122254274.1U CN202122254274U CN219417968U CN 219417968 U CN219417968 U CN 219417968U CN 202122254274 U CN202122254274 U CN 202122254274U CN 219417968 U CN219417968 U CN 219417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switching
rod body
fol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42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庆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2542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7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7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7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包括:上接头;转接关节,与上接头转动相连;下接头,与转接关节转动相连;上接头、转接关节和下接头可相互转动,以使得上接头和下接头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上接头,转接关节,及下接头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转接关节相抵接,以阻止下接头或/和上接头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三者保持在该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柔光箱。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的配合结构设计,可将支撑组件设计为两折结构甚至三折结构,减小了柔光箱收纳状态的轴向长度,便于收纳和携带;上杆体和下杆体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展开状态的体积变小。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影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背景技术
拍摄时为了使灯光更加柔和,摄影师通常会在摄影灯具前加装一把柔光箱,现有的柔光箱通常为伞形结构,其收拢后整体长度较长,收纳占用的空间大,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结构简单、稳固,操作方便的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机构,包括:
上接头;
转接关节,与上接头转动相连;
下接头,与转接关节转动相连;
所述上接头、转接关节和下接头可相互转动,以使得上接头和下接头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
所述上接头,转接关节,及下接头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转接关节相抵接,以阻止下接头或/和上接头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三者保持在该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的配合,实现上接头和下接头只能朝一个方向相互靠近收拢的目的,不仅实现折叠,还能保持展开状态的稳定,结构简单、有效;转接关节的设置使得展开状态的体积变小,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齐平,没有凸起,无需特别设置避让空间,转接关节也容易被隐藏。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的下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上连接部,所述下接头的上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开口朝向相同,当上接头、转接关节和下接头转动展开至使用状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内底面分别与转接关节相抵。利用U字形的上、下连接部包裹转接关节,转接关节与上、下连接部的接触面积大,使得三者的转动连接更加稳固,不会产生左右偏移或晃动;上、下连接部发挥了阻止转接关节继续转动的功能,保证展开状态的稳定,结构简单、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高度与转接关节的高度大致相等。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转接关节齐平设置,展开状态体积变小,不会有额外的突出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关节的两端呈圆弧状。便于转接关节与上接头、下接头的相对转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包括上转接柱,其内部中空。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的中空部分包括柱形槽,及可与上杆体止转配合的第一槽体,该第一槽体的长度大于柱形槽的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上转接柱靠近上连接部的一端。柱形槽和第一槽体的配合,不仅便于上转接柱和上杆体的装配,而且防止上杆体和上转接柱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装配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柔光箱,包括伞盘组件,沿伞盘组件周向布设的多个支撑组件,及柔光布,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伞盘组件转动相连的上杆体,与上杆体相连的上接头,下杆体,与下杆体相连的下接头,及转接关节;所述上接头、转接关节和下接头可相互转动,以使得上杆体和下杆体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所述上接头,转接关节,及下接头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转接关节相抵接,以阻止上杆体或/和下杆体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柔光布撑开。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支撑组件可以包括多个上杆体和下杆体,即可以将支撑组件设计为两折结构甚至三折结构,大大减小了柔光箱收纳状态的轴向长度,便于收纳和携带;上杆体和下杆体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转接关节的设置使得柔光布不会被夹住,使用体验更佳,展开状态的体积变小,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齐平,没有凸起,无需特别设置避让空间,转接关节也容易被隐藏,柔光箱最终呈现的外形更加美观,柔光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的下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上连接部,所述下接头的上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开口朝向相同,当上接头、转接关节和下接头转动展开至使用状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内底面分别与转接关节相抵。利用U字形的上、下连接部包裹转接关节,转接关节与上、下连接部的接触面积大,使得三者的转动连接更加稳固,不会产生左右偏移或晃动;上、下连接部发挥了阻止转接关节继续转动的功能,保证展开状态的稳定,结构简单、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高度与转接关节的高度大致相等;所述转接关节的两端呈圆弧状。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转接关节齐平设置,展开状态体积变小,不会有额外的突出部分。