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758U -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3758U
CN219393758U CN202320590511.8U CN202320590511U CN219393758U CN 219393758 U CN219393758 U CN 219393758U CN 202320590511 U CN202320590511 U CN 202320590511U CN 219393758 U CN219393758 U CN 219393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end
contact
connector terminal
fix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05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立涛
张旭彬
姚冬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star Shanghai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Kostal Shanghai Kontakt Syste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star Shanghai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Kostal Shanghai Kontakt Syste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star Shanghai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Kostal Shanghai Kontakt Syste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star Shanghai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05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3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3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3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组件以及固定元件,所述端子组件上相对设有接触端且中间形成对手件的安插槽,所述固定元件装配于所述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能够沿着接触端的安装面进行移动,并在安插槽中安插对手件时,所述固定元件在接触端安装面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元件会逐渐增大与接触端安装面的干涉量,且接触端两个安装面上的固定元件会同步对安插槽内的对手件提供挤压力。本方案通过在连接器端子上增加单独固定元件,首先,可以将初始状态的对配干涉量减小,可以实现更小的对配力;其次,端子对配时可以通过固定元件对端子进行二次固定,为端子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避免了端子本身回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类高压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快速充电的市场需求,稳定的电路连接性能是高压连接器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端子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电路的载流能力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压端子类型多为一体式设计,通过多个触点实现电导通。触点大多通过悬臂梁或简支梁的弹簧结构,依靠端子变形提供正向力,保证电路稳定接触。
也有一些分体式设计,参见公开号为,《CN218385843U》中公开了“一种降低开模成本的叠层转接端子和相应连接器组件”,参见图1,其是将多个小端子1以叠加的形式,增加接触点的数量,实现大电流的导通。
其次,在《CN1754296A》中公开了“发生振动用小型电动机及具备该电动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此专利里面公开了馈电端子与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参见图2,其在安装板2插入馈电端子3内的时候,是通过馈电端子3的本身弹性结构提供正向接触力,来实现稳定的电路连接,同时,在馈电端子3两侧配置固定设置的挡块4,来限制馈电端子3的过度形变。
此类端子设计,会存在如下不足:
(1)端子的弹性结构,为了实现稳定的电路连接,需要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而正向力增大,意味着端子对配时的安装力和拔出力增加,会影响高压连接器的装配和拆卸性能。
(2)端子的弹性结构,在经过长期的老化环境或振动耐久后,会由于变形和应力松弛而逐渐回弹,回弹后的端子由于接触不稳定,会存在电路连接不稳定的风险。
因此,现有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存在稳定性不高的技术问题,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连接器端子的可靠性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存在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性能,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组件以及固定元件,所述端子组件上相对设有接触端且中间形成对手件的安插槽,所述固定元件装配于所述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能够沿着接触端的安装面进行移动,并在安插槽中安插对手件时,所述固定元件在接触端安装面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元件会逐渐增大与接触端安装面的干涉量,且接触端两个安装面上的固定元件会同步对安插槽内的对手件提供挤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内壁相对设有端子触点,所述端子触点与对手件配合进行接触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相对设有增加安装面干涉量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接触端内侧壁的端子触点为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在对手件安插的过程中两端会同步进行向外扩张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上端口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元件防脱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元件为封闭式挡环,直接套设于接触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元件为U型挡环,所述U型挡环直接夹持在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两个挡块以及定位组件,所述两个挡块分别位于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并通过定位组件将两个挡块限位于接触端上;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带动两个挡块沿着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通过在连接器端子上增加单独固定元件,首先,可以将初始状态的对配干涉量减小,因此可以实现更小的对配力,对安装和拆卸连接器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其次,端子对配时可以通过固定元件对端子进行二次固定,为端子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且避免了端子本身回弹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组装式端子设计,可以灵活调整端子组装数量,实现不同的载流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叠层转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馈电端子与安装板的安装结构;
