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958U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3958U
CN219393958U CN202223577877.6U CN202223577877U CN219393958U CN 219393958 U CN219393958 U CN 219393958U CN 202223577877 U CN202223577877 U CN 202223577877U CN 219393958 U CN219393958 U CN 219393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vities
shell
cable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78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78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3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3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3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沿插接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多个接线端子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腔体,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多个腔体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此结构设计,可避免了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出现弯折的现象,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方便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构成的线端结构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PCI Express是我们常见的PCI-E接口的全称,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显卡、声卡、固态硬盘的PCIE)。接口规范于2001年在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提出(包括英特尔、AMD、戴尔、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领先公司开始起草新的技术规范),2004年正式发布。PCI Express是一种用来取代原有PCI的新型总线接口,它已经到了系统性能提升的瓶颈。它可以提供极高的带宽,满足系统的需求。PCI-E总线支持双向传输模式和数据通道传输模式。
现有的PCI Express在与其配套的线端结构接线时,线端结构的电线会出现弯曲的现象,弯曲的电线不仅占用安装空间,且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会导致PCI Express无法通过线端结构与电源ATX连接。
所以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使线端结构在与目标器件连接时,不会出现电线弯曲的现象,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方便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线端结构进行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沿插接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
多个接线端子,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腔体,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多个腔体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线缆,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目标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子用于传递电力信号;或,
所述多个接线端子用于传递通信信号;或,
所述多个接线端子中的一部分用于传递电力信号、另一部分用于传递通信信号。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腔体沿第一方向叠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垂直。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平直面,用于连接所述线缆。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平直面用于与所述线缆焊接。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一线缆连接,所述线缆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第四端在所述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使得所述线缆的主体部分沿所述插接方向层叠设置。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还包括:
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为靠近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端之间形成有对应容纳位,用于容纳所述线缆。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所述接线端子为金属通信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沿插接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
多个接线端子,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腔体,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多个腔体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线缆,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目标器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其通过第一壳体上设置的多个腔体,多个腔体在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并与线缆连接,进而避免了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出现弯折的现象,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方便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构成的线端结构进行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连接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连接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各标号为:
1、第一壳体;2、腔体;3、接线端子;4、线缆;5、平直面;6、第二壳体;7、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多个接线端子3;
第一壳体1沿插接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2;
多个接线端子3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腔体2,每一所述接线端子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多个腔体2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线缆4,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目标器件。
具体地,第一壳体1采用绝缘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备而成。第一壳体1沿插接方向具有多个贯穿第一壳体1的腔体2,腔体2用于安装接线端子3,并一一对应。多个接线端子3对应插接于多个腔体2,接线端子3与腔体2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卡接。多个腔体2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此结构设计,可避免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多个腔体2可以随意分布于第一壳体1内,其只要保证腔体2内的接线端子3在与目标器件进行连接时,接线端子3的第一端与目标器件相匹配即可,至于多个腔体2具体如何分布于第一壳体1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申请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其通过第一壳体1上设置的多个腔体2,多个腔体2在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并与线缆4连接,进而避免了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方便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构成的线端结构进行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用于传递电力信号;或,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用于传递通信信号;或,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中的一部分用于传递电力信号、另一部分用于传递通信信号。
具体地,此结构设计,可便于连接器能实现多种用途,提高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多个腔体2沿第一方向叠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接线端子3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线缆4的延伸方向垂直。
具体地,本申请中提供一种多个腔体2于第一壳体1内的排布方式,即多个腔体2沿第一方向叠层分布于第一壳体1内,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接线端子3的插接方向与线缆4的延伸方向垂直,此结构设计,可避免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方便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构成的线端结构进行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如图3-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平直面5,用于连接所述线缆4。
具体地,此结构设计,可便于接线端子3的第二端与线缆4进行连接,同时可防止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平直面5用于与所述线缆4焊接。
具体地,直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平直面5与线缆4之间进行连接,可保证接线端子3的插接方向与线缆4的延伸方向垂直,进而避免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
如图1-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每一所述接线端子3分别与一线缆4连接,所述线缆4连接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四端在所述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使得所述线缆4的主体部分沿所述插接方向层叠设置。
具体地,此结构设计,可避免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第二壳体6;
第二壳体6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为靠近所述接线端子3的第二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6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三端之间形成有对应容纳位,用于容纳所述线缆4。
具体地,第二壳体6采用绝缘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备而成。第二壳体6与第一壳体1相配合,将接线端子3与线缆4的连接处包裹,以起到保护接线端子3与线缆4连接处的效果,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容纳位沿多个接线端子3呈阶梯状分布的方向于第二壳体6上形成连通口,连通口可便于线缆4进入容纳腔内与接线端子3的第二端连接。
如图1-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6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此结构设计,可便于连接器的后期维护,例如:接线端子3的更换,亦或是对线缆4的更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6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即第一壳体1与连通口相背的一面上具有卡接部7,卡接部7用于卡接目标器件,其中,卡接部7可以是卡钩,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卡接能力的器件,卡钩与第一壳体1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技术人员所掌握,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多个所述接线端子3为金属通信件。
具体地,金属通信件可以是采用银、铜、金、铝、钨、镍、铁、铂中的一种材料制备而成,也可以是金属混合材料制备而成。此结构设计,可便于提高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器;如图1-图5所示,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多个接线端子3;
第一壳体1沿插接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2;
多个接线端子3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腔体2,每一所述接线端子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多个腔体2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线缆4,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目标器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器,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其通过第一壳体1上设置的多个腔体2,多个腔体2在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多个接线端子3在插接于对应腔体2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并与线缆4连接,进而避免了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线缆4出现弯折的现象,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方便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构成的线端结构进行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沿插接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
多个接线端子,对应插接于所述多个腔体,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多个腔体在所述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位于不同端面,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线缆,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目标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线端子用于传递电力信号;或,
所述多个接线端子用于传递通信信号;或,
所述多个接线端子中的一部分用于传递电力信号、另一部分用于传递通信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腔体沿第一方向叠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在插接于对应腔体后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平直面,用于连接所述线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直面用于与所述线缆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一线缆连接,所述线缆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第四端在所述第一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使得所述线缆的主体部分沿所述插接方向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为靠近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端之间形成有对应容纳位,用于容纳所述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接线端子为金属通信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连接器。
CN202223577877.6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393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7877.6U CN2193939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7877.6U CN2193939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3958U true CN21939395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3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7877.6U Active CN2193939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3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27866A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219608A (zh) 用于提高电缆保持力的具有导线密闭盖的通信连接器
CN219393958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4204319A (zh) 一种带有分线功能的电缆连接器
CN200941318Y (zh) 柔性扁平线缆
CN100466392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4304160U (zh) 一种音频配线架的插头
CN211655261U (zh) 一种车载通讯线
ES463524A1 (es) Un conjunto de conexion transversal para una pluralidad de haces o mazos de hilos de comunicacion individuales.
CN201490531U (zh) 转接头结构
CN201008063Y (zh) 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CN104037549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7967527U (zh) 总线组
CN207320391U (zh) 一种可更换接头的usb数据线
CN101453093A (zh) 跳线装置及跳线装置组合
CN213460398U (zh) 一种工业控制器的快速接线装置
CN207409772U (zh) 一种带有多种接头的数据线
CN202523928U (zh) 集成线束
CN218602788U (zh) 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4797814U (zh) 电缆线连接头和电缆线组件
CN218448821U (zh) 一种多功能音频连接线
CN210167616U (zh)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CN111781690B (zh) 光缆配线箱
CN209896399U (zh) 一种新型端子线缆
CN210007076U (zh) 一种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