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5046U -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 Google Patents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5046U
CN219415046U CN202320662396.0U CN202320662396U CN219415046U CN 219415046 U CN219415046 U CN 219415046U CN 202320662396 U CN202320662396 U CN 202320662396U CN 219415046 U CN219415046 U CN 219415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ranch
valve
circulation system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23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明波
卫鹏云
骆名文
刘文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tong Energy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23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5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5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5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其中,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补液回液管路;储液箱,储液箱通过补液回液管路与循环管路连通;回液泵,设于补液回液管路,回液泵能用于将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泵送至储液箱或者,还用于将储液箱中的冷却液泵送至循环管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可将循环管路中冷却液的回收至储液箱,从而防止冷却液的渗漏,还能够实现循环管路冷却液的自动补液,节约装机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在“双碳”政策加持下储能行业得到蓬勃发展,电池储能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池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进行降温处理。目前业界用于储能行业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主要利用风冷冷风空调和风冷冷水空调向电池包输出冷量,其中风冷冷水空调由于其更高的换热效率而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因此一般电池储能的温控解决方案采用风冷冷水机组搭配电加热系统,循环液一般采用乙二醇溶液或其他溶液。但是现有机组首次上电前需要手动补充溶液,并且在机组循环液侧检修或者整机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液问题,溶液损失的同时还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机组需要手动补液以及冷水空调检修或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液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补液回液管路;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通过所述补液回液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回液泵,设于所述补液回液管路,所述回液泵用于将所述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储液箱,或者,所述回液泵用于将所述储液箱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循环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在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进行检修或者整机搬运挪机之前,冷却液循环系统可通过启动回液泵将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通过补液回液管路泵送至储液箱内,实现冷却液的回收,从而防止冷却液的渗漏。当空调第一次联机后者完成检修重新上电之前,冷却液循环系统可通过启动回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通过补液回液管路泵送至循环管路中,实现冷却液的自动补液,节约装机人工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循环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液回液管路包括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的第一主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的第二主路和换向支路,所述换向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路、所述第二主路相连通,所述回液泵设于所述换向支路;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还包括:阀门组件,设于所述换向支路,所述阀门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储液箱内的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主路、所述换向支路以及所述第一主路流向所述循环管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循环管路的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主路、所述换向支路以及所述第二主路流向所述储液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支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主路连通;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路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其中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支路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部分设有所述回液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二通阀,所述第一支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一二通阀;第二二通阀,所述第一支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二通阀;第三二通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第四二通阀,设于所述第三支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一位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通;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二位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四通阀,所述换向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主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主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连通口连通;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液阀,设于所述循环管路;回液阀,设于所述循环管路;其中,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所述进液阀和所述回液阀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一主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单向阀,设于所述换向支路且位于所述回液泵的出液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设有第一排气阀;和/或所述储液箱设有第二排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的容积与所述补液回液管路的容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储液箱的容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液冷空调,所述液冷空调包括:换热器;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器连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自动补液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在回液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液冷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冷却液循环系统;
