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4981U -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4981U
CN219414981U CN202320430436.9U CN202320430436U CN219414981U CN 219414981 U CN219414981 U CN 219414981U CN 202320430436 U CN202320430436 U CN 202320430436U CN 219414981 U CN219414981 U CN 219414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ir
air conditioner
air pipe
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04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义
冷少华
曾显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04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4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4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4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器新风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包括新风管和空调配管安装管,新风管、空调配管安装管均为水平或斜向下布置,新风管位于空调配管安装管的下方,新风管和空调配管安装管固定连接成具有外圆面的整体管件,新风管的前端具有进风口,空调配管安装管的前端相对于新风管的前端悬伸设置以形成前端遮雨部,新风管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挡雨板,挡雨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挡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雨板的外表面不超出整体管件的外圆面,挡雨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挡雨板在新风管的前端两侧形成挡雨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新风入口防雨效果好。

Description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器新风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很多空调器加入了新风处理装置,能够从室外引入新风对室内空气不断置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
为降低新风空调安装难度,减少对室内装修的破坏,新风空调安装尽量直接利用墙体上预留的空调配管过孔,新风管与空调配管一起包裹后从室内直接穿出室外。但不利之处是受限于风管穿墙要求,不易在新风管入口端直接设计有效的防雨结构,当新风风力足够大时,雨水容易被持续吸入风管,在室内侧风机入口接头处或风机内部汇集,导致新风量降低、新风吹过雨水异常噪音,甚至出现空调室内机漏水、新风出风口吹水等问题。
为解决雨水被新风机吸入风管问题,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在室外侧新风管入口端再安装一个防雨罩结构,这样额外增加了室外高空安装作业风险,特别有些情况,安装人员无法到达空调配管出墙孔位置,则无法安装防雨罩,无法保证雨水不进入风管。
安装新风防雨罩要求其可进风方向朝下,以避免雨水进入风管,但有些空调安装场景,安装人员无法完全保证防雨罩可进风方向向下,此时防雨罩仍有遮挡不住雨水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进风管组件,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新风入口防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包括新风管和空调配管安装管,新风管、空调配管安装管均为水平或斜向下布置,新风管位于空调配管安装管的下方,新风管和空调配管安装管固定连接成具有外圆面的整体管件,新风管的前端具有进风口,空调配管安装管的前端相对于新风管的前端悬伸设置以形成前端遮雨部,新风管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挡雨板,挡雨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转轴的轴线与新风管的轴线相平行,挡雨板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挡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雨板的外表面不超出整体管件的外圆面,挡雨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挡雨板在新风管的前端两侧形成挡雨结构。
进一步的是:挡雨板配设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挡雨板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是: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进一步的是:新风管和空调配管安装管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接;空调配管安装管的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卡槽,卡槽沿着空调配管安装管的轴向布置,新风管的上部两侧具有与卡槽相适配的连接筋。
进一步的是:新风管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风管和位于其后端的第二风管,第一风管的外径小于第二风管的外径,第一风管的端部插入第二风管的内孔以实现两者的对接;挡雨板安装于第一风管所在部位。
进一步的是:空调配管安装管的前端超出进风口的轴向安全距离大于等于50mm。
进一步的是:新风管的前端端面及底表面均设置有进风口,挡雨板在前后方向超出进风口的轴向安全距离大于等于30mm。
进一步的是:挡雨板的转轴避空位置设置有止水边。
