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6492U -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6492U
CN219396492U CN202223440800.4U CN202223440800U CN219396492U CN 219396492 U CN219396492 U CN 219396492U CN 202223440800 U CN202223440800 U CN 202223440800U CN 219396492 U CN219396492 U CN 219396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ear
head
nail head
magnetic n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08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锋
孟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08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6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6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6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该生耳结构,包括:套管;弹性件,位于套管内;第一磁性钉头,部分位于套管内,并连接弹性件的第一端;第二磁性钉头,部分位于套管内,并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第二端和第一端为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其中,在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弹性件被压缩。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提升穿戴式设备的一体性。

Description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穿戴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网络的普及,穿戴式设备和手机终端等的万物互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相对于传统手表,现有的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功能,例如信息,来电提醒,通话,运动健康检测等。
现有穿戴式设备的表框和表带采用生耳结构连接。通常生耳结构的生耳保护管和表带需要开孔以供生耳结构的生耳拨头来回拨动以拆装穿戴式设备的表带,存在穿戴式设备的生耳结构复杂以及表带和表框的一体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能够提升穿戴式设备的一体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耳结构,包括:
套管;
弹性件,位于所述套管内;
第一磁性钉头,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
第二磁性钉头,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
其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吸引磁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的所述第一电流断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的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二电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排斥磁力作用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的流向,与所述第一电流的流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流作用下,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所述磁力;
在所述第二电流作用下,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所述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钉头由永磁铁形成;所述第二磁性钉头由电磁铁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耳结构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弹性件处,用于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包括位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套管外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截面和所述第二截面均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套管在所述第一磁性钉头所在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使得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不能脱出所述套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包括:
设备框体,具有生耳连接组,所述生耳连接组包括两个生耳连接部;一个所述生耳连接部设置有生耳盲孔,另一个所述生耳连接部设置有生耳通孔;
如上述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的生耳结构,通过所述生耳连接组连接所述设备框体;
其中,所述生耳盲孔用于供所述生耳结构的第一磁性钉头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一端用于供所述生耳结构的第二磁性钉头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另一端用于供导电件插入,使得所述导电件能够给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设备还包括:带状连接件;
所述生耳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带状连接件和所述设备框体;
其中,在从所述设备框体上拆除所述带状连接件,或者,将所述带状连接件组装在所述设备框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导电件给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能够使得所述生耳结构的总长度小于或者等于两个所述生耳连接部内侧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设备框体中的供电部;
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供电部;或者,连接所述穿戴式设备的充电设备的供电本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充电框体;
充电本体,位于所述充电框体内;
导电件,连接所述充电本体,并位于所述充电框体外,用于插入所述穿戴式设备的生耳通孔内,以给位于所述生耳通孔内的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框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容置槽;
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导电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由导电线束形成。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一方面不需要额外的设置生耳拨头以及生耳堵头便可以使得第二磁性钉头运动,能够降低生耳结构的复杂度,提高了生耳结构的普适性;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生耳套管和表带都需要开设孔以供能够拨动生耳拨头,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不需要开设额外的孔,能够提升表带和表框处的一体性,更有利用穿戴式设备的外观表现力。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仅需要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便可以实现第二磁性钉头和/或第一磁性钉头的移动,能够不需要特定治具作用生耳拨头才能完成拆装,进而能够使得拆装方式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的拆装体验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传统生耳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传统生耳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传统生耳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传统生耳连接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公开生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公开生耳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穿戴式设备的设备框体的结构示意。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穿戴式设备、生耳结构以及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传统生耳结构由生耳拨头、保护管、弹簧、钉头和生耳堵头四部分构成。如图1、2、3和4所示,在组装传统生耳结构过程中,先把生耳堵头11放进保护管12中,生耳堵头11设计为空心管状,在生耳堵头11端部和保护管12折弯区域焊接固定;接着装入生耳拨头13,生耳拨头13底部设有一个圆孔,同步装入钉头14,钉头14插入生耳堵头11和生耳拨头13底部圆孔;最后分别装入弹簧15和钉头16。其中,保护管12上靠近生耳拨头13的位置开孔,用作控制生耳拨头13的拨动行程。这里,通过拨动生耳拨头13,能够带动钉头16在保护管12中来回移动。
