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852U - 一种水上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救生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852U
CN219406852U CN202223252936.2U CN202223252936U CN219406852U CN 219406852 U CN219406852 U CN 219406852U CN 202223252936 U CN202223252936 U CN 202223252936U CN 219406852 U CN219406852 U CN 219406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tube
pipe
tube
hose
life bu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29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祥荣
王孙花
李斌
沈凯明
王�华
肖赟
王生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Rongsheng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Rongsheng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Rongsheng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Rongsheng Life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29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上救生圈,包括第一弧管;所述第一弧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弧管,所述第一弧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弧管,所述第二弧管和所述第四弧管共同连接有第三弧管,所述第一弧管、第二弧管、第三弧管和第四弧管的连接部位均安装有可拉伸的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且所述第一弧管、第二弧管、第三弧管和第四弧管的内部组成一个密闭气腔,通过设有的第一圆管、第一软管、第二圆管和第二软管,由第一圆管上构造的第一软管和第二圆管上构造的第二软管相互连接,当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分开时,将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从第二圆管内抽出,增加游泳圈的长度,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去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救生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上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现有的救生圈通常是按规定尺寸进行生产,每个尺寸之间的规格相差较大,导致在使用时会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不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对救生圈的尺寸进行细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救生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救生圈通常是按规定尺寸进行生产,每个尺寸之间的规格相差较大,导致在使用时会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不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对救生圈的尺寸进行细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救生圈,包括第一弧管;
所述第一弧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弧管,所述第一弧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弧管,所述第二弧管和所述第四弧管共同连接有第三弧管,所述第一弧管、第二弧管、第三弧管和第四弧管的连接部位均安装有可拉伸的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且所述第一弧管、第二弧管、第三弧管和第四弧管的内部组成一个密闭气腔,几档调节,使得游泳圈更加适合使用者的体型,较为适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管朝向第二圆管的一侧构造有延伸入第二圆管内的第一软管,构成游泳圈主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管朝向第一圆管的一侧内部嵌合有第二软管,构成游泳圈主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相互连接,形成密闭的气腔。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圆管的顶端均安装有短板,所述短板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圆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圆管的上端面均构造有与所述短板搭接的圆柱,所述短板上螺纹连接有延伸入圆柱内的螺栓,所述圆柱上安装有与所述螺栓连接的细线,可以防止螺栓丢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有的第一圆管、第一软管、第二圆管和第二软管,由第一圆管上构造的第一软管和第二圆管上构造的第二软管相互连接,当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分开时,将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从第二圆管内抽出,增加游泳圈的长度,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去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弧管;2、第二弧管;3、第三弧管;4、第四弧管;5、第一圆管;501、第一软管;6、第二圆管;601、第二软管;7、短板;701、圆柱;702、螺栓;703、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图示中的:本实施例为本技术方案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种水上救生圈,包括第一弧管1;
第一弧管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弧管2,第一弧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弧管4,第二弧管2和第四弧管4共同连接有第三弧管3,第一弧管1、第二弧管2、第三弧管3和第四弧管4的连接部位均安装有可拉伸的第一圆管5和第二圆管6,且第一弧管1、第二弧管2、第三弧管3和第四弧管4的内部组成一个密闭气腔,具体实施时,第一弧管1、第二弧管2、第三弧管3或第四弧管4上设置有向密闭气腔内打气的气嘴。
如图2所示,第一圆管5朝向第二圆管6的一侧构造有延伸入第二圆管6内的第一软管501;
如图2所示,第二圆管6朝向第一圆管5的一侧内部嵌合有第二软管601;
如图2所示,第一软管501和第二软管601相互连接;
如图2、图3所示,多个第二圆管6的顶端均安装有短板7,短板7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圆管5的上方,第一圆管5的上端面均构造有与短板7搭接的圆柱701,短板7上螺纹连接有延伸入圆柱701内的螺栓702,圆柱701上安装有与螺栓702连接的细线703;
本实施例中,根据使用者的体型,选择拧开四个短板7上螺栓702的数量,将第一软管501和第二软管601从第二圆管6内抽出,几档调节,使得游泳圈更加适合使用者的体型,较为适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水上救生圈,包括第一弧管(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管(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弧管(2),所述第一弧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弧管(4),所述第二弧管(2)和所述第四弧管(4)共同连接有第三弧管(3),所述第一弧管(1)、第二弧管(2)、第三弧管(3)和第四弧管(4)的连接部位均安装有可拉伸的第一圆管(5)和第二圆管(6),且所述第一弧管(1)、第二弧管(2)、第三弧管(3)和第四弧管(4)的内部组成一个密闭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管(5)朝向第二圆管(6)的一侧构造有延伸入第二圆管(6)内的第一软管(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管(6)朝向第一圆管(5)的一侧内部嵌合有第二软管(6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501)和所述第二软管(601)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圆管(6)的顶端均安装有短板(7),所述短板(7)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圆管(5)的上方,所述第一圆管(5)的上端面均构造有与所述短板(7)搭接的圆柱(701),所述短板(7)上螺纹连接有延伸入圆柱(701)内的螺栓(702),所述圆柱(701)上安装有与所述螺栓(702)连接的细线(703)。
CN202223252936.2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水上救生圈 Active CN219406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936.2U CN219406852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水上救生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936.2U CN219406852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水上救生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852U true CN219406852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2936.2U Active CN219406852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水上救生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9578A (zh) 沉浮升降式海上水产养殖网箱
CN206766295U (zh) 一种带减震装置的锂电供电的水上无人机停机平台
CN103734062B (zh) 一种深水网箱升降装置
CN205835786U (zh) 喷涂式制管装置
CN219406852U (zh) 一种水上救生圈
CN208639335U (zh) 沉浮升降式海上水产养殖网箱
CN213902962U (zh) 一种飘浮型水环境监测取样装置
CN207193916U (zh) 带降噪帘的气盾坝
CN204602449U (zh) 一种空气炮螺旋喷嘴
CN203867808U (zh) 一种波浪能供气装置
CN205839718U (zh) 市政工程用河道打捞器
CN113013791B (zh) 一种水下电缆铺设装置
CN214385578U (zh) 一种沉浮升降式海上水产养殖网箱
CN209382223U (zh) 一种船舶牵引装置
CN202743461U (zh) 一种具有内置气囊的快漂服
CN106621176B (zh) 一种娱乐用充气攀爬装置
CN107512374B (zh) 带吊耳的充气隔舱式橡胶打捞浮筒
CN206669045U (zh) 一种船舶密闭舱的防水透气阀
CN217673138U (zh) 一种便携式充气救生浮泡
CN111236184A (zh)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CN215851112U (zh) 一种保护汽车防水淹上下气囊
CN202969358U (zh) 浮动式导引漂浮物清理船
CN203822369U (zh) 不锈钢瓦斯管道自动排水装置
CN210482251U (zh) 坝式围油栏
CN214397158U (zh) 一种救生艇用快速充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