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0220U -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 Google Patents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0220U
CN219400220U CN202320237928.6U CN202320237928U CN219400220U CN 219400220 U CN219400220 U CN 219400220U CN 202320237928 U CN202320237928 U CN 202320237928U CN 219400220 U CN219400220 U CN 219400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ring
inner tube
micropip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79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倩
王俊
卢洪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23202379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0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0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0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保存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外管以及设置于外管内侧的内管,内管和外管均呈透明状设置,内管的侧面或外管的侧面设有刻度,外管的侧面设有与刻度对应设置的凸透面,内管的顶部设有管口,通过将移液器的吸液管从微型内管的管口插入并延伸至内管内侧底部,然后进行取液分装,通过凸透面将内管内的液体试剂液面进行放大,然后根据对应的刻度进行读数,进而能准确知道剩余试剂的体积,使微量液体试剂能精准提取,分装更加高效,通过外管间接对内管进行移动取放,防止对内管造成损坏,延长保存管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保存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学领域,保存价格昂贵且一次性用量稀少的液体试剂通常采用微量液体分装及保存管,现有技术的微量液体试剂分装及保存管为小型管,其由管盖和管体组成,当使用移液器吸取一定体积的试剂如抗体进行分装时,由于分装的试剂体积小,导致无法精准预估保存管剩余样本的体积,批量分装试剂时效率低下,且微量液体试剂分装及保存管的体积较小、管壁较薄,取放时或采用移液器取液时容易对管壁造成损坏。
现有技术的普通样本分装管为体积较大的EP管,其最小体积为100uL,当采用普通样本分装管对微量体积的试剂进行分装及保存时,由于其管口和容腔的直径大,微量的液体无法较为集中地储存,难以观察微量液体试剂的液位差变化,导致无法实现微量液体的精准提取,且液体试剂在管壁或者管口等部位沾连,会造成保存管中贵重试剂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微量液体试剂精准提取、分装高效且刻度可视化的微量移液保存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外管以及设置于外管内侧的内管,内管和外管均呈透明状设置,内管的侧面或外管的侧面设有刻度,外管的侧面设有与刻度对应设置的凸透面,内管的顶部设有管口。
作为优选,内管呈一体式连接于外管的内侧,外管呈三棱柱状设置,凸透面设有三个且分别设置于三棱柱的三个侧棱处,刻度设置于外管的侧面。
作为优选,内管呈圆锥状设置,外管呈圆柱状设置,刻度设置于内管的侧面。
作为优选,内管与外管呈可拆卸连接,外管的顶部内侧设有顶环,顶环的内侧设有托环,托环的中部设有通孔,内管活动贯穿于通孔,且其顶部外侧设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底面与托环的顶面活动抵接。
作为优选,顶环的内侧设有限位槽,支撑环的外侧连接有限位片,限位片活动嵌接于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限位槽的底部设有磁块,限位片为磁性材质且与磁块通过磁性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管口的上侧设有与其连通的外环,外环连接有管盖,管盖包括盖片以及与盖片连接的内环,内环活动嵌接于外环内,外环的顶面与盖片活动抵接。
作为优选,外环与盖片通过可弯折的柔性片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管盖的中部贯穿设有第一柔性细管,第一柔性细管的一端活动延伸至内管的内侧底部。
作为优选,管盖的中部设有出液孔,且其远离管口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与出液孔连通,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柔性细管,内管为柔性管。
作为优选,外管的底部连接有吸盘。
作为优选,外管上设有凹面,凹面对称设置于凸透面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通过将移液器的吸液管从微型内管的管口插入并延伸至内管内侧底部,然后进行取液分装,通过凸透面将内管内的液体试剂液面进行放大,然后根据对应的刻度进行读数,进而能准确知道剩余试剂的体积,使微量液体试剂能精准提取,分装更加高效,通过外管间接对内管进行移动取放,防止对内管造成损坏,延长保存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5为图3结构的第一纵剖视图。
图6为图3结构的第二纵剖视图。
图7为内管与外管的可拆卸分解示意图。
图8为限位片的嵌接示意图。
图9为限位片与磁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管盖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1为管盖的封闭状态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柔性细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连接头和第二柔性细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内管的单独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凹面和吸盘的位置示意图。
图16为图15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中:1.外管;2.内管;3.管口;4.刻度;5.凸透面;6.通孔;7.支撑环;8.限位槽;9.限位片;10.磁块;11.外环;12.管盖;121.盖片;122.内环;13.柔性片;14.第一柔性细管;15.连接头;16.第二柔性细管;17.凹面;18.吸盘;19.顶环;20.托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外管1以及设置于外管1内侧的内管2,内管2和外管1均呈透明状设置,内管2的侧面或外管1的侧面设有刻度4,外管1的侧面设有与刻度4对应设置的凸透面5,内管2的顶部设有管口3;