图3为本连接器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连接器端子中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连接器端子中叉形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连接器端子中固定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连接器端子中固定元件与端子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连接器端子为装配完成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固定元件反向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凸起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凸起为台阶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凸起为圆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凸起为波浪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定位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说明:
1.小端子2.安装板3.馈电端子4.挡块
100.端子组件110.叉形端子111.安装面112.端子触点113.限位结构114.凸起200.固定元件210.对配面300.对手件400.定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针对于现有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存在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性能,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参见图3,其包括端子组件100,固定元件200以及对手件300,通过端子组件100,固定元件200以及对手件300配合构成本方案全新结构的连接器端子。
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5,端子组件100为层叠端子,其是由若干叉形端子110通过侧壁贴合组装设置,构成本方案中的多层端子。若干叉形端子110所配合设置后,中间形成用于安置对手件300的安装槽,外壁形成用于与固定元件200配合设置的安装面120。
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叉形端子110所使用的数量不做限定,本方案可根据需求来灵活调整叉形端子的数量,作为举例,可采用一个叉形端子110也可采用多个,通过不同数量的叉形端子110来改变安装槽与对手件300所接触的横截面尺寸,实现不同的载流需求。
每个叉形端子110的安装槽内的上部结构,相对设有端子触点130,通过端子触点130与对手件300接触连接,形成电流的导通。
这里端子触点130的形状不做限定,本方案中可优选采用弧形结构的端子触点130,器凸出面为弧形面,由此在于对手件300接触时,能够将摩擦力度降到最低,便于对手件300的插入。
同时,每个叉形端子110上端口两侧设有用于固定元件防脱的限位结构113,其用于与固定元件200配合,可实现对固定元件200的限位,防止固定元件200与端子组件100脱离,保证了固定元件200与端子组件100之间配合连接的可靠性。
本方案中的限位结构113优选通过向外扩张的延伸段所形成的限位结构,但本方案,此限位结构,其结构简单,且其防脱性能好,能够提高固定元件200与端子组件100之间装配的可靠性。
本方案中限位结构113向外扩张延伸段的端面优选为弧形结构,通过采用弧形结构,在对手件300套设于端子组件安装面120上时,与限位结构11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降低,便于限位结构113的套装。
但本方案中对于叉形端子110上端口限位结构113的构成不做限定,具体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固定元件200可在端子组件100本身弹性结构下对端子组件进行二次固定,用于对端子安装面120提供正向挤压力,固定元件200为封闭式挡环,其在应用时,可预先套设于端子组件100上。
参见图6,挡环200内侧壁为对配面210,将挡环200套设于端子组件100上后,参见图7,挡环200内侧壁的对配面210与端子组件100的安装面120可靠地配合连接。
挡环200内径尺寸与端子组件100的外径尺寸相适配,可在端子组件100上进行上下纵向的水平移动。
当挡环200在端子组件100最顶端时,其为初始状态,其对配面210与端子组件安装面111之间的对配干涉量较小,可以实现更小的对配力,对客户端安装和拆卸连接器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当挡环200沿着端子组件100向下移动时,其对配面210会逐渐增大跟端子组件安装面111的干涉量,同时,对配面210对安装面111会提供一定的正向挤压力,保证安置在端子组件100安装槽内的对手件300压紧固定在端子组件100的端子触点112之间,避免了端子本身回弹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性能。
对于挡环200在端子组件100上的安装方向本方案不做限定,可以从上向下安装,也可以从下向上安装,具体的安装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里挡环200的材质不做限定,本方案优选采用固定金属环,金属具有导电性强的特点,其能够保证电流导通的稳定性,以及金属结构强度大,不易变形,能够更可靠地对端子组件100提供一定的正向挤压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元件200以及端子组件100的外围都需要包裹保护层,以便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以及对手件接通后的电源隔离。
综上所述,以下举例说明其在具体应用时的工作过程,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内容只是本方案的一种具体应用示例,并不对本方案构成限定。
首先,参见图1,当端子组件100与对手件300装配为初始状态时,对手件300插入端子组件100中,此时,挡环200位于端子组件100最顶端,处于初始状态。当对手件300插入端子组件100的安装槽后,端子组件100内的端子触点112与对手件300逐渐接触,由于端子触点的干涉,在对手件300安插的过程中,端子组件的上端会同步向外扩张。
参见图8,当对手件300已经接近最终装配度(或已经到达最大装配度),同时挡环200下移,下移过程中,其对配面210会逐渐增大跟安装面111的干涉量,直到达到对手件300的最终装配状态。
此时组装完成,对配面210对安装面111会提供一定的正向挤压力,来保证将对手件300压紧固定在叉型端子110的端子触点130之间,从而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端子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余结构相同,这里就不加以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保证挡环200与端子安装面111之间更大干涉量和正向挤压力,本方案在实施例1所述端子组件100的结构基础上,参见图9,在端子组件的安装面111设有凸起114。
凸起114设置于端子组件安装面111上并与端子组件内的端子触点112相对设置,当挡环200向下移动过程中,其对配面210会逐渐挤压端子安装面上的凸起114,由于凸起结构会对端子组件100提供更大的正向挤压力和端子组件安装面111上的干涉量,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连接性能的稳定性高。
本实施例在端子组件安装面上设置凸起114后,若当挡环200在端子组件100上的安装方向为相反安装时,参见图10,例如为从下向上安装时,则需要将端子安装面111或挡环对配面210的凸起方向进行相应调整,使得挡环200能够无障碍的沿着端子安装面进行移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凸起114的结构本方案不做限定,可以为多种形式,作为举例,参见图11-图14,可为三角形114a、台阶状114b、圆弧形114c、波浪形114d等,不同凸起的结构,其干涉的区域以及面积不同,只要保证固定金属环到达终止位置后,相比初始状态,可以提供跟端子安装面更大的干涉量和正向挤压力即可。
这里,由于圆弧形114c凸起幅度较大,因此,当固定元件移动至圆弧形114c凸起处时,对端子组件提供的正向挤压力最大。