进一步的是:新风管的底壁设置有泄水槽,泄水槽的位置与挡雨板的转轴避空位置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不仅安装方便、而且新风入口防雨效果好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具有上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新风管和空调配管安装管固定连接成具有外圆面的整体管件,该外圆面的直径尺寸与穿墙孔相匹配,挡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雨板的外表面不超出整体管件的外圆面,因而不会影响整体管件从穿墙孔穿出。实施时,安装人员在室内将整体管件直接从穿墙孔穿出,不需额外增加因空调新风功能导致的室外高空作业风险;新风管出墙后,管口两侧的挡雨板可自行打开,阻止雨水被新风机吸入新风管,同时叠加空调配管安装管悬伸形成的前端遮雨部,可有效实现全方位挡雨,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新风量降低、新风吹过雨水异常噪音,空调室内机漏水、新风出风口吹水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挡雨板处于关闭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挡雨板处于打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管组件和空调配管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管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雨结构尺寸设计要求及进风口、泄水槽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标记:新风管10,进风口11,连接筋12,泄水槽13,第一风管14,第二风管15,空调配管安装管20,卡槽21,挡雨板30,转轴31,弹性复位件32,止水边33,限位卡槽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包括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新风管10、空调配管安装管20水平或斜向下布置,新风管10位于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下方,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固定连接成具有外圆面的整体管件,新风管10的前端具有进风口11,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前端相对于新风管10的前端悬伸设置以形成前端遮雨部,新风管10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挡雨板30,挡雨板30通过转轴31转动设置,转轴31的轴线与新风管10的轴线相平行,挡雨板30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挡雨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雨板30的外表面不超出整体管件的外圆面,挡雨板30处于打开状态时,挡雨板30在新风管10的前端两侧形成挡雨结构。其中转轴31的安装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挡雨板30相对新风管10转动即可,由于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是固定在一起的,具体的转动连接点可以是在新风管10上,也可以是在空调配管安装管2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管件的外圆面应作广义理解,该外圆面可以是不连续的,只要满足能够整体上直接从穿墙孔内穿出的要求。相应的,该外圆面的直径尺寸应与穿墙孔相匹配。实施时,安装人员在室内将整体管件直接从穿墙孔穿出,不需额外增加因空调新风功能导致的室外高空作业风险;新风管10出墙后,管口两侧的挡雨板30可自行打开。管口两侧的挡雨板30以及空调配管安装管20悬伸形成的前端遮雨部的组合,可有效实现全方位挡雨,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新风量降低、新风吹过雨水异常噪音,空调室内机漏水、新风出风口吹水等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依靠挡雨板30自身的重力作用便可实现挡雨板30的自行打开,但该结构设计的抗风能力相对较弱,优选方案是:挡雨板30配设有弹性复位件32,弹性复位件32处于自然状态时,挡雨板30处于打开状态。依靠弹性复位件32的弹力提供支撑力,可以有效维持挡雨板30处于打开状态。当关闭挡雨板30时,需首先克服弹性复位件32的反作用力。
弹性复位件32优选为扭簧。扭簧的具体安装方式根据转动连接结构做匹配设计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扭簧的固定端(非变形端)设于空调配管安装管8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挡雨板30的限位卡槽34内。实施时,依靠安装人员施加外力使扭簧扭转变形,使挡雨板30闭合紧包新风管10外圆,此时新风管10与挡雨板30组合后的外圆直径小于墙孔,可以顺利从穿墙孔穿出;当新风管10与挡雨板30出墙后,由于扭簧恢复变形弹力释放,挡雨板30自行打开以阻止雨水进入新风管10。当然,也可采用压缩弹簧替代扭簧,只要能够实现挡雨板30外力闭合和自行恢复的要求即可。
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可以是一体式设计,也可以是分体式设计、然后再固定组装,为方便加工和装配,优选方案为: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接。为使得连接结构可靠,优选的连接方案为: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卡槽21,卡槽21沿着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轴向布置,新风管10的上部两侧具有与卡槽21相适配的连接筋12。
新风管10可以是一体式设计,也可以是分段式组装设计,为方便加工和装配,优选方案为:新风管10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风管14和位于其后端的第二风管15,第一风管14的外径小于第二风管15的外径,第一风管14的端部插入第二风管15的内孔以实现两者的对接;挡雨板30安装于第一风管14所在部位。由于挡雨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雨板30的外表面不超出整体管件的外圆面,因此必然需要在新风管10的前端设计挡雨板避让结构,采用第一风管14和第二风管15的组合式设计,不仅可满足挡雨板30的安装要求,第二风管15可采用等断面设计,可直接采用挤塑造管工艺生产,组装也较为方便。
为有效保证挡雨效果,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前端超出进风口11的轴向安全距离大于等于50mm。该轴向安全距离尺寸在图5中标记为A。
为提高进风效率,进风口11的优选方式为:新风管10的前端端面及底表面均设置有进风口11,为有效保证挡雨效果,挡雨板30在前后方向超出进风口11的轴向安全距离大于等于30mm。挡雨板30在前侧对应的轴向安全距离尺寸在图5中标记为B,挡雨板30在后侧对应的轴向安全距离尺寸在图5中标记为C。
为有效保证挡雨效果,挡雨板30的转轴避空位置设置有止水边33。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新风管10的底壁设置有泄水槽13,泄水槽13的位置与挡雨板30的转轴避空位置相适配。在极端工况下,即使有少量雨水从转轴避空位置进入新风管10,也可利用泄水槽13排出。泄水槽13一般设计在底部进风口的前方。
利用上述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实施后,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室内机的其他主体构件可参照现有技术实施。

Claims (10)