便于转接关节与上接头、下接头的相对转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包括上转接柱,其内部中空,该中空部分包括柱形槽,及可与上杆体止转配合的第一槽体,该第一槽体的长度大于柱形槽的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上转接柱靠近上连接部的一端;所述上杆体包括扁状体和柱状体,该扁状体可插入第一槽体内,该柱状体可插入柱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接头包括下转接柱,其内部中空,该中空部分包括第二柱形槽,及可与下杆体止转配合的第二槽体,该第二槽体的长度大于第二柱形槽的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下转接柱靠近下连接部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支撑组件可以包括多个上杆体和下杆体,即可以将支撑组件设计为两折结构甚至三折结构,大大减小了柔光箱收纳状态的轴向长度,便于收纳和携带;上杆体和下杆体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转接关节的设置使得柔光布不会被夹住,使用体验更佳,展开状态的体积变小,上接头、下接头和转接关节齐平,没有凸起,无需特别设置避让空间,转接关节也容易被隐藏,柔光箱最终呈现的外形更加美观,柔光效果更佳;利用U字形的上、下连接部包裹转接关节,转接关节与上、下连接部的接触面积大,使得三者的转动连接更加稳固,不会产生左右偏移或晃动;上、下连接部发挥了阻止转接关节继续转动的功能,保证展开状态的稳定,结构简单、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中上接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中上接头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中上接头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支撑组件展开至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支撑组件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上杆体和下杆体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上杆体和上接头配合结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的下杆体和下接头配合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收拢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柔光箱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折叠机构,包括上接头1,与上接头1转动相连的转接关节3,及与转动关节3转动相连的下接头2。所述的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之间可相互转动,具体的,上接头1与转接关节3转动相连,转接关节3与下接头2转动相连,从而可以使得上接头1和下接头2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如图3所示,假定上接头1相对固定,下接头2可以逆时针转动至与上接头1叠合;或者,上接头1和下接头2都朝上转动相互靠近,直至上下叠合。
当展开使用时,所述的上接头1,转接关节3,及下接头2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接,以阻止下接头2或上接头2,或者说,下接头2和上接头2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上接头2、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三者保持在该展开使用状态。即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假定上接头1相对固定,下接头2不能顺时针转动至与上接头1叠合;或者,上接头1和下接头2不能都朝下转动相互靠近。
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上接头1的下端具有纵截面呈U字形的上连接部11,下接头2的上端具有纵截面呈U字形的下连接部21,该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开口朝向相同,如图2所示,两者的开口均朝向上方。
转接关节3为长方形结构,其高度与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高度大致相等,从而展开使用时,三者的顶部几乎齐平,不会有凸起。其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上接头1和下接头2转动相连,且转接关节3的两端面呈圆弧状,便于其与上接头1和下接头2的相对转动更加顺畅。
当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转动展开至使用状态,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内底面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转接关节3被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包裹,此时上接头1,转接关节3,及下接头2位于同一直线,此处的同一直线未必要非常平直,也可以是接近直线的状态。
上接头1还包括上转接柱12,其与上连接部11同轴设置,且与上连接部11一体设置。此处的同轴设置不一定是同心同轴,可以是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下接头2还包括下转接柱22,其与下连接部21同轴设置,且与下连接部21一体设置。
如图4所示,上接头1的内部中空,该中空部分包括柱形槽121,及可与上杆体8止转配合的第一槽体122,第一槽体122的轴向长达大于柱形槽121的轴向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上转接柱12靠近上连接部11的一端。
柱形槽121的截面为圆形,第一槽体122的截面为方形,且方形的第一槽体122的截面长度大于圆形的柱形槽121的内径。
同样的,下接头2还包括下转接柱22,其内部中空,其也包括第二柱形槽221和第二槽体222,第二槽体222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柱形槽221的轴向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下转接柱22靠近下接头2的一端。
如图7-图16所示,一种折叠式柔光箱,包括伞盘组件4,沿着伞盘组件4周向布设的多个支撑组件5,及柔光布6,支撑组件5包括与伞盘组件4转动相连的插座51,与插座51相连的上杆体8,与上杆体8相连的上接头1,与上接头1转动相连的转接关节3,与转接关节3转动相连的下接头2,及下杆体7。
所述的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之间可相互转动,具体的,上接头1与转接关节3转动相连,转接关节3与下接头2转动相连,从而可以使得上接头1和下接头2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如图9所示,下接头2带着下杆体7逆时针转动,靠近上接头1和上杆体8,直至上杆体8和下杆体7叠合。
当展开使用时,所述的上接头1,转接关节3,及下接头2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接,以阻止上杆体8或下杆体7,或者说,上杆体8和下杆体7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柔光布6撑开。此处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为顺时针方向,如图8所示,此时在柔光布6的作用下,上杆体8和下杆体7有弯曲的趋势,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内底面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有可能甚至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相向的端面也会接触相抵,上杆体8和下杆体7不会反向转动。
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的结构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上杆体8包括扁状体81和柱状体82,扁状体81位于下端部,其与第一槽体122适配,即扁状体81可以插入第一槽体122内;柱状体82从扁状体81的尾端开始轴向延伸,其与柱形槽121适配,即柱状体82可以插入柱形槽121内。
当上杆体3与上接头1装配连接时,扁状体81一直沿着第一槽体122伸入,柱状体82沿着柱形槽121伸入,直至扁状体81伸入第一槽体122轴向超出柱形槽121的部分,此时由于柱状体82不能继续伸入,实现了上杆体3和上接头1的止转配合连接。
同样的,下杆体7也包括第二扁状体71和第二柱状体72,当下杆体7与下接头2装配连接时,第二扁状体71一直沿着第二槽体222伸入,第二柱状体72沿着第二柱形槽221伸入,直至第二扁状体71伸入第二槽体222轴向超出第二柱形槽221的部分,此时由于第二柱状体72不能继续伸入,实现了下杆体7和下接头2的止转配合连接。
