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2878U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2878U
CN219392878U CN202223543899.0U CN202223543899U CN219392878U CN 219392878 U CN219392878 U CN 219392878U CN 202223543899 U CN202223543899 U CN 202223543899U CN 219392878 U CN219392878 U CN 219392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cover plate
display module
sh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38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腾飞
李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38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2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2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2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装配误差存在缝隙将壳体内部器件暴露的问题。该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盖板,背光模组设置在容纳槽内,显示盖板盖设于背光模组和容纳槽的槽口,其中,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搭接于容纳槽的对应槽壁、且槽壁为壳体的侧壁,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朝向壳体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的对应侧壁。本申请的显示模组用于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5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显示盖板与壳体连接处,因装配误差等存在缝隙,导致壳体内部的器件暴露,容易导致器件老化,且影响观感。
实用新型内容
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便于生产制造,能够遮挡缝隙,
不使壳体内的器件暴露,提升视觉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应用于一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一容纳槽,该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盖板,
背光模组设置在容纳槽内,显示盖板盖设于背光模组和容纳槽的槽口,其中,5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搭接于容纳槽的对应槽壁、且槽壁为壳体的侧壁,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朝向壳体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的对应侧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背光模组可通过光源产生光亮,以增加显示模组在低光照环境下的亮度,显示盖板则设置在背光模组前侧,用于生成显
示内容,供用户观看。具体地,壳体可提供安装基础,背光模组设置在壳体的0容纳槽中,显示盖板则盖设于背光模组和容纳槽的槽口,即,显示盖板通过盖设于容纳槽的槽口将背光模组遮挡。同时,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搭接于容纳槽的对应槽壁,且槽壁为壳体的侧壁,如此设置,显示盖板无需被壳体包边,生产工序减少,既能满足窄框需求,又能避免包边工序可能带来的盖板玻璃损坏。在此基础上,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朝向壳体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的对应侧壁,如此设置,显示盖板沿其盖设方向能够将壳体的对应侧壁及背光模组遮挡,避免壳体内的部件暴露,以提升观感和视觉效果。与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的壳体对显示盖板包边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显示盖板直接盖设在壳体上,且其朝向壳体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及背光模组,从而降低了暴露壳体内部器件的可能,提升了视觉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槽壁和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之间,至少一边缘通过第一连接件搭接于容纳槽的对应槽壁;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背光模组和显示盖板之间;其中,第一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以避免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功能被破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保护层内的弹性件,弹性件至少可沿显示盖板的盖设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和对应槽壁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以容纳第一连接件的弹性变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连接在背光模组和槽壁之间,支撑件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第一作用部设置在背光模组和壳体的底壁之间,第二作用部设置在背光模组和壳体的侧壁之间;其中,底壁和侧壁相邻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集成电路器件,集成电路器件设置在背光模组和第一作用部之间,且第一作用部朝向集成电路器件的投影面积能够遮挡集成电路器件。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导电件,导电件设置在背光模组和第二作用部之间,集成电路器件和显示盖板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传感器件,传感器件设置在壳体内,传感器件的感应侧朝向显示盖板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感器件包括光电元件,显示盖板包括透光部,透光部设置于光电元件的光路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设置在壳体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由于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模组,因此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即便于生产制造,提升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集成电路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传感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容纳槽;12-底壁;13-侧壁;2-显示模组;21-背光模组;22-显示盖板;221-第一边缘;222-透光部;22a-TFT结构层;22b-CF结构层;23-第一连接件;231-保护层;232-弹性件;24-第二连接件;25-支撑件;251-第一作用部;252-第二作用部;26-集成电路器件;27-导电件;28-传感器件;3-变形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
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5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5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为电视机、电脑显示器、手机显示器、工控机显示器等,其中电脑显示器包括外接显示器、一体机、平板电脑等,任意能通过图像向用户传递信息的电子产品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壳体1和显示模组2,5壳体1形成有一容纳槽11,显示模组2设置在壳体1的容纳槽11中。