其次,由于波浪形114d中的凹槽处正好与端子组件内壁的端子触点相对设置,因此,当固定元件移动至波浪形的凹槽处时,能够卡在波浪形凸起的凹槽内,实现固定元件的稳定安装。
不同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强本接线端子的适用性,具体结构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固定元件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余结构相同,这里就不加以详细赘述。
实施例1中的固定元件200为封闭式挡环,而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元件200为U型挡环,当固定元件200为U型挡环时,可将U型挡环的安装槽穿过端子组件的安装面120,U型挡环两侧位于端子组件的安装面120上,并对端子组件的安装面120进行夹持,同时也可在端子组件的安装面120上进行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采用U型挡环,能够便于固定元件200的拆卸,提高接线端子安插结构的工作效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元件200的结构不限定于实施例1中和实施例3中列举的两种结构,也可为两个挡块作为单独对配面210与端子组件100的两个安装面120配合连接,同步上下移动为端子组件100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
参见图15,这里当固定元件200为两个挡块作为单独对配面与端子组件安装面111配合连接时,需要在两个挡块外围设置定位组件400,对两个挡块形成限位,通过定位组件400带动两个挡块沿着端子组件安装面111进行上下移动。
定位组件400为矩形块结构,其中间设有穿孔,可通过此穿孔将矩形块结构套设于端子组件100的接触端上。
同时,矩形块内部横向并相对设有安置槽,可将两挡块分别安置于安置槽内部,通过定位组件对两个挡块进行限位且装配于端子组件100的接触端上。
上述定位组件400的结构只是本方案列举的一个实施例,这里定位组件400的结构本方案不做限定,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因此,固定元件200具体结构本方案不做限定,只需能够在端子组件100上进行移动并对端子组件100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即可,具体结构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由上述方案构成的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通过在连接器端子上增加单独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可在端子组件上进行移动来对为端子提供较大的正向接触力,相对现有技术可无需通过端子自身的弹力结构来与对手件进行挤压接触,由此,可避免端子组件因变形和应力松弛而逐渐回弹,从而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组件以及固定元件,所述端子组件上相对设有接触端且中间形成对手件的安插槽,所述固定元件装配于所述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能够过沿着接触端的安装面进行移动,并在安插槽中安插对手件时,所述固定元件在接触端安装面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元件会逐渐增大与接触端安装面的干涉量,且接触端两个安装面上的固定元件会同步对安插槽内的对手件提供挤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内壁相对设有端子触点,所述端子触点与对手件配合进行接触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相对设有增加安装面干涉量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接触端内侧壁的端子触点为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在对手件安插的过程中两端会同步进行向外扩张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上端口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元件防脱的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为封闭式挡环并套设于接触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为U型挡环,所述U型挡环夹持在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两个挡块以及定位组件,所述两个挡块分别位于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上并通过定位组件将两个挡块限位于接触端上;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带动两个挡块沿着接触端的两个安装面进行移动。
CN202320590511.8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Active CN219393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0511.8U CN219393758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0511.8U CN219393758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3758U true CN21939375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0511.8U Active CN219393758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3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9645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11721924B2 (en) Spring-actu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power applications
US20170373419A1 (en) Power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thereof
CN110011100B (zh) 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
CN112751228A (zh) 用于高压连接的端子本体、线缆组件及连接器
CN219393758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CN114696140A (zh) 用于车辆的电连接装置及车辆
CN116470315A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连接器端子
CN111326878A (zh) 电连接器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US20140017946A1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CN212485615U (zh) 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CN213304415U (zh) 一种电流端子组件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113922126A (zh) 一种矩形冲制插孔组件
CN221041606U (zh) 一种一体式线缆插片端子
CN111668631A (zh) 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CN215816514U (zh) 板端弹片式连接器
CN219892444U (zh) 一种碳化硅模块鱼眼插针
CN215343091U (zh) 一种连接端子及插座连接器
CN220253519U (zh) 模组连接器
CN218975934U (zh) 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
CN216698805U (zh) 充电器
CN219267516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17656136U (zh) 射频连接器金属壳及外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