在表框17上安装表带时,远离生耳拨头13的一侧先插入表框17的生耳槽处,然后往一侧拨动生耳拨头13,带动钉头16往一侧移动,直至滑入表框17生耳槽处,此时松开生耳拨头13,钉头16在弹簧15弹力的作用下插入到生耳槽处。在拆卸时,先拨动生耳拨头13,然后钉头16滑出表框17生耳槽,最后取出生耳即可。
然而,传统生耳结构中保护管和表带都需要开设一个孔,以便生耳拨头来回拨动,使得表带和表框处的一体性不好,降低了产品的外观效果。另外在组装和拆卸时,需要拨动生耳拨头,一方面用户不易操作,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割伤表带,进而降低了用户的表带拆装体验感。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生耳结构,该生耳结构不需要生耳堵头、生耳拨头,能够简化生耳的结构;该生耳结构也不需要开设额外的孔,能够提升穿戴式设备的一体性。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公开生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公开生耳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该生耳结构包括:
套管101;
弹性件102,位于所述套管101内;
第一磁性钉头103,部分位于所述套管101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102的第一端;
第二磁性钉头104,部分位于所述套管101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10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弹性件102的相对两端;
其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103通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103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104产生的磁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104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103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所述弹性件102被压缩。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生耳结构可应用在穿戴式设备中,该穿戴式设备可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头戴智能设备或者智能眼镜等,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生耳结构用于连接穿戴式设备的设备框体和带状连接件,既方便带状连接件能够安装在设备框体两侧形成佩戴环,还方便从设备框体上拆卸带状连接件以更换带状连接件。
上述套管内为空心的,可以用于容置弹性件、部分第一磁性钉头和部分第二磁性钉头。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套管为长条状;弹性件、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可沿着套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在套管内。
需要说明的是,套管的形状可包括方形套管或者圆形套管,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与套管的延伸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弹性件可以在套管的延伸方向上被拉长或者被压缩。
本公开实施例中,弹性件位于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之间,不管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还是第二距离,该弹性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弹性件会被继续压缩,进而弹性件沿套管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会进一步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可包括但不限于弹簧,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第一磁性钉头一部分位于套管内并用于连接弹性件的第一端;第一磁性钉头另一部分位于套管外并用于连接穿戴式设备的设备壳体的一个生耳连接部。上述第二磁性钉头一部分位于套管内并用于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第二磁性钉头另一部分位于套管外并用于连接穿戴式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另一个生耳连接部。
也就是说,通过生耳结构的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分别连接设备壳体的两个生耳连接部,能够实现生耳结构将带状连接件连接在设备框体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生耳结构的总长度为套管的长度、位于套管外的第一磁性钉头的长度以及位于套管外的第二磁性钉头的长度之和。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时,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进而生耳结构的总长度也会变短。
也就是说,通过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能够实现生耳结构的总长度变化,进而能够方便带状连接件的拆装。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也就是说,在第一电流的作用下,基于该磁力能够实现第一磁性钉头向套管内的方向运动和/或第二磁性钉头向套管内的方向运动。如此,位于套管外的第二磁性钉头的长度变短和/或位于套管外的第一磁性钉头的长度变短,进而使得生耳结构的总长度也变短,这样不需要外力便可以使得生耳结构的拆装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钉头由永磁铁形成;所述第二磁性钉头由电磁铁形成。
也就是说,通过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第二磁性钉头会产生磁性,进而能够实现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能够相互作用产生磁力。
本公开实施例中,永磁铁为具有磁性的磁铁;电磁铁为通电产生磁性的磁铁。在电磁铁不通电即断电的情况下,第二磁性钉头不会产生磁性,进而第二磁性钉头和第一磁性钉头不会相互作用产生磁力。
这里,第二磁性钉头可为由磁芯和围绕者磁芯的线圈构成。其中,磁芯可为由铁钴镍等无极性磁体构成。在给线圈通不同方向电流时第二磁性钉头产生不同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时,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的磁力,与第一磁性钉头的磁性和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相关联,进而可以对应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或者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的所述第一电流断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的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在生耳结构的总长度从初始长度变短的情况下,基于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使得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恢复到第一距离,即生耳结构恢复到初始长度。如此,本公开实施例既不需要外力作用使得生耳结构恢复到初始长度,也不需要外力作用使得生耳结构的总长度变短以方便拆装,能够使得拆装更加简单和智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二电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的流向,与所述第一电流的流向相反。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除了可以直接断开第一电流使得生耳结构恢复到初始长度以外,还可以通过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二电流使得生耳结构能够基于磁力以及弹性形变恢复力同时作用以恢复到初始长度。如此,一方面能够使得生耳结构恢复到初始长度的方式更加灵活,另一方面能够更快的使得生耳结构恢复到初始长度,提高用户使用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流作用下,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所述磁力;