其中,壳体1有多种可能的形式,例如,壳体1包括后盖、中框和前盖,三者依次连接形成具有容纳槽11的壳体1,其中前盖上开孔,用于漏出显示模组2的面板;又例如,壳体1为多个板材围合而成的方形结构,其内形成容纳槽11,壳体1的一侧开口设置,壳体1上相对开口侧的一侧为底壁12,开口侧与底壁12之间的为侧壁13。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2,该显示模组2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包括背光模组21、显示盖板22,背光模组21设置在容纳槽11内,显示盖板22盖设于背光模组21和容纳槽11的槽口,其中,显示盖板22的至少一边缘搭接于容纳槽11的对应槽壁、且槽壁为壳体1的侧壁13,显示盖板22的至少一边缘朝向壳体1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1的对应侧壁1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背光模组21可通过光源产生光亮,以增加显示模组2在低光照环境下的亮度,显示盖板22则设置在背光模组21前侧,用于生成显示内容,供用户观看。
具体地,壳体1可提供安装基础,背光模组21设置在壳体1的容纳槽11中,显示盖板22则盖设于背光模组21和容纳槽11的槽口,即,显示盖板22通过盖设于容纳槽11的槽口将背光模组21遮挡。
同时,显示盖板22的至少一边缘搭接于容纳槽11的对应槽壁,且槽壁为壳体1的侧壁13,如此设置,显示盖板22无需被壳体1包边,生产工序减少,既能满足窄框需求,又能避免包边工序可能带来的盖板玻璃损坏。
在此基础上,显示盖板22的至少一边缘朝向壳体1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1的对应侧壁13,如此设置,显示盖板22沿其盖设方向能够将壳体1的对应侧壁13及背光模组21遮挡,避免壳体1中的器件暴露,影响器件的寿命,且能够提升观感和视觉效果。
与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的壳体1对显示盖板22包边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显示盖板22直接盖设在壳体1上,且其朝向壳体1的投影能够遮挡壳体1及背光模组21,从而降低了壳体1中器件暴露的可能,提升了视觉效果。
其中,显示盖板22包括多个边缘,壳体1包括多个侧壁13,多个侧壁13和显示盖板22的多个边缘位置一一对应,其中,显示盖板22的各边缘沿朝向壳体1的方向投影,能够将壳体1对应侧壁13遮挡的边缘称为第一边缘221,无法将壳体1对应侧壁13遮挡的边缘可为第二边缘,遮挡指沿上述投影方向,显示盖板22的边缘投影与对应的侧壁13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盖板22可以仅有一侧边缘为第一边缘221,该第一边缘221可以位于显示设备的上侧、下侧等位置;又或者,显示盖板22有两侧边缘为第一边缘221,其中,两个第一边缘221可以是显示盖板22的相邻边缘或相对边缘;再或者,显示盖板22的所有边缘均为第一边缘221。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为了便于说明,后续仅以其中一个第一边缘221及对应侧壁13为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21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21,其亮度高、均光性好,对光线的利用率高,无需设置导光板,能够节约成本;背光模组21也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21,其结构轻薄,利于显示设备的轻量化,且发光元件需求少。
此外,本申请对显示盖板22的结构不作限制,例如,显示盖板22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结构层、彩膜(color film,CF)结构层和偏正结构层等层叠而成,其中TFT结构层22a可分为元件层和支撑层,支撑层通常由玻璃制成。
在此基础上,第一边缘221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第一边缘221和显示盖板22的其他部分结构相同,均由TFT结构层22a、CF结构层22b、偏正结构层等层叠而成,参照图1和图2,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缘221仅由TFT结构层22a中的支撑层构成,如此设置,可避免其他各层的浪费,且能减轻显示盖板22的重量,使得显示模组2更加轻量化,其中,第一边缘221对应的支撑层可进行不透光处理,例如,喷涂遮光材料等。
为了方便显示盖板22连接在壳体1上,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3,第一连接件23设置在槽壁和显示盖板22的至少一边缘之间,至少一边缘通过第一连接件23搭接于容纳槽11的对应槽壁,即第一边缘221通过第一连接件23搭接于壳体1上的对应侧壁13,第一连接件23可以为连接胶条、弹性卡扣、紧固螺钉等,通过第一连接件23的连接,可以使得第一边缘221和对应侧壁13连接更加牢固。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3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231,保护层231可以由防潮材料、防腐蚀材料等防护材料制成,以避免第一连接件23的连接功能被破坏,从而提升对显示盖板22及对应侧壁13连接的稳固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显示盖板22和壳体1之间的连接,并进一步增强防漏光能力,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3沿第一边缘221的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边缘221的两端,使得被第一连接件23连接的第一边缘221和对应侧壁13之间缝隙进一步减少。
相应的,当显示盖板22的所有边缘均为第一边缘221时,对应的多个第一连接件23可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沿显示盖板22边缘轮廓的环形结构,以全方位封堵显示盖板22和背光模组21之间的缝隙。
为了能弥补误差,进一步减少显示盖板22和背光模组21之间的缝隙,减少漏光,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3还包括设置于保护层231内的弹性件232,弹性件232至少可沿显示盖板22的盖设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弹性件232可以为弹性泡棉、橡胶等,弹性件232的弹性作用将其表面的保护层231紧紧的挤压在壳体1或显示盖板22表面,可以弥补壳体1或显示盖板22的制造或装配误差,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可靠性也更好。
为了方便弹性件232的变形,降低弹性件232在变形过程中相对显示盖板22漏出的可能,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盖板22的第一边缘221和对应槽壁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3,以容纳第一连接件23的弹性变形。
具体的,变形空间3设置于弹性件232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如此设置,弹性件232在受到挤压时,可朝向两侧变形,且变形后的弹性件232仍处于显示盖板22朝向壳体1的投影之内,如此设置,可减少弹性件232在平行显示盖板22方向的空间占用,也降低了弹性件232对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可能。
为了增强背光模组21和显示盖板22之间的连接,参照图1和图2,显示模组2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4设置在背光模组21和显示盖板22之间,第二连接件24与第一连接件23的作用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为了便于生产,两者采用相同的作用方式,即第二连接件24为具有弹性的胶条,通过胶粘的方式将显示盖板22和背光模组21连接,以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且弹性的第二连接件24可以弥补显示盖板22和背光模组21之间的误差。
为了便于背光模组21和壳体1的相对固定,参照图1和图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还包括支撑件25,支撑件25连接在背光模组21和槽壁之间,可选地,支撑件25连接在背光模组21和底壁12之间,又或者,支撑件25连接在背光模组21和侧壁13之间,其中,侧壁13可以为壳体1上任意侧壁13,可以仅有一个支撑件25,也可以有多个支撑件25和多个侧壁13一一对应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25有多种可能的形式,例如,支撑件25可以为杆状、块状、板状、框架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支撑件25可通过紧固件、粘接、卡接等方式将背光模组21连接在壳体1上。
参照图1和图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件25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作用部251和第二作用部252,第一作用部251设置在背光模组21和壳体1的底壁12之间,第二作用部252设置在背光模组21和壳体1的侧壁13之间,其中第一作用部251远离第二作用部252的一端朝向背光模组21弯折,并连接至背光模组21。
参照图1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还包括集成电路器件26,集成电路器件26设置在背光模组21和第一作用部251之间,集成电路器件26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及其上布设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器件26平行背光模组21设置,并连接在背光模组21上。
