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3009U -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3009U
CN219413009U CN202320149159.4U CN202320149159U CN219413009U CN 219413009 U CN219413009 U CN 219413009U CN 202320149159 U CN202320149159 U CN 202320149159U CN 219413009 U CN219413009 U CN 219413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evice
connecting plate
heat
wind wheel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91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91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3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3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3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轮以及空调,风轮包括叶轮、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传动装置,其中,叶轮内设置有容纳腔,连接板设置于容纳腔内,且固定连接于叶轮,而传动装置则可以连接于连接板,以使得传动装置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带动连接板和叶轮转动;同时,连接板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此外,传动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卡设于第一凹陷部,从而使得当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装置旋转时,传动装置和第一散热片均能够带动连接板和叶轮转动,从而实现了传动装置和连接板的可靠连接;另外,第一散热片还能够吸收连接板上的热量,以缓解连接板的发热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如今,风轮在风机领域内的使用是较为常见的,风轮通常能起到将外部的风压缩后,并导引至风机出风口的作用。现有的风轮通常在中部设置有连接板,并在连接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和驱动电机连接的旋转轴心,从而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心旋转,以带动连接板和风轮转动。
但是,当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轴心旋转时,会将动能转换为机械能以做功,从而会在旋转轴心与连接板的连接处产生热量,同时,风轮在转动时,也会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连接板处,而连接板处热量的存在会导致连接板容易出现受热蠕变,长时间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出现连接板和旋转轴心脱离,风轮无法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轮以及空调,以解决现有的风轮在转动时,连接板发热严重,从而容易出现受热蠕变,长时间容易变形,并导致出现连接板和旋转轴心脱离,风轮无法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轮,包括:
叶轮,所述叶轮内设有容纳腔;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所述连接板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
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传动装置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卡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片,且所述第二散热片还位于所述安装槽外,所述第二散热片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片上的热量导引至所述安装槽外。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片,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片,所述安装槽对应所述凸柱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凸柱能够卡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以带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叶轮转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柱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柱环设于所述传动装置,多个所述凹陷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多个所述凸柱和多个所述凹陷部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所述凸柱和所述第二散热片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为贯穿槽体,所述传动装置穿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两侧,且均开设有贯穿所述传动装置的散热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片沿所述传动装置长度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传动装置的截面积。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为环状,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环设于所述传动装置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散热片远离所述传动装置的一侧用于吸收所述连接板上的热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包括驱动电机、电机转轴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轮,其中,电机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轮,包括叶轮、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传动装置,其中,叶轮内设置有容纳腔,连接板设置于容纳腔内,且固定连接于叶轮,而传动装置则可以连接于连接板,以使得传动装置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带动连接板和叶轮转动;同时,连接板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此外,传动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卡设于第一凹陷部,从而使得当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装置旋转时,不仅传动装置能够带动连接板和叶轮转动,而且传动装置上的第一散热片也能够接触到第一凹陷部,并带动连接板和叶轮转动,以通过增大传动装置和连接板接触面积的方式,从而不仅实现了传动装置和连接板的可靠连接,还使得当传动装置带动连接板转动时,能够减少传动装置和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传动装置和连接板连接处的发热量。