10、循环管路;11、第一排气阀;12、过滤器;13、循环泵;14、电加热件;
20、补液回液管路;21、第一主路;22、第二主路;23、换向支路;231、第一支路;2311、第一子支路;2312、第二子支路;2313、第三子支路;2301、第一位置;2302、第二位置;232、第二支路;233、第三支路;
30、储液箱;31、第二排气阀;32、注液口;
40、回液泵;
52、进液阀;53、回液阀;
60、阀门组件;61、第一二通阀;62、第二二通阀;63、第三二通阀;64、第四二通阀;65、第一三通阀;66、第二三通阀;67、四通阀;671、第一连通口;672、第二连通口;673、第三连通口;674、第四连通口;68、单向阀;
200、液冷空调;
201、冷媒循环管路;202、压缩机;203、蒸发器;204、冷凝器;205、电子膨胀阀;206、风机;207、环境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100。
冷却液循环系统100包括循环管路10、补液回液管路20、第一排气阀11、第二排气阀31、储液箱30和回液泵40。具体地,循环管路10内部具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循环管路10用于向电池输送冷量,以降低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对电池的温度进行调控。补液回液管路20分别与循环管路10和储液箱30连通,并且回液泵40设于补液回液管路20上,通过控制回液泵40的运行,在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进行检修或者整机搬运挪机之前,冷却液循环系统100可通过启动回液泵40将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通过补液回液管路20泵送至储液箱30内,实现冷却液的回收,从而防止冷却液的渗漏。当空调第一次联机后者完成检修重新上电之前,冷却液循环系统100可通过启动回液泵40将储液箱30内的冷却液通过补液回液管路20泵送至循环管路10中,实现冷却液的自动补液,以确保冷却液循环系统100补液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气阀11设于循环管路10,第二排气阀31设于储液箱30,在冷却液的回收或者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开启第一排气阀11和第二排气阀31。在回液过程中,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流动至储液箱30,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减少直至排空,空气通过第一排气阀11补入循环管路10中,以便于回液泵40能够将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抽吸干净,减小或避免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的残留,并且,冷却液进入储液箱30后,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增加,储液箱30中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气阀31排出,以平衡储液箱30内外的气体压力,确保回收液正常进行。可理解地,在补液过程中,储液箱30内的冷却液流动至循环管路10,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逐渐增加直至满载,循环管路10中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气阀11排出,从而减小或避免循环管路10中的空气残留;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逐渐减小,因此,空气通过第二排气阀31补入储液箱30中,以平衡储液箱30内外的气体压力,确保补液能够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液循环系统100还包括单向阀68和阀门组件60,单向阀68与回液泵40串连于补液回液管路20中,且单向阀68设于回液泵40的出液口的一侧。单向阀68可以防止冷却液在回液泵40的出液口处发生回流,从而影响补液回液管路20的冷却液正常流动,确保冷却液循环系统100回液和补液过程的正常运行。
详细地,补液回液管路20包括第一主路21、第二主路22和换向支路23,第一主路21与循环管路10连通,第二主路22与储液箱30连通,换向支路23设于第一主路21与第二主路2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主路21和第二主路22连通,单向阀68、回液泵40和阀门组件60均设于换向支路23中,并且,通过控制阀门组件60的运行,使制阀门组件6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转变,并在阀门组件60与换向支路23的配合下转变第一主路21和第二主路22中的冷却液流向,从而使得冷却液循环系统100能够在补液和回液两种模式之间切换。
可理解地,在回液模式下,阀门组件60处于第二状态,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经过第一主路21、换向支路23和第二主路22向储液箱30流动,在回液模式转变为自动补液模式时,通过改变阀门组件60的开闭状态,阀门组件60转变为第一状态,改变第一主路21和第二主路22中的冷却液流向,即转变为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经过第二主路22、换向支路23和第一主路21向循环管路10流动,从而由回液模式转变为补液模式。
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液循环系统100还包括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进液阀52设于循环管路10的进水口位置处,回液阀53设于循环管路10的出水口位置处,且第一主路21与循环管路10的连接位置位于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之间,第一排气阀11位于第一主路21与回液阀53之间的循环管路10上。
在自动补液时,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开启,以使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能够循环流动,并通过第一排气阀11将循环管路10中的气体排出。详细地,由于位于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之间的部分节段的循环管道用于与空调的换热器进行连接接通,因此,在检修或转运过程中,拆卸或安装循环管道与换热器的过程,可能存在循环管道与换热器之间的接口出现渗漏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在回液模式下,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关闭,使循环管道位于电池内部部分的节段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在回液时无需将位于电池内部部分的节段循环管道的冷却液抽吸回储液箱30,仅对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之间的循环管道的节段中的冷却液进行回收,在防止检修或转运过程循环管路10出现渗漏的前提下,减小了冷却液回收量,缩短了回液过程的时间,有效提高循环管道中冷却液回收和自动补液的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为手动二通阀,在回液或自动补液前,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开启或关闭。可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也可以是电动二通阀,通过电信号控制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方式中,在储液箱30的顶部还设有注液口32,通过注液口32可以向冷却液循环系统100中加注冷却液,对损耗的冷却液进行补充。
还需说明的是,储液箱30的容积大于循环管路10与补液回液管路20的容积,以确保储液箱30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使循环管路10和补液回液管路20中的冷却液能够全部收纳至储液箱30中。
以下具体说明换向支路23和阀门组件60的几个设置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向支路23包括第一支路231、第二支路232和第三支路233,阀门组件60包括第一二通阀61、第二二通阀62、第三二通阀63和第四二通阀64。详细地,第一支路231的第一端与第一主路21连通,第一支路231的第二端与第二主路22连通,第一支路231上具有沿第一支路2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2301和第二位置2302,第二位置2302相对于第一位置2301靠近第一端设置,单向阀68和回液泵40均设于第一支路231上,且单向阀68和回液泵40位于第一位置2301和第二位置2302之间。
第二支路2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路21和第一位置2301处的第一支路231连通,第三支路2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路22和第二位置2302处的第一支路231连通。第一二通阀61和第二二通阀62均设于第一支路231,并且,第一二通阀61设于第一位置2301与第二端之间,第二二通阀62设于第二位置2302与第一端之间,第三二通阀63设于第二支路232,第四二通阀64设于第三支路233。
