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4384U -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 Google Patents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4384U
CN219394384U CN202320400288.6U CN202320400288U CN219394384U CN 219394384 U CN219394384 U CN 219394384U CN 202320400288 U CN202320400288 U CN 202320400288U CN 219394384 U CN219394384 U CN 219394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arm
wire
lead
cable
cross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02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艳军
李晔
田峻
刘泉
李果
吴数伟
刘华峰
安宁
佟继春
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B412 State Grid Office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B412 State Grid Office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B412 State Grid Office, Sichu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B412 State Grid Office
Priority to CN2023204002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4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4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4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上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二锐角,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Description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在进入变电站、受城市或工业园区规划限制等经常需要采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力输送,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中就需要采用电缆终端塔将架空导线引下,并通过绝缘设备与电缆相连。对于双回路架空线路,每回线路三相导线以垂直排列方式为主,目前导线引下主要采用在塔体上加支架和绝缘子的方式,以保证导线与塔体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479135U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电缆引下设施,它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两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缆辅助上横担、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所述电缆辅助上横担、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均平行于线路方向,所述电缆辅助中横担、电缆辅助下横担、电缆辅助底横担的上翼缘两侧各布置一排螺栓孔,所述可调式电缆引下装置用螺栓连接在横担上翼缘的螺栓孔上,所述可调式电缆引下装置腹板上按扇形布置一定的螺栓孔。
上述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缆引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塔体位于户外,并且塔体高度较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将电缆引下线穿过横担上的螺栓孔,操作起来危险系数大,并且在穿设电缆引下线时,需要先将电缆引下线的头部放入螺栓孔之中,然后拉动电缆引下线的头部,最终将电缆引下线拉直,操作时间长,而且相邻两个横担之间的电缆引下线相隔较近,容易发生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使不同横担上的引下电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所述地线支架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连接,上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连接,中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连接,下横担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连接;
所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
所述上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引下线,所述中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二引下线,所述下横担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连接有竖向的第三引下线;所述第一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一引流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二引流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复合绝缘子之间通过第三引流线连接。
所述第一引下线、第二引下线和第三引下线的下端均连接有引下绝缘子,所述引下绝缘子设置在电缆平台上,每个所述引下绝缘子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所述引下绝缘子与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线与第一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二引流线与第二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三引流线与第三导线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
进一步,一对所述上横担、一对所述中横担以及一对所述下横担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上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垂直距离不同,所述下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不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所述第二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
进一步,所述避雷器上安装有监视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塔体;101-电缆平台;2-地线支架;201-地线;3-上横担;301-第一导线;302-第一引下线;303-第一引流线;4-中横担;401-第二导线;402-第二引下线;403-第二引流线;5-下横担;501-第三导线;502-第三引下线;503-第三引流线;6-耐张绝缘子;7-复合绝缘子;801-引下绝缘子;802-电缆终端头;803-避雷器;804-导线;805-监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对地线支架2、一对上横担3、一对中横担4、一对下横担5和电缆平台101,所述地线支架2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201连接,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301连接,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401连接,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501连接;其中金具可以采用线夹或者是心形环,用于连接地线201和地线支架2,耐张绝缘子6用于承受水平拉力,耐张绝缘子6的数量与第一导线301、第二导线401和第三导线501的数量之和相等。
参见图4,所述上横担3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5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3和下横担5分别位于中横担4的两侧;
其中,上横担3在水平面的投影指的是上横担3的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指的是中横担4的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下横担5在水平面的投影指的是下横担5的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上横担3的端部,下横担5的端部以及中横担4的端部错开。
所述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引下线302,所述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二引下线402,所述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三引下线502;所述第一导线3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一引流线303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二引流线403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三引流线503连接。
其中,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竖向设置,作用是将高空中第一导线301、第二导线401和第三导线501的电流引到电缆平台101;第一引流线303连接第一导线301和第一引下线302,使第一导线301上的电流能够通过第一引流线303引入到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流线403连接第二导线401和第二引下线402,使第二导线401上的电流能够通过第二引流线403引入到第二引下线402;第三引流线503连接第三导线501和第三引下线502,使第三导线501上的电流能够通过第三引流线503引入到第三引下线502;复合绝缘子7竖向设置,用于承受竖向的拉力,复合绝缘子7的数量与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的数量之和相等。