在所述第二电流作用下,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所述磁力。
例如,第一磁性钉头的磁性为北极,对应的在第一电流作用下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可为南极,在第二电流作用下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可为北极。
又例如,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为南极,对应的在第一电流作用下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可为北极,在第二电流作用下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可为南极。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磁性钉头的第一电流断开的情况下,第二磁性钉头和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可见,生耳结构的总长度恢复到初始长度不需要克服该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二磁性件能够更好的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也就是说,在第二磁性钉头和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二距离恢复到第一距离,即生耳结构的总长度恢复到初始长度,弹性件还是处于压缩状态,如此通过弹性件可以使得生耳结构保持在初始长度,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均可以保持部分伸出套管。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的充电设备电连接第二磁性钉头以实现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还可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的充电设备电连接第二磁性钉头以实现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对应的,可以通过断开充电设备与第二磁性钉头的电连接以实现第二磁性钉头的断电。
本公开实施例中,生耳结构包括弹性件,位于所述套管内;第一磁性钉头,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第二磁性钉头,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其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电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一方面不需要额外的设置生耳拨头以及生耳堵头便可以改变第二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能够降低生耳结构的复杂度,提高了生耳结构的普适性;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生耳套管和表带都需要开设孔以供能够拨动生耳拨头,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不需要开设额外的孔,能够提升穿戴式设备的一体性,更有利用穿戴式设备的外观表现力。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仅需要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便可以实现第二磁性钉头和/或第一磁性钉头的移动,能够不需要特定治具作用生耳拨头才能完成拆装,进而能够使得拆装方式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的拆装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耳结构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弹性件处,用于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限位结构限位弹性件,一方面能够实现固定弹性件,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弹性件被过度压缩导致偏移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包括位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套管外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截面和所述第二截面均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套管在所述第一磁性钉头所在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使得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不能脱出所述套管。
也就是说,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能够使得第一磁性钉头在移动过程中能不脱出套管,使得生耳结构能够更加可靠。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可为由套管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弯曲形成的。该第一限位结构可与套管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包括位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套管外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第四截面面积;所述第三截面和所述第四截面均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套管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所在端部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
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处,用于限位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使得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不能脱出所述套管。
也就是说,通过第三限位结构能够使得第二磁性钉头在移动过程中不能脱出套管,使得生耳结构能够更加可靠。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限位结构可为由套管向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连接处弯曲形成的。该第三限位结构也可与套管一体成型。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穿戴式设备,如图7和图8所示,该穿戴式设备包括:
设备框体1001,具有生耳连接组,所述生耳连接组包括两个生耳连接部1002;一个所述生耳连接部1002设置有生耳盲孔,另一个所述生耳连接部1002设置有生耳通孔;
如上述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的生耳结构1003,通过所述生耳连接组连接所述设备框体1001;
其中,所述生耳盲孔用于供所述生耳结构的第一磁性钉头103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一端用于供所述生耳结构的第二磁性钉头104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另一端用于供导电件2001插入,使得所述导电件2001能够给所述第二磁性钉头104通第一电流。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设备框体为穿戴式设备的设备本体的承载框体,可用于承载设备本体。该设备本体可包括显示屏以及各类传感器等,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框体可为由中框、屏幕盖板以及装饰件构成的。其中,屏幕盖板覆盖在中框上并与中框围成一个容置设备本体的容置空间,装饰件位于屏幕盖板和中框的连接处起到装饰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备框体的生耳连接组可为两个,两个生耳连接组可位于设备框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如此,通过两个生耳连接组与生耳结构连接便可以实现设备框体与两个带状连接件连接,进而通过两个带状连接件与设备框体便可以形成佩戴环。