1.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包括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其特征在于:新风管(10)、空调配管安装管(20)均为水平或斜向下布置,新风管(10)位于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下方,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固定连接成具有外圆面的整体管件,新风管(10)的前端具有进风口(11),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前端相对于新风管(10)的前端悬伸设置以形成前端遮雨部,新风管(10)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挡雨板(30),挡雨板(30)通过转轴(31)转动设置,转轴(31)的轴线与新风管(10)的轴线相平行,挡雨板(30)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挡雨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挡雨板(30)的外表面不超出整体管件的外圆面,挡雨板(30)处于打开状态时,挡雨板(30)在新风管(10)的前端两侧形成挡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挡雨板(30)配设有弹性复位件(32),弹性复位件(32)处于自然状态时,挡雨板(30)处于打开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弹性复位件(32)为扭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新风管(10)和空调配管安装管(20)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接;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卡槽(21),卡槽(21)沿着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轴向布置,新风管(10)的上部两侧具有与卡槽(21)相适配的连接筋(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新风管(10)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风管(14)和位于其后端的第二风管(15),第一风管(14)的外径小于第二风管(15)的外径,第一风管(14)的端部插入第二风管(15)的内孔以实现两者的对接;挡雨板(30)安装于第一风管(14)所在部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空调配管安装管(20)的前端超出进风口(11)的轴向安全距离大于等于5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新风管(10)的前端端面及底表面均设置有进风口(11),挡雨板(30)在前后方向超出进风口(11)的轴向安全距离大于等于30mm。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挡雨板(30)的转轴避空位置设置有止水边(3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新风管(10)的底壁设置有泄水槽(13),泄水槽(13)的位置与挡雨板(30)的转轴避空位置相适配。
10.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进风管组件。
CN202320430436.9U 2023-03-09 2023-03-09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9414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0436.9U CN219414981U (zh) 2023-03-09 2023-03-09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0436.9U CN219414981U (zh) 2023-03-09 2023-03-09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4981U true CN219414981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0436.9U Active CN219414981U (zh) 2023-03-09 2023-03-09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4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22829B1 (ko) 외기 조화기 및 환기 시스템
CN105698331B (zh) 一种房屋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05383749U (zh) 一种外墙体进出风口装置
CN219414981U (zh)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WO2019184506A1 (zh) 室外接管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6447650A (zh) 空调器进风管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3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253799U (zh) 室外接管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1327128Y (zh) 带自垂式百叶排风装置的空调通风系统
CN209671240U (zh) 一种轻钢结构厂房内扣安装式边墙风机的安装结构
CN219674442U (zh) 一种具有防雨结构的新风管组件和空调器
CN201050860Y (zh) 空调室外机面罩
CN21162565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风口
CN212805942U (zh) 低层办公建筑内的通风装置
CN2881417Y (zh) 移动式家用环保节能空调
CN213948074U (zh) 一种中置单轴房车双向空调
CN214901900U (zh) 一种山地风电svg设备内外循环散热装置
CN217004792U (zh) 一种适用于地下房间的无动力通风系统
CN211739410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换气结构
CN219415018U (zh) 一种空调新风防水结构
CN220552041U (zh) 一种可自动旋转防堵屋面排水地漏
CN215523625U (zh) 一种外墙进出风装置
CN213395705U (zh) 一种无叶风扇用通风机构
CN216769686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管道
CN213630878U (zh) 一种不带防雨罩的室外墙面风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