通过将移液器的吸液管从微型内管2的管口3插入并延伸至内管2的内侧底部,然后进行取液分装,通过凸透面5将内管2内的液体试剂液面进行放大显示,然后根据对应的刻度进行读数,进而能准确知道剩余试剂的体积,使微量液体试剂能精准提取,分装更加高效,通过外管1间接对内管2进行移动取放,防止对内管2造成损坏,延长保存管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为了方便提高结构稳固度且方便从多侧进行液位放大读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呈一体式连接于外管1的内侧,外管1呈三棱柱状设置,凸透面5设有三个且分别设置于三棱柱的三个侧棱处,刻度4设置于外管1的侧面,可通过凸透面5将液体试剂的液面放大并投放在对应的刻度4处,目的是通过一体式结构提高结构稳固度,通过三个凸透面5能从三侧进行液位放大读数。
请参阅图2,为了方便读取液面对应刻度4的读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呈圆柱状设置,目的是使刻度4的刻度格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刻度格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进而方便读数。
请参阅图3-图6,为了避免液体试剂沾连在管壁无法被吸出造成试剂浪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呈圆锥状设置,外管1呈圆柱状设置,刻度4设置于内管2的侧面,可通过凸透面5将刻度4和液体试剂的液面同时放大,目的是通过圆锥状的内管2内壁呈倾斜设置,使最后的液体试剂聚集于内管2内侧底部中心处,便于液体试剂全部被吸出,减少试剂浪费。
为了方便提高折射放大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与外管1的材质均为玻璃。
请参阅图7,为了方便提高使用灵活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与外管1呈可拆卸连接,外管1的顶部内侧设有顶环19,顶环19的内侧设有托环20,托环20的中部设有通孔6,内管2活动贯穿于通孔6,且其顶部外侧设有支撑环7,支撑环7的底面与托环20的顶面活动抵接;
目的是使内管2可与不同尺寸的外管1组合使用,外管1亦可与不同尺寸的内管2组合使用,便于单独更换外管1或单独更换内管2,节约管材,降低使用成本,且根据实际微量液体试剂的体积选用不同尺寸的内管2,使用更加灵活,适用性高。
请参阅图8-图9,为了方便提高结构稳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环19的内侧设有限位槽8,支撑环7的外侧连接有限位片9,限位片9活动嵌接于限位槽8内,目的是通过将限位片9嵌接于限位槽8内,形成内管2在外管1内的安装定位,防止内管2进行水平移动和周向转动,提高结构稳固度和安装精准度,使刻度4与凸透面5对准。
请参阅图9,为了方便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槽8的底部设有磁块10,限位片9为磁性材质且与磁块10通过磁性活动连接,目的是,通过磁性使限位片9与磁块10连接,进而限制内管2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固度。
请参阅图10-图11,为了方便提高密封性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管口3的上侧设有与其连通的外环11,外环11连接有管盖12,管盖12包括盖片121以及与盖片121连接的内环122,内环122活动嵌接于外环11内,外环11的顶面与盖片121活动抵接,目的是通过按压盖片121,使内环122嵌接于外环11内,形成管盖12对管口3的封闭,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微量液体试剂泄漏,通过拨拉盖片121的边沿处,使内环122从外环11内移出,形成管口3打开状态。
请参阅图10-图11,为了方便提高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环11与盖片121通过可弯折的柔性片13连接成一体式结构,目的是防止管盖12丢失,便于管盖12的使用。
请参阅图12,为了方便吸取微量液体试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管盖12的中部贯穿设有第一柔性细管14,第一柔性细管14的一端活动延伸至内管2的内侧底部,目的是通过移液器与第一柔性细管14连接,方便从内管2的底部吸取微量液体试剂,使微量液体试剂能精准提取,防止移液器的吸液管长度不能够延伸至内管2的内侧底部而无法实现微量液体的精准提取。
为了方便提高移液的精确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柔性细管14的内直径范围为0.2mm~1.2mm,第一柔性细管14的长度范围为15mm~55mm,目的是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改变第一柔性细管14的内直径以及长度以调整移液的精确度,应当知晓的是,上述具体尺寸的第一柔性细管14仅为示例,安装有其他内直径、长度的第一柔性细管14的保存管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3-图14,为了方便提高使用灵活度,能单独拿出内管2进行液体试剂的分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管盖12的中部设有出液孔(图纸未示出),且其远离管口3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头15,连接头15的一端与出液孔连通,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柔性细管16,内管2为柔性管,目的是通过将内管2从外管1内单出拿出后,倒置内管2并挤压内管2,使内管2内的液体从第二柔性细管16流出,实现移液分装。
为了方便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管盖12、连接头15及第二柔性细管16的材质均为PP或COC,PP或COC具有较好的综合物理性能,更适合医疗、药物、基因和蛋白质研究、生物研究、药物开发实验室以及其它生物技术应用领域。
为了方便提高移液的精确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柔性细管16的内直径范围为0.2mm~1.2mm,第二柔性细管16的长度范围为10mm~60mm,目的是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改变第二柔性细管16的内直径以及长度以调整移液的精确度,应当知晓的是,上述具体尺寸的第二柔性细管16仅为示例,安装有其他内直径、长度的第二柔性细管16的保存管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5-图16,为了方便使外管1在放置时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管1的底部连接有吸盘18,目的是将外管1放置时通过吸盘18吸附在支撑面,更加稳固,防止侧翻。