上述生耳盲孔为不贯通设备框体的孔,在组装时生耳结构的第一磁性钉头插入在生耳盲孔内。
上述生耳通孔为贯通设备框体的孔,该生耳通孔具有朝向设备框体内的第一开口和朝向设备框体外的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上述供生耳结构的第二磁性钉头插入的端为第一开口所在的端,该第二磁性钉头从第一开口插入到生耳通孔内;上述供充电设备的导电件插入的端为第二开口所在的端,该导电件从第二开口插入到生耳通孔内,并接触位于生耳通孔内的第二磁性钉头,使得导电件能够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导电件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时,第二磁性钉头在导电件输出的第一电流信号的激励下产生磁性,进而能够基于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使得第一磁性钉头和/或第二磁性钉头运动。
本公开实施例中,生耳盲孔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依据第一磁性钉头的形状以及尺寸进行设置。例如,生耳盲孔为圆孔,对应的第一磁性钉头为圆形钉头;在生耳盲孔为圆孔以及第一磁性钉头为圆形钉头的情况下,生耳盲孔的直径可以等于第一磁性钉头的直径。
同理,生耳通孔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依据第二磁性钉头的形状以及尺寸进行设置。5例如,生耳通孔为圆孔,对应的第二磁性钉头为圆形钉头;在生耳通孔为圆孔以及第二磁
性钉头为圆形钉头的情况下,生耳通孔的直径可以等于第二磁性钉头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耳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磁性钉头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长度。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生耳通孔的长度大于第二磁性钉头插入生耳通孔的长度,一方面0可以使得导电件与第二磁性钉头能够更加稳定的在生耳通孔内接触,提高可靠性;另一方
面可以降低第二磁性钉头裸露在外造成的外观效果差的情况。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设备框体的一个生耳连接部设置生耳盲孔以及在设备框体的另一个生耳连接部设置生耳通孔,能够在生耳结构将带状连接件连接在设备框体的情况下
使得导电件能够插入到生耳通孔以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进而能够实现第二磁性钉5头的通电。并且,本公开实施例包括生耳结构,通过该生耳结构,一方面不需要额外的设
置生耳拨头以及生耳堵头便可以改变第二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能够降低生耳结构的复杂度,提高了生耳结构的普适性;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生耳套管和表带都需要开设孔以供能够拨动生耳拨头,本公开实施例的生耳结构不需要开设额外的孔,能够
提升穿戴式设备的一体性,更有利用穿戴式设备的外观表现力。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生0耳结构仅需要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便可以实现第二磁性钉头和/或第一磁性钉头的移动,
能够不需要特定治具作用生耳拨头才能完成拆装,进而能够使得拆装方式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的拆装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穿戴式设备还包括:带状连接件1003;
所述生耳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带状连接件1003和所述设备框体1001;
5其中,在从所述设备框体上拆除所述带状连接件,或者,将所述带状连接件组装在所
述设备框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导电件给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能够使得所述生耳结构的总长度小于或者等于两个所述生耳连接部内侧的间距。
上述带状连接件可依据不同的穿戴式设备进行设置。例如,当穿戴式设备为智能手表
时,对应的带状连接件可以为表带;当穿戴式设备为头戴智能设备时,对应的带状连接件0可以为套头壳体。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带状连接件组装在设备框体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一开口将第二磁性钉头插入生耳通孔,同时通过生耳通孔外侧的第二开口将导电件插入以激活第二磁性钉头的磁性;在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磁性后,基于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第二磁性钉头与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变短以进一步压缩弹性件,直到生耳结构的总长度小于或者等于两个生耳连接部内侧的间距;此时先将第一磁性钉头移至生耳盲孔处,再从生耳通孔内取出导电件,第二磁性钉头断电,第一磁性钉头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入到表框盲孔内,便可通过生耳结构完成带状连接件的组装。
在从设备框体上拆除带状连接件的情况下,在导电通孔中插入导电件使得第二磁性钉头通电,第一磁性钉头和第二磁性钉头在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下往压缩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弹性件进一步被压缩,直到生耳结构的总长度等于或者小于两个生耳连接部内侧的间距,此时,将第一磁性钉头移出生耳盲孔,最后再取出第二磁性钉头,便可完成带状连接件的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设备框体中的供电部;
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供电部;或者,连接充电设备的供电本体。
也就是说,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第二电流或者断开第一电流的导电件可以设置在穿戴式设备中,还可以设置在穿戴式设备的充电设备中,使得生耳结构的组装和拆卸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该导电件还可以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二电流,还可以通过与第二磁性钉头分离来实现第一电流的断开。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充电设备,如图8和图11所示,该充电设备2000包括:
充电框体2002;
充电本体,位于所述充电框体2002内;
导电件2001,连接所述充电本体,并位于所述充电框体2002外,用于插入所述穿戴式设备的生耳通孔内,以给位于所述生耳通孔内的第二磁性钉头104通第一电流。
上述充电设备可用于给穿戴式设备充电,还可以用于给其他电子设备充电(例如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等)。
上述充电框体为充电本体的保护壳体,该充电本体可包括储能模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本体的储能模组可存储电源端口输出的电能,一方面可以给穿戴式设备充电,另一方面还可以给第二磁性钉头供电,以实现导电件能够给第二磁性钉头通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由导电线束形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还可由导电探头形成。
本公开实施例中,导电件用于插入穿戴式设备的生耳通孔内,能够给位于生耳通孔内的第二磁性钉头通电,使得通过生耳结构能够更好的完成带状连接件的组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框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容置槽;
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导电件。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容置槽容置导电件能够使得导电件更好的设置在充电设备上,在需要装卸或者组装带状连接件时可以直接从容置槽中取出导电件以插入生耳通孔内。