所述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的下端均连接有引下绝缘子801,所述引下绝缘子801设置在电缆平台101上,每个所述引下绝缘子801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缆终端头802和避雷器803,所述引下绝缘子801与电缆终端头802和避雷器803通过导线804连接;其中,引下绝缘子801也收竖向的拉力,引下绝缘子801通过金具与电缆平台101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引下绝缘子801的数量与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的数量之和相等,例如第一引下线302为两条,第二引下线402为两条,第三引下线502为两条,那么引下绝缘子801的数量即为6个,电缆终端头802是装配到电缆线路的首末端,用以完成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的装置,这里的电缆终端头802即为装配在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的末端,为220kv电缆头,可以采用两芯终端头、三芯终端头或者四芯终端头。避雷器803用于保护电缆终端头802以及引下绝缘子801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幅值。
如果第一引流线303与第一导线301的连接处远离耐张绝缘子6,这样工人连接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还会增加成本,为了减小第一引流线303、第二引流线403以及第三引流线503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线303与第一导线3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所述第二引流线403与第二导线4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所述第三引流线503与第三导线5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
参见图4,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一对所述上横担3、一对所述中横担4以及一对所述下横担5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上横担3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4的端部到对称面垂直距离不同,所述下横担5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4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不同。同样可以这样理解,上横担3的端部相对于塔体1向外延伸的距离小于或大于中横担4相对于塔体1向外延伸的距离,下横担5的端部相对于塔体1向外延伸的距离小于或大于中横担4相对于塔体1向外延伸的距离。这样上横担3和中横担4之间进一步形成避让空间,下横担5和中横担4之间进一步形成避让空间,第一是在第一引下线、第二引下线、第三引下线分别连接引下绝缘子时,更容易区分第一引下线、第二引下线、第三引下线,第二是当第一导线301或第二导线401发生断裂时,不会搭在其他导线上发生短路。
进一步,所述第一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所述第二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
为了记录避雷器803的放电次数和泄漏电流,方便工作人员了解避雷器803的运行,避免避雷器803带故障运行;进一步,参见图3,所述避雷器803上安装有监视器80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对地线支架(2)、一对上横担(3)、一对中横担(4)、一对下横担(5)和电缆平台(101),所述地线支架(2)的端部通过金具与地线(201)连接,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301)连接,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401)连接,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耐张绝缘子(6)与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501)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担(3)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下横担(5)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3)和下横担(5)分别位于中横担(4)的两侧;
所述上横担(3)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引下线(302),所述中横担(4)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二引下线(402),所述下横担(5)的端部通过复合绝缘子(7)连接有竖向的第三引下线(502);所述第一导线(3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一引流线(303)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二引流线(403)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01)与复合绝缘子(7)之间通过第三引流线(503)连接;
所述第一引下线(302)、第二引下线(402)和第三引下线(502)的下端均连接有引下绝缘子(801),所述引下绝缘子(801)设置在电缆平台(101)上,每个所述引下绝缘子(801)的一侧均设置有电缆终端头(802)和避雷器(803),所述引下绝缘子(801)与电缆终端头(802)和避雷器(803)通过导线(80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线(303)与第一导线(3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所述第二引流线(403)与第二导线(4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所述第三引流线(503)与第三导线(501)的连接处靠近耐张绝缘子(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上横担(3)、一对所述中横担(4)以及一对所述下横担(5)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上横担(3)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4)的端部到对称面垂直距离不同,所述下横担(5)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与中横担(4)的端部到对称面的垂直距离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所述第二锐角位于30°到6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803)上安装有监视器(805)。
CN202320400288.6U 2023-03-06 2023-03-06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Active CN219394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0288.6U CN219394384U (zh) 2023-03-06 2023-03-06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0288.6U CN219394384U (zh) 2023-03-06 2023-03-06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4384U true CN219394384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0288.6U Active CN219394384U (zh) 2023-03-06 2023-03-06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4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24551U (zh) 双回路电缆终端杆塔
CN101820157A (zh) 输电线路避雷装置
CN219394384U (zh) 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JP2007209173A (ja) 架空電線路の雷被害防護設備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08834829U (zh) 一种瓷横担型串联间隙避雷器
CN106786315A (zh) 变电站出线架构上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接地机构
CN206452082U (zh) 变电站出线架构上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接地机构
CN212478731U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带检修平台的三回路电缆终端铁塔
CN210040788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电线电缆
CN107386771A (zh) 一种110kV架空线路前后电缆式双回钢管杆式终端塔
CN107086439B (zh) 换流变压器网侧进线专用金具结构
CN111682479B (zh) 单回输电线路铁塔及输电线路塔系统
CN105762753A (zh) 一种±800千伏直流线路避雷器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11682483B (zh) 输电线路钻越塔及输电线路塔系统
CN209448385U (zh) 特高压换流站800kV支柱绝缘子极母线安装结构
CN213087611U (zh) 一种电缆终端杆电器安装综合平台
CN105610081B (zh) 一种用于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品字型GIS出线布置结构
CN215185797U (zh) 一种避雷线的接地引下线装置
CN213585095U (zh) 一种110千伏双回路三角排列电缆终端杆
CN115663743A (zh) 一种配电线路架空避雷线的安装结构
CN219535583U (zh) 一种110kV单回无平台座式电缆终端塔
JP7200685B2 (ja) 分岐架線接続構造
CN217590185U (zh) 一种单回路架空出站转电缆的门架结构
CN215452457U (zh) 一种线路用引流防护装置
CN209233437U (zh) ±1100kv直流线路直线塔避雷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