此外,由于将第一散热片卡设于第一凹陷部,因此当连接板上有热量存在时,第一散热片能够吸收连接板上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传动装置的其他区域,以缓解连接板的发热问题,从而解决现有的风轮在转动时,连接板发热严重,从而容易出现受热蠕变,长时间容易变形,并导致出现连接板和旋转轴心脱离,风轮无法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风轮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轮中的传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传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如今,风轮在风机领域内的使用是较为常见的,风轮通常能起到将外部的风压缩后,并导引至风机出风口的作用。现有的风轮通常在中部设置有连接板,并在连接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和驱动电机连接的旋转轴心,从而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心旋转,以带动连接板和风轮转动。
但是,当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轴心旋转时,会将动能转换为机械能以做功,从而会在旋转轴心与连接板的连接处产生热量,同时,风轮在转动时,也会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连接板处,而连接板处热量的存在会导致连接板容易出现受热蠕变,长时间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出现连接板和旋转轴心脱离,风轮无法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轮,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风轮100包括叶轮110、连接板120以及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传动装置130,其中,叶轮110内设置有容纳腔111,连接板120设置于容纳腔111内,且固定连接于叶轮110,而传动装置130则可以连接于连接板120,以使得传动装置130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带动连接板120转动,而由于连接板120固定连接于叶轮110,因此当传动装置130带动连接板120转动时,叶轮110也能够随之转动,以实现叶轮110将外部的风吸入并压缩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定连接板120和叶轮110的具体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可以是卡扣连接、一体成型等固定连接方式的其中一种,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同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叶轮110需要转动以实现将外部的风吸入并压缩的作用,因此连接板120应当采用塑料材质,以使得当叶轮110转动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容纳腔111内的连接板120的重量,从而降低叶轮110转动时的负载,以进一步提高叶轮110转动时的转速,从而提高叶轮110的进风能力。而当连接板12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时,由于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装置130旋转时会将动能转换为机械能以做功,从而会在传动装置130与连接板120的连接处产生热量,同时,叶轮110在转动时,也会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连接板120处,因此塑料材质的连接板120容易出现受热蠕变,长时间容易变形。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20还开设有安装槽121。具体的,请结合图2-图4,图2为图1所示的风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风轮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轮中的传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安装槽121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22,此外,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散热片131,第一散热片131卡设于第一凹陷部122,从而使得当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装置130旋转时,不仅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能够带动连接板120和叶轮110转动,而且传动装置130外表面上的第一散热片131也能够接触到连接板120上的第一凹陷部122,并带动连接板120和叶轮110转动,以通过增大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接触面积的方式,从而不仅实现了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的可靠连接,还使得当传动装置130带动连接板120转动时,传动装置130能够更轻易的带动连接板120转动,以减少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之间的摩擦力(即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之间无需更大的摩擦力即可实现传动装置130带动连接板120转动的目的),从而减少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连接处的发热量。
此外,由于将第一散热片131卡设于第一凹陷部122,因此当连接板120上有热量存在时,第一散热片131能够吸收连接板120上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传动装置130的其他区域,以缓解连接板120的发热问题,从而解决现有的风轮在转动时,连接板发热严重,从而容易出现受热蠕变,长时间容易变形,并导致出现连接板和传动装置脱离,风轮无法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的问题。
同时,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散热片131设置于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因此可以理解,第一散热片131的设置能够增大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面积,而当传动装置130发热时,传动装置130上的热量除了能够分布在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还能够分散至第一散热片131处,也即第一散热片131能够分散传动装置130外表面上存在的热量,从而降低传动装置130上的综合温度,而当传动装置130上的温度被降低后,传动装置130在工作时传递至连接板120上的热量的温度也能够被降低,从而能够进一步缓解连接板120的发热问题。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3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散热片132。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片132设置于传动装置130的端部,且第二散热片132还连接于第一散热片131设置,从而使得当第一散热片131吸收了连接板120上的热量后,能够将热量传递至位于传动装置130端部的第二散热片132,从而实现热量的传导,并使得第一散热片131上的温度能够被降低,而第一散热片131上的温度被降低后,卡设于第一凹陷部122的第一散热片131则又可以吸收连接板120上的热量,并再次将热量传递至传动装置130端部的第二散热片132,从而通过多次传递热量的方式以实现对连接板120的降温目的。
同时,请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片132还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21外(也即传动装置130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121外),从而使得第一散热片131上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32后,第二散热片132能够与安装槽121外的空气进行换热以散热,从而不仅能够加快第二散热片132的散热效率,同时,由于第二散热片132被设置在安装槽121外,因此还使得容纳槽内的热量也能够被降低,而当容纳槽内的热量被降低后,连接板120上的热量同时也能够降低,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连接板120上热量过大,从而出现受热蠕变的问题。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凸柱133。具体的,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凸柱133的一端连接第一散热片131,凸柱133的另一端则连接第二散热片132,从而实现第一散热片131和第二散热片132的连接目的,可以理解,当第一散热片131上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32时,第一散热片131上的热量可以先传递至凸柱133,再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32,从而实现热量的线性传导目的。