请参阅图15-图16,为了方便拿取外管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管1上设有凹面17,凹面17对称设置于凸透面5的两侧,目的是通过从两个凹面17夹取着外管1,防止打滑,更加方便拿取外管1。
请参阅图12,为了方便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2呈透明圆锥状设置,内管2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为20°-40°。
为了方便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为30°。
为了方便读取微量液体试剂液面对应的刻度4读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刻度4范围为0-10uL,每1uL之间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1uL,在每个相隔0.5uL的地方用较粗且长的线标示,且在5uL和10uL处采用红色标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外管(1)以及设置于外管(1)内侧的内管(2),所述内管(2)和外管(1)均呈透明状设置,所述内管(2)的侧面或外管(1)的侧面设有刻度(4),所述外管(1)的侧面设有与刻度(4)对应设置的凸透面(5),所述内管(2)的顶部设有管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呈一体式连接于外管(1)的内侧,所述外管(1)呈三棱柱状设置,所述凸透面(5)设有三个且分别设置于三棱柱的三个侧棱处,所述刻度(4)设置于外管(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呈圆锥状设置,所述外管(1)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刻度(4)设置于内管(2)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与外管(1)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管(1)的顶部内侧设有顶环(19),所述顶环(19)的内侧设有托环(20),所述托环(20)的中部设有通孔(6),所述内管(2)活动贯穿于通孔(6),且其顶部外侧设有支撑环(7),所述支撑环(7)的底面与托环(20)的顶面活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环(19)的内侧设有限位槽(8),所述支撑环(7)的外侧连接有限位片(9),所述限位片(9)活动嵌接于限位槽(8)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8)的底部设有磁块(10),所述限位片(9)为磁性材质且与磁块(10)通过磁性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3)的上侧设有与其连通的外环(11),所述外环(11)连接有管盖(12),所述管盖(12)包括盖片(121)以及与盖片(121)连接的内环(122),所述内环(122)活动嵌接于外环(11)内,所述外环(11)的顶面与盖片(121)活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11)与盖片(121)通过可弯折的柔性片(13)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12)的中部贯穿设有第一柔性细管(14),所述第一柔性细管(14)的一端活动延伸至内管(2)的内侧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12)的中部设有出液孔,且其远离管口(3)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的一端与出液孔连通,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柔性细管(16),所述内管(2)为柔性管。
CN202320237928.6U 2023-02-03 2023-02-03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Active CN219400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928.6U CN219400220U (zh) 2023-02-03 2023-02-03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928.6U CN219400220U (zh) 2023-02-03 2023-02-03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0220U true CN219400220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2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7928.6U Active CN219400220U (zh) 2023-02-03 2023-02-03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0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03369B1 (en) Cell culture vessel
US3904482A (en) Metho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from body fluid
CN105378051B (zh) 用于培养细胞的结构件
TWI760783B (zh) 生物檢測卡匣及其操作方法
CN104116514B (zh) 定量微量采血移液管
CN219400220U (zh) 可视化微量移液保存管
CN210108783U (zh) 一种用于血培养瓶的取样装置
CN203169188U (zh) 定量微量采血移液管
CN219314928U (zh) 胚胎培养皿
CN203711059U (zh) 定量微量移液器吸头
CN207294804U (zh) 内置扰流装置的高效细胞培养瓶
CN216427262U (zh) 一种核酸提取盒
CN201634678U (zh) 模拟肠道环境的小型发酵装置
CN208500961U (zh) 一种新型的巴氏吸管
CN202214363U (zh) 一种微生物检验移液器
CN218705281U (zh) 一种用于液体试剂的可拆卸封盖式存放盒
CN217264826U (zh) 一种可观察液体流速的恒压漏斗
CN220056828U (zh) 一种用于全血poct试剂卡条座上的采样滴管
CN219540345U (zh) 样本采集容器、离心组件及样本分析仪
CN214244418U (zh) 真菌培养基瓶移液器
CN204661699U (zh) 一种用于微量移取溶液的定量刻度管
CN218885517U (zh) 两用微量取样器
CN211159833U (zh) 一种体外诊断试剂用加样槽
CN209720465U (zh) 肌酐测定试剂盒
CN220951836U (zh) 一种类器官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