本实施方式中,当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进行检修或者整机挪机之前,可通过循环液回收功能将循环管路10中冷却液回收至储液箱30内。具体地,第一二通阀61和第二二通阀62均关闭、第三二通阀63和第四二通阀64均开启,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关闭,回液泵40开启,驱动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液因此经过第一主路21、第二支路232、部分第一支路231、第三支路233和第二主路22流动至储液箱30中,且第二排气阀31开启,以确保冷却液能够正常回收。
当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完成检修或者整机挪机之后,可通过自动补液功能将储液箱30中冷却液补充至循环管路10中。具体地,第一二通阀61和第二二通阀62均开启、第三二通阀63和第四二通阀64均关闭,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开启,回液泵40开启,驱动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因此经过第二主路22、第一支路231和第一主路21流动至循环管路10中,且第一排气阀11开启,以确保系统补液正常。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二通阀61、第二二通阀62、第三二通阀63和第四二通阀64均为电动二通阀,能够通过电信号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以使回液或补液的操作更加简单,提高自动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换向支路23与实施方式一中的换向支路23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阀门组件60,以下将描述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对于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阀门组件60包括第一三通阀65和第二三通阀66,第一支路231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子支路2311、第二子支路2312和第三子支路2313,第一位置2301位于第二子支路2312和第三子支路2313之间,第一三通阀65设于第一位置2301,且第一三通阀65的三个连通口分别与第二子支路2312、第三子支路2313和第二支路232连通,第二位置2302位于第一子支路2311和第二子支路2312之间,第二三通阀66位于第二位置2302,且第二三通阀66的三个连通口分别与第一子支路2311、第二子支路2312和第三支路233连通,单向阀68和回液泵40均设于第二子支路2312。
本实施方式中,当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进行检修或者整机挪机之前,可通过循环液回收功能将循环管路10中冷却液回收至储液箱30内。具体地,第一三通阀65将第二支路232和第二子支路2312连通,第二三通阀66将第二子支路2312和第三支路233连通,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关闭,回液泵40开启,驱动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液因此经过第一主路21、第二支路232、第二子支路2312、第三支路233和第二主路22流动至储液箱30中,且第二排气阀31开启,以确保冷却液能够正常回收。
当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完成检修或者整机挪机之后,可通过自动补液功能将储液箱30中冷却液补充至循环管路10中。具体地,第一三通阀65将第一子支路2311和第二子支路2312连通,第二三通阀66将第二子支路2312和第三子支路2313连通,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开启,回液泵40开启,驱动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因此经过第二主路22、第三子支路2313、第二子支路2312、第一子支路2311和第一主路21流动至循环管路10中,且第一排气阀11开启,以确保系统补液正常。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三通阀65和第二三通阀66均为电动三通阀,能够通过电信号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以使回液或补液的操作更加简单,提高自动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阀门组件60包括四通阀67,四通阀67具有第一连通口671、第二连通口672、第三连通口673和第四连通口674,单向阀68和回液泵40串连接于换向支路23,换向支路23中的冷却液在回液泵40的驱动下流动,自回液泵40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流经单向阀68,以限定换向支路23中的冷却液的液体流向。具体地,第一主路21的一端与循环管路10连通,第一主路21的另一端与第四连通口674连通,第二主路22的一端与储液箱30连通,第二主路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口672连通,换向支路23的一端与第一连通口671连通,换向支路2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通口673连通。
如图4所示,当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进行检修或者整机挪机之前,可通过循环液回收功能将循环管路10中冷却液回收至储液箱30内。具体地,四通阀67处于第二状态,四通阀67将第一连通口671与第二连通口672连通,第三连通口673和第四连通口674连通,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关闭,回液泵40开启,驱动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液因此经过第一主路21、换向支路23和第二主路22流动至储液箱30中,且第二排气阀31开启,以确保冷却液能够正常回收。
如图3所示,当空调整机需要对管路完成检修或者整机挪机之后,可通过自动补液功能将储液箱30中冷却液补充至循环管路10中。具体地,四通阀67处于第一状态,四通阀67将第一连通口671与第四连通口674连通,第二连通口672和第三连通口673连通,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均开启,回液泵40开启,驱动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因此经过第二主路22、换向支路23和第一主路21流动至循环管路10中,且第一排气阀11开启,以确保系统补液正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出一种液冷空调200,请结合图1和图5所示,液冷空调200包括:冷媒循环管路201、压缩机202、蒸发器203、冷凝器204以及电子膨胀阀205,其中,压缩机202、蒸发器203、电子膨胀阀205和冷凝器204依次串连于冷媒循环管路201中,位于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之间的冷却液循环系统100中的循环管路10与蒸发器203相连通,通过压缩机202做功以持续为循环管路10输出冷量,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作为冷量传输介质将冷量传递给电池,从而实现对电池的温度控制。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器203为板式换热器,冷凝器204为管翅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冷空调200具有与冷却液循环系统1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液冷空调200还包括风机206和环境温度传感器207,设于冷凝器204的一侧,风机206用于驱动气流朝向冷凝器204流动,以实现冷凝器204的散热。环境温度传感器207设于冷凝器204的一侧,环境温度传感器207用于监控环境温度。
本实施方式中,液冷空调200还包括过滤器12、循环泵13和电加热件14,过滤器12和循环泵13均设于进液阀52和回液阀53之间的循环管路10中,过滤器12位于第一排气阀11的下游且位于循环泵13的上游,循环泵13位于蒸发器203的上游。过滤器12用于过滤循环管路10中的杂质,以避免造成循环泵13或循环管路10的阻塞。循环泵13用于驱动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以传输冷量。电加热件14设于循环管路10且位于蒸发器203的下游,电加热件14用于对循环管路10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以便在电池启动时或者电池运行过程中电池的温度较低状态下为电池输出热量,调节电池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可实现冷却液循环系统联机后自动补液,节约装机人工成本。通过回液泵、阀门组件与换向支路可将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回收至储液箱,可有效规避管路维修漏液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
循环管路;
补液回液管路;