需要说明的是,容置槽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依据导电件的形状以及尺寸进行设置。例如,可设置容置槽的形状等于导电件的形状,还可设置容置槽凹的尺寸大于导电件的尺寸,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容置槽内可以设置限位件,通过限位件在容置槽内限位导电件以实现导电件能够稳定设置在容置槽内。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框图。参照图12,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设备800或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
弹性件,位于所述套管内;
第一磁性钉头,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
第二磁性钉头,部分位于所述套管内,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
其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的所述第一电流断开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的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二电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的流向,与所述第一电流的流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流作用下,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所述磁力;
在所述第二电流作用下,所述第二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所述磁力。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距离恢复到所述第一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由永磁铁形成;所述第二磁性钉头由电磁铁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结构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弹性件处,用于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包括位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套管外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截面和所述第二截面均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套管在所述第一磁性钉头所在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使得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不能脱出所述套管。
9.一种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框体,具有生耳连接组,所述生耳连接组包括两个生耳连接部;一个所述生耳连接部设置有生耳盲孔,另一个所述生耳连接部设置有生耳通孔;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生耳结构,通过所述生耳连接组连接所述设备框体;
其中,所述生耳盲孔用于供所述生耳结构的第一磁性钉头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一端用于供所述生耳结构的第二磁性钉头插入,所述生耳通孔的另一端用于供导电件插入,使得所述导电件能够给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还包括:带状连接件;
所述生耳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带状连接件和所述设备框体;
其中,在从所述设备框体上拆除所述带状连接件,或者,将所述带状连接件组装在所述设备框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导电件给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能够使得所述生耳结构的总长度小于或者等于两个所述生耳连接部内侧的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设备框体中的供电部;
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供电部;或者,连接充电设备的供电本体。
12.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框体;
充电本体,位于所述充电框体内;
导电件,连接所述充电本体,并位于所述充电框体外,用于插入穿戴式设备的生耳通孔内,以给位于所述生耳通孔内的第二磁性钉头通第一电流;其中,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通所述第一电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磁性钉头和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产生的磁力作用,所述第二磁性钉头与所述第一磁性钉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变短为第二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框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容置槽;
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导电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由导电线束形成。
CN202223440800.4U 2022-12-20 2022-12-20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Active CN219396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0800.4U CN219396492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0800.4U CN219396492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6492U true CN219396492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0800.4U Active CN219396492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6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6756B (zh) 包括声音输出部的电子设备
CN107613073B (zh) 一种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68709B1 (ko) 키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키 모듈 조립 방법
US20170310798A1 (en) Mobile terminal
EP3343884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0727312A (zh) 前置组件滑动结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19396492U (zh)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KR101441919B1 (ko) 슬라이드형 휴대 단말기
KR20190057286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6033303A (zh) 耳机、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04047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15665294A (zh) 移动终端
JP2006314068A (ja) 無線装置用再構成可能な周辺デバイス
KR20170017204A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216565220U (zh) 终端设备
KR101437972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113259810A (zh) 音频模组和终端设备
KR101427275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210668747U (zh) 引脚端子、接口装置、数据线及移动终端
CN215010322U (zh) 扬声器模组和终端设备
KR20110026823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1931427A (zh) 传送与广播内容相关的数据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KR20110021477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70022143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70079475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