同时,请参阅图3和图4并结合图5,图5为图4所示的传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2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23,第二凹陷部123对应凸柱133设置,当传动装置130安装于安装槽121内时,凸柱133能够卡设于第二凹陷部123处,并能够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板120和叶轮110转动。
可以理解,当凸柱133卡设于第二凹陷部123处时,能够通过增大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接触面积的方式,从而不仅实现了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的可靠连接,还使得当传动装置130带动连接板120转动时,传动装置130能够更轻易的带动连接板120转动,以减少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之间的摩擦力(即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之间无需更大的摩擦力即可实现传动装置130带动连接板120转动的目的),从而减少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连接处的发热量。同时,凸柱133由于设置在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因此凸柱133的存在也能够增大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面积,从而起到分散传动装置130外表面上的热量的作用,并进一步降低传动装置130上的温度,以及传动装置130传递至连接板120上的热量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凸柱133和第二凹陷部123的具体数量,例如凸柱133和第二凹陷部123的数量可以是1对、3对、5对或者更多数量,当凸柱133和第二凹陷部12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凸柱133可以环设于传动装置130,多个凹陷部则可以间隔设置于安装槽121内,且多个凸柱133和多个凹陷部一一对应设置,从而不仅能够进一步牢固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的连接,以使得传动装置130能够对连接板120起到更好的带动效果,而且多个凸柱133环设于传动装置130的设计还能够进一步分散传动装置130表面的热量,以起到对传动装置130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131、凸柱133和第二散热片132三者之间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制成,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片131、凸柱133和第二散热片132三者之间的牢固程度。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21还可以为贯穿槽体。具体的,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121可以是圆环状的贯穿槽体,而传动装置130则可以穿设于安装槽121,并使得第一散热片131能够卡设于第一凹陷部122处,且凸台能够卡设于第二凹陷部123处,从而实现传动装置130对连接板120的带动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散热片1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散热片132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片131的两侧,且第一散热片131和位于第一散热片131两侧的第二散热片132均通过凸台连接,以实现热量的传导,而此时位于第一散热片131两侧的第二散热片132也均可以设置于安装槽121外,从而实现将热量导引至安装槽121外,并使得第二散热片132能够与安装槽121外的空气进行换热以散热。
同时,请结合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散热片131两侧的第二散热片132还设置有贯穿传动装置130的散热孔134,由于叶轮110在传动装置130的带动下转动时会产生离心力,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使得连接板120附近的气流能够流进至散热孔134,并在贯穿的散热孔134的内部空间内流动(也即气流从散热孔134的一端流入,并从散热孔134的另一端流出),而当连接板120附近的气流穿过散热孔134时,则可以与散热孔134内的空间进行换热,并带走散热孔134内的空间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第一散热片131和第二散热片132的快速散热。
此外,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3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散热孔134沿第二散热片132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当叶轮110转动时,连接板120附近的气流能够进入到多个散热孔134内,并带走多个散热孔134内的空间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散热片131和第二散热片132的散热效果。
同时,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片132的中心处还可以设置有贯穿的通风孔135,通风孔135使得安装槽121两端的进风面积能够被减小,从而提高气流在安装槽121两端流动时的流速,以进一步提高气流对传动装置130的换热频率,从而提升对传动装置130的散热效率。而同时,多个散热孔134则可以围绕通风孔135设置,以使得从多个散热孔134流出的气流和从通风孔135流出的气流能够形成积聚,而气流积聚后则使得从两个区域流出的气流能够形成热交换,并能够综合从两个区域流出的气流的温度,以避免一个区域流出的气流的温度过高,而另一个区域流出的气流的温度却过低,从而导致容纳腔111内的气流温度不一致的问题,并能够避免连接板120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差严重,并出现连接板120上部分区域温度过高受热蠕变,而另一区域温度正常且没有达到蠕变温度的问题。
可选的,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片132沿传动装置130长度方向的截面积大于传动装置130的截面积,从而使得当第一散热片13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32后,由于第二散热片132截面积的增大,因此热量可以更均匀的分散在第二散热片132上,从而使得第二散热片132上的整体温度能够有所下降,而当第二散热片132上的整体温度下降后,第一散热片131上的热量则又可以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32上(若第二散热片132和第一散热片131的温度一致,则此时第一散热片131的热量并不会传递至第二散热片13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散热片131和连接板120的快速降温。