为了对集成电路器件26提供保护,可选地,第一作用部251朝向集成电路器件26的投影面积能够遮挡集成电路器件26,使得第一作用部251能够对集成电路器件26进行遮挡,以减少灰尘、光照等对集成电路器件26的影响。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还包括导电件27,导电件27设置在背光模组21和第二作用部252之间,集成电路器件26和显示盖板22通过导电件27电性连接,可选地,导电件27为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其弯折强度高,且结构轻薄,便于在狭小空间中布置。
可选地,为了对导电件27提供保护,第二作用部252延伸至容纳槽11的槽口位置,且第二作用部252朝向导电件27的投影能够覆盖导电件27的对应部分,以使支撑件25对导电件27提供防护,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导电件27的干扰,并能有效避免导电件27被其他部件碰触损坏。
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还包括传感器件28,传感器件28设置在壳体1内,传感器件28的感应侧朝向显示盖板22设置;其中,传感器件28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摄像头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传感器件28为摄像头,传感器件28包括光电元件,参照图7,显示盖板22包括透光部222,透光部222设置于光电元件的光路上,以便摄像头通过透光部222采集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件28和支撑件25分别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不同侧,以避免相互干涉,可选地,支撑件25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下侧,传感器件28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上侧。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应用于一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一容纳槽;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的背光模组;
盖设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口的显示盖板;
其中,所述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搭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对应槽壁、且所述槽壁为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朝向壳体的投影能够遮挡所述壳体的对应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槽壁和所述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之间的第一连接件,所述至少一边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搭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对应槽壁;且/或,
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盖板之间的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以避免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功能被破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层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至少可沿所述显示盖板的盖设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盖板的至少一边缘和对应槽壁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以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槽壁之间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二作用部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一作用部之间的集成电路器件,且所述第一作用部朝向所述集成电路器件的投影面积能够遮挡所述集成电路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作用部之间的导电件,所述集成电路器件和所述显示盖板通过所述导电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器件,所述传感器件的感应侧朝向所述显示盖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件包括光电元件,所述显示盖板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设置于所述光电元件的光路上。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CN202223543899.0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9392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899.0U CN21939287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899.0U CN21939287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2878U true CN21939287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20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3899.0U Active CN21939287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2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9156B1 (ko) 표시장치
JP501146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721830B2 (en) Waterproof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2193680B (zh)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US20100265430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conductive masking film for discharging static electricity
CN108037620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US79031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132563B (zh)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KR2007008297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599270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064292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190128026A (ko) 표시 장치
CN108303825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KR101396640B1 (ko) 표시장치
JP526260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45854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19392878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7643635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接地装置
CN2061957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76431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411939B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16071995A (zh) 显示设备
JP537643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