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通过所述补液回液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回液泵,设于所述补液回液管路,所述回液泵用于将所述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储液箱,或者,所述回液泵用于将所述储液箱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循环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液回液管路包括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的第一主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的第二主路和换向支路,所述换向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路、所述第二主路相连通,所述回液泵设于所述换向支路;
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还包括:
阀门组件,设于所述换向支路,所述阀门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储液箱内的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主路、所述换向支路以及所述第一主路流向所述循环管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循环管路的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主路、所述换向支路以及所述第二主路流向所述储液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支路包括:
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主路连通;
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
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路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其中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所述第一支路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部分设有所述回液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第一二通阀,所述第一支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一二通阀;
第二二通阀,所述第一支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二通阀;
第三二通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
第四二通阀,设于所述第三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第一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一位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通;
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二位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四通阀,所述换向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主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主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连通口连通;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液阀,设于所述循环管路;
回液阀,设于所述循环管路;
其中,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所述进液阀和所述回液阀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一主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
单向阀,设于所述换向支路且位于所述回液泵的出液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路设有第一排气阀;
和/或所述储液箱设有第二排气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路的容积与所述补液回液管路的容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储液箱的容积。
11.一种液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空调包括:
换热器;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器连通。
CN202320662396.0U 2023-03-29 2023-03-29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Active CN219415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2396.0U CN219415046U (zh) 2023-03-29 2023-03-29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2396.0U CN219415046U (zh) 2023-03-29 2023-03-29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5046U true CN219415046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2396.0U Active CN219415046U (zh) 2023-03-29 2023-03-29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5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6277B (zh) 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362524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9059341B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CN110422082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402332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new energy vehicle
CN112757870B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电池热管理方法
CN108001153B (zh)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08195099A (zh) 一种变频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8056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2082291A (zh) 制冷系统
CN113451674A (zh) 一种工程车辆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9415046U (zh) 冷却液循环系统以及液冷空调
CN100434836C (zh) 水冷式发动机热泵
WO2024066110A1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7396152U (zh) 集成热管理系统以及作业机械
CN113147320B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CN115523560A (zh) 一种大容量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850843U (zh) 一种p1+p3构架suv电池冷却及加热水路结构
CN114771197A (zh) 集成热管理系统、方法以及作业机械
CN1110165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297757B (zh) 一种冷却液集中循环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009197A (zh)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US20240181834A1 (en) Integrated-Typ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406350A (zh) 空调与电机冷却集成系统及电动重型卡车
CN117103944B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工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401336 No. 15 Rose Road,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HEFEI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Meitong Energy Technology (Chongq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336 No. 15 Rose Road,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FEI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