同时,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片131还可以为环状,且环设于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设置,以增大第一散热片131和连接板120的接触面积,从而不能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连接板120上热量的吸收,还能够使得传动装置130和连接板120的连接更牢固。此外,当第一散热片131吸收了连接板120上的热量后,由于第一散热片131上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因此第一散热片131上的整体温度也能够有所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第一散热片131对连接板120的吸热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200,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200包括壳体210和风机220,壳体210内设置有安装腔211,风机220设置于安装腔211内,以实现空调200的进风和出风效果,其中,风机220包括驱动电机221、电机221转轴222和上述所提及的风轮100,电机221转轴222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电机221,另一端连接于传动装置130,从而能够通过驱动电机221驱动电机221转轴222旋转,以带动传动装置130和风轮100转动,实现风轮100将外部的风吸入压缩后,并导引至风机220出风口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风轮以及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轮(110),所述叶轮(110)内设有容纳腔(111);
连接板(120),所述连接板(1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1)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叶轮(110),所述连接板(120)开设有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内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22);
用于连接驱动电机(221)的传动装置(130),所述传动装置(130)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20),所述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散热片(131),所述第一散热片(131)卡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30)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二散热片(132),所述第二散热片(132)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31),且所述第二散热片(132)还位于所述安装槽(121)外,所述第二散热片(132)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片(131)上的热量导引至所述安装槽(12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凸柱(133),所述凸柱(13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片(1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片(132),所述安装槽(121)对应所述凸柱(133)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23),所述凸柱(133)能够卡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23),以带动所述连接板(120)和所述叶轮(11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133)和所述第二凹陷部(123)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柱(133)环设于所述传动装置(130),多个所述凹陷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21),多个所述凸柱(133)和多个所述凹陷部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31)、所述凸柱(133)和所述第二散热片(132)一体成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1)为贯穿槽体,所述传动装置(130)穿设于所述安装槽(121),所述第二散热片(1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1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31)的两侧,且均开设有贯穿所述传动装置(130)的散热孔(1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134)沿所述第二散热片(132)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132)沿所述传动装置(130)长度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传动装置(130)的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31)为环状,且所述第一散热片(131)环设于所述传动装置(13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散热片(131)远离所述传动装置(130)的一侧用于吸收所述连接板(120)上的热量。
10.一种空调(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10),所述壳体(210)内设置有安装腔(211);
风机(220),所述风机(22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11)内,所述风机(220)包括驱动电机(221)、电机转轴(222)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轮(100),其中,电机转轴(2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130)。
CN202320149159.4U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Active CN219413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9159.4U CN219413009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9159.4U CN219413009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3009U true CN21941300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9159.4U Active CN219413009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3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00531B1 (en) Heat sink
US6118658A (en) Heat sink fan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450151A (zh) 内置散热风道的永磁伺服电机
CN216134377U (zh) 电机和交通工具
CN219413009U (zh) 一种风轮以及空调
CN115333285B (zh) 一种可散热的车用鼓风机电机端盖结构
CN215762442U (zh) 一种小型高温离心风机的散热结构
CN209217888U (zh) 永磁伺服电机散热结构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214823201U (zh) 一种制动鼓风冷装置
CN111628611B (zh) 一种节能型液冷电机
CN113612329A (zh) 轴向磁通电机
CN113472145A (zh) 机器人应用大功率电机散热保护装置
CN107394969B (zh) 一种用于洗涤机的新型电机
CN215109680U (zh) 一种低成本高效散热的离心泵
WO2009039594A2 (en) A fan cover for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219833928U (zh) 一种电机及电器设备
CN218771544U (zh) 电机的轴承座、电机和无人机
CN112467942B (zh) 散热式轴向电机
CN214314874U (zh) 一种液冷电机
CN213547208U (zh) 一种带有绕组线圈散热的电机
CN219698305U (zh) 在变频器中应用的针状鳍片散热装置
CN220929726U (zh) 集成式高压风机
CN216045058U (zh) 一种轴向轴承结构和电机
CN220797898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