如图6、图7所示,在上杆体8的上端部也可以设置扁状体和柱状体结构,插座51内部中空,包括第一槽体511和第三柱形槽512,如图10所示,第三柱形槽512的内径小于第一槽体511的宽度。具体的配合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当需要收拢柔光箱时,将下杆体7向靠近上杆体8的方向折叠,直至上杆体8和下杆体7平行或接近平行。当需要展开柔光箱时,下杆体7向远离上杆体8的方向展开,在柔光布6的作用下,上杆体8和下杆体7被撑开至弯曲,此时由于受到上接头1上连接部11、下接头2下连接部21的阻挡作用,下接头2无法继续向内侧转动,保持在展开使用状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接头(1);
转接关节(3),与上接头(1)转动相连;
下接头(2),与转接关节(3)转动相连;
所述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可相互转动,以使得上接头(1)和下接头(2)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
所述上接头(1),转接关节(3),及下接头(2)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接,以阻止下接头(2)或/和上接头(1)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三者保持在该使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上连接部(11),所述下接头(2)的上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下连接部(21),所述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开口朝向相同,当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转动展开至使用状态,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内底面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高度与转接关节(3)的高度大致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关节(3)的两端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包括上转接柱(12),其内部中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的中空部分包括柱形槽(121),及可与上杆体(8)止转配合的第一槽体(122),该第一槽体(122)的长度大于柱形槽(121)的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上转接柱(12)靠近上连接部(11)的一端。
7.一种折叠式柔光箱,包括伞盘组件(4),沿伞盘组件(4)周向布设的多个支撑组件(5),及柔光布(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与伞盘组件(4)转动相连的上杆体(8),与上杆体(8)相连的上接头(1),下杆体(7),与下杆体(7)相连的下接头(2),及转接关节(3);所述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可相互转动,以使得上杆体(8)和下杆体(7)朝第一方向相互靠近实现折叠;所述上接头(1),转接关节(3),及下接头(2)可以转动展开至位于同一直线,此时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接,以阻止上杆体(8)或/和下杆体(7)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柔光布(6)撑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柔光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上连接部(11),所述下接头(2)的上端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下连接部(21),所述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开口朝向相同,当上接头(1)、转接关节(3)和下接头(2)转动展开至使用状态,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内底面分别与转接关节(3)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柔光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1)和下连接部(21)的高度与转接关节(3)的高度大致相等;所述转接关节(3)的两端呈圆弧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柔光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包括上转接柱(12),其内部中空,该中空部分包括柱形槽(121),及可与上杆体(8)止转配合的第一槽体(122),该第一槽体(122)的长度大于柱形槽(121)的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上转接柱(12)靠近上连接部(11)的一端;所述上杆体(8)包括扁状体(81)和柱状体(82),该扁状体(81)可插入第一槽体(122)内,该柱状体(82)可插入柱形槽(1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柔光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2)包括下转接柱(22),其内部中空,该中空部分包括第二柱形槽(221),及可与下杆体(7)止转配合的第二槽体(222),该第二槽体(222)的长度大于第二柱形槽(221)的长度,且超出部分位于下转接柱(22)靠近下连接部(21)的一端。
CN202122254274.1U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Active CN219417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4274.1U CN219417968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4274.1U CN219417968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7968U true CN219417968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4274.1U Active CN219417968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7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6019B2 (en) Tent
CN101444380B (zh) 婴儿床
CN108697235A (zh) 桌椅装置
RU2007145644A (ru) Детская кроватка
CN110277024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US20140283298A1 (en) Support member of foldable travel bed
CN219417968U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柔光箱
US20220034118A1 (en) Folding canopy with eave structure
CN114114793A (zh) 一种折叠柔光箱
KR200479697Y1 (ko) 휴대 및 설치가 용이한 원터치 테이블
CN215986847U (zh) 一种转动折叠机构及折叠柔光箱
CN212749495U (zh) 一种折叠柔光箱
US20110024597A1 (en) Support assembly
KR101080822B1 (ko) 우산꽂이
CN201169951Y (zh) 一种帐篷架的连接装置
US20230404253A1 (en) Inclined strut for bent tube bed
CN212749494U (zh) 折叠柔光箱
CN212675340U (zh) 一种折叠式柔光箱
CN220832836U (zh) 一种折叠浴桶
CN220442102U (zh) 手动折叠四角沙滩伞
CN216651855U (zh) 一种用于蚊帐、帐篷的免安装的支架结构
KR102059447B1 (ko) 접이식 텐트용 골조
CN212738502U (zh) 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
CN209457501U (zh) 一种帐篷用帐杆
CN220070054U (zh) 一种简易隔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